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与培养

试论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与培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论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与培养

"

论文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的背后都隐含着使用该种语言的民族长期的文化底蕴,而英语教学就是一种语言教学。这就要求英语教学要把语言和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二者同步发展,并采取对比的方法,结合语言教学的内容,适时地介绍汉英文化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国民性格、礼仪习俗、家庭模式等方面的差异,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本文着重阐述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与培养。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意识;渗透与培养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的背后都隐含着使用该种语言的民族长期的文化底蕴。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同时,它还是文化的产物。语言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它的使用总要遵循一定的文化规约,它深深地植根于文化中。所以学习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这种语言的结构,还要了解该种语言所依附的文化背景,从而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加深学生的文化功底。英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这就要求英语教学要把语言和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二者同步发展,并采取对比的方法,结合语言教学的内容,适时地介绍汉英文化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国民性格、礼仪习俗、家庭模式等方面的差异,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实际上,英语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英语这门语言的保证。不懂得英语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习好英语这门语言。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一直比较注重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讲练。学生尽管掌握的词汇量很大,语法知识也很好,但由于较少涉及所学语言文化背景对语言交际的影响,导致学生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无法灵活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有时甚至还会产生误会,闹出笑话。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或“How old are you?”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则侵犯了别人隐私,会激起对方的反感;有一个美国客人对我的一个朋友说“You speak very good English”,但这位朋友却回答道“No,No,my English is very poor”。这位美国人对于这个中国式谦虚回答很惊讶,不知该说什么才好。这种结果对这位美国人来说是始料未及的,也是很令他心中不快的。这种误会有可能就使学生慢慢地对自己的英语学习失去信心,从而影响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注重英语文化意识的渗透与培养,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真实交际能力。下面我从三个维度来阐述怎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一、充分利用英语课堂和教材,培养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

教师渗透和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的主阵地是课堂。因此,教师要在课堂讲解中,结合教材的内容,向学生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等的传授。通过传授知识,让学生了解到从称呼、招呼语、告别、做客、谦虚、道歉、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若干方面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称呼就是教学内容中一个最为常见的例子。中国文化习惯以头衔或职务来称呼对方以示尊敬,如“×局长”、“×班长”、“×工程师”、“×老师”,等等。按照中英文对照翻译法,将上面这些称呼方式直接翻译成英语就不能为西方文化所接受。在英语中,除了doctor,proffessor,officer等少量单词可以直接用于称呼外,一般的称呼就直接用Mr,Miss,Ms,Mrs加上family name就可以了,不会采用“Monitor ×”“Teacher ×” “Engineer ×”这样的说法。还有,在教材中“What's your 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是有讲究的。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Your name,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将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兴趣爱好为话题,如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等等。通过对英语教材中这些关于西方文化方面材料的学习和比较,并让学生进行模拟实践,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得到文化的熏陶,扫除语言中的文化障碍,利用所掌握的文化背景知识,学会在不同的语境中礼貌而得体的进行交际。 "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积累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物质产品的运用与普及,将幻灯、视频、录音等教学资源提供给了现代师生。由于这些教学资源能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的效果,因此便于让学生能更直接地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英语中有这样一条习语:“You are a lucky dog”,如果按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你真是一条幸运的狗”。“狗”在汉语中完全是一句骂人的话。可是,在英语中这句话却表达了“你是个幸运儿”。“狗”在这儿不但没有骂人的意思,而且还表示彼此之间一种亲昵的关系。在美国,“狗”是家庭成员,人们认为它往往含有褒情善意。通过观看录像或影片,让学生深切了解到外国人由于子女在成年后离开自己,他们为了排遣孤独而饲养宠物,对于动物的喜爱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样。在平常的英语教学中,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辅助英语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耳濡目染,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应用。

三、尽可能增加英语课外阅读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进一步拓宽和渗透学生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

教材选取的内容由于受篇幅所限,不会包罗万象。因此,这就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了解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阅读难度相当的文学作品是一个较好的途径。由于文学作品反映作者所处的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文化背景导致了不同的文学现象的发生。因此,要想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阅读一定量的文学作品会有很大帮助,从中可以找到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当然,一些英语类的报刊、杂志等,也是非常好的信息资源。英语课外活动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形式,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课外活动和文化知识的渗透结合起来,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文化背景知识,从而提高其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并能加深记忆。英语会话比赛、歌曲大赛、英语晚会、英语诗歌朗诵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为他们创设了学习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环境,使其置身于异国文化的氛围中,感受外国文化。

总之,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不仅开阔眼界,拓宽视野,更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深层理解英语语言外壳下的语义内涵。文化意识的渗透与培养的方式与途径是多样的,但我们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运用各种策略尽力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和英语思维能力,使他们能主动自觉地吸收并融入英语的文化环境中,最终达到能够准确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目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游陈家祠
我们的老师
音乐喷泉
我的老师
开心的一天
我的爸爸
下雪
学游泳
各有各的本领
小白兔
雨后
眨眼的星期天
画画
我的妈妈
大公鸡
从语言僵化分析周口方言区英语发音问题
朗读教学法在不同体裁作品中的具体运用
试论地理环境对西藏商品经济的限制(1)论文
发音器官与语言发生
浅析教案的著作权保护问题
宁波市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1)论文
对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若干赔偿问题的质疑与探讨
浅论萨克斯的音色与呼吸
超声波结合稀碱预处理甘薯渣的乙醇发酵制备
小学数学应用题总复习浅谈
日语形容词及其活用形的声调研究
制定物权法的几点建议
试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
对奥运五环案原告资格与标志权利的研究
落后地区产业升级战略中的需求分析(1)论文
《大堰河──我的保姆》疑难解析
《大堰河──我的保姆》最细的观察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大堰河──我的保姆》词语解释
《大堰河──我的保姆》课文评点
《大堰河──我的保姆》重点难点解答
《大堰河──我的保姆》写作背景
《大堰河──我的保姆》精彩句段
《大堰河──我的保姆》抒情方式
《大堰河──我的保姆》问题探究
《大堰河──我的保姆》篇章结构
《大堰河──我的保姆》节奏和旋律
保姆大堰河的形象
《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心思想
《大堰河──我的保姆》写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