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外语教学如何创新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外语教学如何创新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外语教学如何创新

论文关键词: 新形势 高校德语 教学创新

论文摘 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德语教学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创新型教学人才;创新德语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德语教学水平等方面,对新形势下高校德语教学创新进行了探讨。

一、当前高校德语教学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近些年的高校德语教学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教学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普遍存在重视度不够的问题。目前,依据我国现行的机制,高校大学外语教学基本上以教学为主,特别是大学外语教学更突出了英语这一基础外语的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一些人在思想上产生英语教学就是外语教学,而忽视诸如德语这些小语种的教学,或者仅仅将这些小语种教学作为外语教学的点缀,无论是学校教学人员、科研人员,还是高校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学生学习德语的热情。

(二)过分强调德语的实用性。一些高校由于受的影响比较大,外语教学也以学生就业市场的需求作为指挥棒,过分强调德语学科的实用性,导致有些学校急功近利,实用性课程一拥而上,一些本来以语言等基础学科见长的高校抛弃传统,盲目跟风,大量设置一些热门专业,如经贸、、等,导致优势学科不能发扬,新设学科又由于缺乏经验办不好,使得教学的路子越走越窄。无限扩大德语实用性课程的比例,而盲目地压缩语言学、文学等基础课程的比重,只会导致学生德语世界的知识根基十分浅薄,不利于学生德语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教学中传授十分有限。德语的学习和其他外语的学习一样,都需要了解两国间的差异,才能够做到对语言的准确把握和贴切表达,而不能仅仅满足于词句的转化。这一点,在现今德语教学中仍普遍重视不够,或者是从思想上已有所关注,但在实践中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学习各门课程的时候,不仅要学会遣词造句的手段及各专业领域的词汇,而且要了解各事件发生的背景文化知识。例如阅读一篇德国文学作品,不仅要了解作品的内容,而且要了解作品产生的背景;学习德语,只强调专业词汇及用语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了解德国的经济状况,以及德国人在经济活动中的特点。社会文化知识是一个极其广博的范畴,想要全面地掌握它并将它融入到外语教学之中,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特别是现在国内有关这一方面的指导性的还极为稀少,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往往仅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凭借自己的知识结构为学生传授一些零散的文化信息,而无法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跨文化知识结构。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创新型教学人才

提高大学德语教学质量,教师是一个关键因素。广大德语教师是教学创新发展的实践者,教学改革能否顺利开展,教学质量能否改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开拓精神。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大学外语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创新型德语教学人才。

(一)要创新教学理念。“思路决定出路”。科学的教学理念是提升教学水平的前提和基础。要树立德语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德语应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理念,把学生德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教学大纲的同时,立足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为重点;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由知识的传授变为对整个课堂教学的宏观指导和教学质量的调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按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能将新的理念转变为自觉的教学行为,努力转变角色,即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监控者、管理者。

(二)要组建德语教研团队。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德语教学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个人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团队集体进行攻关,因此建设好一支教学理念新、动手能力强、思想活跃、爱岗敬业的教学团队十分必要。通过将具有不同专业背景、兴趣爱好的德语教师组成一支德语教研团队,实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提高,有利于培养新型的复合型大学德语教师,能够更好地熟悉德语教学理论,具有较强的德语运用能力,实现以研促教,教研结合,促进团队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要强化现代技术培训。信息时代的大学生视野开阔,对新技术、新手段的掌握往往优于老师,教师只有早于学生、熟练于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才能更好地组织好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教”与“学”,增强教学的实效。因此,高校要重视加强对广大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充分开发先进教学设备的功能,强化教师对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与学习,使每一名德语教师都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完善教学手段,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高校应通过教育培训,使广大德语教师自觉成为学习型教师、复合型教师、合作型教师和教学研究型教师,推动高校德语教学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四)要抓好德语教师的学历升级。良好的专业发展是保留德语教学骨干的有效条件,高校要继续实施大学教师学位提升计划,使广大青年德语教师在3至5年内全部拥有硕士甚至更高的学位,使广大德语教师在教学之余能够使自己的专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有利于使他们更加忠于学校、忠于自己的教学事业。目前,许多大学外语教师教学工作量繁重,学校可以通过增加人员或采用网络教学等方式逐步减少教师的教学课时,让他们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开展教学研究,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和进修。教师培训工作可采取多种方式,特别是要与推进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结合起来。

三、创新德语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德语教学水平

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学习效率。大学德语教学改革要抓住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契机,充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新教学模式,彻底改变原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

(一)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可以说,人工智能、数字化、网络化等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成为推动德语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技术因素。人工智能能使外语教学系统做到教学个性化、人机互动自然化;数字化使信息实现海量储存、传递速度加快;网络化使教学可以超越时空限制,实现资源共享和自主学习。大学德语教学改革突出了计算机网络在外语课程中的“支撑”地位,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大学德语教学新模式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大学德语教学改革的着力点,是今后大学德语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网络下的德语教学模式是新生事物,它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首先,高校要高度重视德语教学的数字化、网络化,在资金投入上要给予适当倾斜,确保运行的硬件环境得到有效保障。同时,要强化对各类支持软件系统的开发和支持,保持对教学软件的必要的技术改进和升级。

(二)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第一线的大学德语教师要积极实践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以丰富的德语网络资源为依托,更新教学内容,同时也要加强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有着计算机不可替代的优势和特点,在计算机上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优秀的教师和先进的网络技术相结合,是未来教学发展的趋势。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将网络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建立起适合外语教学的网络生态环境,有助于改进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大学德语教学模式改革要努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尝试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方面取得实效。以教学模式的创新,增强德语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更多的学生自觉加入到德语教学改革的主战场,推动德语教学的创新发展,促进德语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主动开发互动式教学模式。德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学对象特点,主动运用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运用多媒体等手法呈现精选个案,请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勘校正误,设置悬念,然后抓住重点、热点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主题是互动教学的“导火线”,围绕德语课堂的主题展开教学双方互动,有利于达成教学目的。课前应针对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问题,归纳互动问题。这样学生在广泛进行思辨、争论后,能达到了解熟悉所学内容的目的,同时开阔思路,可以有效调动主动参与德语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

参考文献: [2]褚静.德语交际教学法的课堂教学行为设计[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03).

[3]刘玲玉.试论项目教学法在德语阅读课程中的运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4]Sch?觟ne,A.Er?觟ffnungsrede des Pr?覿sidenten der IVG zum VII.Internationalen Germanisten-Kongreβ G?觟ttingen,1985.In:ders.(Hg.):Kontroversen,alte und neue.Band 1,Tübingen,1986:9-14.

[5]胡壮麟.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智选保安队长
火星游记
红狐狸卖药
书本吵架
海是怎样形成的
书包的呐喊
春天
老鼠开会
电风扇与蒲扇
博击长空
龟兔赛跑
猫和老鼠的诡计
铅笔和书包的对话
动物界的科技大战
贪吃兔
关于和谐校园视角下的大学生权利体系
论析我国民办学校的教师权利及其法律救济
和谐校园建设与多元化高校字生权利救济机制的构建
我国高校学生权利探讨
浅谈对数学学科专业教学改革的认识与思考
试论大学生权利受侵与保障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思考
浅论大学生权利意识淡薄的原因探析
高校与大学生法律关系性质分析
浅谈高校学生权利行政诉讼救济的可行性
浅谈对高职学生意识与需求的调查研究
高校学生权利救济的法理分析
关于国外私立大学教师权利保障的经验及启示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无效供给”的问题与归因
高校学生权利与学校管理权力之应对策略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