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行动研究在外语交际策略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行动研究在外语交际策略教学中的运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谈行动研究在外语交际策略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关键词:交际策略 行动研究 教学行动研究

论文摘要:通过作者在交际策略教学中所做的教学行动研究的描述和分析,反思了行动研究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效果.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具体而又实际的问题。如:“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回答问题?”“明天的课应该如何上?”“学生这次考试为什么考得这么差?”对于这些问题,如果教师开展研究,思考在现有条件下和中如何改进这些问题,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师的这种行为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行动研究。

一、教学行动研究的概述

二、交际策略的可教性

交际策略对学习者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能帮助学习者解决交际中碰到的问题,使交际顺利进行下去,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然而对于是否在课堂上教授交际策略却存在很多的争议。以Bialystock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策略教学是徒劳的,学习者的策略能力可以从母语中迁移,不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培养。Dornyei等学者则倡导教学中应该教授交际策略。他们认为,培养学生的交际策略能力是培养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学习交际策略以及表达交际策略的各种手段,才能在交际遇到问题时利用策略加以解决。我们认为,通过策略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拥有解决交际困难的资源;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懂得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哪种策略来解决交际障碍,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

三、行动研究在英语交际策略教学中的运用

(一)问题

1.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在用英语回答问题或在交际活动中遇到不会表达的词汇或结构时,经常改用母语交流,或者干脆回避话题,放弃表达的内容,不善于运用言语的或非言语的交际策略来克服交际障碍,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交际表现。

2.提出假设

3.初步调查,确认问题

(二)制定教学方案

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交际策略知识

拥有的交际策略知识特别是成就策略知识少是学生在口头交际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这也是导致他们在交际中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我们决定对学生进行交际策略培训。当然,策略培训不是简单地对词汇教学的替代,而是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手段和了解相对有效的策略,使他们有解决交际困难所需的资源。参照Tarone,Faerch&Kasper、Bialystok等对交际策略的分类,我们决定对以下交际策略进行培训:(I)转述策略(para_phrase):近似表达(approximation )、造词(word coinage)和迁回策略(Circumlocation ):(2)拖延策略(stallingstrategies):重复策略(repetition)和填补策略(the use offillers);(3)合作策略(cooperative strategies ):直接求助(如What is it?)和间接求助(如通过手势、眼神、停顿、面部表情等)(4)自我纠错策略(self-repair )。在这些策略中,转述策略需要学生具备相当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有一定的语言驾驭能力,学生在平时交际中几乎不用这种策略,但是这种策略最能体现学生的口语水平,这也是策略培训的重点;拖延策略可以帮助说话人赢得思考时间,提高口语表达的自然性:合作策略有利于学生合作完成交际任务和提高交际效果;自我纠错策略可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回避策略(avoidance)和以母语为基础的策略((Ll-based strategies)如外语化(foreignizing),母语直译(transliteration)、语言转换(language switch)等不在培训之列是基于以下考虑:I)根据我们前面的观察和与学生面谈,学生在交流中能有意或无意识地使用这些策略;2)回避策略和以母语为基础的策略都属于消极策略,不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

2.培养学生使用交际策略的意识

文秋芳曾论述道: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信念会影响他们使用特定的策略。就交际策略而言,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其性质和作用,增强学生使用策略的意识,使学生了解“在任何情况下”“怎样”合理使用策略,从而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在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各种交际策略的特征和用法后,我们播放了一些含有交际策略的真实录音,然后让学生讨论在录音中会话者使用了哪些交际策略,这些策略的使用对他们成功的交际是否有用。通过分析讨论,学生会亲身体会到交际策略应用的重要性、必要性,他们的作用以及在特定情况下的使用,这有利于学生策略意识的培养。

3.创造使用交际策略的语境

学生在拥有了策略资源以后,如果不给他们提供大量的练习机会,他们还是不知道在那种情况下使用什么样的策略来解决交际困境。所以在让学生掌握了每一种策略的特征和用法后,我们通过创设语境让学生综合运用各种交际策略,以巩固他们所学的策略知识。开始的时候,我们尽量给学生创设一些真实情景的交际任务,如到商场购物、到餐馆吃饭、周末到某一地点去等,因为这些场景都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学生觉得有话可说,而且允许学生稍做准备,这容易增强他们的口语表达信心。然后逐渐过渡到让学生完成有一定障碍的交际任务(如叫学生用两到三句话来回答“How old areyou?”而不直接说出自己的实际年龄),让学生在不做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进行即席练习。目的是让他们运用所学的交际策略来克服语言障碍,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在这一阶段,我们经常搭配一些2人小组或3一6人小组,一方面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另一方面在小组活动中,学生能获得安全感,不会特别紧张。

(三)实施教学方案(表1)

根据前面制定的教学方案,我们进行了为期6星期的教学计划。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内容和进度的情况下,每周以不同的重点进行课堂训练。整个策略教学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期2周,每周4节课,每节课大约10-15分钟。教师结合实例向学生讲解每一个策略,并作示范。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白每一种策略定义、特征以及如何使用他们。第二阶段为期1周,教师播放一些含有交际策略的录音或将学生自己的口头表达进移录音,然后让学生讨论在录音中他们使用了哪些交际策略,这些策略的使用对他们成功的交际是否有用,目的是培养他们的策略意识。第三阶段为期3周,教师创设一些真实情景的交际任务和带有一定语言障碍的任务,让学生综合运用交际策略去解决交际困境,以巩固他们的策略知识和强化他们的策略意识。

在第三阶段,教师一方面观察学生在交际中使用交际策略的情况;另一方面用MP3对他们的交际过程进行录音。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教师自己坚持记教学日志并要求学生记日记。在整个培训活动结束后,教师又与部分学生进行了面谈。

(四)教学效果评价

从我们在课堂上的观察、录音和教学日志中,可以看出学生使用交际策略的频率和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在交际中,学生几乎用上了所学的各种策略。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拖延策略。因为在交际中,学生会遇到各种语言障碍,拖延策略的使用可以帮助他们赢得更多的思考时间来搜寻所需的单词或句型,可以克服交际中的不连贯现象。如在一次讨论“What's your plan this weekend?",我们用MP3录下了一组学生的会话:

A: So, tomorrow is Saturday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then?

B: Well, as a matter of fact, I was thinking of climbingNanshan Mountain.

A: Oh, I see. Good idea. And with who?

B: Well, achzally my roommates will go with me, youknow....

在这段会话中,两位学生都恰到好处地使用了一些拖延策略,整个会话听起来自然流畅。而且,不少学生也能大胆地使用对口语表达能力要求较高的转述策略。如在带有语言障碍的口语练习中,我们要求学生用2—3句话来回答“How old are you?"而不直接说出答案。有的学生通过描绘他出身的时代背景来让对方推断,有的学生说她比某个明星晚10年出身。其中一个学生是这样回答的," Wet人that's an interesting question. But you know age is a secret forwestern people, especially ladies don't like to tell others theirages. So I just wondering why people always feet that theyneed to know the age of a person.”可见这位学生在表达中使用了迁回表达策略,显示了他较高的语言驾驭能力。

学生使用交际策略意识的增强还可以从他们所记的日记中反映出来。在日记中,一个学生这样写到:“以前,我认为自己交际能力不高是因为词汇量有限.通过参加这次培训,我现在知道了在哪种情况下使用什么样的策略去解决交际困境从而顺利达到交际目的。”

(五)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六)教师的反思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教学中遇到问题时,查找各种资料也找不到实际可行的、有效的解决办法,总觉得别人的研究成果与自己的教学不怎么相关。与其抱怨,不如自己积极行动着手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对教师来说,行动研究是最切合实际、也是最实用的一种办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抱着探讨和研究的态度,不断去发现教学中问题,有问题才有研究的基础,有研究才能有发展和进步,也才有理论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