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对新媒体电影《老男孩》视听语言分析

对新媒体电影《老男孩》视听语言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7

对新媒体电影《老男孩》视听语言分析

对新媒体电影《老男孩》视听语言分析 对新媒体电影《老男孩》视听语言分析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

对新媒体电影《老男孩》视听语言分析 精品源自语文科

摘要:《老男孩》是肖央导演的新媒体电影,视听语言作为电影的重要部分,本文将试图对此部影片的视听语言进行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视听语言,分析,新媒体电影

一、试听语言中的视觉元素

马尔丹对电影的画面特征作了如下概括:“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它是电影的原材料。但是,它本身已经成为了一种异常复杂的现实,事实上,它的原始结构的突出表现就在于它自身有着一种深刻的双重性:一方面,它是一架能准确、客观的重现它面前的现实的机器自动运转的结果;另一方面,这种活动又是根据导演的具体意图进行的。 通过上述方式获得的画面形象构成了一种现象,它同时以多种标准的现实作为它存在的基础。”1,由此可以看出,画面语言是心与物,意与象,情与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画面语言各要素包括构图,光效,色彩等

(一)《老男孩》构图分析。

“电影中的构图不像其他任何视觉艺术中的构图,它的关键在于活动。”2 构图实际上为:对被拍摄的对象进行的一种布置与安排,这种布置与安排是由穿坐着所表现的内容决定的,这种布置与安排是通过景别、运动、摄影机角度等方面来构建的。

1.画面景别——以特写近景为主。

《老男孩》大部分的镜头都是通过采用近景或特写来完成拍摄的,在此部影片中多次出现脸部特写的镜头,校花的脸部特写出现多次,她的出现贯穿了影片的始终,是一个核心人物,她代表了青春年少时青春期的骚动,脸部的特写加深了对她的印象,这正是我们每个人青春时期的一种懵懂,对爱情对生活的懵懂,是那个青春时代的象征,完全了印证了这部影片所要表现的青春梦想主题,在影片的结尾部分,雨中站立的校花慢慢回头的特写,表现的正是对青春时代的告别,画面十分唯美但细品却有些许忧伤。近景与特写景别的运用是新媒体电影的构图中运用最高的景别,也是新媒体电影与传统电影相比较而言突出的一个特点。新媒体电影的播放终端也决定了它的景别为特写或近景镜头,因为在mp4,手机等终端上播放,这种终端的屏幕通常都比较小,那么只有这种大的人物表现才容易让观众看清楚,若都是一些远景镜头,观众在看起来会比较吃力,同时也不利于故事的表现。特写近景镜头会显得画面比较紧凑,意思表现比较直接完整。《老男孩》在景别方面就很完整的运用了特写与近景镜头的景别表现。

2.镜头运动——碎片式表现为主。

《老男孩》中的镜头运动没有如传统电影中表现故事所要使用的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移镜头等,而多数采用的都是一个镜头加一个镜头,表现相当简单,跳跃式较强,这也是新媒体电影中采用的较多的镜头运动方式,给观众留下自己思考的余地,在影片开头部分,一个喇叭,一个俄罗斯方块机,一座教学楼,一个镜头加一个镜头就很好的显示了这是在回忆70,80年代的故事。如一个王小帅的脸部特写,一个向下看的眼神,一个手推光碟进仓,一个电视机中迈克尔杰克逊跳舞,再加一个王小帅脸部欣喜表情,这就完整的表现了王小帅学习迈克尔杰克逊舞蹈的过程,接着下一个镜头就是王小帅在同学们面前表演,所以本部影片在镜头的运用上非常简单但不失完整性。整部影片给受众的感觉就是简单清晰,一个特写,一个眼神就把观众带入下一个镜头,那么《老男孩》在镜头运用方面简单但表意明确,深深抓住观众的眼球。

3.摄像角度——多采用的正面拍摄的方法。

《老男孩》中主角的正面拍摄比较多,并多出运用仰拍,肖央导演为拍摄广告出身,所以在拍摄方面还是运用了许多拍摄广告的方法,虽然说不复杂,但新媒体电影其实看重比较多的是故事的内容,这一切只是为表意做准备,那么正面拍摄的角度对于人物的表现比较直接,显得比较有亲和力。当然在这部影片中也有些许其他角度的表现,在筷子兄弟在舞台上表演歌曲“老男孩”时,中间插入了许多被音乐声感动的昔日的同学们的镜头,他们的出现是一个接一个运用的都是斜侧面角度,画面构图更完整些,也不会造成视觉疲劳。观众在此时一边欣赏歌曲,一边欣赏画面,这种构图表现就很完美了。

(二)《老男孩》中的光效色彩表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暗黄色教学楼,播放广播体操的喇叭以及木头玻璃窗户,校服,破旧吉他,暗黄色居民楼这些镜头的光效运用都带有70,80年代的色彩,很容易将观众带到时代氛围里,同时揭示了下面将要发生的故事时代,正像蒙?齐格蒙说,“当你第一次读一场戏的时候,会感受到某种气氛,打光就是要营造这种气氛。”3。影片开始部分校花出现的镜头,光效运用的比较朦胧,仿佛是在梦中一般,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这样的处理一方面是符合这部影片怀旧风格,一方面也喻示了青春时代心中的那个梦。整部影片的光效运用大部分采用的都是比较柔和的光,几乎没有自然光的出现,画面显示很唯美。在影片的最后部分出现了一条红色的飘带,这条红色的飘带在舞台上飞舞,在镜头前飘舞,寓示了人们的梦想不会因时间的逝去而消失,正如同一股热血滚动在人的心底,我们或许因为时间的改变将心中的梦想放在一个角落,但是从来都没有放弃过。

二、视听语言中的听觉元素

在影视中声音与画面是同等重要的视听语言元素,缺少了任何一方面,视听语言系统都是无法统一完整的,正如我们的五官,耳朵不可缺少是一样的,否则,我们就不是完整的,而是残疾的,声音的种类大约有这几种元素构成:人声、音响、音乐。

《老男孩》以舞台上话筒的噪音“吱吱。。”作为本部影片的开始,并且在结尾还出现一次,开始的第一声就给观众传达了一这是在舞台上,本部影片的讲述就此拉开序幕,二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慌乱,而在影片中最后一次出现,是将人们的怀旧情绪拉回到了现实,同时也与开头相呼应,使影片表现的比较完整。

包小白的那句“我们看他们表演吧”。在整部影片中的运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时空转换的作用,第一次是将观众带到七八十年代的氛围中,而第二次是将观众带回了比赛现场。在整部影片中药说视觉元素运用最成功的地方,要数最后的音乐,筷子兄弟演唱的“老男孩”,这一首歌带给观众强大的震撼,许多人在此处落下了眼泪,触动了观众的心弦。另外片中的收音机播放的“全国应届毕业生的数量达到了610万……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增长8.9%.......”这些社会敏感问题,更是表现了人们的无奈心酸。

《老男孩》的成功在电影领域引起了不小的动荡,视听语言的运用也与传统电影有所差别,本文试图对《老男孩》视听语言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版,第1页. [3] Pennis Scheafer and Larry Salvato《光影大师》,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6年版,第359页.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未来的鞋子
我的发现
校园之春
韶山之旅
热爱生命
火车站上的悲剧
法制知识教育会
母亲节
改写《舟过安仁》
游太姥山
纪念5.12汶川大地震
铅笔变形记
森林之王——老虎
特殊的“语文课”
我为妈妈开派对
英国内幕交易案例与制度分析经济法论文(1)
“可税性”理论浅探经济法论文(1)
论对消费者的法律保护(下)经济法论文(1)
规制我国开放式基金风险的法律思考经济法论文(1)
论对消费者的法律保护(上)经济法论文(1)
试论证券民事赔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经济法论文(1)
个税法修改让效率与公平之调再次弹起经济法论文(1)
有感于《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起草经济法论文(1)
股份回购制度研究经济法论文(1)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经济法论文(1)
试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制度的立法完善经济法论文(1)
析一次性安置费与一次性经济补偿金的适用经济法论文(1)
“消费者”概念之法律厘定经济法论文(1)
操纵证券交易市场民事赔偿若干问题初探经济法论文(1)
内幕人短线交易收益归入制度简论经济法论文(1)
《陶罐和铁罐》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
《西门豹》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法二例
《蝙蝠和雷达》
《观潮》(第二课时)说课稿
《西门豹》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A、B案)
《颐和园》|人教版
《观潮》教学设计
《燕子》为例谈看图学文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