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4
我国证券公司融资融券制度研究融资决策论文(1)论文
一、海外证券公司融资融券制度研究 由于经济发展的阶段和水平的不同,以及社会经济制度和历史过程的差异,各国(地区)形成了适合自己市场实际情况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制度。这些制度可以概括地归结为两大类,市场化融资融券模式和专业化融资公司模式。
在市场化融资模式中,证券公司主要通过货币市场向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信贷、回购和票据融资,融资融券交易均表现为典型的市场行为,欧美的主要工业化国家实行的就是这种市场化的融资融券制度。在专业化融资公司的模式中,证券公司必须向经过特批的证券融资公司筹借资金,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台湾等实行的是这种专营的融资公司模式。
(一)美国的融资融券制度 在美国现行体制中,对证券公司的融资融券活动进行管理的部门是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的管理是建立在《1933年证券法案》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基础之上的,此外美联储还先后颁布了4个有关信用交易的规定。
除美联储外,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公司协会等自律机构也从自身的角度制订了一系列的规则和条例来约束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作为对联储的法规和行政监管的重要补充。如纽约证券交易所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信用交易账户操作的细则,以保证联邦有关法规的实施。
证券公司在融资交易方面的自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对客户进行融资时,严格遵守联储和交易所的有关规定,要求自己客户信用账户中的保证金比率一般都高于联储所规定的比例,常规保证金维持率也高于交易所的规定。二是证券公司在向银行申请转融通时,必须严格按照联储和交易所的有关规定,不得随意挪用冻结的证券。
另外,为了加强整个证券公司的规范水平、防范各种法律合同风险,证券公司协会还制订了标准化的信用交易账户开户合同和借券合同,对账户的操作和证券公司融资融券活动通过法律的条款加以界定。 美国的市场化信用交易模式,是建立在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包括证券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比较完整的自主性基础之上的。
在美国信用交易体系下,基本上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美国融资融券交易的最大特征就是高度的市场化在美国的信用交易模式中,监管当局从活跃市场同时又要有效地防范风险的目标出发,制订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规则。在制度所限定的范围内,融资融券交易完全由市场的参与者自发完成。
在融资融券的资格上,几乎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是资金的富裕者,就可以参与融资,只要是证券的拥有者,就可以参与融券。而证券公司之间,同样可以相互融资融券;证券公司与交易客户之间,只要建立在“合意”的基础上,实际上也可以进行融资融券的活动,比如出借证券、使用客户保证金等等;银行的参与方式则以资金转融通为主,同时也向证券公司提供借券,而其他金融机构(养老金、保险公司等)则积极参与借券的转融通。
这种信用交易主体的广泛性,源于美国金融市场的发达。
2、信用交易体系与货币市场回购市场紧密联系 在美国的信用交易中,不仅融资融券主体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同时信用交易体系与货币市场、回购市场紧密结合。美国的货币市场基本上是对机构开放的,各个机构都能够在货币市场上进行交易,获得开展信用交易所需的资金或者证券。
而在货币市场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工具就是债券回购。回购工具的广泛使用,源于美国透明的货币市场以及完善的信用基础。
另外对于证券公司的短期资金需求而言,抵押贷款和融券也是广为采用的方法。
(二)日本的融资融券制度 日本证券公司融资融券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证券抵押和融券的转融通完全由专业化的证券金融公司完成。在这种专业化证券金融公司的模式中,证券公司与银行在证券抵押融资上被分隔开,由证券金融公司充当中介,证券金融公司居于排它的垄断地位,严格控制着资金和证券通过信用交易的倍增效应。
为什么日本选择了由证券金融公司主导的专业化模式呢?应该说,金融体系和信用环境的完善程度,往往与信用交易模式的专业化(或者市场化)程度密切相关,大凡金融市场越不发达、信用环境越薄弱,对专业化机构监控的依赖性就越大,这就是日本在战后发展中选择专业化模式的内在原因。 日本的专业化融资融券模式具有以下特征: 1.证券金融公司的垄断专营地位 从负债结构来看,日本的证券金融公司主要是通过向资金和证券的拥有者融借证券和资金,来维持自己的转融通业务。
同时日本证券金融公司的自有资本的比例很小,为2.5%。如此小的自有资本规模,只有在政府支持和垄断专营的基础上,才能够维持业务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游乐山大佛
- 吊兰
- 我的好奶奶
- 桂花飘香
- 蒙山之行
- 暑假我去了故乡
- 我家乡的四季之美
- 不看不知道
- 森林里的音乐会
- 治眼饮料发明记
- 乡下纪事
- 沈阳之赛
- 游济南动物园
- 我家旁边的小花坛
- 可爱的鱼
- 浅论近代职业教育立法的当代启示
- 谈女性亚健康的日常调理与饮食保健
-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探讨
- 论高校建筑专业教育体系的重新构建
- 简析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 浅论高职学生的优质素质教育
- 关于新世纪教师素质刍议
- 论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的比较研究
- 论信息时代网络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 浅议我国高职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
- 论高职教育《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的思考
- 试化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培训现状和问题
- 浅论我国的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
- 关于对职校数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想法
- 论现代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 《伟大的悲剧》反思体验
- 《伟大的悲剧》课文导读
- 《伟大的悲剧》学法导航
- 南极──地球上最后一块未知大陆
- 南极大陆的发现和探险
- 《伟大的悲剧》词语解释
- 《伟大的悲剧》问题探究
- 《伟大的悲剧》写作特色
- 《伟大的悲剧》课文背景知识
- 《伟大的悲剧》难句解析
- 读《伟大的悲剧》有感
- 失败与成功──读《伟大的悲剧》有感
- 《伟大的悲剧》结构分析
- 《伟大的悲剧》中心思想
- 《伟大的悲剧》写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