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小小人称里的大学问

小小人称里的大学问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小小人称里的大学问

欢迎浏览yjbys求职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一篇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这是一篇关于小小人称里的大学问的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鸿门宴》语言生动,寥寥数语就突出地刻画人物个性。文中极传神极具个性的人物语言,令人百读不厌。特别是人物称谓的准确使用,可以读出许多意味。笔者试从本文的人称使用上品出以下几点。

一、 人称中的地位尊卑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延续几千年的宗法礼教在国人心中烙下深印,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古人是极讲“礼”的,讲究人的身份地位。人的身份地位不同,使用称谓不同,等级森严。

王与公。王在汉代之前是君主制国家或封国的最高统治者。公是古代贵族五等爵位的第一等。春秋时期齐桓公虽为霸主,仍是周天子的臣子。如: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刘邦起兵于沛县,随同项梁拥立老楚怀王的孙子(名心)为“楚怀王”,自是刘邦号称沛公,怀王让沛公“领兵西略地”。在鸿门宴故事发生之际,刘邦有为王的心,最终还是听从了张良的劝,对项王公开称沛公,自居臣位,委曲保全。

大将军与将军。将军是军队高级军官称谓。大将军是先秦、两汉时将军的最高的号,可以统领指挥各路将军。如(沛公)谢曰:“臣与将军(项羽)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再拜奉大将军(范增)足下。”人称的变化,反映了人的地位变化,刘、张使用的称谓实属斗争的需要。(详见下文

四、五两点)

二、 人称中的敬谦态度

大王与项王。大王是古代对国君、诸侯的尊称。如:张良曰;“料大王(刘邦)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在刘邦面前,张良用大王区别与项羽项王,表现他对沛公的尊敬态度。

君,古代对对方的尊称,想当于 “您”。公,也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如沛公曰:“君(张良)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度我至军中,公(张良)乃入。”从“君”、“公”的称谓可见刘邦对张良的尊敬态度以及张良在沛公心中的地位。

臣,秦汉以前在一般人面前表示谦卑的自称,相当于“在下”,后来是官吏、百姓对君王的自称。如“将军战河北,臣(刘邦)战河南……”(《鸿门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前一例“臣”是沛公对项羽的谦称,并不是对项羽自称臣子。后一例“臣”是诸葛丞相对刘禅皇帝的自称,有臣子的意思。

窃,自谦之词,往往含有私底下认为,私自的意思,相当于“我个人(之见)”。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从这一谦称中也可以看出樊哙粗中有细的特点。

三、 人称中可见双方实力

由于巨鹿之战的完胜及后来进兵发展,项羽当时兵力已达40万。不可一世的项家阵营,自恃强大,自认为称王称霸,理所当然,所以项羽阵营不仅私底下称王,如:范增找项庄舞剑刺杀刘邦时说“君王(项羽)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而且公开称王,如:项伯对刘邦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宴会上双方都在饮酒,项庄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刘邦一方兵力只有10万,而且勇猛善战与项羽军队无法相比,双方实力相去甚远。形势所迫,沛公虽有称王之心,只得私底下几个亲信之间称呼。如:张良献计一节,“谁为大王(刘邦)为此计者”。沛公令张良留谢一节,“张良曰:‘大王来何操?’”

四、 人称中可见斗争的策略

张良针对项羽慕虚名的思想弱点,在鸿门宴上有意捧高项羽。如:樊哙闯帐,一番义正词严的指责之后,不忘“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项羽)不取也!”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张良不仅称项羽为王,而且是大王,恭敬态度,超过项家阵营,就连亚父也被捧,升职为“大将军”。

项羽果然中弹,“受璧,置之坐上”。但这些却骗不了谋士范增的眼睛,“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对沛公,张良也称“大王”,目的却不同于项羽。如:“料大王(刘邦)士卒足以当项王(项羽)乎?”张良始终称刘邦大王,恭敬成分固然有,更主要的是支持刘邦为王关中,或者说更看好刘邦称王天下。张良是在引导刘邦注意斗争的策略。

五、 人称变化中可见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刘邦的善于用人、能言善辩和随机应变的特点,从他对不同人及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称谓中可以看出。如: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沛公要兄事比张良大的项伯,潜台词:我和你张良是好兄弟,并不全是君臣关系。例句中“君”是敬辞,“吾”却不是谦辞。有意思的是我们可以察觉刘邦嘴上对张良是很甜的,心里是不是真把张良认作兄弟,鬼才知道。

“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僄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僄悍,今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卒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从上述史记中所载可知怀王命沛公西略地,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在鸿门宴发生之际,项羽还未大会诸侯,公开称霸王。大家同为反秦将领,都是平等的。所以沛公在公开场合仍承旧制称项羽官阶,符合身份,合理合法,语气谦敬,但不显过分阿谀。

如:令张良留谢,沛公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沛公竟在自己人面前称项羽“项王”,笔者揣度一方面人家项家人已经当着自己面公开称“王”,是一种宣告,自己也默认了,这时用“项王”称谓,也算识时务;另一面在自己人面前提到“项王”,就算有失身份,也不用担心让外人取笑。

刘邦在人称运用上非常灵活,说话分寸上恰到好处。简直可以说他能“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项羽却说话不分对象,不讲场合,不计后果,是一个赳赳武夫形象。如:“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当刘邦到鸿门,亲自谢罪,说了一番谎话后,他听得洋洋得意。竟对沛公称己名讳“籍”,把刘邦当作自家人,以示对沛公的敬重,表明自己原来对刘邦并无成见。

古人一般有名、字、号。名讳不可以随便说的。长辈对晚辈可以直呼名,公文里要用大名。晚辈可以对长辈自称己名以示敬重。同辈之间一般互相称字称号。再如:“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刺秦王》)太子丹在荆轲面前,称己名讳,不称官衔,显示以荆轲为长者,十分敬重。

鸿门宴落幕了,我掩卷遐思,回味,小小人称里竟有如此多的意味,司马迁的匠心越发令人叹服!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自然美景之桃花
自然美景之绿萝
妈妈我想对你说
蚌的血液是淡蓝色的
妈妈我想对你说(2)
我种了一棵石榴树
妈妈我想对你说
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动物带给我们的启示
自然美景之可爱的月季花
妈妈我想对你说
我想对你说
妈妈我想对你说(4)
花的奥秘
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5)
阳光房标准制造流程
学建筑该学些什么?
如何管理好工程项目
土建整理资料
如何历练成优秀的建造师
新建住宅层高不得高于3米
质量验收涉及资格与资质要求
怎样验收墙面瓷砖粘贴的施工规范
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责
工程师教大家在工地上"说话"
施工员报考条件
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考试注意事项
毕业设计说明书与毕业论文的撰写
水泥砂浆和混合型砂浆有什么区别
模板施工方案
《失物招领》美文欣赏:花种
《失物招领》教学重点
《失物招领》美文欣赏:路旁的橡树
《失物招领》随堂练习 提高篇
《失物招领》教案(一)
《失物招领》考点练兵②
《失物招领》考点练兵①
《失物招领》重点字词梳理
《失物招领》教学目标
《失物招领》同步作文:爱护环境(二)
《失物招领》教案(二)
《失物招领》同步作文:爱护环境(一)
《失物招领》趣闻故事
《失物招领》同步作文:请爱护环境
《失物招领》随堂练习 巩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