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会计信息化下的计算机审计探讨

会计信息化下的计算机审计探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会计信息化下的计算机审计探讨

【摘要】 会计 信息化给会计界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同时也给 现代 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本文描述了会计信息化条件下 计算 机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到90年代末“会计信息化”的实施以及今天的ERP管理软件的应用,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全国近千万家企事业单位的40%已实现会计电算化,根据财政部的规划,到2010年这一比例要达到85%以上。会计信息化的 发展 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审计对象从传统的被审单位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纸制账、表、证转变为无纸化的 电子 数据、文件;审计方式从审计人员采用传统的手工翻账、计算、记录、核对转变为通过鼠标的点击方式;审计的范围已经不再是传统的被审单位的纸制资料、数据,而是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平台、业务处理系统、电子数据、文件以及软、硬件获取、操作安全性等多个方面。这些影响使开展计算机审计过程中的问题层出不穷。

一、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软件的通用性差

目前,在整个财务软件市场中,虽然用友财务软件和金蝶财务软件占的份额比较大,但是仍然有很多 企业 使用的是自行开发的财务软件或者是整个行业内部统一开发的软件。信息化会计软件的功能逐步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功能越来越强,结构越来越复杂,但不少系统没有考虑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或者对数据结构不开放,这为电子数据的自动转换带来了困难。由于审计软件的通用性较差,面对如此复杂的财务软件市场,审计市场上出现了已通过审计署组织鉴定的40多个审计软件,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人力、物力上的浪费。

(二)信息化审计人才缺乏

1.在人才培养方面,各个有会计专业的高校里,基本在不同程度上开设了与会计信息化相关的课程,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培养了不少高等人才,但是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养还停留在传统的审计阶段。

2.在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方面,虽然审计部门近几年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展计算机知识培训,通过“竞争上岗”、提高“进入门槛”等方式使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与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审计队伍建设总体上还跟不上审计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目前真正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人员并不多,既精通计算机编程又熟悉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则更少。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知识更新培训的不足,许多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及相关技能无法得到同步提高,计算机应用仍停留在较低水平上,计算机功能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出现了为培训而培训、为 考试 而考试的情况。

(三)审计线索隐蔽

在手工会计核算方式下,从原始凭证到报表的编制,每一步都由经办人签名,审计线索比较清晰。而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中,由于数据存储介质的磁性化和数据处理过程的自动化,只要将凭证保存成功,各类明细账、总账以及报表都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生成,即使篡改也不会留有痕迹,特别是存在“反记账”和“反结账”功能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即使已经登记过的各类账目,发现有错误,还可以取消记账,即“反记账”。将凭证采用非“红字冲销法”进行修改,改后重新记账,修改后的账是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的。哪怕本月已经结账,仍然可以采用“反结账”的方法重新做账,比起手工系统来,会计信息化系统中的审计线索更隐蔽、更容易引发 经济 犯罪。同时,在会计信息化方式下,由于系统时间的可变性,可以在短时间内做不同时间的账,甚至是其他年度的账,审计人员很难发现是何时做的账,不同于手工会计,通过字迹就可以发现是否是最近做的账。另外,如果使用信息系统的单位与开发商携手更改信息系统应用程序,审计人员是很难发现漏洞的,这进一步加大了审计线索的隐蔽性。

(四)审计视野狭窄,依赖性强

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时,一方面,受到传统审计模式的影响,认为只对被审计单位的相关数据进行审计即可,忽略了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还应对管理、处理相关数据的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对系统维护、操作、安全甚至对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的审计;另一方面,一些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在审计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之后,就片面地认为可以包办所有的审计事项,一旦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认为是软件设计得不好,从而使计算机的运用大打折扣。其实,计算机审计技术只是计算机在审计工作中的灵活运用,不可能解决审计工作中的所有问题,更何况各个被审计单位使用的财会电算化系统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想要完全依赖计算机审计技术解决所有的问题是不切实际的。

二、对策

(一)强化审计软件的通用性

审计署应联合财政部,结合实际需要出台相关的财务软件与审计软件的接口标准,类似生活中通用的USB接口。由于审计信息化起步较晚,更应该强化审计软件的开发规范,使审计软件不需要借助其他的数据转换软件就能够审计各种财务软件。数据转换软件的使用,既增加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又容易使效率低下,同时也增加了审计线索的隐蔽性。

(二)强化审计人才的培养

(三)规范财务软件的开发

审计线索的隐蔽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软件本身的设置,像前面提到的“反记账”、“反结账”问题,可以通过出台相关的 法律 法规加以规范,甚至可以取消大多数财务软件中存在的这项功能,在记账后发现账目问题时,只能通过可以留下痕迹的“红字冲销法”进行处理。这方面的工作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政部和审计署的配合与沟通,尽快使无痕迹修改变为有痕迹修改。同时,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最好有审计人员参与进来。尽管当前在这方面已做了部分尝试,但效果不佳。这就要求各大高校要尽快向社会输送既精通计算机软件开发、又懂会计和审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四)强化审计的风险意识

计算机审计除了面临传统的审计风险外,又增加了IT方面的风险,比如软件开发、系统维护、数据管理、网络管理、灾难恢复与业务持续等。集中表现在计算机审计风险隐蔽性强、可控性差、破坏性大等特点上。审计人员必须强化审计风险意识,如果仅仅为了完成审计任务,而不考虑审计风险内容及其内涵的变化,必然会导致审计质量不高或降低审计效率,从而无法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单位审计期间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公允性,加大了审计风险。

(五)加快法规建设

审计准则是审计工作应遵循的规范和尺度,是评价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规则。在会计信息化 发展 的过程中,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部分相关的法规,但是,会计信息化下的审计对象、线索、方法、结果等各方面相对于传统审计都发生了变化,以往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已经不能完全适用,有必要对信息化审计从定义、原则、方法、要求到评审都重新进行规定,使审计信息化工作有章可循。因此,应建立一系列与会计信息化相适应的、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如审计人员培训准则、会计信息化系统开发的审计准则、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审计应用软件标准等,使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审计规范化、制度化,更好地指导审计工作。

(六)加快网络审计步伐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管理型财务软件(ERP)的普及运用,审计工作必须考虑网上审计的问题。要建设网络系统,包括以国家公共网络平台为基础、审计机关局域网为主体、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为核心的审计信息系统的内部网和以因特网为依托的审计信息公共服务、以政府信息系统资源共享为目标的外部网,以更快的速度紧跟网络发展的步伐,实现资源的充分共享。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化呼唤计算机审计,只有适应会计信息化环境,不断提高审计技术,才能更好地发挥审计的作用,达到审计的目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少年奇才故事》有感
《宝葫芦的秘密》观后感
我心中的奥运
读《万年牢》后感
读《精灵鼠小弟》有感
给小朋友们的一封信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喜迎奥运
奥运随感
《找准人生的北斗星》读后感
从《乌塔》想到的
《画蛇添足》读后感
读《笨女孩安琪儿》有感
《长江七号》电影的观后感
超越梦想一起飞
浅谈后进生“破罐子破摔”心理的矫正
重视高考前一个月学生的心理疏导
论大学学术自由的制度根基
论我国当前政府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
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树立什么样的文明观
浅谈建立班主任威信的几条途径
在班集体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汉语大字典》“女”族词的文化内涵与认知
注重学生参与 提高学生素质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管理、指导与研究
开放远程教育成本效益研究的现状及思考
Intel未来教育模式下网络课件的开发策略
新概念教学相长
关于幼儿早期科学素质培养的几点构想
如何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月光曲》教学片断及反思
《月光曲》课文重点
《月光曲》教学杂谈
《月光曲》中心思想
三线合一有效备课──《月光曲》教学谈
《月光曲》写作特点
“读”与“悟”结合激活学生思维──《月光曲》教学片断及反思
《月光曲》教学片断及反思
《月光曲》教学片段
不加预设,自由生成──《月光曲》教学案例及反思
《月光曲》教学案例
《月光曲》分段段意
《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谈
《月光曲》教学设想
《月光曲》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