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显性非宾格动词结构的句法研究(上)(1)

显性非宾格动词结构的句法研究(上)(1)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显性非宾格动词结构的句法研究(上)(1)

【内容提要】汉语非宾格现象呈显性表现,散见于存现句、非使役句以及被动句之中。在这类结构中的动词无外论元,其唯一的受事或客体内论元不仅具有宾语的性质,而且表现形式也与及物动词的宾语相同。因为动词具有非宾格性质,不能给动词后面的论元名词组指派宾格。本文认为,动词之后的论元名词组虽然无法从动词那里获得宾格,但可以将空主语位置的主格继承过来。在有显性名词组移位的结构中,英语的名词组移位是为了核查强EPP特征,而汉语的名词组移位则是为了生成一个无标记话题。在论元名词组留在原位的同时,汉语非宾格句子允许句首位置出现一个表示领属的名词组。该领有名词组应该分析为基础生成的标记性话题,由述语中的语义变量所允准。论元名词组移入空主语位置则生成受事主语句。 【摘 要 题】汉语言文字学 【关 键 词】显性非宾格现象/内论元/格/话题/主语/特征核查/受事主语 【正 文】 一 引言 非宾格动词现象(unaccusativity)具有跨语言的普遍性。人们通常把依靠表层句法结构位置显现出来的非宾格属性称为“显性非宾格现象”(surface unaccusativity)。据此,非宾格动词现象在汉语中应该主要是呈显性表现,很多时候凭句法结构位置就可判定动词的非宾格属性。本文把能够从表层句法结构位置上反映动词非宾格属性的句式结构统称为“显性非宾格动词结构”(surface unaccusative constructions)。常见的这类句式包括存现动词句(1a)、有对应使役形式的非使役动词句(1b)以及被动句(1c):

1)a. 来了客人 b. 沉了三艘货船 c. 被偷了一辆摩托车

从生成语法理论的角度来看,显性非宾格动词结构的研究涉及到动词的论元结构、名词组的格、句法移位、空语类等诸多理论问题。在相关文献中,诸如此类的问题已有过不同程度的讨论。但大多比较零散,未见有系统的探讨。由于对一些语言事实的认识尚存在差异,理论纷争在所难免。

鉴于一些理论解释还存在严重的缺陷,难以准确地反映语言事实的本质,我们拟以生成语法普遍语法理论为框架,对汉语显性非宾格结构的句法性质特征作一次系统的考察,以期就它们的一些共同特征作出统一的解释。此外,在讨论非使役动词句的生成时我们还将论及汉语中的所谓“受事主语句”。

二 非宾格假说

非宾格现象一直是许多语法学家研究动词及其类型的复杂属性时所关注的一个中心问题。Perlmutter首先在关系语法(Relational Grammar)的框架下提出,传统意义上的不及物动词应进一步区分为非宾格动词(unaccusative verbs)与非作格动词(unergative verbs)两个次类;虽然它们都属于一元动词,而且其唯一的论元通常都出现在动词的前面位置充当句子的表层结构主语,但两类动词与其论元之间的深层逻辑语义关系却有着本质的差别:非宾格动词的终极主语(final subject)为其起始直接宾语(initial direct object),即表层结构中的主语是深层结构中的逻辑宾语,而非作格动词的终极主语是其起始主语,即表层结构中的主语也就是深层结构中的主语[1]。这就是所谓的“非宾格动词假说"(Unaccusative Hypothesis)。

Burzio[2,3]继承了Perlmutter的思想并在生成语法的框架下加以发展①。从生成语法管约理论的角度来看,非作格动词在句中只带一个受论旨标记的深层逻辑主语,属于深层无宾语结构,而非宾格动词在句中则只带一个受论旨标记的深层逻辑宾语,属于深层无主语句[4,5]。按照Williams的划分标准[6],非作格动词的唯一论元是动词的外论元(external argument),而非宾格动词缺少外论元,其唯一的论元是内论元(internal argument)。

2)a. [[,IP]NP[[,VP]V]]unergative John sang b. [[,IP][[,VP]VNP]]unaccusative John arrived

2)可以看出,区分内、外论元是以动词的最大投射动词组(VP)为界线的。作为深层逻辑宾语,非宾格动词的独论元是在VP之内基础生成(base-generated),随后经过显性句法移位到了屈折语素的最大投射IP的论元位置上,而该位置正是非作格动词主语的基础生成位置。

随着句法理论的发展,尤其是“动词组内主语假说”(VP-internal Subject Hypothesis[7,8])的提出,我们有必要对Williams原有的界定作适当的修正。根据动词组内主语假说,所有的论元主语都在VP之内基础生成,都在VP之内接受论旨角色的指派;IP的指示语位置只不过是主语移位后的落点位置,并不能接受论旨角色指派。该假说为论旨角色的指派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解释:动词的所有论元,包括内论元与外论元,都源自VP内部,各自都在VP内有一个接受论旨角色指派的基础位置。因为同在一个动词的最大投射之内基础生成,内、外论元与动词之间的相互结构关系必然都是局域性的(local)。如果接受动词组内主语假说,动词最大投射便不再适合担当划分内、外论元的分界线。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深层结构位置上的差异会因此而消失,只不过界线有了改变而已,即外论元在VP的指示语位置基础生成,而内论元在V的补足语(complement)位置上基础生成。用树形图表示,例

2)a、

2)b的结构表达式分别为例

3)a、

3)b:

3)a IP b. IP

Spec I' Spec I'

I VP I VP

Spec V' V'

V V NP

John[,i] -ed t[,i] sing John[,i] -ed arrive t[,i] 从

3)可以看出,非作格动词sing只有外论元,没有内论元,句子主语由外论元充当;而非宾格动词arrive只有内论元,没有外论元,句子主语由内论元充当。

因为深层语义结构上的差异,非宾格动词与非作格动词在表层句法结构中表现出了一系列的不同之处。人们因而将这些句法特征视为区分非宾格动词与非作格动词的诊断句式。其中,文献中提到较多的有如下一些:

(一)非人称被动句(impersonal passive) 在一些语言(如丹麦语)中,非宾格动词不允许被动化;相反,非作格动词允许有非人称被动式[1,9]。

(二)助动词的选择(auxiliary selection) 在法语、德语等语言中,非宾格动词选择与英语BE(是)相当的助动词,而非作格动词选择与英语HAVE(有)相当的助动词[1,3,10]。

(三)结果式结构(resultative constructions) 在英语中,表结果的词语语义上指向及物动词的宾语,而不指向主语。非宾格动词的主语由于实际上是动词的深层宾语,因而可以带结果补语;相反,非作格动词不能直接带结果补语[10,11]。

(四)过去分词名词修饰语(prenominal perfect participles) 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可以充当直接宾语相应名词组的定语修饰成分。非宾格动词可以转化为类似的形容词形式,而非作格动词则不允许有相同用法[9,10]。

(五)ne-附着化(ne-cliticization) 在意大利语中,及物动词的直接宾语可以通过一个指代性的附着语素ne依附在动词中心词上。同样的操作适用于非宾格动词,但不适用于非作格动词[3,10]。

并不是上述各项诊断式都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一些语法学家曾对个别诊断式的有效性和普遍性提出过质疑,但对非宾格动词与非作格动词的本质差别似乎已达成了共识。普遍认同的是,非作格动词的独论元具有施事的性质,句法上与及物动词的主语相似;相比之下,非宾格动词的独论元虽然出现在主语的位置上,但是句法上与及物动词的宾语相似;语义上该论元表示的是一个经过状态或者位置变化的参与者,因此所带的论旨角色为受事或客体。

三 显性非宾格动词现象

4)a. Molti esperti arriveranno b. Arriveranno molti esperti

many experts will arrive will arrive many experts

' Many experts will arrive. ' ' Many experts will arrive. '

只有当论元出现在动词之后时,也就是位居表层的直接宾语位置上,arrivare这类动词才允许进行ne-附着化操作。

5)a. Ne arriveranno molti b. *Molti ne arriveranno

of them will arrive many many of them will arrive

' Many of them will arrive. ' 动词非宾格属性的显性与隐性表现形式在各种语言中不尽相同。英语中的显性非宾格现象表现在there-存现结构与处所倒装结构(locative inversion constructions)中②。

6)a. There appeared a ship on the horizon b. Into the room came a man

汉语中的部分一元动词允许其唯一的论元可以有动词后和动词前两个不同的句法位置,如:

7)a. 来了客人 b. 客人来了

8)a. 沉了三艘货船 b. 三艘货船沉了

如果不考虑话语功能的差异,单从结构上看,上述两种序列组合形式包含的词语相同、表达的意义相近,只是组合形式不同,它们应该属于深层的同构形式,即其中一种形式为基础形式(basic form),由它派生出另一种派生形式(derived form)。要是有办法证明这类动词之后的位置是论元的基础生成位置,那么就能为动词的非宾格属性提供强有力的证据。从句法生成角度说,把上述a句视为派生b句的基础形式是合理的。根据句法移位的原则,移位只能是层次位置上自下而上,或者说线性位置上从右到左的操作,必须保证移动后的成分能够成分统制(c-command)在移出原位上留下的语迹。假若以句b为基础形式,那么得到句a的办法只能是通过句法移位把论元名词组从动词前位移至动词后位。而这样的句法结构是无法得到允准的,因为移位留下的语迹得不到先行语的合理约束,从而违反了句法移位的限制条件。如果动词论元像句a那样在动词后位上生成,则可以通过显性句法移位到动词前位派生出句b,而得到的也是为普遍语法原则所允准的结构。

一般来说,基础形式受到的结构限制条件相对较少,为无标记语序,而派生形式受到的结构限制条件则要多,为有标记语序。以能否进入从句作为形式标准,可以鉴别不同序列组合中哪一个形式更为基本[13,14])。

9)a. 来了客人的家庭 b. *客人来了的家庭

10)a. 沉了三艘货船的海域 b. *三艘货船沉了的海域

以上两组例子中句a与句b的对立说明例

7)a、例

8)a为无标记的基础形式,而例

7)b、例

8)b为有标记的派生形式。在其它语言中,类似于“来”等同样用以表出现、消失、存在意义的存现动词以及类似于“沉”等同样用以表状态变化的非使役动词属于典型的非宾格动词。汉语的这部分动词不仅在宾语位置上基础生成,而且能像宾语一样在这个位置上表达出来证明了这些动词的非宾格属性,同时也说明非宾格现象在汉语中呈显性表现。就句法行为而言,这部分动词与同为不及物动词的非作格动词完全不同。非作格动词的独论元根本不允许出现在表层结构的宾语位置上。试比较:

1

1)a. *咳嗽了病人 b. 病人咳嗽了

1

2)a. *哭了孩子 b. 孩子哭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被动动词也应该看作是一种派生的非宾格动词。被动动词由对应的及物动词构成。经过被动化的操作过程,原来的及物动词的外论元受到抑制,同时动词也丧失了原有的及物性,从而成了不及物性动词。值得注意的是,被动动词原在宾语位置上基础生成的宾语有时仍可保留在原位。这是汉语具有显性非宾格现象的又一证据。

1

3)a. 被抢了一个钱包③ b. 被打伤了一条胳膊

正是因为发现被动动词与其它非宾格动词存在重要的共性,Burzio才将它们放在一起作类比分析,并在此基础提出了在生成语法中影响至深的“Burzio原则”(Burzio' s Generalization)[3]。该原则的大意是,如果一个动词不能指派论旨角色给外论元,那么它也不能给内论元赋宾格,反之亦然。显性非宾格动词结构的句法研究(下)

汉语双字词的记忆联合错误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命运》(第三十二集)
《命运》(第三十六集)
《命运》(二十九集)
命运
命运
命运
《命运》(二十八集)
《命运》(第三十一集)
命运
《命运》(第三十四集)
童年的美好
命运
命运
《命运》(第三十八集)
XX乡镇人大主席团年度工作总结
XX区XX年妇联工作总结
建筑企业年终工作总结
XX年××镇人大工作总结及二XX七年镇人大工作计划
乡镇人大主席(团)年度工作总结
某某乡XX年各项工作进展情况暨下半年工作打算
县卫生局XX年卫生工作总结和XX年工作安排
系统党委XX年工作总结
汽车修理中心领导班子工作总结
汽车站年度工作总结暨下年工作安排
市消费者协会XX年工作总结XX年工作计划
改制企业年终工作总结
公司XX年度工作总结和XX年工作计划
钢铁公司烧结厂年度行政工作总结
XX年度工作总结(县委组织部)
戴恩的星光
见好就收 2013年7期
历史词典 2013年7期
老杜,你好
母亲的心 2013年7期
作茧自缚 2014年6期
孤独的羔羊
说人说事 2013年9期
课间休息 2013年9期
爱情保质期
两个爸爸 2013年18期
回来结婚 2014年6期
摔倒的母亲
金陵十四钗
心灵的抢劫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运用多媒体课件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