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刍议会计报表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注册 会计 师在对 企业 会计报表的审计中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其目的:一是考虑审计风险;二是考虑审计成本;三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为了使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对企业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有必要充分运用好审计重要性原则,笔者就此谈点肤浅认识。
一、重要性水平合理确定判断的基础
重要性水平的 计算 方法 有固定比率,变动比率两种:
1.固定比率法。采用固定比率法的计算公式:
判断基础×固定比率=重要性金额
如资产总额(期末)1000万元×重要性水平1%=10万元,则确认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为应查的重要性金额,10万元以下即为非重要性金额。
对负债事项重要性金额的确认,可通过分配方法;
各项判断基础适用范围,“营业收入”、“净利润”一般适用于流通企业:“资产总额”一般适用于生产企业:“净资产”一般适用于其他行业。
2.变动比率法。采用此种方法时,对规模较大的企业,允许的错漏报金额相对比例小;对规模较小的企业,允许的错漏报金额相对比例大。
如某著名国际会计公司根据表一计算确定重要性水平(按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中较大的一项N计算)。
表一:
高于 但低于 重要性水平的金额
0 3万元 0+0.059N
3万元 10万元 1780+0.031(N-3万元)
1000万元 3000万元 85500+0.0046(N-1000万元)
3000万元 1亿元 1 78000+0.00313(N-3000万元)
又如某些会计师事务所建立的重要性水平的计算原则是根据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总额两项中较大的一项确定一个变动百分比。
表二:
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总额中较大的一项 百分比
(2)<2500万元 2%
(3)<7500万元 1.5%
(4)<12500万元 1%
(5)>12500万元 0.7%
假如某公司期末资产总额为5800万元,当年营业收入为6000万元,确定重要性水平金额为90万元(6000万元×1.5%)。
二、账户或交易层次重要性水平
1.分配的方法。通常采用资产负债表的分配方法,分配对象一般是资产负债表各账户。
如注册会计师判断 企业 重要性水平金额。期末资产总额14000万元,重要性水平为1%,重要性金额为140万元,即资产账户可容忍的错报和漏报金额140万元。分配见表三。
表三:
项目 资产金额(万元) 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金额(万元)
甲方案 乙方案
固定资产 7000 1 70 42
总计 14000 1 140 140
说明:
表三甲方案按1%比例分配。一般来说,注册会计师要对其进行修正,由于应收账款,存货错漏报收的可能性较大,故重要性水平要高些。
乙方案是对甲方案的修正。假定经审核存货的漏报的重要性金额定在70万元,现金和固定资产分别按比例降为2.8万元和42万元,应收账款略提高为25.20万元。对甲方案的修正是由注册会计师根据被审企业的内控管理的现状结合专业判断确定。
2.不分配方法。某一项境外会计师事务所规定:各账户或交易的重要性水平为会计报表重要性水平的1/6-1/3,假设会计报表重要性水平为90万元,确定应收账款的重要性水平为这一金额的1/3,存货为1/5,应付账款为1/5.则各账户重要性水平金额的确定分别为:应收账款30万元(90万元× 1/3);存货18万元(90万元×1/5);应付账款18万元(90万元×1/5)。经审计修正,确定重要性水平金额分别为应收账款23万元,存货27 万元,应付账款16万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 假如我是“哆啦A梦”
- 奇特的梦
- 我愿我是……
- 假如我是市长
- 同学们笔下的未来世界
- 恐龙复活
- 绿色天使的一天
- 奇妙的学校
- 东游记
- 我和星星通电话
- 我是微风
- 拯救太阳
- 星球狙击战
- 二十二世纪的汽车
-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教育目的探析
- 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 文化研究与比较教育
- “反比”并非“反比例”
- 浅析青年教师的成才之路
- 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人
- 占领网络新阵地,构建德育新平台
- 贷款制的理想与理想的贷款制
- 浅谈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保持
- 运用“点圆式”工作法科学地进行德育管理
- 民办中小学:问题与对策
- 教学资源管理应用系统的设计
- 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反思与构建
- 注重师者“三教”
- 从国外私立教育的模式看我国民办教育体制的确立
- 有所求,有所不求──评张威娜老师执教的《青山不老》
-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 《少年闰土》近义词反义词
- 《少年闰土》词语解释
- 《青山不老》近义词反义词
- 读《青山不老》有感
- 《少年闰土》课文题解
- 也谈略读课文的教学──评《青山不老》一课
- 《少年闰土》课文导学
- 《少年闰土》句子解析
-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 理解“另一种东西”──《青山不老》教学案例
-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 读《青山不老》有感
- 《青山不老》词语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