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

浅谈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05

浅谈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

"

论文关键词:体育专业 教育硕士 中小学 体育教师

论文摘要:揭示了制约我国体育专业教育硕士培养的主要问题是招生困难、教育需求不旺、招生制度不合理等,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立和完善配套制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体育教师攻读教育硕士的内在动力;放宽报考条件;取消外语考试。

1996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MasterDegreeofEducation),1997年9月,首批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员入学,由此,掀起了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事业发展的序幕。本文聚焦于我国体育专业教育硕士的培养现状,描述了培养过程中凸显的问题,初步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了相关对策,以期抛砖引玉,寻求问题的最终解答。

1体育专业教育硕士培养现状分析

1.1培养规模鞍马冷落

1.2科学研究近乎空白

对所搜集到的上述文献进行潜心研读,发现除张勃、孙庆祝的《体育专业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研究》一文直接以体育专业教育硕士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建立体育专业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并给出相应的指标体系外,学界尚无类似研究。至于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或职后教育方面的研究,则基本上没有涉及到教育硕士这一培养方式。

2体育专业教育硕士培养现状的成因分析

2.1教育需求不旺

“教育需求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对教育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按照经济法则,个人教育投资要相应得到补偿和收益,个人教育投资与收益是一致的,多投资者多收益,少投资者少收益。在职教师个人教育投资得到的收益应该包括经济收入增加、社会地位提高、职业技能增强等。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攻读教育硕士给体育教师带来的收益不尽如人意。

首先,经济收入增加无望。目前,各省与地方行政对攻读教育硕士已基本不再投入经费,要求学校和教师本人自己承担。条件好的学校对教育硕士的费用予以部分报销,但大多数中小学校则不再提供任何资助。有的教育硕士不但奖金被停发,甚至连工资也受到了影响。调查发现,各地教师攻读教育硕士的经济成本介于2万至6万元之间。但高投入并不能给体育专业教育硕士带来高收益,他们的收入主要表现为工资收人、课时费、奖金、福利等。一般来讲,课时费、福利、奖金均与学位高低无关,而教师的工资水平主要取决于其职称的高低。教育硕士学位对中级职称评聘没太大作用,至于高级教师的评聘,则与学位无关。因此,教师是否获取教育硕士学位,对其收入增加几乎不产生任何影响。

其次,社会地位提高困难。教师个体的社会地位分显性社会地位和隐性社会地位,前者如成为名师,获得荣誉、称号,得到晋升等;后者如领导、同事、社会给予较高评价。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社会地位的提高都有赖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做出成绩。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就是学生考试成绩在中小学教师评价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期以来,人们将体育与贬义的“玩”等同,或把体育教师视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一类的教师,隐含着对体育学科的轻蔑和对体育教师的不尊重。领导偏重智育,忽视体育。一部分学校管理者及部分教育行政官员,即使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仍未真正认识到学校基础教育的长期性、迟效性的规律,仍在抓分数、搞“应试”。在这种先在的成见影响下,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很难有实质性的提高。"

再次,学习效果难以满意。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是体育教师攻读教育硕士学位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调查表明,体育专业教育硕士的学习效果满意度只有27;对专业课教师的满意度也只有35。被调查者普遍感觉给教育硕士配备尚无工作经验或不了解中小学学校教育的教师是不合适的,有些教师授课是在没有深入了解学生实际的情况下进行的,致使教学缺乏针对性。

2.2招生制度不合理

一是报考条件偏高。现行教育硕士报考条件是要求获得学士学位且有三年以上基础教育工作经历,或大学本科学历且有中学一级教师职称。对于第一种情况,教师法规定,我国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合格学历均为大学专科及以上。上述学校的体育教师能够达到本科学历且具有学士学位者只占少数,且通过成人高考渠道接受成人本科教育而拿到学位也少之又少。对于后一种情况,一般而言,一个专科毕业生从拿到本科毕业证,再评上中学一级教师,大约需要十年时间。而由于体育在升学考试分数中所占分量有限,属非刚性科目,故体育教师在职称评定过程中的“加分”有限,往往在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从而导致其一级教师职称的评定更加长路漫漫。

二是考试科目不太合理。主要体现在考试科目多、外语权重大,而体育教师的文化基础又相对薄弱,这就使得体育骨干教师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从而影响了社会对教育硕士的认同度。这既不符合教育硕士“加强基础教育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的培养目标,也不符合体育教师的实际。

3对策及建议

3.1建立和完善配套制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体育教师攻读教育硕士的内在动力有别于MBA,教育硕士研究生学成后能否得到足够的经济回报,不是依靠市场机制,而是依靠政策机制。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应政策,或对现行政策、制度进行调整,对高学历层次教师的任用、选拔、待遇等作出适当规定,以激励优秀体育教师攻读这一学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学位层次和水平。此外,教育主管部门还应该制定相应的保障政策,对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体育教师及其所在学校的责权利作出较为具体明确的规定,以规范学校行为,保障教育硕士脱产学习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减少其投人成本,提高其收益率。

3.2放宽报考条件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报考条件也只要求“大学本科毕业”,没有学位方面的条件。以中小学教师为招生对象的教育硕士,尤其是体育教师,其报考条件不应该高于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报考条件。

3.3取消外语考试

对于体育教师而言,最头疼的就是外语考试,许多学校的骨干体育教师就是由于外语而不敢报考。与其划一个20几分到3O分形同摆设而又限制了很多人深造机会的分数线,不如干脆取消该门考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游欢乐谷
游玩散记
游烂柯山
上海科技馆参观记
蓝色的大海
美丽的冰雕
观世界航天科普展
仙都之旅
游海洋公园
难忘花市夜
享受佳肴
菊景
美好的时光
难忘的一次--海南三亚游
游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试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
浅谈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浅析信息素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于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试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
浅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的探讨
浅谈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初探
浅谈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简论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新途径
试析高校网络道德教育
浅谈对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关于树立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科学服务观
试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实践体系的思考
试析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网络道德教育价值
浅析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形势与对策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设计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