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简化汉字出现的年代与汉字发展嬗变的关系(1)

简化汉字出现的年代与汉字发展嬗变的关系(1)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简化汉字出现的年代与汉字发展嬗变的关系(1)

目前,简化汉字出现于东晋、唐代或宋代的一些流行说法,值得商榷。考古成果说明,简化汉字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已经产生,现代形体的简化汉字在西汉时期则已大量使用。

简化是汉字发展演进的历史规律之一。简化字是汉字发展演进的必然结果。

近来,关于简化汉字及其产生的年代,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说法。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产生于宋代说。1995年11月8日《光明日报·文化周刊》专版刊登了邹晓明、唐信忠二先生《汉字简体字九百年前就出现》一文,认为“早在900年前的北宋时期,简体字已在人们的手书中流行,这是有关学者对最近发现的米芾手书《昼锦堂记》碑刻进行深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并举出“记、将、荣、盖”等14个共17处简化字作为证明。

二、产生于唐代说。1993年10月24日《光明日报》刊载魏奕雄的文章《唐碑已有简体字》,谓《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碑文的撰刻时间为“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十一月五日”,“碑文共800多字,尚有270字清晰可辨”。

“在270个可辨识的字中,发现‘弥、万、将、与、继’5个简体字,与我国大陆现在通用的规范简化字完全相同,其中‘弥’和‘万’出现两次。”

三、产生于晋代说。1996年1月3日《文汇报》载王春南先生文《中国何时出现简化字》,说“现今通用的某些简化字,岂但北宋的米芾用过,在米芾之前700多年,东晋王羲之就用过”,并举出王羲之在《兰亭序》、《游目帖》及唐怀仁和尚集王书《大唐三藏圣教序》等传世墨迹、碑刻中使用简化字22个。

据此,该文认为:汉字简化字出现的上限应在王羲之生活的东晋年间。上述几种关于简化汉字出现的年代的说法,都是值得商榷的。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们首先应弄清楚简体字和繁体字的基本概念。在文字学中,简体字与繁体字是两个相对的概念。

一般来说,经过简化的汉字称为简体字,而已有简体字代替的汉字,则称为繁体字。因此,用笔画简单的字代替笔画繁多的字,称为汉字的简化。

其次,考诸汉字的结构及其发展变化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简化的趋势是从有了文字之后就开始存在,并且贯彻在文字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的,是文字本身内在的规律”[1]。也就是说,简体字是从汉字产生的时候起就出现的客观实在。

下面依次加以说明。殷商甲骨文是我国最古老而成体系的汉字类型,它以象形、会意等造字方法为基础,同时大量使用假借字以适应记录语言的需要。

迄今可辨识的甲骨文字约有2000个。从这些可识的甲家文字的笔画和结构看,简繁无定是这些锲刻文字的突出特征,常常有一个字出现几种乃至数十种不同的写法。

如“贞”字,就有67个繁简不同的形体[2],“马”字有50个繁简不同的形体[3],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文字学上把这种“一字多形”的字称为“异体字”,也称“或体”、“重文”。

异体字是在汉字创始之后和新陈代谢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现象。这是因为,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在与语言的适应过程中,往往导致独立的记录符号随着语言表达的细密而相应增多,于是就产生了代表一个音节的符号出现几种不同的形体和结构的现象,所以在甲骨文中,几乎每一个字都有异体。

另外,与文字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亦有很大的关系。甲骨文中的异体字,多数出现在不同的甲片上。

而在同一甲片上,复用字一般都保持着笔画的一致。如果把这些异体字作一归纳比较,可以发现使用频率越高的字异体越多。

若进一步把同一字的异体按笔画的多少排列,可以看到年代越早的字笔画越繁,其图画性越强,反之,年代较晚的字笔画就越简单。如“马”字,商王武丁时期的字形要比武乙、文丁时期的字形简单很多[4]。

这种现象反映了表意文字由具象图形向担象符号发展的趋势,也说明了使用频率促进着文字的简化。另外,甲骨文字由于书写工具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字形的简化产生了影响。

从已出土的商代后期的甲骨和玉石、陶等类物品上残存的少量书写文字看,这些字是用毛笔蘸墨或朱砂书写的,可见,在商代,毛笔已经是主要的书写工具。“笔”字繁体作“笔”,从(附图略)在西周金文当中,文字虽然存在着简化和繁化两种倾向,但简化始终是汉字发展的主流。

与甲骨文相同的是,两周金文中的异体字依然大量存在。如“国”字,不同的写法形体仍有数十种,多数字仍是异体各存。

这个时期的文字多是范畴于器物之上,工艺复杂,因而对一些字在笔画上进行了较多的省简,形体也逐渐规整。这是两周金文发展的基本趋势。

同时,由于社会分工的日渐繁复和人类思维的发展,相应地要求语言文字的表达与之适应,因而通过假借法赋予新义,或用指事法增加义符,或用形声法增加音符,或增加笔画以区别同音异义字等,创造了一些新字;这些新字不同程度地使文字的笔画增多了,出现了所谓“繁化”现象。两周金文繁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图画形文字的复现。

这主要是器物铸造日益精美,在青铜器上采用了装饰性极强的图案花纹,这种装饰意味也渗透到了文字之中。郭沫若说:“东周而后,书史之性质变而为文饰,如钟磔之铭多韵语,以规整之款式镂刻于器表,其字体亦多作波磔而有意求工。

……凡此均于审美意识之下所施之文饰也,其效用与花纹同。中国以文字为艺术品之习尚当自此始。

”[6]如东周时期的“鸟虫书”,在笔画的上下或左右增加了一些变形的鸟、虫图案,无疑使文字变得复杂了。但这些文字具有艺术性而无实用性,很快就因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生活的发展与实用汉字相分离,进入纯艺术的殿堂;而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的汉字,仍然沿着简化的道路向规范化、科学化、抽象化、实用化发展。

战国时期,群雄争霸,各自为政,“书不同文,车不同轨”,文字的使用也产生了混乱状况。正像唐兰先生指出的那样:“特别是到了战国末年,贵族社会崩溃,在商人社会里,书法也不讲究了,锲刻文字笔画草率,简体跟破体盛行。

”[7]从汉字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时期文字混乱的状况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诸侯国各按所需、各自为文,任意增减笔画,造成文字交流的困难,影响了汉字的规范化进程;而另一方面,这种率意简笔与破体省略,却又在客观上为新体汉字的产生准备了条件,促进了汉字向着简化方向发展。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论汉语、汉字的特点

论汉字的文化学价值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牙再也不疼了
地球妈妈生病了
小猫打苍蝇
说话算数的老师
童年趣事¬——打雪仗
假如我会变
美丽的桃园
我和鳄鱼亲密接触
快乐天地鞋
钢琴考试
我的自画像
快乐的暑假
小猫打苍蝇
今天我真开心
给妈妈的一封信
优秀班级体申报材料
特色班级申请书
离校申请书
撤销起过处分申请书
优秀班集体申请书
十佳团支书申请书
成立礼仪队申请书
离婚登记申请书
优秀会长申请书
辞职申请书范文
志愿从军申请书
征兵申请书
大学奖学金申请书
请假条怎么写?格式范例
十佳学习标兵申请书
论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上)(9)法学理论论文(1)
论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上)(3)法学理论论文(1)
WTO与中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适应性变革(9)法学理论论文(1)
WTO与中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适应性变革(6)法学理论论文(1)
论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下)(7)法学理论论文(1)
侵权责任、损害赔偿责任与知识产权保护(6)法学理论论文(1)
认识与谬误
论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上)(7)法学理论论文(1)
论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上)(12)法学理论论文(1)
侵权责任、损害赔偿责任与知识产权保护(10)法学理论论文(1)
论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上)(14)法学理论论文(1)
论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下)法学理论论文(1)
论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上)(2)法学理论论文(1)
论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下)(3)法学理论论文(1)
侵权责任、损害赔偿责任与知识产权保护(9)法学理论论文(1)
《小桥流水人家》综合资料
《鲸》教学设计二
《梅花魂》综合资料
《桂花雨》教学设计五
《桂花雨》教学片段赏与课后启示
《桂花雨》教学设计四
《桂花雨》教学设计二
《桂花雨》教学设计一
《桂花雨》综合资料
《梅花魂》教学设计五
《梅花魂》教学设计九
《梅花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梅花魂》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梅花魂》教学设计七
《梅花魂》教学设计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