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汉语言文化背景下习语译法的几点探索

浅谈汉语言文化背景下习语译法的几点探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谈汉语言文化背景下习语译法的几点探索

摘 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是文化的产物,且两者都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中国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其习语更是巧妙地承载了此语言的文化精髓。本文通过语言文化差异对习语产生的影响来探讨中文习语的基本翻译方法。

关键词: 语言文化差异 习语 翻译

中华五千年的渊源历史成就了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更是孕育了大量的习语。习语是人民长期沿袭使用的定型词组和短句,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在反映文化差异上,习语比其他语言成分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更能够生动形象地显示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正因如此,习语的翻译也比较复杂。但只要我们按照严复先生“信、达、雅”的翻译原则,注意忠于原文的思想内容,联系上下文和语言结构的整体性,避免死译硬译,在习语翻译中遇到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以下是我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汉语习语翻译译法的几点探索。

一、直译法

直译法就是在译文中既保持原习语的内容,又保持原习语的形式,特别是保持其比喻形象、民族和地方色彩和语言风格等。各民族的人能够交流是因为在思维表达方式、联想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对许多事物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英汉互译时可采用直译法。但需要大家注意的是直译必须以不引起读者误解和不违背译文表达习惯为前提。例如:在翻译文学作品中,往往作者都会借用习语,使文章生动形象。例:出自清·邗上蒙人《风月梦》的习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用直译法译为:Like Chiang Tai Kung fishing,they have case the line for the fish who want to be caught.又如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中提道:“他一家子在这儿,他的房子、地在这儿,他跑?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在翻译时把中文的习语“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译成:The monk may ran away,but the temple can’t run with him.意思是指纵然一时躲掉,但由于其他无法摆脱的牵累,最后还是无法脱身。这一类俗语的翻译基本上都采用直译法,既保留了原习语的形象,又准确地传达了原意。

二、意异法

意译主要是指翻译时抓住内容和喻义这一重要方面,结合上下文比较灵活地传达原意。由于英汉两个民族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习俗不同,不同的事物所引发的联想也不同。若照字面直译不仅不能达意,而且可能会使人费解或产生误解。中国的习语有不少源于史实或寓言故事,也有源于生活习俗。因此,对于这种习语的翻译,应着重传达原习语的意义,可更换形象译出其原意,或舍弃其字面意义、形象意义译出其隐含意义。例如:“一五一十”、“三长两短”这类习语。如果按字面意思翻译“一五一十”那就翻译成fifteen and ten,“三长两短”翻译成three long and two short,西方读者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因此我们应舍弃按字面意思翻译,了解其深层次的含义。“一五一十”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这里的“一五一十”比喻叙述从头到尾,原原本本,没有遗漏,也形容查点数目。所以根据上下文含义可译成systematically and in full detail or to tell something exactly as it happened.同理“三长两短”的意思是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可译成:If anything/unexpected misfortune should happen to me.这样翻译就清楚明白不会产生歧义了。

三、节译法

在汉语习语中,常有并列的对偶结构,用两个不同的喻体表达不同的喻义。例如“愁眉苦脸”、“不学无术”、“长吁短叹”等。对于此类汉语习语通常可采用节译法,即省去并列重复的部分,保留它的基本喻义。例如:“愁眉苦脸”可以译成gloomy face,无需既译“眉”又译“脸”;“不学无术”即uneducated之意,因而无需把“不学”和“无术”重复译出;“长吁短叹”这个习语“长吁”和 “短叹”表示同一个概念,所以译文仅以sighing deeply概括两者之意。

四、借用英语中的同义习语

英语的一些习语和汉语的一些习语采用相同或及其相似的形象或比喻,表达相同或及其相似的喻义。如“班门弄斧”和Teach one’s grandmother to suck eggs,“以牙还牙”和a tooth for tooth,“一帆风顺”和plain sailing,等等。遇到类似这种情况,不妨借用英语同义词来译。但是在借用英语习语时必须注意两种习语各自的特点,避免时代、地点、条件、名族、习惯、色彩等方面与原作上下文形成矛盾。例如:“我没想到他对同志们的批评竟充耳不闻。”译成英语:I didn’t expect him to turn a deaf ear to the comrade’s criticism.其中对习语“充耳不闻”的翻译就是借用英语同义习语to turn a deaf ear to来表达,十分妥帖。

五、直译和兼译兼用

在采用直译以保留原文比喻形象的同时,又兼用译意,有时略作适当补充,使译文能更加清晰地传达原文含义。例如在曹禺的作品《雷雨》中有这样一句话:“她一个单身人,无亲无故……”译成英文:But this girl MEi was all by herself and far from home,without a single relative or friend to help her.其中习语“无亲无故”译为without a single relative or friend,同时补充上to help her,点出含义,使全句述意完整。

六、直译加注法

为了保留原文的民族特色和形象,一些含有典故的汉语习语也常采用直译,但是需要加注,以免使读者感到莫名其妙。这样读者容易理解中文习语所要表达的含义。例如:庄周《庄子·天运》中的习语“东施效颦”译成Tung Shih imitating Hsi Shih,固然保留了原文典故中人物的名字,但是东施是谁?西施又是何许人?如不加注解,西方读者是无法理解的。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古时候越国有两个女子,一个长得很美,叫西施,一个长得很丑,叫东施。东施很羡慕西施的美丽,就时时模仿西施的一举一动。后人用“东施效颦”来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差。所以在翻译这个习语的时候应加注:Zhungzi’s story of the beautiful Xi-Shi’s ugly nEighbor,whose endeavors to imitate the hideous that people ran from her in terror.

中国的习语如恒河沙数,承载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底蕴。在翻译习语的时候我们往往要理解其含义,不能盲目按字面意思翻译。与此同时要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具备双语能力和双文化知识,在翻译中结合多种译法,力求促成“信、达、雅”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吕瑞昌,喻云根.汉英翻译教程.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

陈文伯.英汉成语对比与翻译[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李丹.论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秋天的田野
哦,秋叶!
秋天
傍晚的雨
观云
冬雪
美丽的春天
四季姑娘
春天
秋天的色彩
有趣的太阳光
秋天的田野
秋妹妹的五彩水晶球
秋天的色彩
浅论当前我国理工科大学生科学道德缺失根源分析
浅析研究生科学道德及德育教育的多方位性浅议
论析能力培养与会计本科教育
关于构建我国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体系的思考
试论国外高等教育自然科学类教材特色初探
试论青年学生要做实线公民道德的表率
浅谈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简析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呼唤大学语文课程改革
浅析科研不端行为的成因与治理
简析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要避免认知偏差
试析讨论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论析加强语文教学基本训练 还语文教育本来面目
由教学理念的变革论析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试论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
试论提高职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四个太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体会想像之美 开启创新之门──《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