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

试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

"

论文摘要 高校教师不仅是学生专业领域里的导师,更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及价值观的楷模。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其在教育工作中需遵守的行为准则及道德规范,体现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我国人才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我国人才培养的关键。本文结合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实际情况,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入手,着重探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策略,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促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论文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 建设

高校教师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其主要包括三大职能,即为国家培养高层次、高技能的人才,推动社会、科学、技术、经济及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服务社会。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教师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新的挑战,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其不仅要掌握专业的技能知识,而且必须具备教书育人的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做到为人师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在存在诸多的问题,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整体水平,促进高校教育工作的顺利发展,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关系到人才培养效果,对此,高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涵

把国家未来接班人培养成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成担负时代重任的建设创新一把手以及致力于为社会传承科学文化是高校教师的主要职能。职业道德在高校教师里具有更加明确的要求与规范。高校教师有相对于其他教师更专业更纯熟的知识储备,作为人才培养工程师,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良莠不齐的网络时代,既是知识的传输者更是精神灵魂的推进者。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关键点,是指在传授专业知识的教育劳动的同时自觉遵守正确的行为准则与积极的道德规范等,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综合体制。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

(一)价值取向产生偏差,缺乏敬业精神

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影响下,机遇与利益不断冲击高校教师的价值观。部分高校教师人生的价值取向趋于现实,利益的评定标准偏重实在,趋利避害,避重就轻,而教师的首要职责——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与驾驭能力已经不再是价值取向的首要。个别高校教师更是投身市场赚钱更大利益,不再致力于专研学术。直接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科研成果质量令人堪忧、稀少可怜。综合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影响。高校教师价值取向产生偏差,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直接影响到教书育人的质量,同时,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及世界观也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影响社会的进步。

(二)育人观点薄弱,未做到教书与育人的结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校教师的职责是把大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新时代人才,培养他们获取与运用知识能力。但是,教书育人,高校教育除了专业知识的传授外,育人更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关键部分。但是,个别教师错误认为育人不是教学的重要目的,只是墨守陈规的单纯传授专业知识,照本宣科。理论与实际失衡,教不是为了不教,而是单纯复述课本知识,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共识、交流与信任。有些高校教师形象邋遢,没有卫生环保意识,不遵循秩序,更甚是对学生不良行为不加于制止与纠正,任其发展。也没有针对性的道德行为规范教育只教不育,直接造成高等学校美好育人环境与教师形象的损害。

(三)缺乏业务服务精神,教学质量低下

部分高校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由于缺乏业务服务精神,缺乏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致使授课不够精深,教师上课成为一种形式,其实效性不高;部分高校教师缺乏严谨的严谨的治学精神,未正确看待教育工作,认为授课只是一种任务,无需高度重视,因此不愿意花时间去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策略,出现灌输式的教学形式,未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教学质量低下;部分高校教师在授课前并未进行充分的备课,甚至连教材内容都不熟悉,致使授课过程中,出现内容不连贯、思路不清晰、概念模糊等现象,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影响人才培养的效果;部分教师时间观念比较差,未能按时授课,出现迟到早退现象,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降低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 "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高校道德教育、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离不开道德教育工作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道德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整体水平的重要手段,对此,高校可以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开展道德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建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使高校教师认识为自身职责的艰巨,高校是建设新时期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其不仅在人才知识及技能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在人才世界观、价值观等精神层面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职责的艰巨,不断提高其教书育人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真正地作为为人师表。对此,高校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具备高尚的思想品质,端正自己的行为作风。高校在道德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不断提高个人的政治素质,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

(二)提高高校教师的服务意识

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主要的内容,也是高校教师核心素质之一,树立奉献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一贯的宗旨,因此作为高校教师群体中的一员,必须树立奉献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明确自身在高校教育中的职责,即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为高校教育提供多方面的服务,促进高校教育各项工作的顺利发展。比如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社会培养高层次、高技能的人才;从日常生活做起,时刻将学生放在心上,为学生解决生活及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为高校领导排忧解难,分担高校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勇于承担责任;认真完成每一次工作,致力于服务高校党组织等等。提高高校教师服务意识,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高校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才能更好地投入到高校教育工作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促进高校各项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提高高校教师的学习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出现较大的变动,为顺应市场变动的需求,高校在人才培养途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出现较大变动,因此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政治意识与服务意识,而且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去适应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出现的新变化,开拓新的局面。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不仅要学习政治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应学习多方面的知识,尤其是自身的专业知识。高校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意识,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同时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在教育工作做到随心应手、游刃有余,不断提高其教书育人的能力,提高人才质量。提高学习意识是高校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之一,高校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学习意识,掌握新的知识与方法,才能更好的完成自身的工作,更好地为促进高校教育工作的发展。

(四)提高高校教师的责任意识

责任是每一个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提出的要求,无论是哪个专业的教师,其都必须具备一颗工作责任心。教师的责任心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若高校教师缺乏责任心,高校教育工作将寸步难行。因此,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一员,应具备较强的责任心,不断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首先,高校教师应致力于服务自身的职业岗位,将本职工作做好,做到爱岗敬业。其次,高校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秉着认真、谨慎的态度,无论工作是否重要,工作是否有难度,都应认真、积极地完成,努力克服工作中的困难。严禁形势主义,严禁表面文章,不要差强人意,要做到更好,大事小事都以一颗责任心去对待。再次,高校教师应积极、主动地配合高校相关行政人员的工作,遇到麻烦的事情,应努力克服,切忌出现推诿及扯皮等不良现象,同时应处理好个人之间的矛盾,不因个人矛盾,影响高校教育工作,遇到问题应及时地进行处理,切忌出现拖延的现象。

(五)提高高校教师的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新时期高校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改革逐渐深化,市场经济得到蓬勃迅速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革新,人们的物质生活有所提高,这些对高校教育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高校教师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核心人物,因此其必须具备创新意识,懂得与时俱进,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同时还应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的人才培养途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用新的培养途径及新的教学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与新的情况,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增强自身的综合技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在其教育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师核心素质之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可促进高校各项教育工作的顺利发展,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校应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提高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不断壮大高校教师队伍。高校教师师职业道德建设策略不仅仅有以上几点,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在教育工作中不断地改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好笑的曹操
读《故事会》有感
读《夸父追日》有感
读《去年的树》有感
笨鸟先飞
掩耳盗铃
《把“我不能”埋葬》读后感
读《去年的树》有感
读《去年的树》有感
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后感
《小鸟,我放飞你》读后感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观《我想要一本书》有感
读《去年的树》有感
试析悟妙与审美—中国传统美学中心范畴的选择与发展
现代文学理论创建与反思探索
如何消除物理现象错误经验产生的负迁移
作家群文学现象分析
如何将幽默融入地理教学
谈研究性学习在乡土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析现代广告招贴设计中的传统美学观
高中物理知识揭秘医疗中的滴液现象
从现实生活中分析奇妙的物理现象
论从接受视角看波德莱尔的诗歌美学思想
试论洛阳博物馆的陶瓷
析渡边淳一说创作的美学关照
关于高职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让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的隽永之美
职校舞蹈课程教育透析
城里人·乡下人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乡下人的春天
《牧场之国》近义词反义词
《牧场之国》难句解析
蝉与萤
从城市到乡村──《乡下人家》教学回顾反思
《乡下人家》教学实录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乡下好年味
又见油菜花开时
将品味换一种方式──《乡下人家》教学案例及反思
《牧场之国》词语解释
让板书充满诗意──听《乡下人家》一课有感
《乡下人家》教学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