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中国的“哈利波特”在哪里

中国的“哈利波特”在哪里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9-30

中国的“哈利波特”在哪里

中国的“哈利波特”在哪里 中国的“哈利波特”在哪里 中国的“哈利波特”在哪里 文章来自

摘 要:《哈利波特》系列之所以能掀起“魔法热”,其源泉也在于它讲述了一个内容奇特、充满魔幻的童话故事,激发了人类潜在的幻想心结。一系列与”哈利波特”有关的商品。大到主题公园、旅游项目,小到服装、影音娱乐、儿童玩具、文具、图书等等。“哈利波特”已经风靡全球,无论老幼,皆深入人心。这一现象所掀起的热潮,可以说是典型的大众文化与传媒互动的结果。在其操作过程中,它采用了一种新的文化产业操作模式,这种文化模式完全的把“哈利波特”当成一个新颖的产品给推广了出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并且逐步树立了“哈利波特”的品牌效应。这条完善的商业链条带来了魔法式的经济效益。带来了更多的文化面孔。

关键词:传媒娱乐;产业链条;文化产业;商业价值;市场机制

一、哈利波特热潮

(二)哈利波特之母——罗琳:J.K.罗琳首先来看下哈利波特之母——罗琳:J.K.罗琳(J.K.Rowling),英国女作家。乔安·凯瑟林·罗琳(Joanne Kathleen Rowling)是一个误传,并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罗琳唯一的名字是“乔安”(Joanne)。在第一部《哈利波特》出版之前,出版商担心罗琳的女性身份会影响她作品的销售,劝说她使用一个中性化的笔名。当时穷困的罗琳于是同意,给自己取了J.K.Rowling的笔名,尽管她的名字中其实没有Kathleen这个中间名,在创作《哈利波特》的过程中,罗林经历了一段闪电般的恋爱与婚姻,但当女儿杰茜卡出生后,她很快成为单身妈妈。但是随着《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出版与走红,罗林几乎一步登天。1997年,第一部小说问世时,其美国版权已卖到10万美元,创儿童文学天价,罗林名扬天下。

二、哈利波特成功原因

(一)成功的市场机制。而此时罗琳笔下的哈利波特也不再是人们眼中的小说人物了,它依然成为了一个产业,一个价值不菲的产业,它创造出了文化产业上一个绝无仅有的商业奇迹。有人认为,欧洲长久以来都有魔法文学的传统,《哈利.波特》主题宣扬魔法,宣扬探险,故事内容非常讨巧。它具备了畅销书应具备的所有元素——魔幻、冒险、正邪、友情等,而罗琳又巧妙地将这些元素接上现实的地气,赋予它流行文化的特质,戳中了多元化世界中的“同质化”读者和观众的审美神经,并让它成为一种精神思潮的象征。

(二)中西方文化异同。虽然罗林笔下的魔法世界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但其丰厚的内容使这个不真实的魔法世界变得独立。这让人们想象到了它独立于现实的存在感。其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再加之其成功的营销策略,哈利波特最终创造了一个商业神话。而这种商业神话就是一个建立在成熟市场机制上的,完善的营销开发体系。从《哈利波特》原着到其他的衍生商品,都可以挖掘出哈利波特最大的商业价值。在这部小说中,很多人都发现了生财之道,但是,在这些财富的天文数字的讨论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市场的商业机制,为什么在一个如此庞大的人口大国中却造就不出一个类似于罗琳的传奇人物呢?从小的方面来说,它有一个完美的营销策略,就是:小说伴随电影逐步推出。小说与电影共同成长,有机结合。这些缜密的策略,吊足了观众与读者的胃口,把握了每一个可把握的机会。此外,“哈利波特”的衍生产品种类繁多,覆盖领域极其广泛,也对“哈利波特”现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从大的方面来说,中国的出版量较多,但是每年的发行量规模却是很少。中国图书的制作团队在技术上面又远远跟不上那些发达国家的水准,资金投入量也是远远不及其它。且抛开技术与资金方面的问题不谈,只一项着作创意方面,我们的影视出版就遇到了发展瓶颈。缺乏创意,题材视野狭隘,盲目跟风且重复拍摄。这势必会造成大量题材的浪费。一定程度上,大部分的读者和观众都笼罩在西方文化弥漫的氛围中,不自觉地对西方文化持仰视的心态。西方文化的强势地位决定了西方出版物全球传播的格局。

三、由哈利波特现象看中国文化产业

《哈利·波特》的商业运作模式、资金的支配以及技术方面的应用等因素在中国是不具备的。中国的一些现实情况决定了无法复制《哈利·波特》的销售神话。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图书营销也要“因书而异”“因时而异”。我们需要发现自身的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分析大众的视觉角度,真正调查和了解国外的读者和观众青睐的中国文化内容,找到西方人最容易接受的中国文化的方式。而中国文化则不需要盲目仿制而是要寻找自身和世界文化市场的结合点,做出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又有能引起西方市场共鸣的文化产品。

结束语:从历史的消费习惯看,人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就会极大地追求精神生活,而物质消费是有限的,而精神文化消费则是无限的,中国现在逐步进入小康到富裕,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同时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社会生产力越来越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所以文化产业在中国应是朝阳行业,有巨大的潜力。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

参考文献: [2]北方网.中国能否复制《哈利波特》全球神话[EB/OL].2007.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夜,凄凉
感动
元旦随想
元旦联欢会
元旦包饺子比赛
我想更懂事
寂寞染指流年
宽容
摔炮,你把我们害惨喽!
藏在心中的雨天
童年
生活需要阳光
我为篮球狂
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整改提高阶段工作总结
县2009年上半年蔬菜工作总结
2009年中学教导处工作总结
残联2009年工作总结
养老保险半年度工作总结
治理商业贿赂 廉洁从政从业
县狠抓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
2009年县畜牧局招商引资工作总结
我区2009年上半年农村工作总结
乡百千工程整治工作上半年总结
2009年上半年消防中队政工工作总结
县2009年源头治理工作半年总结
民主评议思想小结
市文化局2009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计划
市委驻某镇扶贫工作队总结
洋眼看国安
挺库卡的游戏
科隆荣耀 2014年16期
搏狼勇士 2014年2期
我最爱的花
乌鸦复仇记
布偶之恋 2014年2期
所谓告别 2014年16期
伟人阴影下
冬的扉页 2014年2期
体察入微 2014年2期
骗你没商量
金色温暖调
赛季球王 2014年16期
怒放之舞 2014年2期
《尊严》教学设计之九
《将心比心》A、B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之一
《尊严》教学设计之三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之一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之四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之二
《尊严》教学设计之一
《尊严》教学设计之二
读中感悟 导中明理——《尊严》教学设计及反思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之五
《尊严》教学设计之八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之三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之二
《尊严》教学设计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