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审计实务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及教材改革

审计实务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及教材改革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审计实务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及教材改革

审计实务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及教材改革

国务院《关于(http://WWw.LWlM.cOm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大力开发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认真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使城乡新增劳动力上岗前都能受到必需的职业训练,在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双证融通”就是要通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这两类证书内涵的衔接与对应,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实现“一教双证”。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高职学历教育的根本方向和主要目的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促进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提高,有效地提高社会就业和再就业率,二者都以职业活动的需要作为基本依据。但是,二者又不能相互等同、相互取代。职业资格标准是关于“事”的标准,仅以社会职业需要为依据。高职教育活动是根据职业活动的社会需要和学习者的个人发展需要来开展的,要按照社会职业需要和学校办学条件划分专业,专业培养目标面向具有相近职业功能的职业群。实施双证融通制度,实际上就是通过改革消除或减弱两种证书的差异,增强两者的一致性和兼容性。

教学团队在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审计实务专业的建设中围绕审计师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以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为导向进行“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改革与教材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通过研究,在理论上构建以工学结合为主体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培养职业能力的学习领域性课程体系;开发了“以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系列教材。在实践方面,与省内相关企业相结合,进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和具体实践。

一、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实现“双证融通”,培养审计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和核心是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是体现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标志,而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所以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通。双证融通是两种标准的融通,即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融通。

通过对审计行业涉及的能力领域、组成的能力单元以及工作过程、环境要求、关键能力要求进行具体调研和深入分析,确定了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对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明确了审计行业的核心职业能力,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整合出相应的行动领域,再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把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建立了以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把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中,制订了相应的课程标准,确定了具有工作过程系统化特色的具体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形成了具有本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形成了教材开发模式,开发了系列教材

面向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需求、教育部颁布的新的学科专业调整方案和高校教材建设目标,形成了“由课程专家主导、行业企业指导、一线‘双师型’骨干教师执笔”的教材开发模式;开发了《小企业会计人员学习手册》《企业成本核算》《企业成本核算实训指导》《企业预算管理》《企业财务审计实训》《企业理财》等系列教材;使系列教材的理论背景充分体现“以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的趋势;使教材建设具有了实用性和前瞻性,与就业市场结合得更加紧密。

本专业系列教材以实用性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突出了实践环节及特点,把学生引入实际工作环境,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同时体现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思想,以案例驱动教学,便于教师授课和启发学生思考。

三、创设并检验了审计实务专业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研究认为,“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的基于能力导向下的高职教学将重点思考以下两个问

题:基于能力导向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是什么,即选择哪些知识作为教学内容?这些知识如何组织才能有效地达到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实现此教学目标就要把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统一起来,将教学内容与实际职业岗位的要求相适应,保持教学情景与生产http://WWw.LWlM.cOm现场的内在一致性。为此就必须将教做循环和学练循环贯彻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使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教学实施的必然结果。为此,落实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练、学、行、思”相结合,培养具有岗位必需的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和价值观念的高技能人才。

适应课程体系“理实一体化”的改革,要按照“教、学、做合一”的要求,在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实训教学组织过程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生产项目与专业技能的循环互动,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学做合一”,提升职业能力。审计实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通过率为92%;在参加湖南省会计类专业技能测试中,审计实务专业的学生都是优。

四、双证融通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院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与学历教育并重的“双证书”教育制度,是在短时期内迅速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增强就业能力的战略举措和有效办法。但在高职院校推行“双证书”又有着一定的难度。虽然两者的根本方向和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以就业为导向,都为就业创造条件,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在培养过程中,两者都以能力为本位、把职业能力作为核心;同时,两者都以需求为目标,都把职业岗位、工作现场的生产、服务和经营管理活动作为工作和活动的目标。但高职教育是学历教育,以学科划分,拥有学科教育标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职业分类,拥有职业资格标准。与职业密切相关的概念是工种岗位,通常一个职业包括一个或几个工种,一个工种又包括一个或几个岗位。因此,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职业、工种方面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一个专业包含了一个或几个甚至几十个工种。两者的考核考评也存在不同,职业资格证书的特征之一是标准参照考试,即以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职业标准来命题;高职教育作为一种学历教育,是以课程大纲要求为标准进行命题考试,不具有国家标准意义的针对性和统一性。另外,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存在体系、内容、要求、教学方法以及考核评价方法不一样等不同点。

所以既不能简单地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课程体系直接引入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更不可能草率地将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系统完全改造为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体系。而这正是高职教育领域构建“双证书”运行机制面临的最大挑战。这需要政府的政策协调、企业专家、行业专家、课程专家、教育管理者一起研究解决,使学历证书与职业资书证书做到真正的有机融合。 五、实施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和教材改革的收获

1.更加突出了高职教育的职业特色

通过“双证融通”的研究和实践,把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入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完成每一个学习领域教学http://WWw.LWlM.cOm模块具体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把职业资格证书的一次性的、终结性的考评转变为过程性的、形成性的考评,更加突出了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需求为目标”的办学特色。

2.加强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双证融通”实施过程中,学院和系部先后选派4位审计专业教师参加了各类培训、进修、下企业实践,使这些教师在提高教学理论水平的同时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

3.建立和完善了实训基地与实验室建设

“双证融通”实施过程中,学院为审计实务专业建立了审计实训模拟实训室,与长沙英睿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企业财务审计实训软件,并投入使用。

通过和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合作,积极开拓建立了1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利用企业的项目来培养学生,通过工学结合、校企联合培养等模式,让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中得到企业文化和职业素养的训练,提供实际工作职业能力训练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掌握专业职业能力。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实现“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同时解决学生顶岗实习的问题。在具体安排上,一方面利用校外的实习基地,结合课程的内容和需要,安排学生进行相关实习,让校外企业工程师和校内老师一起指导实践教学;另一方面,利用校外的实习基地来培养教学师资队伍,改进教学内容,让教学和实际新技术发展相适应。

4.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职毕业生

为了掌握社会对我院学生职业能力的认可情况,教师对毕业生的就业单位进行了调查,收回的调查问卷显示:有83%的用人单位认为学生的最大优势是动手能力强;35%的用人单位认为我院的毕业生凭所学的专业技能可以直接顶岗;57%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基本可以顶岗。这说明我院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需求一致,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的实际岗位能力需求,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突出,一毕业即可上岗。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扫除心灵的污垢
谈节约
我的转笔刀
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绿豆发芽小实验
消灭人们心头的“魔爪”
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我最爱的玩具
迟来的雪
我最亲密的伙伴
我的文具盒
热爱生命,珍惜时间
文具盒的自述
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钱带来的烦恼
试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育质量观探析
浅谈高校教师激励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激励问题浅谈
西部省属医学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缺失与应对
试论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方法的三个层次
浅析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简析
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需求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高校青年教师激励的制度设计
试论成人高等函授教育质量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高校教师激励有效性缺失的成因与对策
沈阳理工大学教师激励机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关于大众化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教育质量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视诵的高校青年教师激励问题探析
浅谈《工科数学教学团队》的建设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