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走近学生 走进心灵

走近学生 走进心灵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走近学生 走进心灵

"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一个班级是否团结、和谐,是否有活力,和班主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一个班几十名学生,是否能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班主任的工作态度是否认真,教育艺术是否高超,教育方法是否恰当,组织管理能力是否较强,以及班主任本身能否身体力行、成为学生的楷模。

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教育注重面向个体,教师既要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又要规范个体行为。人是有情感的人,在人的情感当中存在着愿意与不愿意、喜欢与不喜欢。一个个有个性的学生是否愿意接受教育者的教育,是每个教育者都要直接面对的问题,师生情感融洽与否会直接影响教育效果。

如何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实现教育过程的以情动人呢?

关爱学生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关心学生的身体、学习和生活,使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班主任要热爱所有的学生,只爱“金凤凰”不爱“丑小鸭”,不是真正的爱学生。 班主任要把自己的温暖和感情倾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通过真情的流露去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化学生。

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不少老师把这一教育过程简单化了,以为对学生生活上嘘寒问暖,学习上语重心长地提几点要求就是进行了情感教育。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这种方式对认知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尚未完全觉醒的学生往往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生理发育开始日趋成熟,心理上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发现了"新的自我",明显地感到"我"是大人了,并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民主、平等要求;在人生的追求中强化了自主管理和个人实惠观念;产生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这些生理心理特点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及时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古人所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因此,班主任要积极创造条件,主动亲近学生,细心体察、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学生摆脱烦恼、化解困惑。这样的情才能动人,这样的爱才具有说服力,这样的教育才能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具体该怎样实现师生间的情感交融呢?

一、平等的观念促进情感的交融。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强调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形象威严,对学生的教育称作教诲、训导,教师和学生在地位、人格上是不平等的,教育是单向的流动,学生被动接受教育,主观感受被忽略,情感的交流被抑制,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当今的教育要求班主任要与学生做心灵相通的朋友,应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做到把学生看成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感情、有思想、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可以任意摆布和要求的工具。

工作中曾听到不少班主任抱怨说某某同学自私,让他做事表现得不情不愿的,支使不动;而学生却说老师不近人情,不管自己有没有时间、、、、、、。有人把这种现象的产生的根源归结为:当今社会,家庭独生子女居多,过分的溺爱使得孩子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心态,不懂得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是一种道德的缺失。我认为这种说法有点言过其实,小题大做。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这种矛盾的实质其实根源于观念上的冲突。教育者把学生提供的服务定性为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义务,还是学生所给予的帮助,就能折射出在教育者的是否具有平等的教育观念,是否把学生当成人格平等的对象看待。构筑平等的师生关系需要放下架子,摆脱居高临下的姿态,在实施教育的具体过程中,不要习惯于单纯地从成年人、教育者的角度,带着爱之深,责之切的心理去进行说教、指正,要善于倾听,了解学生怎么想,怎么看,尝试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些小事让学生感受到关心和爱护,如学生的学习用品掉在地上,碰巧经过时,不是旁若无人地走过去,而是帮他捡起来,让学生觉得这个班主任是容易亲近的,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多一点理解和宽容,从爱出发,了解学生真实的感情需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给学生平等对话的机会,让学生觉得班主任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从而“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二、适当的方法增进情感的交融。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 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要讲求方法,要适度,要合乎情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不是圣人,学生也不是圣人,班主任要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把育人当作一项长期的事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要有一颗对学生宽容的心。当有学生请假时,不妨用关心地询问他哪里不舒服,取代用怀疑的眼光上下打量,看他是不是说谎。过几天,再问一下这个学生,看他的病有没有好。也许有的学生请病假是说谎,但在老师的不断关心下,他会觉得羞愧。这样,一次宽容就变成了一次行之有效的教育。就像人的手指长短不齐一样,一个班往往也会有一些自制力薄弱的学生,他们认错态度诚恳,改错效果却不尽人意。面对学生反复犯错误的情况,暴风骤雨、劈头盖脸地来一通批评,痛快固然痛快,但未必收到好的效果,这种情况下,班主任要稳定情绪,留一点时间给自己思考,留一点余地给学生自我改进,照顾学生的自尊心。在班级管理中,教师适当的放手,留一定的空间给学生,远比不信任学生,大包大揽,不留一丝空隙,效果要好;对学生教育目标的确定,不能主观臆断的采取高标准、严要求,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有助于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师生的感情。

三、懂得欣赏激发情感的交融。

社会心理学中“阿伦森效应”告诉我们:人们总是喜欢褒奖不断增加,批评不断减少。任何人做事都希望得到人的赞赏。所以,班主任不要吝惜对任何一个学生的赞扬和肯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要多使用表扬这件法宝。时代在发展,学生的思想也在变化,以往所崇尚的自谦美德在人的精神品质中所占的首要地位,在今天的社会已被自信所取代,今天的学生不缺自信和自傲,缺的是对自我的客观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如果只关注其缺点,而忽略对其优点的肯定和认同,就会产生思维方式上的冲突——教师认为是在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其完善提高;学生认为自己在老师眼中一钱不值,老师不懂得欣赏自己。这种冲突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持一种抵触情绪,影响教育的效果。

现在的学生有两大倾向,尖子生在家、在校都受宠,真可谓宠坏了,批评不得;双差生在家、在校都受歧视,真可谓坏透了。久而久之,尖子生变得高傲自大碰不得,双差生变得心灰意冷无所谓。这样的教育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是畸形教育,评价学生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对尖子生采取表扬中的批评,让他明白自己虽有成绩,但还有不足,要追求全面发展,需要不断的努力,同时培养他们一定的挫折承受能力;对于双差生则实行批评中的表扬,差生易犯错误,犯了错误不批评不行,这是原则,但要让他在接受批评时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期望,找出他的发光点,帮助他树立自信心。差生有了进步要及时表扬,并鼓励他再接再励,差生的表现易出现反复,班主任要有耐心,恒心。这样,让学生在老师的欣赏中愉快地接受教育,自觉地改进、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

班主任的工作是琐碎而细致的,又是极具创意和挑战的。用真心换真情是班主任工作的精髓所在。用一颗平等的心与学生交往,尊重学生,讲求沟通的技巧和方法,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欣赏学生,真情互动,就能使教育在学生的心底开花、发芽,结出累累硕果。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为环保献计策
微软黑屏
你自己
记本能促进学习吗?
不同的生活方式
国民乐和现代音乐的比较
最喜欢的运动明星
如你挖到了古董
们为什么要学中文
投诉的信
一个有礼貌的人
救水源就是拯救我们自己
微软黑屏
一个也不能少》的简介
运动员拿高薪的看法
测绘与地理信息市场政策环境研究
挖孔桩挖土、石方基础工程技术交底
土木各专业实习报告汇总
钢筋工程技术交底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理问题
安全技术交底
简析工程中三检及交接检制度
浅议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监理工作
民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监理
人工成孔灌注桩技术交底
开工手续
行业门槛低、项目流动、人口多是建筑病症
圆弧放线要素计算技巧快速计算
管理不了工人的项目经理说明你缺少这些
钢筋分项工程技术交底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案一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二)
《我不是最弱小的》训练素材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雷锋精神的意义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重难点分析
《我不是最弱小的》之老师语录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考点练习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写作指导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一
《我不是最弱小的》同步写作范文 关爱我的王老师
《我不是最弱小的》随堂练习-----提高篇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案四
《我不是最弱小的》写作指导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案二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老师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