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对策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对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对策

论文关键词:大学教学 跨意识 相关对策

论文摘要:我国大部分高校英语教学没有注重对学生进行跨文化培养与,难以适应发展和建设的需要。本文在分析中西的跨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对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目标与具体内容进行阐述,最后详细论述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的相关对策。

引言

在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作为一门世界级的通用语言,英语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信息沟通日益增多,在跨国界和跨文化交流中,怎样保证交流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是一个巫待解决的问题,在国与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受到其自身文化和母语的制约,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个体很容易在对信息进行编码解码时发生误判,从而导致语用失误。每一种语言背后,都承载着相应的文化,这就使语言之间的交流沟通难以做到完全和彻底。由此可见,当前高校英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而从我国大部分高校英语教学的现实情况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占据主流,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来讲比较因循守旧,没有注重对学生进行跨文化培养与教育,也忽视了学生对异地文化的正确态度与理解方式的培养,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一、中西语言的跨文化差异分析

(一)语言观方面的差异

中方和西方对于语言的本质的看法是存在明显差异的。中国中的、、佛家对于语言的理解是“表意的工具”,语言在这里主要被一种实用的观念所影响,秉承着实用主义;而西方人则视语言为“人类的存在形式”,将语言看做与人类生存的世界具备对等地位的事物。语言观方面的差异,导致了我们在以实用主义视角来看待和理解语言时,往往注重于对字、词、句的认识,将其看作一种普通工具,而忽略了由于语言观的差异而产生的文化差异。这就涉及到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二)词汇方面的差异

普遍存在的词汇的跨文化差异是影响到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举例来讲,英语往往习惯于用物体来比喻人或者事,如呼meltingpot的本意是“熔炉”,而其真正的含义却常常用来指“美国”;再比如,《英语泛读教程》第四册课文中,来自美国前总统布什的一句话:"you would see the ot$cial when hell freezes over.”直接,其含义为“地狱结冰之时,才能见到某个官员”这样写的原因是:地狱在西方人的眼中,是酷热的、烈焰熊熊的地方,绝不会结冰的。因此本句的含义为“见到高级官员的可能性是几乎为零的。”以上数例即可看出中英方面由于文化差异,其词汇的理解是很不同的,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对学生王卿解和记忆英语语言的内涵。

(三)句法方面的差异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则归属于汉藏语系,由此便产生了许多形态和用法上的文化差异。吕淑汀先生曾说:“汉语是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的无标一记语言。而英语及其它印欧语系的语言形态丰富,是有标记的语言。”汉语中的词汇往往意蕴很深.其丰富的含义常常会“打乱”固有的句法。如“作文写了5页纸”以及“晒太阳”、“吃饭馆”等;而这在英语中是极为罕见的。英语作为印欧语系,有比较强的客观性和比较丰富的形态。学家说: “人们在孩提时就会习得语言的形态变化,孩子们在十八个月时就先后习得了一s,-es.-s,-ed,-ing等各种语法意义。”英语的句法很少为语义让步。“汉语的思维方式习惯于在比较抽象、模糊的前提下运用语言,而英语民族则喜欢在语言中表示较明确、具体的前提关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在语言学习时拥有正确客观的跨文化意识。

(四)言谈规约方面的差异

在言谈规约方面,由于文化的不同,中西文之间的差异也很明显。比如怎样在交谈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中西文化之间的习惯就不尽相同。中国人的表述往往比较间接,寒暄之后才肯进人正题,对对方的迁就也很明显;而西方人则非常开门见山,直接表明自身的意图;这样的差异同样存在于在表述否定或者拒绝的含义时,西方人常常是直截了当,当场拒绝,而中国人则用模棱两可的话语交给对方去体会和猜测。这种文化上的诸多差异都会对跨文化交际产生显著影响。

二、高校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研究

(一)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目标

语言学家海姆斯认为:“一个学语言的人的语言能力不仅是他能否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还包括他是否能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即:什么时候说什么话,什么时候不说什么话,对谁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谈什么内容。他还认为,语言有使用的规则,如果没有使用规则,那么语法规则也就毫无用处了。”社会语言学家哈立德的观点是,“语言是表达意义的体系,不是产生结构的体系。”可知,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是对其表达意义的正题结构体系进行把握,从而去进行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而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则是相伴相生的。因此高校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而不仅仅限于外语的语法结构和规则。

(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

首先,应学习者对相应文化所特有的语言行为以及非语言行为进行辨析,理解其功能与意图,通过表层去探究本质。例如: You have。nice, shirt.”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其实是表示友好的态度或者像开始一场谈话;而“I Love you”在不少场合的含义是鼓励对方成功,而非示爱。这种技能的掌握将提升学习者对于的感受力,学会以异域文化的视角来理解对方表达的含义。

其次,还要使大学生了解日常生活种的一些情境之内经常出现的方式,通过判断,来理解其含义,比如,当需要安慰一个非常伤心地美国同伴时,美国人会倾向于鼓励其将所发生的事情讲出来,这些特定情境之中的言语和行为模式的掌握,对于跨交流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还要对词汇的内涵以及外延能够迅速领会,还要能够分辨处于不同背景的人的语言特征,对不同的人必须说合适的活,这对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三、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对策

(一)师生观念的转变

高校的英语教师应该具备足够的跨文化素养,通过各类方式进行专业提升,丰富自身的跨文化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英语作为一种文化(而非字词句的堆积)去掌握,以跨文化的视角来看待语言问题,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基础上渐渐激发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现行的英语教科书是进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极好。多数版本的教科书都有意识地安排了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不经意间感受到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能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使用语言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的调整

高校的英语课目前只注重于英语国家的文化概述,在此基础上,应该逐步设置诸如国情语言学、语言与文化等跨文化交际的课程,高校教师在教学研究中也应有意识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课题和成果交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能力。第二课堂应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与扩展,应当作为教学工作与大学素质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应与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有时候,第二课堂比第一课堂的效果更好。由于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和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素质,它包含许许多多因素,除了语言能力、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和实践,还有一些适用于任何不同的文化之间交际的习惯和技巧,因此光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不同类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创造和利用尽可能多的机会,广开渠道,让学生投身于跨文化交际的实际中,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三)教学手法的改革

我国的往往以班级为基本单位,教师是课堂主导者,学生被动地听讲和记笔记。这种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语言的教学,约束了学生的思想。跨文化交际的需求,使得这种教学模式鱼待改变,首先应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可以充分引人任务型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答案,教师改变自身角色,起到引导和鼓励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四)原版教材的引入

原版教材的最大特色是其“原汁原味”,通过引人与英美文化密切相关的原版教材以及一些文化含量丰富的读物,如Reader'sDigest, Times. Step by step, New Coneept English, Family AlbumUSA, Direct English等,能够极大地增强情境的真实性,是学习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感性和理性两方面均对跨文化的交流形成正确的认知。

(五)举办文化讲座

高校学生对于跨文化意识有了一定的感性理解之后,学校可以聘请专家进行相关的文化讲座,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跨文化的规则与内涵。比如,可以分别以西方宗教的渊源、中的比较以及西方语言中的文化现象为专题进行组织讲座,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六)讨论与阅读

应该学生在课下多阅读一些英美西方文化的书籍,通过阅读,来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并在课_卜进行交流,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用“中美高考”为主题,指导学生在课下寻找资料,广泛阅读,并分组进行教育问题的讨论。

(七)实践的创设

只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演练和实践,学生才能够最终掌握英语的跨文化知识,培养其跨文化意识。因此,应该多多创造机会一与外交进行交流,与外国友人以及留学生进行交谈,从中体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际实践来使交际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四、结束语

高校语言的学习不能拘囿于课本的真空中,语言本身是文化和信仰的镜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式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应该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培养其深厚的跨文化意识。学生在学习词汇和语法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感,才能真正掌握英语,具备与西方人交流的能力。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不能放松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最终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有趣的中国地图拼图
美丽的四仙子
春天的歌
土笋冻
参观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
欢度“六一”
田忌第二次赛马之后
成绩
梦中的春游
我的数学老师病了
三个小伙伴
我家的小白鼠
吃“梅子”
捉知了
狡猾的狐狸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及应用研究
审计失败的规避措施研究和探讨
乡镇财政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审计建议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探讨
社保基金监管应做到五管齐下
社保基金审计中应把握的重点及基本方法
内部审计外部化理论的几点思考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对策探析
审计失败的成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电子政务下广东省计算机审计评估体系研究
科学提升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监控水平的思考
军事支出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研究
审计功能的管理学基础研究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思考与研究
论审计需求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反思体验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课文评点
李大钊:《五峰游记》
李大钊:《壮别天涯未许愁》
李大钊:《“今”》
李大钊:《狱中自述》
我也要有铮铮傲骨──读《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有感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词语解释
李大钊:《时间浪费者》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词义辨析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仿写例文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同步练习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习题精选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习题精选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