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7
试论会计主体(1)
摘要:基于哲学认识论的观念,企业不是真正的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应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与技能,直接对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价值运动进行反映和控制的“会计人”。“会计人”在会计活动过程中与其他主体之间体现的是一种平等的主体间性的关系。
关键词: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性;主体间性;企业
一、引言
二、会计主体的哲学思考因此,我们在理解主体性内涵时要避免两种极端:一是无视客体的制约性,过分夸大主体能动性;二是过分强调客体的制约性,完全排除主体能动性。以上我们从哲学的角度对主体和主体性进行了界定。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会计主体的内涵。相比较而言,会计上所说的主体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这是由会计学的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双重性质所决定。这里,我们显然不能把马克思的“人始终是主体”教条化,认为会计人员就是会计主体。马克思的主体原则与会计的主体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一般与具体的关系。当我们把马克思的主体概念用于指导会计研究时,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化。会计涉及的因素很多,政府、企业、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当局、企业的经济活动、会计规范、会计人员、会计机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社会公众等。他们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既涉及到主体、客体之间的关系,又涉及到主体间的关系。在众多的因素中,谁在会计过程中表现出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呢?谁能配得上“会计主体”这个称号呢?国内普遍流行的观点是把企业称为会计主体,笔者对这种观点表示异议。如果说企业是会计主体,那么它的主体性必然体现在它对客体的对象化里,谁是它的客体?它在会计过程中究竟起什么作用?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思考,依笔者看来,把企业看作会计主体的观点很令人怀疑。
三、会计主体的内涵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四、会计的主体间性
五、结语
会计主体以及相关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问题是目前会计研究的新课题,以上仅是笔者对会计主体的内涵以及会计主体间性问题所做的一点不成熟的探索。文中对企业是会计主体的观点持否定态度,希望会计理论研究工作者重新审视“会计人”在会计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鉴于会计的主体间性问题与会计信息失真具有一定关联性,笔者认为这一课题很有深入研究下去的必要,它们是构建会计学理论大厦的本体理论,是会计理论体系建设的基石之一。
参考文献:
[1]汤云为、钱逢胜. 会计理论[M].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2]陈先达. 关于主体和主体性问题[J]. 哲学原理,1991,
(9)
[3]葛家澍、刘峰. 会计学导论[M]. 上海: 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
[4]文硕:西方会计史(上)[M].北京: 中国商业出版社,1987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岁月如歌——初中生活二三事
- 花样年华
- 雨的心曲
- 《论语》读后感
- 岁月如歌——那串涩涩的桑葚
- 深邃的色彩
- 夫子春秋
- 初中生军训日记与心得体会
- 岁月如歌
- 由衷的欣赏
- 雨
- 《论语》的温度
- 雨夜
- 初中生活的苦与乐
- “善待”的快乐
- 室内空间的知觉与表现
- 假山叠石的基本技法二
- 论现今园林景观设计不足
- 新加坡国家级规划建筑大师眼中的规划设计
- 城市道路绿化技巧
- 首博追求建筑特色木质幕墙独领风骚
- 中外景区规划师切磋规划理念
- 古代景观设计造景手法
- 浅谈园林植物的色彩艺术
- 园林规划设计软件实用性和园林设计图纸规范化浅谈
- 关于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的思考
- 景观行业的转变与创新
- 城市文化环境的评价标准
- 建筑照明设计
- 姑苏水陆盘门 浓缩江南之“秀”
- 《夜莺的歌声》训练素材
- 《小英雄雨来》课外阅读训练
- 《夜莺的歌声》范文习作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目标
- 《小英雄雨来》范文习作
- 《小英雄雨来》整体阅读感知
-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二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写作指导
- 《小英雄雨来》作者及作品介绍
-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一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重点
- 《小英雄雨来》考点练兵 积累篇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 《小英雄雨来》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