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论语》使动句和使字句的比较研究(1)
【摘 要】在古代汉语中,使动句是一种普遍的语法现象,它的动词和宾语之间关系虽然是“动宾”关系,但是较为特殊。而使字句是兼语式最主要的一种类型。
此二种语法现象在语法意义上是相通的。本文主要从古代经典名著《论语》中广泛撷取论据,在比较的基础上阐述使动句和使字句的本质特点及二者间的关系。
【关键词】《论语》;使动句;使字句
一、引言在古代汉语中,使动句是一种普遍的语法现象,而使字句在古籍著作中也是较为常见的语法现象,现结合孔子经典著作《论语》中有关语法现象的比较分析,对古代汉语中使动句与使字句的比较谈一点我的粗浅的认识。
二、使动句在古代汉语里是一种普遍的语法现象“使动”又叫“致动”,“使动”(和意动)的名称是1922年陈承泽先生在《国文法草创》中提出来的。这个名称很快就得到了语法学界的公认。
使动就是“使宾语动”,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是主语表示的人或事物并不施行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具有某种性状,成为某种事物,从语义特征上看,动词具有“是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是和一般动宾结构中动词支配宾语的情况是不同的。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为使动用法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使动用法又分为:动词、形容词和名词的使动用法。
(1)则德修文,以来之,即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来:使……来)
(2)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论语·子路》(劳:使……劳)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做出这个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状态;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由此可知,使动用法是含有“致使”意义的用法。
三、使字句是兼语式的一种在古代汉语里,使字句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语法现象。它与现代汉语里的使字句一样,是作为兼语式的一种而存在的。
兼语式最早是由王力先生提出来的,王力先生叫他做“递系结构”。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中说“凡句子包含着两次联系,其初系谓语的一部分或全部即为次系主语者,我们把他叫做递系式,取‘递相联系’之意。
” 最先使用“兼语式”名称的是丁树声等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提出来的。“使”在句中是“致使、让”之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使字句。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构成使字句,即表示由主语所代表的施事一方指派命令或致使受事者发出或具有某种动作。在这种情况下,“使”可以直接带动词性宾语,即构成兼语式。
可以说,使字句是兼语式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它在先秦著作中最为常见,而且兼语式是由“使令”类发展到其他方面的。
(1)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论语·为政》
(2)周人以栗,曰使民以栗。《论语·学而》
四、使动句能否转化为使字句 关于使动句能否转化为使字句的问题,我参考了几本古汉语语法书,笔者认为,使动句可以转化为兼语式,即可以转化为使字句。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是否可以转化为使字句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论语·为政》
(2)子曰:“先之劳之。”《论语·子路》以上的例子使动用法都能转化为兼语式,即可以转化为使字句,变成“使宾语动”的格式(动:动词)。我们将其转化的对应关系描写出来:
(1):齐之→使之齐
(2):劳之→使之劳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能否转化为使字句
(1)既庶矣,又何加焉?子曰:“富之”。《论语·子路》
(2)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以上的例子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都可以转化为使字句,即都能转化为“使宾语形”(形:形容词),其转化的格式是:由动宾→使宾语形(形:形容词)
(1)富之→使之富
(2)利其器→使其器利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能否转化为使字句
(1)饭疏食,没齿无怨言。《论语·宪问》
(2)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论语·卫灵公》以上的例子中名词的使动用法都可以转化为使字句,其转化的格式:名词活用为动词→动宾 →使宾语成为名(名:名词)
(1)饭疏食→ 使吃疏食
(2)后其食→使其食后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柳 青
浅谈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
“瘦诗人”做起了”小粉红花”的梦——我读《秋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走进音响世界
- 我爱祖国
- 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
- 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
- 回忆快乐暑假
- 我爱祖国
- 回忆暑假生活
- 回忆多彩的暑假生活
- 声音是最美的
- 回忆暑假生活
- 走进音响世界
- 音响世界声音的美
- 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
- 追寻音响世界
- 假如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
- 谈北京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 论小学音乐情境教学
- 谈现代信息技术让音乐课堂充满乐趣
- 对音乐艺术审美特点研讨
- 浅论“跨界”唱法
- 小城镇交通特征研究
- 与爱情有关的音乐或乐器
- 浅谈音乐剧的艺术特色
- 谈让“音乐差生”不再差
- 论《良宵》
- 谈让农村小学音乐课堂“唱”起来
- 中学音乐欣赏教学须加强审美教育
- 爱情•音乐•亲情
- 中外扬琴艺术的比较研究
- 谈谈公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 《泉水》训练素材
- 《泉水》重点字词梳理
- 《泉水》之老师语录
- 《小鹿的玫瑰花》趣闻故事
- 《泉水》教案二
- 《泉水》课前透视
- 《享受美好生活》
- 《笋芽儿》教案二
- 《小鹿的玫瑰花》考点练兵之阅读
- 《泉水》重难点分析
- 《翠鸟》 同步练笔 写作指导
- 《泉水》重点字词意思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之老师语录
- 《泉水》整体阅读感知
- 《小鹿的玫瑰花》重点字词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