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7-30
开放的物流-物流管理论文(1)
引进技术容易,引进管理难,引进服务就更难。这作为对我国这二十多年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基本判断大体上是不会错的。物流既是管理,更是服务,所以引进和发展我国的物流就难上加难。
一、JIT的故事大体上来说,JIT 的概念进入我国要早于物流的概念。我国在1978年就曾经组织有关企业去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参观学习“丰田制造系统”的运作——由客户需求拉动生产制造计划以及物料和零部件供应使装配厂的中间库存水平降到最低的汽车生产组织方式(后来在美国被称为“精益制造”系统,也被称为 “Just-In-Time”制造方法)。
但这种汽车生产的“制造系统”被引进我国以后,就基本上变成了物料供应的“看板管理”方法。而本来把生产组织的根本驱动力定位在“由客户需求拉动”的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却不大被提及。
显然,在计划经济的年代,是不承认什么客户需求的。近年,JIT随着物流热的兴起,在销声匿迹多年以后,又被作为物流的最现代化样板——“JIT”供应或准时配送方法来加以推崇,而它作为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原本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发生和成功的背景却仍然不大被提及甚至被忽略了。
无论如何,物料供应方式只是生产组织方式的一部分。物料供应是为生产制造服务的。
换句话说,如果不能够将JIT的思维方式和组织体系有效的移植过来,那么相应的JIT物料供应方式是不可能成活的。然而,生产组织方式的有效移植需要对具体的经济环境条件进行科学的分析,因此就必然提出思维创新、理念创新和结构创新等要求。
所以移植的过程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众所周知,“JIT”式的生产组织实际上是由市场需求实际是客户订单、物料供应实际是协作配套体系和制造工艺实际是柔性制造系统等共同构建的一个有机整体。
但是,即使在加入WTO指日可待的现在,我国的汽车市场仍然没有全部放开。普通百姓购买和使用汽车仍然存在种种能力的和使用环境条件的限制。
国家对汽车行业准入的种种限制,不仅对汽车行业市场竞争力的养成,也必然对汽车制造企业零部件协作配套体系的市场优化进程产生负面影响。显然,在汽车市场处于半管制和汽车制造业处于半垄断的情况下,客户并不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选择性。
怎么谈得上“由客户需求拉动”汽车生产呢?又怎么谈得上“JIT”方式的物料供应呢?脱离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来谈论“JIT”式的物流供应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JIT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价值被忽略,只剩下一部分物流作业技术的价值,不禁令人扼腕。
二、物流的遭遇物流作为一个经济学的概念是个舶来品。Logistics 是在通过日本引入我国的过程中被翻译为“物流”的。
虽然物流概念和运作方法引入我国已有20余年,但至今还基本上停留在概念的、操作的、甚至于是炒作概念的层面上。说到物流,人们往往会习惯性的认为是“物的运动”或“物的流动”。
甚至一些搞研究的人也由此发端展开理论。一些有商业经验的人则很容易想到货物的运输和仓储。
因为在企业产品销售的层面上,存货常常被看成是“货物运动过程中的必要停顿”。而在企业资产管理的层面上,在运输过程中的货物又常常被看成是“运动中的存货”。
但这种看法只是对物流这个属于现代服务业范畴的经济学概念做了最直观、最原始、也是最狭义的理解——仓储和运输活动,实际上还停留在发达国家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对物流的认识水平上。同样,一些拥有多点储运资产的企业,尽管这些储运资产可能因为经济结构的调整已经大量闲置,也往往认为自己已经拥有了一个物流网络,并希望通过发展物流来盘活资产。
可是,发展物流并不能够必然的盘活资产。物流系统的构造和物流服务的方式是由客户的市场方向和服务需求决定的。
事实上,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物流理论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发展。传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奶奶,我想你
- 我的家在苏州
- 说说我的家
- 我的爸爸
- 我的一家
- 我的弟弟
- 我的妈妈
- 我的表妹
- 妈妈,我爱你
- 我的爸爸
- 我的外婆
- 奶奶
- 我的妈妈
- 我的爸爸
- 表弟,我想对你说
- 《珍惜时间的孩子》教学建议
- 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 新时期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 不要让教育成为近视眼
- 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对策
- 简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 教师发展必须植根于教育实践
- 浅谈对后进生的教育
- 激发课堂活力 优化教学过程
- 刍议课程资源及其有效开发
- 学校德育的启示
- 有关教育公平的探讨
- 实施“四个第二”工程、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 教育伦理与学习伦理
- 创业教育探析
-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展示 参考图片
-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反思
-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反思
-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反思
- 读《最后一头战象》有感
- 松鼠介绍
- 《跑进家来的松鼠》结构分析
- 我是那最后一头战象──改写课文《最后一头战象》
-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反思
- 《最后一头战象》文章主旨
-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杂谈
- 沈石溪简介
- 感悟“喜爱”──《跑进家来的松鼠》案例反思
- “坦克”──战象
- 《最后一头战象》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