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教学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教学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论教学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

论文摘要:正确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作为主线,论述了创设情境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实验演示法和启发教学法,以及它们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化学教学;教学方法;应用

新课改后的化学课程更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现在的课堂教学对学生和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努力来实现;教师是主导,是在学生苦思冥想之时,启发、激励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建构知识,而不再是将现成的真理灌输给学生的“课堂权威”。

一、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个与学习内容有关的、具体形象的情境,并通过合适的方式把学生完全融入到这个情境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的学习。这种教学方法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常见的情境设计途径有:从学科与社会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利用化学史资料创设情境等。

在原电池教学中,过去往往是采用格林太太的牙痛病史来创设情境,而本文打破常规,采用化学史资料创设问题情境: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在前辈伽伐尼“青蛙触电”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实验后发现,青蛙的肌肉之所以能产生电流,是因为肌肉中的某种液体在起作用。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伏特把两种不同的金属片浸在各种溶液中进行试验。结果发现,这两种金属片中,只要有一种与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金属片之间就能够产生恒稳电流。1799年,伏特成功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池“伏特电池”。通过史事的介绍,带领学生体验化学家探究新事物的历程。

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提出任务:现在让我们一起模拟科学家进行科学发现的探索过程,用铜片、锌片、稀硫酸、导线和烧杯,动手实验,制作一个“伏特电池”。并思考,为什么铜片表面会有气体产生?

在高一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熟知铜与稀硫酸是不反应的,但在这个实验中铜片表面却有氢气产生!此时学生不仅因为认知冲突产生主动探索的兴趣,而且利用化学史话为学生自主探究原电池的原理创设了人文和情感的环境。 2.发现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并提供相关的学习材料,学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有些知识学生能够自己发现、自己探知的,教师需要做的不是奉送真理而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学习方法,也体验了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进而形成积极探索的态度。

例如:软水硬化的原理Ca(HCO3)2+Ca(OH)2=2CaCO3↓

+2H2O,通过实验,学生看到白色沉淀,从感性上很容易接受这个反应的存在,但如果教师追问:“这是复分解反应吗?”学生也能很快判断出这不是复分解反应,但同时又会发现“为什么会产生CaCO3沉淀”的问题,就会进入认知冲突的情境,迫切想要探究问题的本质。学生带着问题查找酸式盐、碱等的电离资料,尝试着书写反应可能的离子方程式,通过资料阅读、问题思考、主动实践,学生逐渐了解该反应的实质是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HCO3-和OH-的反应,且生成物的种类与HCO3-和OH-之间量的关系有关。

发现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主动参与了、参与了多少,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想方设法地去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充满生机的。

二、体现教师主导性的教学方法

1.实验演示法。教材中穿插的演示实验,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由实验现象的感性认识提升到对化学物质性质的理性认识上,进而引导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经验去“同化”、“顺应”新知识。 淀现象。基于此,学生既了解了SO2的还原性又掌握了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诱导启发法。“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是叶圣陶先生对于新时期教师角色定位的理解。在学生困惑或进入“认知冲突”的情境时,教师需要做的就像是扮演山中的“老向导”,指引学生走哪条路能最快达到顶峰,好让学生少走一些弯路。也即告诉学生一个思考的方向或提示一个思考的方法或提供一个关键的条件,帮助学生扫除思考障碍,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当然启发的时机很关键,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在学生真正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苦思冥想但又未想通之时,教师才去启发他。例如:化学试卷中常考的一个问题:“pH=5的盐酸稀释1000倍,为什么pH≠8?”在向学生解释这个问题时,如果运用定量分析、理论计算,势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倘若教师采用类比启发,让学生思考:“向一杯糖水中不断加入水,糖水会变咸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此时学生也就茅塞顿开了。知识的类比迁移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比反复讲解更有成效。学生在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时,容易出现瓶颈,思维易中断,教师需要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扫除障碍。

三、小结

无论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还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两者并不是彼此对立的,不是学生在学教师放任不管或者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而不管学生是否接受,而是需要相互结合的,根据教学坏境、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和运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青春大观园
一把雨伞一片真情
用微笑面对失败
要学会善待别人
微笑着面对挫折(演讲稿)
迎着风雨向前冲
笑对失败
青春的心
听,雨哭的声音
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
微笑面对失败
青春的心绪
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
笑对失败
雨中的友谊
公路干道防护绿地规划
庭园造景与设计理念
草坪植物的配置原则
竹子在景观园林中的设计与应用
植物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建设及园林应用
小游园规划设计要点
草坪草更新复壮的几种方法
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
水生植物在生态居住区的应用
绿化植物的配置原则
日式庭园的艺术风格
月季在园林中的应用
街头绿地设计特点
草坪中植物的选择与搭配
卡农街屋顶花园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三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美文欣赏 古黄河晨曲
《大自然的启示》美文欣赏 盘山虎的脚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二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二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考点练兵 阅读篇
《大自然的启示》重难点分析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一
《大自然的启示》写作指导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美文欣赏 中华民族魂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美文欣赏 母亲河
《大自然的启示》随堂练习 提高篇
《大自然的启示》老师语录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相关故事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考点练兵 积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