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

论文关键词:专业特色 能力 交流能力 能力

论文摘要:根据发展需要,在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中,贯彻落实“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办学理念。调整课程体系,将原有汉语言文学专业重视知识点传授,以培养知识型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调整为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的能力型教学模式。遵循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规律,设计新的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改变教学手段,配置相关教学资源。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时代背景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专业,远离社会,它就没有生命力。传统知识型人才培养模式,知识的讲解传授成为教学和考试考查主题内容。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的现象十分普遍,由此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相当严重。在社会背景下,本专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挑战。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普遍困难。经济社会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具有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在谈判、公关、策划、教学、写作等活动中,运用美好的、得体的、雄辩的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通过语言能够进行广告宣传和公司企业形象设计等。由此,专业课堂教学中的文学观念、语言观念发生了变化。文学的认知功能、宣传教育功能在弱化,而潜移默化的疏导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等在增强,社会要求通过文学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不再是认识社会或某个集团阶级利益,而是培养熏陶人的人品人格、提升人才的审美品位。在专业教学中,语言的符号学性质得到确认,它不再只是工具性的,它更是思想性的。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越来越普及,社会对通过语言进行交际的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母语交流的水准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社会对写作人才的需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的要求。

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规律,改变中文教育观念,只有通过能力教育,才能提升办学品位,形成办学特色。立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力全方位的培养,紧密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来思考,对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和改造,设计新型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完成由知识型人才向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和转变,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对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提出的必然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专业,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巨大冲击, 80、90年代以来改革在不断进行。文学观念和语言观念的变化,导致了课程内容的巨大变化。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课程体系也在调整,普遍增设了类、影视类课程,加大了实践性课程的比重,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和,删减了部分过时了的课程,在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素质上进行过大量的实验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武汉大学於可训主持的“拓展教学空间,构造多维平台,综合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中国文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但本专业基本内涵在“五四”时代初步确立, 50、60年代借鉴苏联模式,形成了到目前为止公认的课程体系。由于时代的局限,其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知识型的。能力培养只是知识传授的衍生物,能力本身不是它的目的。目前所用教材、考试方式、授课方式等,仍然将人才培养模式中主体内容限定在知识点的传授上,传统的死记硬背、掉书袋、照本宣科的书呆子式教学模式依然存在。这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时代需要,明显不适宜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本专业人才。改革势在必行,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统积淀相当深厚,它是一股强大的因循守旧的保守势力。大型的历史悠久的重点大学中文系,大多意识到了本专业改革必然趋势,但由于历史的传统因袭负担重,作整体性的专业调整相当艰难,尾大不掉,而一般的地方性院校又没有实力(师资力量、教学经验、学术储备不足)从事这方面的专业调整和改造。根据我校中文系的实际,从整体上改造汉语言文学专业,对本专业进行结构性调整和改造,选择从目前社会对本专业人才所急需的文学审美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入手,全面提升本专业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从而形成自身鲜明的特色,是既切合实际又顺应时势的。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思路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本专业的教育教学规律,本专业特色建设的基本思路可以确定为:

[1]

(二)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根据三种能力培养的设计,运用新的史识、史观,观照、筛选、解读文本,调整确立新的课程内容。调整后,、、等不同课程类型的教学内容,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在文学史课程中,精选真正的文学经典作为教学内容,删除那些用陈旧的文学和文学史观念遴选出来的作家作品和相关内容。在课程中,着眼于实际生活中思想交流的需要,根据ZHC的要求,强化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将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对学生文学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上,确立三种能力的学基础和各自在人才整体素质发展中的地位。审美能力体现人才的基本素质,是教学重点,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是人才基本素质的具体体现。以文学审美能力培养为中心,根据人才个性发展需求,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人才各自不同的能力。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 改变传统的“一言堂”讲课方式,增加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感悟能力、细致地观察事物的写作敏感力和口头表达、临机应变的能力等。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和人才个体差异确定本专业人才三种能力的结构形态和培养这三种能力的方式方法、具体措施,是形专业办学特色的关键。需要平衡处理的关系有:

1·三种能力之间的综合协调发展。以培养完美的人的文学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具有实际运用价值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建立在扎实的人文素养的基础上。

2·三种能力各自的层次划分。如写作能力层次中,观察能力是首要的,其次是语言运用能力层次,再其次是形象思维的能力,最高层次是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三种能力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贯彻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的意识,强化素质教育、创新教育。

4·教学方式相应改变为研讨式教学,在师生互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悦中充分展现自身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外辅导将成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不仅系内教师需要加大课外辅导的力度,外聘的著名作家、记者、编辑、等,也将成为课外辅导的生力军。创办写作实验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创办写作事务所,沟通与社会的广泛联系。

这种特色建设思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与时俱进:人才能力的培养与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紧密相连,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体现了与时俱进、因势变通、开拓进取的精神。

2·综合性、系统性:本教改是系统的综合改革。对人才能力的培养,渗透在本专业所有课程教学之中,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3·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心的转移,从重知识型的教学转变为重能力型的教学。

4·实:将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目标具体化为文学审美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写作能力,以此可以确立汉语言文学专业各门课程教学改革的子课题和建立切实有效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测评体系。

三、课程、学科和专业特色建设协调发展

专业发展目标确立的基本原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考虑专业建设的前提。离开社会实际设计专业发展规划,只能是空中楼阁,最终是要破灭的。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一直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些人认为中文专业人才就应该是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能从事高层次的文学创作或汉语言文学研究的人才,这是一种“阳春白雪”式的定位;但另一些人却坚持认为中文专业的人才,应该是应用型的人才,要能够写报告、整、搞关系、做杂事。这是一种“下里巴人”式的定位。这两种定位都不是凭空瞎想的,都有一定的社会实际需要的现实依据。但问题是都没有抓住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主导方向。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或者是两者“中庸”,在实际社会生活中,都存在着适应面相对狭窄的窘困。我认为本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定位在三种能力的培养上,即文学审美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上,它能够恰切地契合目前和相对比较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现实。文学审美能力侧重于人才人文素质的培养,语言交流能力切合国家ZHC要求,写作能力培养能为社会输送大批目前急需的“笔杆子”。高校专业学科建设是和课程建设密切相连的。确立了专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就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因此,课堂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密切相连,势在必行。课堂教学改革涉及到本专业每一个学科,学科建设又是其中内在的基础。学科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改的质量。没有学科研究的基础,教改就只能流于形式,形式翻新也许能造成一时的热闹,但不可能长久,也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效果。本专业建设的基本态势应该是“金字塔”式的:以课程建设为基石,以学科建设为骨架,以专业建设为目标。课程、学科、专业,最终达到的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有特色的人才。教学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我们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每一堂课的教学,从理论上讲,都必然要进行教改。没有哪个教师上的每一堂课是完全一样的。我们认为教改的基础是科研。一门课程或学科中概念、判断、观点的改变,涉及到的是本课程或学科的整个体系,它往往是教改的核心内容。多媒体、导师制等教学手段的改变固然重要,但它还只是形式。概念、判断、观点的改变,如果没有扎实的科研作为基础,那必然是瞎胡闹。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应该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基本理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最重要的媒介是学生心理上的感悟、体验语言文字魅力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求背诵、朗读、记忆需要识记的学习内容,而且要求他们能理解、感悟、参透这些知识中所包含的自然、人生、社会和艺术的奥秘,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它。三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必须要落实在课程的教学中。审美能力是中文学生的基本素养,也是他们今后事业发展最重要的人文基础。承担审美能力培养的学科主要是文学史、文学理论、等课程,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则主要依靠古今汉语、语言学、学等课程。写作能力的训练是语言和文学学科类教学在学生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它是本专业各学科能力培养结果的综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可以从写作能力的高低上得到验证。为此,可以专门成立写作实验班和面向社会的写作事务所。一方面外聘作家、记者、编辑为学生授课,传授实际的写作技能;另一方面,面向社会开一扇窗口,通过写作事务所,收集社会对写作人才的需求状况,锻炼学生写作的实际能力,同时也给教师教学提供社会反馈信息。

[2]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ce的早晨
出地道的英语句子 2
语标点的正确使用 2
造低级句型 让你的英语靓起来
语标点的正确使用 1
能英语作文模板3
语标点的正确使用 3
能英语作文模板4
考英语作文过关的12种句型 1
考英语作文过关的12种句型 2
考英语写作常用的8种强调方式 上
考英语作文精彩短语150条 5
圾分类 刻不容缓
文的开头
考英语作文过关的12种句型 3
“未来之星”爱童行活动方案
职工运动会计划方案
选美大赛策划案
电视知识竞赛方案
礼仪大赛招商方案
店庆活动策划方案
名人演讲论坛活动方案策划
银行VIP客户联谊会活动策划案
休闲会所开业庆典策划方案
2011年大学女生节活动方案
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企划方案
劳动竞赛活动方案
足浴场所开业策划方案
学院职业道德竞赛活动实施方案
环保购物袋推广方案
R&D:亟待重视的会计视角(1)
流行的谬误:会计诚信的认识误区(1)
会计研究方法及其在我国的运用(1)
论会计文化的最高层次——会计哲学观(1)
新形势下我国会计国际化的探讨(1)
论电子商务对会计理论的影响(1)
外空损害赔偿责任机制在环境问题上的新思考
面向21世纪——我国当前会计的改革与发展(1)
会计的功能定位与会计的经济含义(1)
新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概念的探究(1)
会计准则的制定动因(1)
西方会计信息披露的三个基本理论(1)
独立董事制度建立与完善的会计视角解读(1)
探讨影响全麻腹部手术康复的因素(1)
企业年金会计问题之我见(1)
《纸船和风筝》教学实录
《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之二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难忘的一天》 窦桂梅教学实录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与评析片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之二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之一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之一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之三
《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