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的应用分析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的应用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15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的应用分析

经济 的 发展 、 金融 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银行业务的迅速拓展使银行审计资源的供需矛盾日渐凸显,效率与公平 问题 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得以合理配置,提高审计效率与效果,已成为银行审计面临的崭新课题。2003年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颁布了新风险准则, 中国 注册 会计 师协会也于2004年随即修订了审计风险准则并出台四个征求意见稿, 现代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 方法 更作为一种新审计理念,成为备受审计职业界关注的热点。笔者以为,银行是高风险行业,在银行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不仅是必要的、迫切的,也是可行的,不仅有利于提高银行审计的效率与效果,而且有利于强化银行的风险管理。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解读

关于“风险导向审计”及其是否在我国 应用 的问题, 理论 界主要有二种不同认识和观点。刘峰、许菲(2002)认为,给定利已经济人假设与道德风险(morai hazard),风险导向审计很容易走向极端性应用,那就是:审计师只要经过测试认为其风险可以接受,即便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存在一些不符合会计准则的现象,且这一现象也为审计师所知晓,审计师也可以签发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黄世忠(2002)也担忧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运用将有可能导致审计失败。另一种意见则相反,朱小平(2003)认为,“风险基础审计”中的“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商业风险”(Business Risks, 也译为经营商业风险);谢荣(2004),认为,以被审单位的经营风险 分析 为导向称为风险导向审计;陈毓圭(2004)认为,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改进后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注重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经营目标、经营战略和业务流程,以及相关经营风险。而且,后一种观点普遍认为,风险导向审计有其 科学 性、有效性,应在我国审计实务界中逐步推广。理论认识上的不统一制约了我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运用。

(3)由注重实质性测试转向分析性程序的运用。(4)扩大了审计证据的内涵,将被审计单位置于宏观层面分析其与重大错报风险相联系的内外部环境。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最大的优点:基于战略系统观,从微观、中观乃至宏观层面上对被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克服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缺乏全面性分析而导致审计风险的缺点,它不仅仅是审计技术方法、审计程序上的一大变革,更重要的是审计理念的更新,是一种基于战略系统观的审计新理念。因此,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风险的评估更加准确、科学,能更准确地判断重大风险点和风险域,从而依据审计重点,合理配置审计资源,降低审计成本,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的效率与效果。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银行审计的必然选择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银行是国民经济的命脉,然而,银行的高负债率及业务经营和融通资金的基本属性又决定了它与其他 企业 不同。它天然具有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和负外部性。这“三性”特征决定了银行业的发展对外部制度环境的高度依赖性,再加上银行业始终面临严峻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世界各国无一不对金融业实施严格的监管。近期揭露的中国银行黑龙江分行的“高山”事件及广东“南海”骗贷案等也均显示:银行业仅有内部控制是不够的,必须强化金融监管及外部监督,审计是经济监督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然而,银行业务量大、资金往来频繁,无论是国家审计还是民间审计,审计资源的供需矛盾都比较突出, 审计资源短缺。在信息系统条件下,详查法不是不可行的,但显然是不经济的,因此,必须探索科学、高效的审计方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正是以全面评估风险为基础,从重要风险点人手,对风险高的业务与 内容 加大审计力度,追加审计程序,扩大审计范围。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业的应用

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将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即AR=IR×CR×DR的风险模型改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至此,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成为审计重点,“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Under standing the entity and its environment and assessing the risks 0f material misstatement),也是风险准则中最核心的准则,因此,在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对商业银行进行审计时,应结合商业银行特点,注重被审银行的环境调查、内部控制测试及被审银行整体的行业背景分析与评价。其具体的的运用程序与步骤是:

1.评价商业银行外部环境。 金融 与 经济 、整个 社会 政治 环境紧密相联,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也将金融风险划分为:信用风险、投资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市场价格风险、资金过度集中风险、国家风险、银行内部管理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因此,商业银行外部环境是个涉及面很广的宏观概念,在评价商业银行重大错报风险时,应重点 分析 以下外部 影响 因素:政治、 法律 环境;国内、国外经济金融形势;货币政策目标、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及金融监管的有效性等。

2.评价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环境。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主要是评价内部控制,但若银行管理层舞弊或操作者串通舞弊,则再好的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也将失去效应。因此, 现代 风险导向审计注重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全方位评价,将审计视角扩展到内部控制以外,在评价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环境时,除相应的 会计 控制、程序控制、风险控制等内部控制外,还应关注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与理念、组织结构、风险管理战略、管理者素质及其风险偏好、政策与过程等。

3.关注业务循环中的重要风险点及风险域。影响银行重大错报风险的因素很多,除银行外部环境因素、内部管理风险外,业务循环中的操作风险等也是重大错报风险产生的直接诱因。

4.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控制测试又被称为符合性测试或遵循性测试。其主要工作有两方面,一是检查是否有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如何;二是测试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以贯彻执行,其遵循性、有效性如何。实质性测试主要是对账簿、报表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和事项进行审计。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在新风险准则中强调,无论内部控制是否有效,都要对各类交易、重要账户余额和重要披露进行详细审计。因此,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实质性测试仍必不可少。

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两阶段中,审计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关键,也是风险导向审计 理论 研究 的出发点与归宿。在讲“效率优先”原则的同时,不可忽视审计风险有可能导致审计失败。应结合重大错报风险各因素的综合分析与判断,运用“沸腾壶”模型中的风险层次的细分法,借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风险权重法,将审计资源向重点风险领域倾斜,对于高风险层次的风险因素甚至可全面详查,对处于敏感风险性质的风险因素可抽样50%,对适中风险和低风险的可抽样 25%~10%,以突出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率与效果。

四、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1.因地制宜,审计方法 应用 与审计环境相适应。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较为 科学 的审计新理念,但任何方法都有其独特指向,任何方法的运用也均有其必备条件,必须遵照实事求是的原则,视不同的具体对象及审计环境选用不同的审计方法,依不同的审计层次及审计目标选用不同的审计方法。如果由于种种原因银行的信息资料库难以建立,其错报风险难以评估,则审计人员应更多的运用审阅法、复核法等传统查账方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不可能一蹴而就,其应用必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因人而异,审计方法与审计人员相适应。审计人员的素质、阅历、判断力、偏好等将直接影响审计方法的运用,在银行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不仅要求审计人员掌握会计、审计知识,而且要求审计人员熟悉管理知识、精通金融业务、具备审计人员独特的敏锐性和判断力。因此,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储备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运用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3.系统观点,注意审计方法的综合运用及其相互配合。根据系统观的理论,如果相互联系的个体组成一个系统,则系统就会表现出突变行为,系统总体特征就会与加入个体之间相互独立式表现的特征有本质差异。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如此,其审计方法的运用原理也如此,如经济效益审计时,既要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又要用到财务审计的一般方法,还要涉及现代管理方法。在审计的不同阶段,如风险导向审计的期初,应侧重运用分析法,分析可能产生重大错报风险的各种因素;在实质性测试阶段,则主要运用查账的方法;在审计终结阶段,则应更多的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因此,审计方法不是孤立的惟一的,它是一个系统的方法体系。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铅笔盒
烧竹筒饭
拍卖
给爸爸打分
早点给我上了一课
放风筝比赛
纸飞机
骗人的魔术
给小猫治病
难忘的生日
纪念币
杀鸡
我会拍照了
数学小论文
我当上了老师
上市公司与中介机构违规行为特征分析
抓住造假黑手——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陷阱分析
基金审计问题思考
我国独立审计欺诈的法律风险研究—上市公司审计的分析
我国审计市场供求关系现状分析
浅论审计环境对CPA审计风险的影响
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的对策研究
财务造假案之后的中国民间审计变革
对企业兼并审计的思考
对“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的探析
试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我国独立审计欺诈的法律风险研究
ABC公司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从审计风险模型的改进论风险导向审计的战略调整
几种费用的会计处理变化及审计程序
对传统英雄形象的反叛──教《芦花荡》有感
《芦花荡》课文导入集锦
《芦花荡》教学杂谈
给“迷路的句子”找个“家”──《芦花荡》教后感
《芦花荡》教学反思
到文本的深处漫溯──《芦花荡》教学实录及反思
《芦花荡》一课教学叙事
《芦花荡》教学案例及反思
探讨新课程背景下《芦花荡》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芦花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案例
《芦花荡》教学实录
课堂上的对话──《芦花荡》教学有感
《芦花荡》教学设计
指导朗读 倡导自主──《芦花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