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文明审计理念之浅见

文明审计理念之浅见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文明审计理念之浅见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构建和谐 社会 ,进行社会主义 现代 化建设,必须以 经济 建设为中心,并坚持从物质文明、 政治 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三个方面全面推进,使这三个方面的建设相互协调促进。审计机关作为经济监督部门,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就必须强化文明审计理念,把其转化为每个审计干部的自觉行动,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那么,如何开展文明审计,笔者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开展文明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注重文明礼仪,在被审计对象面前展示审计机关的良好形象

礼仪的重要功能在于对人际关系的调解作用,健康得体的礼仪是凝聚情感的润滑剂。因此,每个审计干部都应认真 学习 《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和《审计机关文明礼仪公约》,自觉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崇尚文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提高文明程度。

在工作中,应自觉遵守礼仪规范,时刻用礼仪规范约束自己,努力与被审计单位建立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协调关系。在与被审计单位人员谈话、了解情况或交换意见时,要言语平和,尊重事实,做到有理有节,平等相待,既不能居高临下,更不要强词夺理。应按照温总理“依照 法律 ,符合程序,提高质量,文明审计”的指示和李金华审计长提出的“文明审计”的总体要求,把依法审计和文明审计有机结合,并将其融入到审计干部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怀和行为规范中,融入到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二、开展文明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做到清正廉洁,秉公执审,严格执行廉政纪律

李金华审计长在全国审计机关纪检监察会议上指出:廉政建设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只有做到廉洁自律才能真正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因此,要求每个审计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自觉地将自己的言行纳入到党纪政纪和法律的制约下,牢固树立“立审为公,执审为民”的理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感。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全党同志提出的“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的要求,在审计人员中大力开展审计职业道德 教育 ,并常抓不懈,增强审计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切实做到清正、廉洁,淡薄名利,恪守审计的职业道德,防止思想滑坡和道德缺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才能真正提高审计机关的公信力,最终实现公正审计、廉洁审计、阳光审计的美好目标。

三、开展文明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加强 理论 学习、刻苦专研业务,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经济高速 发展 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的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审计过程中碰到的新 问题 和新情况随之增多,遇到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因此,要真正使文明审计的目标得以实现,更好地发挥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就必须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这是因为:首先要高质量的完成审计工作,就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而只有不断提高审计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才能促进审计质量的不断提升。为此,每个审计人员必须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努力开阔视野,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宏观理论水平。其次作为审计工作者还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积极探索先进的审计技术 方法 和手段,从而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四、开展文明审计要求审计机关对查出问题的处理必须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开展文明审计,首先要求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准确判断问题的是与非,对审计出来的问题,要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持。其次,在交换意见时,要认真倾听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对审计报告和审计信息中反映的问题,应切实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既维护审计监督的严肃性,发挥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作用,又能帮助被审计单位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赢得被审计单位的赞誉,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

五、开展文明审计,要求审计机关必须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寓服务于监督之中,充分发挥审计机关的“审、帮、促”作用

查处和揭露问题不是审计的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审计促进被审计单位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维护国家资产安全、完整,减少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因此,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是文明审计的必然要求。一是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为经济建设大局服务的理念,在审计过程中要善于从积极的角度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二是必须加强对审计查出问题的定性把握,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注重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与交流。在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时,要充分听取被审计人员的意见,营造和谐的审计环境。三是在项目结束后,审计机关还应将被审单位的整改情况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一环,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寓服务于监督之中,真正发挥审计机关的“审、帮、促”作用,切实把文明审计的理念贯穿于审计工作的每个环节。

开展文明审计,就是要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不断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广大审计干部牢固树立文明审计理念,将这一理念根植于每个审计干部的心里,并赋之于审计实践中,最终达到思想和行动的和谐统一。(作者: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办 赵绵才)

建设为中心,并坚持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三个方面全面推进,使这三个方面的建设相互协调促进。审计机关作为经济监督部门,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就必须强化文明审计理念,把其转化为每个审计干部的自觉行动,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那么,如何开展文明审计,笔者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开展文明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注重文明礼仪,在被审计对象面前展示审计机关的良好形象

礼仪的重要功能在于对人际关系的调解作用,健康得体的礼仪是凝聚情感的润滑剂。因此,每个审计干部都应认真 学习 《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和《审计机关文明礼仪公约》,自觉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崇尚文明,树立 社会 主义荣辱观,不断提高文明程度。

在工作中,应自觉遵守礼仪规范,时刻用礼仪规范约束自己,努力与被审计单位建立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协调关系。在与被审计单位人员谈话、了解情况或交换意见时,要言语平和,尊重事实,做到有理有节,平等相待,既不能居高临下,更不要强词夺理。应按照温总理“依照 法律 ,符合程序,提高质量,文明审计”的指示和李金华审计长提出的“文明审计”的总体要求,把依法审计和文明审计有机结合,并将其融入到审计干部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怀和行为规范中,融入到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二、开展文明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做到清正廉洁,秉公执审,严格执行廉政纪律

李金华审计长在全国审计机关纪检监察会议上指出:廉政建设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只有做到廉洁自律才能真正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因此,要求每个审计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自觉地将自己的言行纳入到党纪政纪和法律的制约下,牢固树立“立审为公,执审为民”的理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感。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全党同志提出的“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的要求,在审计人员中大力开展审计职业道德 教育 ,并常抓不懈,增强审计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切实做到清正、廉洁,淡薄名利,恪守审计的职业道德,防止思想滑坡和道德缺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才能真正提高审计机关的公信力,最终实现公正审计、廉洁审计、阳光审计的美好目标。

三、开展文明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加强 理论 学习、刻苦专研业务,不断提高 政治 素质和业务素质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 经济 高速 发展 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的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审计过程中碰到的新 问题 和新情况随之增多,遇到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因此,要真正使文明审计的目标得以实现,更好地发挥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就必须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这是因为:首先要高质量的完成审计工作,就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而只有不断提高审计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才能促进审计质量的不断提升。为此,每个审计人员必须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努力开阔视野,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宏观理论水平。其次作为审计工作者还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积极探索先进的审计技术 方法 和手段,从而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四、开展文明审计要求审计机关对查出问题的处理必须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开展文明审计,首先要求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准确判断问题的是与非,对审计出来的问题,要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持。其次,在交换意见时,要认真倾听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对审计报告和审计信息中反映的问题,应切实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既维护审计监督的严肃性,发挥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作用,又能帮助被审计单位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赢得被审计单位的赞誉,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

五、开展文明审计,要求审计机关必须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寓服务于监督之中,充分发挥审计机关的“审、帮、促”作用

查处和揭露问题不是审计的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审计促进被审计单位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维护国家资产安全、完整,减少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因此,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是文明审计的必然要求。一是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为经济建设大局服务的理念,在审计过程中要善于从积极的角度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二是必须加强对审计查出问题的定性把握,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注重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与交流。在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时,要充分听取被审计人员的意见,营造和谐的审计环境。三是在项目结束后,审计机关还应将被审单位的整改情况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一环,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寓服务于监督之中,真正发挥审计机关的“审、帮、促”作用,切实把文明审计的理念贯穿于审计工作的每个环节。

开展文明审计,就是要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不断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广大审计干部牢固树立文明审计理念,将这一理念根植于每个审计干部的心里,并赋之于审计实践中,最终达到思想和行动的和谐统一。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书真好
秋天的花园
“重野”乐
桂花飘香
治眼饮料发明记
发财树
乡下纪事
我和伙伴的生日
《爸爸和书》读后感
不看不知道
我的好奶奶
记暑假里的一件事
蒙山之行
给幺幺的一封信
我的朋友,课桌
审计结果公告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其防范
浅谈网络时代的审计风险与防范
努力构建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模式
浅谈预算执行审计的思路和对策
剖析我国内部控制现状
关于内部控制环境的研究
内部审计外部化管见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谋求审计事业新发展
政府审计视角下的商业银行风险防范
地方审计机关经费“短腿”制约审计事业发展
文明审计理念之浅见
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研究述评
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在环境绩效审计中的应用 (1)
关于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调查与思考
探索财政效益审计途径提高预算执行审计水平
将军战未死,十年凯旋归──《木兰诗》中“将军”所指之我见
四美毕聚木兰身
《土地的誓言》教学案例与反思
《木兰诗》的主旨和结构新探
《木兰诗》中值得商榷的翻译和读音
淳朴浑厚 简劲粗犷──《木兰诗》的艺术美
谁对谁错──《土地的誓言》教学片段与反思
花木兰的史实与传说
一代女文豪班昭
《木兰诗》的思想性
《木兰诗》中的“策勋”摭谈
花木兰是英雄还是孝女?
遥望阴山话木兰
巧妙的修辞,独特的效果──浅析《木兰诗》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美毕聚木兰身──读诗苑奇葩《木兰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