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我国近年网络艺术的发展

我国近年网络艺术的发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我国近年网络艺术的发展

我国近年网络艺术的发展 我国近年网络艺术的发展 我国近年网络艺术的发展 电子艺术的兴起是20世纪艺术领域内最令人惊叹的变革。当电影叩响艺术之门的时候,人们还根本未认识到它将成为20世纪风头正劲的艺术宠儿,随后广播电视艺术的异军突起,使现代声、光、电技术一举步入艺苑中心,从而使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为之失色。然而,最令人震憾的是60年代以来迅猛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80年代以来的网络技术,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挺进人类艺术领域,后来居上,并已崭露头角。无疑,电脑艺术、网络艺术的出现将使人类艺术世界的格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计算机与艺术世界

对作家而言,计算机已不仅仅是写作工具,还是作家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发布信息的捷径。多媒体光盘成为大容量艺术资料库。通过搜索引擎中的关键词查询和分类查询,作者可以在因特网上得到创作所需的各种图文资料,可以与同行、读者、出版界进行双向交流,还可以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寻求出版合作意向。

对于文学研究者而言,计算机给文学研究提供了相当的便利和一些新的角度。如,在文学作品风格、语言特征的测定,作家、作品真伪的考证,作家作品辞典的编写,文学研究资料的自动检索,文学作品的模仿等。

计算机已经成为新的艺术创作手段。许多计算机软件具有绘图、三维动画、数据统计、资料检索功能,一些特殊软件甚至能进行文学创作、谱曲、虚拟现实。计算机已经成为一部分作家艺术家离不开的创作帮手和伙伴。明天,它可能成为传统作家艺术家的竞争对手。甚至计算机本身成为创作者。同时,计算机给文艺研究提供了新角度。

新载体

作为一种新载体,光盘成为大容量艺术资料库。 1993年出版的洋洋12卷的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汉语辞书《汉语大词典》,1998年9月被浓缩于一张光盘中。光盘收入了29万多条汉字、34万多条复词、23万多条成语、51万多项释义、40多万项汉字信息、1万多张关联字表、500多幅图片等。光盘采用23种查询方法,男女声标准普通话发音。一张《中国大百科全书》只读光盘收入12亿字,10万幅照片,不到100元,同样内容的印刷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全套76本16开的书,重达几十公斤,字数达6千万,却装入了巴掌大的只读光盘上。一张光盘可以容纳一部大英百科全书、一年的报纸或一个大城市所有用户的电话和地址。1 998年9月启动的"中国基本古籍库光盘工程",是一项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保存和开发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跨世纪宏伟工程。这项工程拟从传世的大约13万种古籍中,筛选出具有深刻文化意义、堪称中国文化基干的历代典籍1万余种,每种确定1个通行版本和1至3个重要版本,经过整理,将通行版本全文录入制成汉字光盘,将其余重要版本原版扫描附于其后。再编制解读和检索系统。拥有这套光盘,就等于拥有1座收藏1万余种基本古籍、3万余种珍贵版本的中文图书馆。整个工程预计5至8年时间完成。

电子出版物使书、刊、报纸的界限进一步模糊。创刊于1888年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是目前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期刊之一。倘若爱好者要收藏它,难度非常大,长达110年的出版历史,使该杂志要占据庞大的空间。而现在,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将从1888年到1996年总共109年《国家地理》的图文内容制成4张DVD光盘。世界各地的读者便能在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或家里的电脑上方便地查阅杂志的全部内容。 西方一些公司正在把某些作家,如弗吉尼亚·沃尔芙、查尔斯·狄更斯、弗朗兹·卡夫卡、格特鲁德·斯坦因等的作品全集全部录制到光盘上。弗吉尼亚·沃尔芙作品的一套光盘已经上市,内容包括所有第一版出版的原文,加上现有的日记、书信、手稿、速写、绘画、照片,甚至还有录音。几张光盘,使经典作品和作者本人立体地展现在读者和研究者的眼前。

以木石竹铜为文字载体的时代,数十上百册藏书就能够"汗牛充栋";以印刷纸张为文字载体的时代,一位作家、学者勤奋写作,著述甚多,能够获取"著作等身"的赞誉。而今天,一位作家毕其一生写作,其全部作品只能占据一张薄薄的5寸光盘的一个小小的角落。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书籍从兽骨、竹简、树皮、羊皮、到布帛再发展到纸张,从镌刻、手书、雕刻版、活字版、铅字再发展到计算机排版。

电子出版物的产生,使传统的印刷出版物经历着一场革命。一方面,电子出版物在容量上数百上千倍于印刷出版物,另一方面,电子出版物的功能要丰富得多,印刷出版物,可以阅读、抄写,如果是个人的,可以划线、折痕,而电子出版物,则可以阅读、摘录、存储、检索,有的可以查阅背景材料,浏览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在线的进而可以参加读者评论和论论,甚至直接与作者交谈。这样,电子出版物使阅读方式发生变化。传统的印刷成一卷一卷的百科全书,现在可以制成光盘,数十卷的百科全书,只要几张光盘就可以了。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传媒实验室(Media Lab)正由物理学家乔·雅各宾领导一个小组,进行一项名为"最后一本书"的研究项目,试图将书籍的优点与先进的微电子技术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能够储存成千上万种书籍的"万能"的电子书籍。

这种书外观与普通书籍差别不大,不同之处在于,它的每一页纸都是由两层透明的电极构成,中间埋有千百万颗装在微囊体(microcapsules)中的微粒,微粒呈现白色或黑色,在两侧电极作用下显露出不同的黑白比例,就象"电子墨粉"一样,组成纸页上的字母。每个微囊体约40微米大小,比人的头发丝的一半还要细。这种电子图书书脊中装有调制解调器、电池、微处理器及其它元件,书脊的显示屏幕上设有各种功能按键,读者可以从它储存的成千上万书籍中任选阅读,还可调节字体大小,甚至可以只需按一个钮,从互联网上下载新书。下载一本新小说目前大约只需一分钟。这种电子图书不仅携带方便,还可进行各种处理,因为信息是以数字方式存储的。如字体可大可小,可用电子笔在页边作注释,把自己的评论存放在书脊中可插拔的新存储卡上。

1998年这种可以删改、可以擦写的电子书已经在美国上市,售价在500至600美元左右。由NuvoMedia公司推出的这种重约06公斤的火箭牌电子书(Electronic RocketeBook),能够从网络上下载、存储多达4000页的材料,本身还包含有一本字典并允许电子标记划线、摘要笔记、字词查询以及更改字体。当读者读完时,可以把这些材料删除,或者传回到计算机硬盘内储存。〖ZW(〗网址:www.nuvomedia.com和www.barnesandnoble.com〖ZW)〗SortBook公司也推出了内置有336Kbps调制解调器的电子书。〖ZW(〗网址:www.softbook.com〖ZW)〗这种装有计算机芯片的电子图书包含有巨大的信息库,囊括当今所有畅销书的内容,并可用新的图书不断进行替换。

据研究者估计,未来这样一本书内可以储存整个美国国会图书馆全部1700万册藏书的内容,真可谓读者要买的"最后一本书"了。这本特殊的书可以随身携带,带上它意味着带上一个流动的图书馆。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书还可以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能够显示活动的插图。

新工具

作家艺术家纷纷换笔,使用计算机这一新的创作工具,导致手稿的消失。 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作家就体验了一次换笔经历。那时是用钢笔取代毛笔。今天的作家,又体验了一次新的换笔经历,这次是用电脑键盘取代钢笔。1997年5月28日,电脑报社和清华紫光扫描仪销售中心在中国作协向马识途、王蒙、陈建功、邓友梅等作家赠送了紫光"小旋风"系列5A彩色扫描仪和文字识别软件。受赠的几位作家用电脑写作已经多年。由于早年的作品都是手写铅印的,他们在编选自己的文集时,不得不先在原作上用笔勾勾划划,再全部重新敲入电脑,既费时又费力。而用扫描仪可以把书中的文字和图片自动输入电脑,再用相关软件把输入的文字自动识别并存储进电脑,能够极大地改善作家的写作、编辑、收集资料。

显而易见的是,电脑并不能帮助作家写出更好的作品,而只能减轻一些作家伏案握笔、修改涂写之苦。一种观点认为,"作家手中的电脑没有’脑’字可言",电脑对于作家来说,只意味着打字机的功用而已。今天的电脑甚至能够做到"你说我写",给作家带来更大的方便。现在已有许多这类软件问世,如1998年6月台湾听写王公司推出的集语音识别与手写识别为一体的"听写王"汉字语音输入软件。如果一台电脑拥有这一软件,那么一个会说标准普通话的中国人可以用每秒3个字的速度阅读文章,计算机的识别准确率高达80%。该软件还有自动修复功能,能够适应某个用户的语音和词汇,用户的经常使用可以增加识别准确率。

还有一些计算机写作软件,能够为写作提供一些便利。如一种名为"写作之星"(WDS

9

8)的软件,收集了大量的文字资料,通过主题词可以快速浏览或摘取中外名著、唐诗宋词、名言警句等,文字量达1000多万。还有一种联想功能,用鼠标任点一字、词或成语,便能立即联想出丰富多彩的近义词或同义词。

计算机的推广,导致手稿逐渐消失。人们可以轻易地抹去或修改屏幕上的东西,使创作过程逐渐变得模糊、没有个性。而只有手稿才能反映一个人的真性情,只有手稿才渗透着作者的精神和智慧,并能引起手稿读者的共鸣。 与打印稿相比,手稿更真实,更原始,更厚重,也更有保存、收藏的价值。换笔给许多作家带来方便,但手稿的消失也使不少文人徒生一丝悲伤。有的作家说,用笔写作时,下笔更慎重、更聚精会神。

但手稿也有一些局限。手稿的不易保存、抄写中的错讹,往往使一部著作品出现不同的版本。例如,英国文学名著《坎特伯雷故事集》最初诞生于中世纪,当时书籍均是手写形式。由于作者乔叟每页修改很多,导致出现了许多内容不尽相同的版本,使研究者们争论不休。而现在,由牛津大学等5所英、美大学组成的研究小组,运用一种能够追溯物种起源的电脑软件,将《坎特伯雷故事集》的各种版本输入电脑比较异同,再与仅存的84卷原著相对照,最后确定出一个完整而权威的版本。

全体作家换笔以后,手稿将同书法手迹一起逐渐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

汉字作为民族文化的智慧结晶,书法艺术是重要的表现之一。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书法艺术,经历了由象形而抽象的审美嬗变,其枯润疾涩、点画结合、韵律力度,非手写不能体验。现以已经出现了中文手写输入系统,如一种手写画笔,由一个练习本大小的画板和一支书写笔组成。插到计算机的串口上,这种手写画笔就能够方便地实现鼠标的所有功能。也能够起到铅笔、毛笔、水彩画笔、油画笔、圆头笔、方头笔、斜纹笔,甚至雕刻刀和橡皮的功能。这种手写输入系统给电脑配上了一支笔,但毕竟不能像书法那样挥洒自如,体现个性气质修养,有很深的文化内蕴。

在西方,古登堡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术,使那些抄写经卷的书法家在15世纪从欧洲绝迹。今天的中国作家从老到少的"换笔",是否意味着古老的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将日渐远离现实文化,成为博物馆艺术?从毛笔到钢笔圆珠笔再到键盘,书写方式的更新换代,使制作过程更加便捷、清晰、干净、整洁,给作家带来极大便利。尽管电脑中也输入了楷隶行宋等十几种书体的简体和繁体,然而经过打印的这些书体,实际上已经成为整齐划一的新型美术字。今天报刊上常见的"舒同体",就是用电脑集取了著名书法家舒同字体的特点,加以组合形成的一种新字体。通过电脑排版,字体除了传统的宋、仿、楷、黑外,有许多是铅字排版根本没有的,如准圆、综艺、水柱、隶书、琥珀、彩云、海报、秀丽等等。字号则可随意设置大小。此外,排版软件提供的几十种网纹、花边也使传统书刊版面呈现崭新面貌。

明天的书法艺术,大概将成为一种博物馆艺术。

 新角度

计算机给文艺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角度,更新了文艺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计算机能够以数字化方式存储单词、句子、整篇文章、整卷书、一些著作,同一作者所有著作,同一代或同一学派作者的所有著作……它的数据库更功能强大,能够自动编译、归纳,为文学研究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1996年在华盛顿举行的现代语言协会年会上,专家们展示了一些电脑化文学作品,有录在光盘上的文献全文图书馆,有学术论文和报刊资料的在线检索,有集发音、教学和训练于一体的"3-T"有声词典,还有包含1650首英文诗歌的电子诗集。计算机的数据统计功能,使得在含有1650首诗歌的电子诗集中寻找、读取、打印和评注每一首诗变得轻而易举。

数据库为文学研究大开方便之门,能够为研究者提供新的研究角度与方法。如对某些词汇使用频率的统计,可以看出某位作家的用语习惯甚至语言风格。

例 我国近年网络艺术的发展 我国近年网络艺术的发展 我国近年网络艺术的发展如,出现于16世纪90年代的一部五幕剧《爱德华三世》,表现了14世纪英王爱德华三世统治时期勇武的骑士精神。但该剧作者究竟是谁,戏剧界争论了几百年。不久前,通过电脑对该剧的语言风格进行分析,莎翁作品的权威机构--阿顿公司正式确认,《爱德华三世》是莎士比亚的一部早期作品。莎剧专家说,这部作品本身所表现出的深刻人性、博大精神和文辞语言的华丽无可辩驳地"用莎士比亚自己的声音"证明了它的来源。这一通过电脑研究得出的论断,使莎士比亚现存剧本增加到39部。阿顿公司准备将《爱德华三世》编入《莎士比亚全集》。 文艺研究的首要任务应当是收集与研究对象相关的信息以及建立在大量相关信息基础之上的对作品、文艺现象的综合分析与研究。面对信息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一些传统研究方法显得费力、落后、过时,如收集资料时占有的相关信息过少,分析评价作品时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或者拿占有的信息去套某个现成的理论模式。文艺研究首先是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其次才是现象的分析和理论的阐述。对资料占有的多少,与研究的深度与广度紧密相连。信息时代的网络艺术,给文艺研究占有大量相关资料提供了可能。网络上现在已经形成一批知名作家艺术家的个人资料信息库,既包括作家艺术家的一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等),又有所有重要作品情况、风格流派、不同读者的评论等。数据库传播媒介的书面资料的信息,使研究者在几分钟内找到所有相关资料。例如,现有的网络搜索引擎、多数应用软件、数据库都有自动搜索、自动统计功能,以古典诗词为例,在唐诗栏目里输入"山、水",让其自动搜索,所有包含有"山、水"二字的唐诗都会出现在屏幕上。

文艺类数据库的建立,将为文艺研究起到积极作用。研究者从一个信息终端就可以很容易、很灵活地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越来越精确、及时的探索,同时也可以涉及到与这些问题相连的学科间的关系问题。

传统的文学研究作品在形式上是单一的,目前已经出现的文学研究超文本作品,打破了这种单一模式,多媒体技术为阅读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相关信息,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能给阅读者留下更深印象。这种超文本中,有图片、电影录像剪辑,读者按接,从而改变着读者原初的阅读兴趣点。

电脑小说

计算机除了对文学研究、作品风格分析等提供极大帮助以外,一些计算机专家也开始设计相应软件,让计算机进行艺术"创作"。

1998年初,英国《卫报》刊登了一篇电脑创作的小说《背叛》。小说不长,只有400来字(英文),全文如下:

背 叛

作者 布鲁特斯1型软件

戴夫·斯特赖维尔喜爱这所大学。他喜爱校园里爬满常春藤的钟楼,那古色古香而又坚固的砖块,还有那洒满阳光的碧绿草坪和热情的年轻人。使他感到欣慰的还有这样一件事,即大学里完全没有商场上那些冷酷无情的考验--但事实恰恰并非如此:做学问也要通过考试,而且有的考试与市场上的考验一样不留情面。最好的例子就是论文答辩:为了取得博士学位,为了成为博士,博士生必须通过论文的口试。爱德华·哈特教授就喜欢主持这样的答辩考试。

戴夫迫切希望成为一名博士。但他需要让三个人在他论文的第一页上签上他们的名字,这三个千金难买的签名能够证明他通过了答辩。其中一个签名的是哈特教授的。哈特常常对戴夫本人和其他人说,对于帮助戴夫实现他应该有的梦想,他感到很荣幸。

答辩之前,斯特赖维尔早早给哈特送去了他论文的倒数第二稿。哈特阅读后告诉戴夫,论文水平绝对一流,答辩时他会很高兴地在论文上签名。在哈特那四壁摆满书籍的办公室里,两人甚至还握了手。戴夫注意到,哈特两眼放光,充满信赖,神情宛如慈父一般。

在答辩时,戴夫觉得自己流利地概括了论文的第三章。评审者提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罗德曼教授提的,另一个是蒂尔博士提的。戴夫分别作了回答,并且显然让每个人都心悦诚服,再没有人提出异议。

罗德曼教授签了名。他把论文推给蒂尔,她也签上了名字,接着便把本子推到了哈特跟前。哈特没有动。

"爱德?"罗德曼问道。

哈特仍然坐在那儿,毫无表情。戴夫感到有点眩晕。"爱德华,你打算签名吗?" 我国近年网络艺术的发展 我国近年网络艺术的发展 我国近年网络艺术的发展境进行交互作用的一种技术手段。与键盘、鼠标等传统人机交互方式不同,这种技术是根据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运用图形学和人机交互技术,使人在与电脑沟通时能产生身临其境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反应。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空间,人们可以在这一虚拟空间中"亲身体验"一种经历。这种体验不是仅仅在想象中,而是具体的、可感知的。尽管客体本身实际上并不在现场。它与"电脑空间"(cyberspace)同样存在于信息世界,但电脑空间是可望不可及的,而在虚拟现实中,人们可以直接面对一切。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是"三Ⅰ":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Immersion-Interaction-Imagination)。

具体来说,虚拟现实技术,是指通过现实引擎(Reality Engine,一种专用超高速处理器)连接的头盔显示器、数据手套(最先由美国雅达利电脑游戏公司托马斯·茨门曼等人开发)或数据服(data suit),人可以进入到虚拟的景观中,不仅能有逼真的感受,而且能在其中进行各项活动,如可以触摸虚拟物体,感受被触摸物的软硬和冷热,甚至于光滑或粗糙程度等等,可以打开关上虚拟的门,感受开关门时所用的力、开关门的声音等,甚至可以到火星上漫步,进入人体血管或脑神经网络中漫游。

虚拟现实技术较早应用于游戏之中,任天堂早就利用一种由数据手套演变而来的"动力手套"为其电脑游戏增加趣味性。这种人机互动的游戏方式代表了娱乐方式的发展潮流。1986年,英国的W工业公司正式推出世界上第一个虚拟现实枪战游戏,取名《VirtualityVR》。

可以预见的是,虚拟现实技术将成为人们获取某些真实体验、娱乐游戏的新手段。应用于艺术领域,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观众从视觉和触觉两个方面来体验电影、电视节目。 美国迪斯尼公司和硅谷图形公司(SGI)则共同开发了一种名为"从魔毯"的动画片虚拟体验系统。人们只要头戴编入三维显示的头盔,坐在可动导轨座上,手握控制杆,就可以进入每秒60帧的动画片情景中,坐着"魔毯"自由飞翔在影片中阿拉伯古代城市上空。

日本东京大学精密工程研究所开发了一个虚拟雕塑系统。利用这一系统,人们可以用虚拟的粘土捏成自己所希望的形状。这一系统有位置测定装置,以测定人的手指对虚拟粘土所作的移动,并将其所在位置不断地表示出来。系统还有运动控制装置,以此来制约手指的运动,并生成碰到虚拟粘土时的触觉信息和感觉到手指在捏土时所施加压力的大小。这样,人们就可以像在真实世界里捏粘土一样,捏虚拟世界中的粘土,达到虚实交融的雕塑境界。

虚拟现实技术在机械制造业、飞机业以及娱乐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与艺术结合还看不出多少深远的意义。艺术的虚拟化只能使艺术变成一剂迷幻药,给人带来的只是片刻的幻觉。恰如甲壳虫乐队在《草莓地》那首歌中所唱:

一切皆不真实,我们无所激动,

闭着眼睛活着,所见一切都只是自欺。

网络艺术

电子商务、网上竞选、网上购物、可视会议、黑客与数字化犯罪、电子金融、虚拟技术、数字图书馆等一系列与互联风络有关的概念的普及,表明互联网络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法律、艺术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毫无疑问的是,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联网的人越来越多,网络将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将会把现在看报及看电视的时间,改用来上网。比尔·盖茨相信,现在政府的所有印刷资料及所有纸张表格,都将会改由互联网处理,而网上生活方式,也将演变成每个人的生活方式。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二十世纪末期人类文明星空中最耀眼的一颗新星。〖BT3〗

一、新兴的媒体

人类五千多年文明流传下来无数艺术瑰宝和思想文化遗产。网络成为人们接触、享有这些文化遗产的新兴媒体。互联网络上的文化信息同其他信息一样庞杂无比,每日更新,无奇不有。互联网络上,既有高雅艺术的圣地--有数字化的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等各种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书屋、画廊、展示会、音乐会,有三国水浒红楼梦围城王朔尤利西斯昆德拉等中外古典和现当代文学名著,有京剧傩戏文化人类学等各类学术研究文章;也有通俗艺术的广场--有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有侯宝林的相声,有麦克尔·杰克逊辣妹演唱组的流行音乐;更有娱乐休闲的世界--有世界杯赛等热门体育比赛,有电子游戏、世界军事、邮票天地、影视长廊、时尚服装、古玩字画数不清的站点。

互联网络为上亿网民提供了多如恒沙的各类艺术资料信息,与此同时,一种以这种新兴媒体为载体、依托、手段,以网民为接受对象,具有不同于传统艺术特点的新的艺术样式--网络艺术悄然勃兴。

网络艺术分为三类样态:一类是已经存在的文学艺术作品经过电子扫描技术或人工输入等方式进入互联网络;一类是直接在互联网络上"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还有一类是通过计算机创作或通过有关计算机软件生成的艺术作品进入互联网络。

目前绝大多数是第一类,互联网络上世界各地的虚拟图书馆、博物馆很多,其它站点的文学艺术主页多如牛毛,中文用户能从不少网络站点免费下载唐诗、宋词、《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以及现当代文学名著;这些文艺作品除了网站主办者扫描输入外,有很多是网民主动输入或"粘贴"上去的。如,"新语丝电子文库"有一个"每日更新"栏目,都是各地网民将自己认为很好看的文作品输入电脑,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传送到"新语丝"网站,或者网民在其他网站浏览时发现有精彩作品,便"粘贴"过来。

第二类是在网上"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包括那些经过编辑、登载在各类网络艺术刊物(电子报刊)的作品,电子公告栏(BBS)上不经编辑、个人随意发表的艺术作品,以及一些电子邮件(E-mail)中的艺术作品。

第三类是上网的"电脑艺术"。通过一些特殊软件,电脑已经能够自动"创作"一些艺术作品。如电脑小说《背叛》,电脑音乐作品《第42交响曲》,大量的电脑绘画作品等。还有一些专为互联网络而创作的艺术作品,如部分网络电影,几位作家几十位作家甚至数百网民共同创作的"接力小说"等。

总体而言,三类网络艺术都是数字化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后两类网络艺术在创作上具有个人性,在传播上具公共性,可以无限复制,随意修改。

网络艺术存在于三种网站之中,一种是分类艺术网站,如大量的音乐网站、文学网站、美术网站;一种是综合类艺术网站,包括一些文学艺术团体办的网站、艺术爱好者设立的网站、网络艺术刊物等,如"中国文娱网"、"新语丝电子文库";第三种是其它网站。许多由工商企业、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学校在网上发布的信息资源中都含有不少艺术信息,收有不少文学艺术作品,如"中国经济信息网"(CEINET)开办的"文学鉴赏"栏目中,仅古代诗歌就收录有白居易、曹操、杜甫等17位中国古代诗人名著40余首。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网民的不断增多,网络艺术网站也将会越来越细化、专业化。〖BT3〗

二、网络艺术的特点

网络艺术与传统艺术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很大不同。目前绝大多数网络艺术作品还只是传统艺术作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只是在传播方式、存在媒介上截然不同。有部分网络艺术作品则只存在于互联网络的虚拟空间(cyberspace)之中,其他创作手法、风格、传播与接受方式是特有的。

网络艺术满足了大众的收藏欲望。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不再是离自己的居所相当距离甚至自己完全不能抵达的场所,这些场馆里的文学艺术作品,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公共收藏品,而是通过个人电脑,轻点鼠标就可随时欣赏的"虚拟收藏品"。艺术世界从外在进入室内,从实在进入虚拟,从公共进入个人,从过去进入现在,从经验进入体验,从鉴赏进入浏览。

概括起来,网络艺术具有个人性、综合性、动态性、交互性、短暂性、瞬时传播性、虚拟性、可下载性等特点。

〖HTH〗个人性。〖HT〗由于网络上的艺术作品都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因此它们都可以被随意复制而且易于改造。个人主观意愿能够更大程度地得以实现。

有人发出下个世纪艺术家会不会失业的疑问。也有人提出,下个世纪原著会消亡。传统作家的末日不远了,事实确乎如此。

传统艺术更多体现"公共性",艺术是为更多的人服务的,艺术创作完成之后要进入公共场所或公共媒介,而网络艺术由于更为强烈的开放性、随意性,反而更具有"个人性",个人的随感,一点点灵感,一点点艺术的火花,都可以记录下来、制作出来,放入个人主页中去,被人浏览,接受他人的反馈意见。网络释放了人们的"写作情结",实现了人们的"发表欲望"。

如尼葛罗庞帝描绘的那样,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使"已经完成、不可更改的艺术作品"的说法成为过去。给蒙娜丽莎脸上画两撇胡子不再是艺术大师的专利〖ZW(〗现代艺术大师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在一张复制的《蒙娜丽莎》上为蒙娜丽莎画上了小胡子。这幅被修改了的"蒙娜丽莎"被冠以新的标题《LHOOQ》,成为杜尚的艺术"名作"。〖ZW)〗,而是一种普遍的"网上涂鸦"行为。在互联网络上,将能看到许多人在"据说已经完成"的各种艺术作品上,进行各种数字化操作,将作品改头换面,随心所欲地复制、涂抹与删改。

从欣赏角度看,网络艺术把电影剧场、音乐厅、图书馆等艺术鉴赏的公共场所缩小、拉近到个人计算机的"桌面"上来。

网络软件研制也正向这个方向发展。电视的特点是所有观众看到的节目能够针对特定的团体或个人播出,甚至能够把节目送到你的寻呼机或者蜂窝电话中。这种"窄范围广播"正在把互联网络变成一种个人广播系统。

网络艺术语言具有平面化、大众化、公共性的特点。网络艺术是开放的、可修改的,考虑到作品要面向广泛的大众,网络艺术创作语言上更为平实,更具有公共特点。目前网络艺术的创作绝大多数都是一种面向大众的个人自我展示。

就网络诗歌而言,每一个网络用户都可能既是诗歌的生产者(创作者)又是诗的消费者(鉴赏者),二者的身份模糊不清,诗人和读者的界限趋于消失。电脑绘画产生以来,专业画家和业余爱好者的界限也趋于消失。如,电脑使一些有鉴赏力而美术基础不够好的人进行艺术创造成为可能。有时候,用电脑从事绘画创作,常因一时疏忽而获得一种意外的效果,这种偶发效果是传统技法不能带来的。越来越多的非专业人员通过电脑进入艺术创作领域,电脑使非专业艺术创作人员的潜在才华有了极大的释放空间。

古代作家是代圣人言,近现代作家是代百姓言,网络时代作家只能代自己言。进入网络时代的文学作品在失去轰动效应后,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发表来自内心的评价。网络上的文学作品成为文化消费超市货架上等待浏览、等待挑选的商品。网络艺术的消费性大大增强,作品内容向惊险、色情、暴力、侦探、言情、科幻倾斜,最大限度地满足着大量的消遣娱乐型、感官刺激型网民的阅读需求。

〖HTH〗综合性。〖HT〗网络艺术是一种交融性的综合艺术。

计算机技术使信息的物理性从模拟信号变为数字信号,存储形式同时发生改变。网络艺术的存在,使艺术的保存、传播发生了质的变化。多媒体技术把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达到图、文、声、像并茂。在网络上,诗歌、小说、广告、戏曲、散文、绘画、动画、流行音乐、电影(画面)、电视等均可相互交融,相互拼凑、剪切、粘贴在同一主页上,或者建立起从一种艺术样式到另一种艺术样式的超文体链接。

由单文本转为超文本(Hypertext)是这种综合艺术的一个根本特点。以往,读者、研究者面对的是某一个单一的文本,而进入因特网后,艺术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不再仅仅是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形式,而是一个"超文本"。超文本是这样一种文本文件,其中的某些字、词、符号、短语或图像起着"热链路"(Hotlink)的作用,显示在屏幕上,其字体或颜色发生变化,或者有下划线,以区别于一般正文。当用鼠标器的光标移至该字词或图像时,光标的形状由箭头变成手的形状,点击鼠标,屏幕显示主页会跳到链接的新内容上,亦即链接到另一个文本。超文本的另一种链接方式是将信息按类别链接到Map图上,Map图实际上就是万维网www导航地图,使用者可根据图示的引导来查找信息。网络搜索引擎就是按信息分类的形式提供信息查询的便利的。

这样,超文本成为文本之间相互链接所形成的文本网络。

各种材料、媒介的综合运用,现代艺术家们已经操作得很熟练了。1998年夏天,北京的炎黄艺术馆举办了一个"图像艺术展",从平面效果看,类似于绘画作品,但每幅图像都是摄影、计算机绘图、喷涂等多种艺术手段的结合。与这种现代图像艺术的特点相类似,大杂烩艺术、大拼盘艺术将普遍流行于网络之中。

动态性。网络艺术与传统艺术不同的另一特点是:从静态到动态。甲骨文、金文和铅字一经造就,除非毁坏,永世不变;电影电视制成拷贝、录像带,难以更改;网络上的一篇小说,一幅画,明天就有可能因为网站主人的修改而发生变化。在某种意义上,网络艺术作品是永远创作中的作品,随时有浏览者加以评述、修改、补充,这些评述修改意见可以被附加在文本之后,成为超文本的一个链接,也可以由制作者根据浏览者的意见对文本加以修改,使文本以新的面貌出现。这样,网络艺术就成为一种动态艺术。

一部小说的内容简介或部分章节在网上发表后,作者和出版部门可以对访问该小说的读者进行调查,分析他们的文化程度、信仰、爱好、反馈意见等,据此判断该小说适合的读者进行调查,分析他们的文化程度、信仰、爱好、反馈意见等,据此判断该小说适合什么样的读者群、小说畅销程度、再版时需要作哪些修改等。网上最大的书店亚马逊公司〖ZW(〗网址http://www.ama2 ; on.com〖ZW)〗的客户书评栏目很有特色,生动活泼的书评辩论对客户颇有吸引力。公司的计算机还跟踪购书口味相似的人以及他们喜欢和不喜欢的书籍,当一位客户在荧屏上查看某个书名时,这家网址就把对有相同爱好的读者有吸引力的书名列举出来。

阅读印刷艺术作品时,顺着句子、章节、段落,从一页翻到下一页,一个情节到下一情节,一个故事进入下一故事,这是一个不可逆的线性阅读过程;而网络艺术作品,浏览时往往可以链接到相关主题、情节、故事,类似于电影画面蒙太奇式的切换,导演是浏览者本人。

传统艺术是一种"只读艺术",只可被动观看,空间上有一定距离,网络艺术是一种"可读写艺术",空间上距离缩短为不到1米,一旦操起鼠标进行修改、反馈,距离消失为零。

网络上与艺术有关的许多站点也是日日更新、甚至时时更新的,只要网络艺术作品传播者愿意,可以随时对这些作品进行修改、补充与完善。

交互性。网络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参与者、制造者,只要用户有参与、制造的兴趣。其它电子媒介传递信息的方式是发布→传输→接受,而网络媒介的信息传递是发布←→传输←→接受,是双向的、可逆的、互动的。每个不同的网络用户由于性格、趣味的不同,对接受的信息有不同的反应,也可以有不同的信息反馈。这种交互性与电子游戏的特点是相同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网络上的艺术作品都是极具个人特点的艺术。

网络艺术是一种交流艺术。这种交流,是创作者和欣赏者、制作者和浏览者、浏览者和其他浏览者之间的交流。正是这种双向交流的特点,使原初的艺术作品被重新阐释,被重新配置,被"翻译",因而也使艺术作品有可能变得更丰富、更复杂、更精巧、更有意味。然而,在这种可能性实现之前,艺术作品创作时独一无二的历史性情境(原 我国近年网络艺术的发展 我国近年网络艺术的发展 我国近年网络艺术的发展初语境)失去了,原初的真实被歪曲、修改了。艺术作品进入了现实情境之中,这种现实情境因为艺术接受者的不同而各不相同。网络进一步使日常生活科学化和艺术化,网络艺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尚未述说、尚未看见、尚未听到的情境的展示,使浏览者体验到别处的生活。

对于读者可以对上网文学作品作任意修改的可能,亦即网络艺术的交互性与作家创作的个性化是否矛盾,多数作家认为并不妨碍他们自己的创作。有的作家说,在这一点上不存在任何问题,"因为基本的文本是永远存在的,经读者修改过的已不是作家的东西。""正如100个人读《红楼梦》会有100种理解,但这种分歧同样不妨碍曹雪芹自己创作的小说一样。"来自网络上的各种批评、争鸣对作家不会形成伤害。(刘震云)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网络作为一种现代信息交流的方式,其操作过程缺少人文气息,而读书人仍喜欢对图书的有形占有。

短暂性。在美术领域,"既兴作品"的创始人阿伦·卡普劳描述过"即兴作品"与日常生活中"用过就扔"的文化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这种"即兴作品"以展出一次最为理想,仅仅一次而已。即兴作品就是美术的卫生纸。另一种"活动艺术"流派将创造最大限度的可就性和短暂性为自己的创作目的,其代表人物、以色列活动艺术家耶亚柯夫·阿甘姆阐述了他们的信念J:"我们与三分钟前的自我不同了,再过三分钟,我们又变了。……我试图创造一种不存在的视觉形态为这种看法造型。形象一出现又消失,什么东西留不住它。"(【美】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冲击》148页,149页,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

与"即兴"是"即兴作品"流派的根本特征相类似,"短暂"是当代大众文化产品的普遍特征,这一特性使多数大众文化产品失去了持久的魅力。不幸的是,这一特征在网络艺术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瞬时传播性。与印刷在纸张上的文字相比,那些刻在石头、铜鼎、龟背上的文字显然更坚固更不易毁坏,但后者的可复制程度要低得多,甚至根本不能复制,因而保存于这类媒介上的艺术品不易传播。大规模复制技术使艺术得以更广泛快捷地传播,网络技术更使艺术作品能够在光缆中以光速的瞬间传播。与网络艺术创作的个人性相反的,是网络艺术的"公开传播性"。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大势所趋,网络日益成为重要的传播手段。网络艺术在传播速度、传播效率上要大大优于传统艺术。网络艺术的传播既是快速的,又是公开的,传播效率极高,甚至类似于新闻的现场直播。

应当说,任何一种传统艺术的传播速度传播范围都比不上网络艺术。在速度上,传统艺术要慢得多,在范围上,传统艺术要受许多因素的制约。但是,复制技术涉及的主体越多,艺术作品的影响反而越小。

原真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地被复制品取代,人们可以将数字化的艺术作品任意放大或缩小,也可以任意使其静止或运动,但是,正如本雅明所说,大规模的机械复制使艺术作品中独一无二的韵味丧失了,至少是减少了。 < 网络艺术的无限度复制和瞬时传播的特点,使网络艺术作品沦为一次性消费的文化产品。容易复制降低了艺术品的艺术价值,瞬时传播艺术品过目即忘。

虚拟性。网络艺术是一种数字化的虚拟艺术,它只存在电脑空间(赛伯空间,cyberspace)之中。这种虚拟性使艺术品的现场感不复存在。

就音乐而言,电脑里的音乐再美妙也无法与音乐厅里的演出相比,因为后者耳朵里捕捉现场音乐的"质感"在电脑上是无法捕捉的;就绘画而言,显示器里的真彩色画面,再逼真也不会使人产生画框前的那种真实、可触的感觉。就电影而言,电影院里灯光暗下来,神秘的黑暗的气氛,使观众一下子就融入影片情节之中。

正如电视问世之后,就有人提出电影将会消亡的论断,面对最新的娱乐方式,面对虚拟现实技术,又有人对电影的未来忧心忡忡。在电影的一片哀歌声中,人们没有认识到,衰落的并不是电影艺术本体,而是已有的传统电影技术与多媒体技术难以匹敌。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现有的家庭影院、高清晰度投影电视等电子媒介尚不具有高科技影院的特殊氛围和视听感觉。网络艺术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现场感的消失。

可下载性。一百多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的艺术也从"复制艺术"(copy-art)发展到"下载艺术"(download-art)。

工业革命为大规模复制(copy)艺术作品提供了条件。19世纪中叶照相术发明,19世纪末可以"拷贝"的电影艺术诞生。照相复印机虽然早在1907年就在美国纽约面市,但直到施乐914型静电复印机于1959年推向市场后,复印技术才被广为利用。从照片洗印到电影胶片洗印,从铅字排版到激光照排,从复印到电子扫描,除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之外,使艺术由原创时代进入复制时代。

大多数花朵在开放过程中颜色都会发生变化。一般而言,多是由深色逐渐向浅色方向演变。这是由于单位面积花瓣所含的色素量下降所致。原来花朵开放时,花瓣的面积不断扩大,而新合成的色素却十分有限,供不上花瓣伸展的需要,这样,随着单位面积色素量下降,花色也变得越来越淡了。在日光下氧化变质,不断分解,是造成花色变淡的另一原因。

当代艺术之花,花瓣的面积与一个世纪以前的相比已经扩大了无数倍,而单位作品的艺术含量也下降了,"花色"也越来越淡了。艺术作品数量日益增加,寿命却日益下降。今天没有哪一本书能够象过去一样具有珍品的价值。一本书所含的知识量正日渐缩小,书的阅读时间也日渐缩短。现代科技的进步,创作手段的便捷,使艺术创作变得容易了,加上艺术品的大量的无限度复制,产生了大量的艺术膺品、艺术垃圾。

今天的网络艺术更使艺术进入下载时代:只需用鼠标点菜单"选定"栏,再点击"另存为",敲击一个新的文件名,就能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存进个人电脑的硬盘,需要时再随时调看,或者打印出来。大规模复制艺术是一种商业行为,使与原作一模一样的艺术品进入消费市场。而下载艺术纯粹是一种个人行为,使艺术品进入家庭的显示屏。

与机械复制不同的是,下载是一种数字化的复制。数字复制技术使艺术品面临更为严重的盗版威胁。采用模拟技术制作的录像带随着复制份数的增加,录像带的质量会下降,而采用数字技术复制到第1000份时,其品质和清晰度与第一份没有一点区别,真正做到了"拷贝不走榜样"。 美国众议院1998年投票通过了一项议案,旨在加强因特网和其它数字出版物上版权保护。依照这项议案,图书馆可以在特定的情况下对电子出版物进行复制存档,不过在家里对音像制品进行下载则要经过版权所有人的同意。〖BT2〗网络艺术的种类

网络艺术种类繁多。几乎所有的传统艺术如诗歌、小说、戏剧、音乐、电影、绘画都能够数字化、网络化,随着带宽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在因特网上被浏览、欣赏下载。部分网络艺术作品则是非传统艺术创作手法所能创造、所能比拟的,有的是全新的。

一、网络诗歌

西方有人称诗歌是一种"过时了的娱乐形式"。但互联网络上仍然有不少诗歌爱好者在编辑诗歌电子刊物,发表诗歌作品,浏览和评点诗歌作品。毕竟,那些被传统的媒体大大扼制了发表欲望的诗歌爱好者、准诗人们,在网络上可以畅通无阻地宣泄自己的发表欲。互联网络没有印刷媒介那样相对严格的审稿制度,它是公共的、 开放的,完全能够成为一种个人媒体。

互联网上较有特色的英文诗歌网站有不少。如"每日一诗"网页,每天刊出一首当代诗作,还附有诗人简介、照片、书影、书评等,用户若喜欢该诗,还可以通过网上书店亚马逊公司购买相关的诗集和诗刊。(网址http://www.poems.com/home.html, http://www.amazon.com) 1994年2月,方舟子、古平等人创办了网络第一份中文文学刊物《新语丝》http://www.xys.org)月刊,网上的文学爱好者开始有了一个较为正式的发表园地。《新语丝》每期至少以卷首诗的形式登载一首诗创作,同年8月,推出了"诗歌增刊",汇集了25位作者的82首诗。这是网上海外诗人首次集中亮相。与此同时,中文诗歌通讯网也转变成了网上各位诗人交流、讨论诗歌创作的场所。在此基础上,诗阳、鲁鸣等人于1995年3月创办网络中文诗刊《橄榄树》http://www.rpi.edu/~cheny6/)。1995年底,几位原来活跃于中文诗歌通讯网的女性作者独自创办了一份网络女性文学刊物《花招》http://www.huazhao.com)。1997年伊始,《橄榄树》改为文学刊物,以诗歌诗评为主,但也有散文和小说,不再是纯诗歌刊物。稍后的网上诗歌刊物有"新大陆诗选",由一群海外华人创办,诗人陈铭华主编;此外还有"台湾现代诗网络联盟"等。

国内第一家网上诗刊《界限》于1999年1月在"重庆文学"站正式与网民见面,力推重庆及海外汉语诗歌精品。在国内诗歌界享有盛誉的《星星》诗刊也从1999年办起了网络版。

总起来说,网络文学包括网络诗歌的作者多数是"文学青年"。他们爱好文学,也有一定的艺术修养,甚至有相当的艺术创作水平。但他们不愿意、不屑于或者不敢投稿于传统的纯文学刊物,是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体给了他相对自由的创作空间和发表园地。

二、网络小说

互联网上可以看到上百种文学刊物和报纸的副刊。纯文学刊物就是《新语丝》、《大千世界》、《花招》、《杏花村》等。新语丝社是由在美大陆留学生创办的文学社团,在网上的办有新语丝月刊及新语丝文库。《新语丝》为文化性综合刊物,登载文学、艺术、史地、哲学、科普等方面稿件,目前设四个固定栏目:【牛肆】(随笔、评论)、【丝露集】(诗歌、散文、小说)、【网里乾坤】(文史哲、科普知识小品)和【网萃】(个人或专题选)。"新语丝电子文库"有约一亿字作品内容,全部免费向用户提供。在这些电子文学刊物上,有大量的小说供网民们浏览、阅读、下载。许多站点收录有大量现当代文学名著、作家文集。

1997年,作家出版社和瀛海威信息通信公司合作,将青年作家王庆辉的长篇小说《钥匙》上网。《钥匙》成为中国第一本上国际互联网的当代长篇小说。通过瀛海威(网址http://www.ihw.com.cn)的网址,读者可以看到这部长篇并免费阅读部分章节。 这篇网络言情小说描摹了网上生活与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使用了一些只有网民才熟悉的"网络语言",(如网民交流时用冒号和反括弧表示高兴(:)),因而在语言上具有鲜明的网络特点。加上讲述的这场"网络爱情"故事笔法细腻,情感真挚动人,被台湾媒体誉为"网络上的《泰坦尼克号》"。不仅国内许多媒体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青年报》、《南方周末》等都有摘录和报道,网上一些中文网站也频繁加以张贴。如"嘉星文学网"的"爱情网文"网页(网址http://book.kstar.com/net/wlmq.txt)、"文学城"网站(网址http://www.wenxuecity.org)等,就将这篇网络小说全文张贴。不少网民将这篇小说载下来,打印出来,相互推荐、传阅。好事者专门在网上设立了一个网站"痞子蔡的创作园地"(网址http://mail.isdn.com.tw/`john/jht.htm),上面有蔡智恒的所有小说作品,还有媒体反应、网民信箱等许多相关内容。

国内也有类似的网络言情小说。1998年第6期《天涯》就刊登了一篇"佚名"的网络小说《活得像个人样》。由于这篇网络小说在电子公告栏上多次辗转张贴,原作者已无从知晓。小说讲述了在电脑公司工作的年轻职员"我"与女友碎碎的故事和与网友"勾子"、"国产爱情"从网上交谈到现实交往的经历。 加拿大的这篇"全国小说"写作形式别开生面,引进许多加拿大人的兴趣,不少人也都好奇地在网上跟踪故事的进展。但小内容情节和结构的不连贯,使这一故事的写作不像是完成一篇小说,更像是拼凑一场文字游戏。(参阅申慧辉《作家的游戏:接力式写作》,载《中华读书报》1997年8月20日。)

另一次接龙小说的尝试有更多的参与者。美国著名作家约翰·厄普代克与另外44名作家一起在网上合作完成了题为"故事由谋杀开始"的小说。这次网络小说 我国近年网络艺术的发展 我国近年网络艺术的发展 我国近年网络艺术的发展写作活动由著名的网上书店亚马逊公司主持。厄普代克通过电子邮件提供给亚马逊公司一段293个单词的故事的开场章节,介绍了故事的主人公塔索·波尔克小姐,她是书名提到的那家杂志的编辑。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波尔克小姐被暗喻和陈词滥调苦恼着,同时她对围绕她的一位老雇员马里恩·海德·梅里维特自杀事件发生的一系列奇怪事件进行调查。整个作品完成后,虽然厄普代克认为这部作品"写得相当好",但作品里充满着大量的对厄普代克文风的拙劣模仿。厄普代克本人表示,他对再次进行网上文学实验不感兴趣。

接龙小说充分体现了互联网络的即时性、互动性特点,使文学创作变成了一项众人参与的文学活动。就像中国古代三五文人一起喝酒时行酒令、作顶真诗,不过是喝酒变成了上网。1999年1月开始,新浪网(网址http://cbt.sina.com.cn)与《中华工商时报》联合中举办为期1年的接力小说活动。小说题目为《网上跑过斑点狗》,第一章由青年作家邱华栋、李冯、李大卫写作,其余由网民和读者共同续写,最终完全一篇6万字左右的中篇小说。小说将主要反映互联网给人类的生活、工作、爱情带来的冲突与影响,揭示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矛盾与冲突。

三、网络电影

网络上电影站十分丰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浏览那些著名影片的剧照、电影本、男女主角背景资料及图片、拍摄花絮、历史资料、观众点评等。所有这些剧照、剧本、资料、图片都可以下载,成为个人电脑里的资料。例如美国环球影视公司1997年拍摄的一部大制作影片《山崩地裂》,是继《龙卷风》之后又一部反映人与自然灾难相抗争的影片。电影描述的是一个小镇在火山喷发前人种种反应,而网络上介绍该片的网络站点不仅介绍了该片的编剧、制片人演员的一些资料,还提供了一些有关火山的知识,建立有关火山的网站链接镜像。如"火山信息中心"(网址http://magic.geol.ucab.edu./fisher)网站就形象地描述了死火山、活火山和休眠火山的形成和活动规律,提供了形形色色的火山公园照片。《泰坦尼克号》成为1998年全球热门电影。影片上映期间,网上的该影片网站(网址http://www.titanicmovie.com)也成为经常"堵车"的热门网站,平均每天有400万次访问。网民以下载泰坦尼克号船员的航海日记、以剧情为画面的屏幕保护程序、泰坦尼克号沉入海底的电影片段,也可以下载塞琳·迪翁(Celine Dion)演唱的电影主题曲。该片剧本则可以在网址http://members.aol.com/tropicmoom/titanic.html的网站中读到。 加拿大图像业务公司耗资10万美元制作了一部名为《怪兽之家》的"网络电影",在国际互联网上公映。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专供联网络播映的影片。与传统电影不同的是,这部网络电影是交互的,每位观众进人网址,可以边看电影根据自己意愿安排故事情节的发展。

The Sync是网上的一个电影站点(网址http://www.thesync.com/festival/)。这一内容丰富的站点每个月都兴办网上电影节。它虽然没有"频道",但观众能够通过网上免费下载的Realplayer播放软件随心所欲地收看一部又一部影片。The Sync向观众提供从1分钟到30余分钟的电影短片,节目分为故事片(Narrative)、纪录片(Documentary)、1分钟短片、实验电影(Experimental film)、卡通片(Animation)等七种类型,观看者可以投票选出最喜欢的影片。新影片每月都有,观众投票结果保留,电影节长期举办,永不结束。主办者宣称:"我们是要为因特网观众特地定做影片。观看者同主办者和其他观看者之间是互动的,从而将传统的单向广播改为双方广播。"在谈到互联网络的实质时,"因特网是第一种真正民主的媒体,The Sync是因特网影像的第一浪潮,它将把因特网广播由可能变为现实。电视已经死亡!"

虽然目前网上电影站点提供的影片在播放时尺寸远不如剧院里的银幕,但随着带宽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网络地无比丰富的影像资料的明天很快就会到来。

四、网络音乐

Progressive网络公司在网上免费提供一种名为Real Audio(实时音乐)的在线频道广播播放器,网民将它下载到自己硬盘上,就可以在网上听音乐了。RealNetworks公司在网上提供的RealPlayer播放器不仅能听音乐,更能观赏现场演出实况(网址:http:∥www.real.com)。Intel公司同Jam制作公司合作在因特网上创办的网站(网址:http:∥www.jamtv.com)提供音乐服务,乐迷能够在网上观赏到世界一流乐队的演出实况,还可阅读背景消息、乐评文章、自行点播乐曲、在指定时间同自己喜爱的歌手交谈,也可以订购CD唱片。

流行音乐的网站更为繁多。许多音乐网站设有"POP排行榜"、"电影音乐"、"歌星与乐队"等主页。用户输入要查找的歌手与乐队的名字,就可能一览自出道以来乐队历年的专辑、获奖、当时乐评、排行榜记录、他们的自传和一系列报道他们的相关网站。

互联网络压缩技术的进步,使一首5分钟的歌曲,可以压缩到较小的数据容量通过网络传送。尽管互联网络上的唱片销售额只占美国音乐市场的10%,但新力、宝丽金、华纳等唱片公司纷纷上网,通过网站促销歌手试听曲,举行歌友会,将演唱会的部分实况转制成网上影像,供网民下载。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不仅迅速传播流行音乐消息,还用最新科技手段制造流行音乐偶像。1995年,日本人通过电脑绘图技术制造了一个类似真人的虚拟偶像伊达杏子(KyokoDate),为"她"灌制了一张激光唱片《爱之交流》,网上还有《爱之交流》的MTV(网址:http:∥www.dhw.co.jp/horipro/talent/DK96/index-e.html),甚至还请"她"主持深夜广播节目。制造者虚拟了伊达杏子的星座、嗜好、三围与血型等,有史以来最完美的偶像,美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地还为她设立了网上歌迷俱乐部。虚拟空间的妙龄女郎所以成为偶像,原因正如伊达杏子的制造者义贵崛一所说的那样:"那是因为她们那无可挑剔的,在真实世界里无法达到的完美。"

五、互联网络上的其他艺术

互联网络是一种综合的、大杂烩式的新兴媒体。可以说,与艺术有关的东西,从如雷贯耳的经典作品、稀奇古怪的专业图书到各种艺术杂耍的背景资料,无比丰富,应有尽有。

网络上的美术馆、博物馆资源十分丰富,可以让人充分领略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各地的艺术珍宝的光彩。用户可以从网上浏览法国的卢浮宫里珍藏的文物、绘画及相关资料,也可以游览故宫。网上的纽约现代艺术馆(网址:http:∥www.moma.org/photography.html),展示着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收藏品。网站设有油画、雕塑、素描、图书印刷与设计、摄影以及电影和电视等多个栏目,最有特色的是其摄影作品多达25000幅,使之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摄影收藏机构。Andy Warhol Mrseum是介绍美国著名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的网上艺术博物馆(网址:http:∥www.warhol.org/warhol),Exploratorium是有关艺术和科技的网上博物馆(网址:http:∥www.esploration.edu),而Internet Arts Museum for Free则是关于艺术、音乐和文学的网上博物馆(网址:http:∥www.rahul.net/iamfree),leonardo da Vinci Museum专门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达·芬奇(网址:http:∥www.leonardo.met/main.html),虚拟科学博物馆Virtual Science Museum是一个交互式的博物馆(网址:http:∥sln.rfi.edu),可在该馆听音乐和看电影。

互联网络正在成为全世界艺术家展示作品的最大美术馆。通过互联网,可以"真实地"参观众多存在的美术馆、博物馆。而且在网络上,一部分艺术品变成可浏览、触摸、进入的物体,在网上,可以参观巴黎的各种艺术博物馆(网址:http:∥www.paris.org/musees),回味中世纪的艺术与建筑(网址:http:∥wwwl.pitt.edu),浏览今日世界数百位艺术家的资料及其代表作(网址:http:∥www.artcontext.com)。日本町田市立国际版画美术馆在1995年和1996年通过互联网络举办了名为"网络艺术"的展览会。它通过互联网络征集作品,由5个国家的评委筛选出优秀作品,然后通过互联网络展示给全世界的人们。

英国政府还将投资5亿英镑,使英国所有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在2000年前后进入因特网。届时,英国每一所学校、公共图书馆都可以通过电脑与这些博物馆和美术馆相联,每个家庭也可通过电脑参观这些场所中的虚拟展品。而世界各地的因特网用户也可足不出户欣赏到英国博物馆和美术馆中的精品。这一项目要求英国所有的博物馆和美术馆都得准备好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数字图像、录像和解说资料。每个展品要求从不同角度拍摄以供因特网用户在电脑屏幕上欣赏立体图像。英国现有博物馆和美术馆2500座,每年约有1亿人次参观这些博物馆和美术馆。

我国已经有60多家博物馆在互联网上设立了站点。许多珍贵文物的图片清晰优美,引人遐思。但与我国2000家博物馆总数相比,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还只是刚刚起步。 中国传统相声也力图把互联网作为新的"说学逗唱"的舞台。相声演员姜昆在网上设立了一个"昆朋网城"网站,把100多个有影响的相声名作(如侯宝林、郭启儒的《买佛龛》)及相声历史等相关的背景资料搬上因特网,建立了"中国相声网",让世界各地的华人都能在网上听相声,看相声,学相声。"中国笑星网"(网址:http:∥www.kunpeng.cn.net)也在建设之中。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是“福尔摩斯”迷
礼物
我的好"姐姐"
快乐的时刻
主题班会——让爱成为永恒
好人都有好梦
Class Trip to the zoo(去动物园)
和谐赣州美丽家园
我祈祷
班会活动——沉痛哀悼5.12遇难同胞
一篇很欠扁的文章
可怕的猫咪
老师的眼睛
阳光童年,和谐校园
挂职干部工作总结
个人教研体育工作总结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小学班主任年终个人总结
2009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2009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中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我的一点教学感悟
小学班主任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体育教学工作个人小总结
网络管理员和电教辅助工作小结
公务员个人总结范文
计生员个人工作总结
民兵政治教育工作总结
企业员工试用期工作总结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精神缺陷者缔约能力比较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美国刑事诉讼一审程序_司法制度论文(1)
中西部地区国有资产流失的方式及追偿对策法学理论论文(1)
从东西法学文化的融合谈要约的法律性法学理论论文(1)
公安边防部门职务侵权法律制度研究_司法制度论文(1)
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法律制度的构想_司法制度论文(1)
汉初律名新证法学理论论文(1)
论正当防卫的界定法学理论论文(1)
社会信用刑法保护的研究视角法学理论论文(1)
试论劳动教养制度的存在及改革取向_司法制度论文(1)
兼论我国陪审制度存在的意义及完善_司法制度论文(1)
论慎用逮捕权(2)法学理论论文(1)
我国司法鉴定启动权归属之初探_司法制度论文(1)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浅析_司法制度论文(1)
“满足人的需要”的法律价值概念质疑法学理论论文(1)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案
《鲸》教案
《草船借箭》的人物语言
《开国大典》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案
《长城》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
《狼牙山五壮士》
《匆匆》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教学
《太阳》一课的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片断
《草船借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