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29
对微电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对微电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对微电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一、微电影特点
1.拥有方便快捷、扩散性极强的传播渠道 2.互动性和娱乐性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
微电影之所以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源于它和主流电影或其他的影视文化一样有着一定的价值观导向的作用。有的学者认为,“大众传播媒介是政治社会化的非同寻常的手段,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电视、电影投入的关注愈来愈多,这类以影像为主的传播媒体在人们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可以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影响着人们对于政治和文化的敏感度。也有的学者认为,“它可以通过在银幕上、屏幕上塑造出的许多鲜明的艺术形象去感染人、陶冶人、教育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追求特定的价值目标,树立人生理想等问题。”微电影和其他影视媒体利用光合影的结合,突出人的主观感受,反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加之微电影的互动性与娱乐性一体,极大的冲击着人们的内心感受。微电影的迅速崛起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快捷方便的崭新载体。
二、微电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中央文件的内容和微时代的来临更加预示着微电影这类影像符号的责任愈来愈重。尤其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也愈来愈明显。由此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视角对于发展壮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二)微电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思考
1.微电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首先,微电影可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实效性。微电影“微”的特点不仅便于其在网络中的传播,也可以作为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体现。列宁曾说,“电影具有在精神上影响群众的非凡能力。”高校应当充分利用优秀的微电影资源,将优秀的微电影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课堂中来,创设特殊的课堂情境,用视觉符号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其次,微电影可以帮助高校大学生培养和完善人格。微电影和其他主流电影一样,通过光和影的结合,影像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理想信念。而微电影在其短短的几分钟内,情节跌宕起伏,更冲击学生内心的情感。最后,微电影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筷子兄弟的《父亲》的作品中,筷子兄弟结合音乐和影像旨在诉说父亲在我们生活和人生中的无私奉献和默默指引,将父亲“山”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给大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也可以通过这样一部微电影,改变对家庭对长辈的态度。在这一方面,微电影做了一个非常好的行为范例。我们一直都在讨论新型媒体的职责是什么,我认为,新型媒体就是要给大众作为一个标准的道德行为范例,微电影的职责也恰恰在此。所以,优秀的微电影作品必须要符合道德行为规范,并指导电影受众也加入规范道德行为的行列队伍中去。
2.微电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微电影的广泛传播不仅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首先,由于微电影的制作成本较低和国家对于微电影的监管力度并不比主流电影,这就直接导致了微电影的泛滥,优秀的微电影作品就很少。许多色情、暴力和触动道德底线的微电影层出不穷,更有为了商业利益的人,利用微电影传播过度奢侈消费,突出过分物质的观念。这种低素质低制造的微电影一旦面世不仅不利于微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与冲击。很多大学生在这些泛滥的微电影中,可能就会受到物质化和拜金化的观念的影响和掌控。更有甚者,将微电影制作的情绪化和片面化,这都不利于微电影的发展。微电影的发行和传播本身就应当以大众为受众,和主流电影一样,微电影也要做“大众的微电影”。 最后,多元化发展的微电影可能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产生冲击。部分微电影为了追求感官刺激,传播虚无主义。这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集中影响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择偶观念和日常的人际交往。有学者认为,微时代的网络德育主题和主流网络德育主题是一场舆权博弈,“微时代,舆权博弈的参与方不仅是社会群体,个人化的舆权博弈借助网络汇合成为一支最为汹涌的力量,干扰、抗衡着主流舆论导向,那些喜欢新鲜、刺激而认知辨别能力尚未健全的大学生极易因盲目追随而导致其价值偏离和行为失范。”因此,在图像时代中,微电影如何适应主流电影,如何融入主流文化是微电影在未来怎样发展创新的主要障碍问题。
三、创造优秀微电影作品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加强对微电影的监管力度
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微电影的监管力度,要从微电影的发型方面着手。要禁止低俗化的,对社会风气会造成消极影响的微电影的发行。而对于优秀的,弘扬主旋律的微电影,相关部门应当合理帮助这类优秀影像作品的发行以及宣传,避免优秀的作品因为不正当竞争无法面世等问题。从源头控制微电影的泛滥,加大监管力度是最有效的办法。另外完善微电影的文化产业,让微电影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要让微电影发展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武器和有效载体。
(二)提高微电影的文化内涵
要防止微电影的内容低俗化,努力提高微电影的文化内涵。树立主流价值观和健康的审美观,迎合大众主流品味。杜绝虚无主义,享乐主义以及触动道德底线的内容出现在微电影中。这不仅有利于微电影的健康发展,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非凡的教育意义。另外,高校要丰富微电影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微电影题材要多样化,内容要赋予其丰富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拒绝简单粗暴,误导大学生将“以人为本”与个人享乐主义的含义混淆。微电影的文化内涵要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方面着手,大力弘扬主旋律教育。与此同时,微电影也要关注人民生活,聚焦社会热点,做写实题材的微电影也是微电影走进民间,走近大学生生活的基本准则。
(三)在高校建立微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微电影要在高校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将优秀的微电影融入到普通教学中和学生的文娱活动中去,并加以巩固和自身不断内化。学校可以统一组织学生集体观看优秀的,有一定主流价值导向的微电影,但同时也要加固对理论课的学习,将理论和微电影体验教学有效结合,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学生的成才教育“我们应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成才教育,引导学生理性认识成才的文化环境和内在条件,认识到各个人生阶段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走立志成才的道路。”由此可见,高校应当利用微电影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手段正确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审美情趣等,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最关心的事
- 丢手绢
- 一次激烈的比赛
- 冬运会
- 第一次坐飞机
- 闹海
- 第一次炒菜
- 车上的笑话
- 美丽的婺州之夜
- 天空中的风筝
- 发生在早晨的一件事
- 停电了
- 蜘蛛展
- 一件新鲜事
- 我去王府井书店
- 论大学生应加强动物福利观念教育
- 高校学生社团的规范管理与科学引导
- 论规范办公管理 提供优质服务
- 论对新时期高职高专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思考
- “项目教学法”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
- 浅谈如何利用争吵行为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 现代班级学生自律行为的生成机制及其操作实践
- 教育良心与教师职业道德价值的实现
- 浅析多媒体翻译教学中译者能力的培养
- 加强毕业论文管理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
- 如何有效实施课堂教学中的自由与控制
- 基于涉外企业行业特征的商务英语教学设想
- 论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建构
- 特殊结构家庭子女的社会性发展问题及策略
- 谈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桥》一课教学反思
- 请换一种评价──《桥》教学案例
- 读出精彩──《桥》教学案例
- 体验情感与生命──《桥》新课程公开课第二轮教学反思
- 实实在在 真真切切──《桥》赏析
- 整合,依存,聚焦──《桥》一课“阅读感悟策略有效性”研究课例⑴
- 整合,依存,聚焦──《桥》一课“阅读感悟策略有效性”研究课例⑵
- 有效的朗读预约课堂的精彩──听俞老师的《桥》有感
- 阅读教学中感悟策略的灵活运用──《桥》教学案例
- 《桥》教后反思
- 夯实基础知识 提高感悟能力──《桥》教后反思
- 《桥》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 《桥》教学课例
- 体验、情感、生命──《桥》教学案例
- 《桥》课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