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从地方媒体的两会报道看新闻价值之接近性

从地方媒体的两会报道看新闻价值之接近性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2

从地方媒体的两会报道看新闻价值之接近性

从地方媒体的两会报道看新闻价值之接近性 从地方媒体的两会报道看新闻价值之接近性

:电视包装与电视节目产业化 后现代主义及其相关音乐 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特性探析

从地方媒体的两会报道看新闻价值之接近性 文章来自3edu教育网

一、地方媒体两会报道角度接近性的选择 两会由于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与民生等热点话题的讨论,因此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期待,也让会场内外的新闻媒体持续聚焦。报道两会既是媒体的政治职责,也是其拓展和创新的机遇。 但无论是国家级媒体统观大局、兼顾内外式的报道,地方媒体接近本土式的报道,还是海外华

文的华人、世界视角的报道,都是由自身的市场功能定位、生存环境等因素决定的。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报道角度,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媒介环境中立足、发展。针对国家级媒体稿件资源丰富,读者覆盖面广,中央政策的优惠等令人望尘莫及的优势,一些地方媒体选择接近性的报道角度,在本区域的读者中形成一种具有亲和力的固化传播。

接近性在董广安教授的《当代新闻采写方略》一书中这样被解释:“是指新闻内容与受众有某种关系。接近有两种:一种是与受众本人的职业、爱好、性别、年龄、心理等接近;另一种是新闻事件发生地和受众所在地的地理上的接近。”选择接近本土化,从读者的爱好、心理、地理等方面考虑,刊登地方特色的新闻稿件,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各媒体间稿件内容同质化现象的出现,也为地方媒体将本土文化播出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内容贴近读者的心理,才能为其所接受、喜爱甚至是经常购买,这样才能固定一部分受众,保证销售量,从而体现地方媒体的价值所在。

二、《大河报》两会报道接近性的体现

《大河报》主要在河南地区发行,立足本土,服务百姓。为了满足受众的阅读需求,不断进行版面的创新和改革,影响不断扩大,并逐步成长为河南省主流媒体。在如何选取更具新闻价值的内容,吸引受众的目光这一问题上,《大河报》以新闻接近性为着力点,重点选择了与河南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内容,及时反映当地的民情民意。

(一)设置河南专版

在2010年两会期间,《大河报》设置了“两会暖春”专版来集中报道两会相关内容,其中还特别设置“河南团”、“河南高招”等版块来报道两会中关于河南的信息。“河南团”主要针对河南代表团在两会期间的情况进行跟踪报道。如河南代表与河南进京务工人员的交流,代表团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以及与中外媒体互动等相关情况。一系列针对河南代表团工作日程的报道内容详实,让河南百姓清楚了解本省代表在两会期间的工作情况。“河南高招”则主要讨论大学生就业、高招等百姓极为关心的热点问题。河南专版的设置,从地理和心理两个方面接近当地受众,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实现了报道的价值和意义。

(二)报道内容接近本地情况

首先,河南是农业大省,“三农”问题是河南人关注的重点,《大河报》在2010年两会报道中关于农民方面的报道有城乡居民选举权、农民工子女城市入学等问题的报道;农村方面有反映新农村建设、农村住房信贷等问题的《听李连成讲农村那些事儿》等报道;农业方面有关于粮食产量问题的相关报道。对于“三农”问题,《大河报》的报道立足本土,反映民生民情,切实做到了“三贴近”。

其次,河南是人口大省,教育资源缺乏,学生升学压力大,教育制度改革一直是学生和家长关心的话题,《大河报》针对教育进行了突出报道。在“河南高招”版块推出“建言献策”一栏,报道了河南代表及高校领导对国家政策向中西部高校倾斜的看法;在“聚焦”版块报道了有关教育改革的《教育发展要适度超前》,以及一些相关的新闻延伸;素质教育方面,河南代表提出的建议“应把国学纳入义务教育体制”也在报道之列。报道不仅数量多,而且涉及到教育的各个方面。

(三)软化新闻,贴近河南味儿

《大河报》的两会报道不仅内容接近本土,在报道形式上也采用河南受众所熟悉的表达方式。例如《报道有活力百姓才爱看》一文中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到大河报的报道时说,“讲总书记到我们河南团来,大河报的标题是《总书记来到咱河南团》,‘咱’字提炼得好!给人以很亲切的感觉。”在《总书记对河南有一种很深切的关怀》一文中,小标题“让农民腰包鼓起来,咱责无旁贷”和“总书记的嘱托重得很”都非常口语化,体现了本土文化、本土味儿。

三、立足接近性报道,结合开放式报道

强调开放式报道主要是针对个别地方媒体实行地域垄断化报道而言,为了突出地域接近性,一些地方媒体不登或者少登本地区以外的新闻,这种新闻理念将不能满足受众对于信息日益全球化的需求。立足于本土信息报道,可以从接近性的角度去吸引受众的关注;结合外部信息开放式报道,可以丰富报道内容,开阔本地区受众的视野,结合媒体本身,也是扩大影响、增加受众的途径。

两会报道中,《大河报》突出地域性,但不局限于地域,通过联合搜狐网推出网络互动平台,搜集各方网友对两会的建议,观点的互动将外部信息引进来,也将本土文化播出去。其报道的内容涉及两会的方方面面,有省内也有省外,紧紧围绕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真正实现了立足本土,服务百姓的初衷。立足本土,对外开放,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牢牢把握“三贴近”的原则,为受众提供贴近人心的本土服务,地方媒体只有以此为着力点,才会永葆活力,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广安.当代新闻采写方略[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46-47.

[2]黄菊芳.大事件下的中国传媒[M].北京: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9:56-57.

[3]江斌.本土化定位:地方电视新闻的战略选择[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1).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假如我会变
孙小圣一日游
我的梦想
假如我有72般变化
多功能的鞋子
假如我是一片叶子
第二次龟兔赛跑
圆的联想
我梦中的植物岛
离群小雁
我想要的故事房间
我理想中的教室
我的梦想
假如我有马良的神笔
我希望我的房间是......
高师化工实验课改思路
玉米芯的化工工艺概述
对于办好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几点思考
化学工程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探讨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的创新
葡聚六糖对蔬菜光化学功效的影响
化工机械制图教改分析
论血标本的质量控制在生化检测中的作用
化工实验课程体系创建
化学工程中化工生产的工艺解析
化学工程工艺实习革新
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实践
谈福尔马林中甲醛含量的测定
化工煤化工特色创建分析
关于化学工程基础课程教学的体会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词句教学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反思
和平就是可能的──读《儿童和平条约》有感
评《触摸春天》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随笔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好词好段
多元解读,拨动学生的情感─—《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案例及反思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杂谈
“以读为本”,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浅谈《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法二则
高洪波:迎接儿童文学的又一个春天
“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来历
高洪波简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恐怖事件将对世界造成全面长远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