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地方一般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管理模式研究

浅析地方一般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管理模式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26

浅析地方一般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管理模式研究

"

[论文摘要]高校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随着改革向纵深发展,内部管理理念、模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对二级学院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一般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管理建构模式多样化,面临管理模式变革,不仅需借鉴国内外高校先进管理经验和体制模式,还需结合地方发展具体情况,通过理顺层级管理关系、配合“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机制,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建设,提高办学效益,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体制,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发展。

[论文关键词]地方一般本科院校 二级学院 管理模式

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从大众化教育向普及化教育过渡,高校办学规模得到有效扩大,目的在于加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效应,让更多学生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地方一般本科院校其办学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财政拨款,管理权隶属于地方,类似于美国的州立大学或州立学院。这类院校办学层次以本科为主,其发展需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慢慢成为地方科学文化和技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模式上逐步采用校院组合、二级学院为主的学院制体系,将上下领导与水平联系、高度集中与民主自治有序结合起来的管理实体,是许多高校采纳的校内管理模式。二级学院管理职能作用如何得到有效发挥,直接影响到学校各个方面的整体工作,因此,在继承学校传统管理方式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思考构建具有地方一般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特色的管理模式。

一、 二级学院管理体系改革发展历史过程

第一,欧美发达国家校院管理模式发展历史过程。二级学院管理模式作为一种管理制度,起始于中世纪欧洲大学,随着大学发展而完善。14世纪以后,大学逐步成为由教师和学生组合的团体,依据所探讨问题方向来划分;15世纪后期,英国规定所有学生必须寄宿,形成师生同住的组织形式;16世纪以学院为主的管理体制处于初始状态;19世纪美国颁布莫奈尔法案后,出现了州立大学下设学院管理体系,改变了大学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具体表现在能紧密联系当地经济发展需要,以直接为社会各领域服务为目标来组织学科教学活动,学院划分上也充分体现了实用主义思想,形成了主要按学科分类又紧密联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学院制度。

二、地方一般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管理体系创新建设的基础

地方一般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管理体系建设的环境基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地方一般本科院校内下设的二级学院管理机构,借鉴国内外高校二级管理成功经验,按学校整体目标开展学科、专业建设,管理院内专业系、课程组、实验中心、研究所等,在实施学校既定目标下,对学科发展、师资力量培养、教育教学资源配备、创新校园文化及民主管理等拥有一定自主权,具有相对独立性。其次,二级学院设立主要是为了整合校内相关学科,提升学科优势,使学校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科建设提供优越的培育基础,有利于促进学科发展。再次,通过整合资源,扩大专业口径和内涵,增强学科、专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能力,实施按学科大类培养人才,有利于实施培养理论基础实、创新精神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有利于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后,因为二级学院机构设置小,只需设置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分团委等职能部门,在专业系、研究所等机构可聘用部分兼职工作人员,专、兼职管理人员配置能减轻专业系主任等机构负责人的非学术性日常行政负担,以便集中力量开展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有利于理顺行政管理关系,创新民主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办学效益。

三、地方一般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管理模式创新与完善

(一)正确认识与定位地方一般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的作用

为了创新地方一般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管理模式,首先需辨识地方一般本科院校校院发展关系。二级学院是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落实者和体现者,是办学的基础和依托。校级层面对二级学院管理需有系统、科学的认识,厘清校、院关系以及正确定位二级学院的管理内涵,从战略高度把握二级学院管理价值,调整校院及职能部门之间责权利关系,明确职责,发挥二级学院自身建设的主观能动性。按照学校总体目标,二级学院如何加强和改善自身管理工作,需从整体大局出发分析内外办学环境状况,明确二级学院建设的指导思想、办学目标、发展定位、服务方向与改革思路,在办学规模、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设定具体目标,促进学科整合和发展,激活基层办学活力,夯实管理基础,提出实现目标的政策措施,形成和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

(二)完善学院管理体制建设

1.校院二级人事管理体制建设。改革人事管理体系需认清校院两级权限范围及地方一般本科院校现状。原有校级层面重在制定和组织实施管理规章制度,二级学院主要是贯彻执行的管理体制,发展空间受到严重制约,对二级学院改革发展具有一定限制。随着人事管理推进和责权利重新划分,校级在完善原有管理制度基础上需将下放到学院中的责权利通过制度和规范体现出来。为调动校院人事工作积极性和进行有效监控,需建立目标考评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增强人事管理宏观调控职能。二级学院人事管理将经历逐步深入发展的过程,本着科学化、规范化、可操作化的理念,建立相应聘任、引进、培养、考核、奖惩、分配、职评等系列制度,形成相互联系并按照一定程序贯彻落实的管理程式。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事工作效率,增强基层管理活力,促进人才资源整体开发,合理利用,建立符合二级学院建设发展规划的人事管理体制。

2.校院财务管理制度及管理队伍建设。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地方一般本科院校实际情况,可实行学校集中管理为主,在二级学院设置兼职财务管理专项负责岗位为辅的财务管理体制,明确校院财务的职责关系,权限范围,强化宏观调控监督,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应有前瞻性、科学性,避免短期效应,对二级学院形成既有激励机制又有约束措施的财务管理制度。鼓励二级学院尽量发挥自主性,加大创收力度,优化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定期汇报财务管理信息,提高内部控制效率。高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对财务管理队伍整体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应加强二级学院财务管理队伍建设,不能仅满足于记账、报账等内容,应建立校院二级会计核算机制,完善信息沟通渠道,适时对二级学院财务人员提供必需的培训、学习、交流机会,提高个人业务素质,提升财务管理层次。 "

3.二级学院教学科研管理体系建设。首先,改革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核心是理清校院管理目标、职责、权限等,二级学院是在学校宏观管理目标和相关规范要求下结合专业特色和人、财、物等资源条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应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因此,学校应充分发挥专业系、课程组、实验中心、研究所等部门作用,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提供支撑条件,注重教学活动过程监控及日常管理,强化督导工作。其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人员背景知识、能力等关系到教学管理质量及目标实现程度,教学管理理念、模式和专业知识也在动态变化中,需强化对教学管理人员再学习力度,改革激励方式,协议绩效管理政策,平衡教学管理队伍。再次,为充分调动学院科研工作创新积极性,需凝练学术方向,整合学术队伍,调整学科结构和布局,改善软硬件条件,开展教科研攻关工作。最后,区域经济是地方一般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赖以生长的土壤,二级学院在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定位、科研立项、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要紧密联系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实际,获取社会支持,形成良性互动氛围,促进产学研结合,提升学科建设层次。另外,为提高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需充分发挥教学科研骨干在学科建设、教科研队伍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可选取不同层面教学科研骨干及教授组成学院具有学科决策机制的学术委员会或教授委员会,在其指导下瞄准相关领域学科发展方向,把握学科动向、学术评价,开展学科建设活动。

(三) 量化管理,提升二级学院办学效益

二级学院位于教学、科研第一线,学校管理重心下移后,将垂直领导与水平联系、高度民主集中与分权自治有机结合起来的管理实体,是实现学校政令畅通的枢纽。所以,为了发挥好二级学院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校需加大对下属各部门的管理力度,构建管理效益责任人负责机制。另外,还需制定岗位职责及相关激励机制,实行目标管理,落实管理效益责任制,将成本意识和效益意识贯穿在各项工作之中;充分发挥下属机构的支撑作用,以教职员工实际能力为着力点,量身定制,完善教职员工发展目标,推动整体工作发展,发挥二级学院在各项工作中的主体性。最后还需加强绩效评估,提高使用效益,加大对各项经费的管理力度,进行精细化、项目化、过程化管理,分类明确,支用有度,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强化过程监督;加强专项资金支出管理,探索实施重大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机制,完善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实现促进科研健康发展与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规范资产配置,建立起适应专业发展、社会需求的专业实验室,提高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水平,提升办学效益。

(四)创新校园文化建设

地方一般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管理在新形势下面对的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以及同行之间竞争日益加剧的压力,因此,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进改革与创新,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办社会满意教育,为提升二级学院办学品质和特色建构起良好的软环境。需对校园文化不断提炼,形成校园文化灵魂,将之作为师生共同追求的理想信念。此共同行为规范和模式所产生的凝聚力对坚持科学管理模式与正确办学方向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培育校园文化,创新校园精神,二级学院应充分履行教育职能,参与对校园文化精神的发展与引导,挖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各类先进事迹,通过各类媒体,予以广泛宣传推广,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开展师风师德教育活动,在教职工群体中弘扬爱国、诚信、求真、务实、创新、为人师表的师者精神;参与师德规范、校园文明和社会文明等教育,营造氛围,增强教职工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教职工的思想认识,使教职工群体紧跟时代步伐,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总之,参与创建激励先进、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促进积极向上的校风、严谨的教风、朴实的学风建设,推进校园文化创新,凝练校园精神,将增强二级学院凝聚力、战斗力,能更好地促进二级学院服务于教学工作,不断推进学科专业建设,提高教育教学管理质量。

(五)充分发挥教代会制度作用,创新二级学院民主管理建设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参与、依法办事是高校职能的主要特征。二级学院需提高民主监督、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水平,既要保证教职工能够从源头参与决策,知晓参与范围及程度,又要激发教职工主动参与,勇于表达意见与建议,形成和完善行政决策的合理性参与机制和群众性监督机制。教代会制度是提高民主监督、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群众参与决策与监督的重要机制。二级学院层面教代会是调动二级学院教职工群体积极性,加强二级学院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是校级教代会制度的拓展、补充和延伸。二级学院行政决策与执行是学院管理的日常形式,教代会制度的实施,使二级学院行政决策与执行透明化,强化领导和教职工群体之间的联系,并将一些重大决策交由教代会讨论,程序化运作,扩大教职工参与度。将教代会作用落到实处,有利于形成公开、公正、透明的决策与监督机制,创新二级学院层面教代会管理方式和途径,寻找新的切入点,将促进党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增强办事流程的透明度,扩大教职工群体对二级学院建设发展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让更多教职工参与到二级学院的管理、建设与发展中来,是充分发挥教职工群体的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不断完善教代会制度和工会会员制度,加强二级教代会建设,是加强民主措施的真正体现。

地方一般本科院校管理建构模式可选择性很多,因此,面临管理模式的变革,不仅需借鉴国内外高校管理的先进经验和体制模式,还要结合地方发展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通过理顺层级管理关系,配合“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监督机制,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整章建制,将二级学院的责任与权利进行紧密结合,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体制,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管理模式,使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美丽的校园
秋天的美景
欢迎奥运会,改掉错别字
松树
跳芭蕾的女孩
一张旧照片的故事
古镇寿昌
给小狗洗澡
冬天里的春天
聪明的公鸡
帮助小白兔过河
动物音乐会
孔雀学飞
我的家乡
书柜和书的对话
2009年中学化学教学总结
2009年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中专部2009年度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四年级英语教师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中学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化学工程学院教学工作总结
初一政治教学工作总结
2009年教学反思总结
幼儿园教科研教学工作小结
高一语文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初三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舞蹈教学工作总结
初二年语文备课组教学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小班化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调优农牧业结构 提升产业化水平 促进农牧民增收
加快发展特色农牧业 积极培育农牧民新的增收点
东方神兽藏獒
鲤鱼的养殖与经济价值
山区县畜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草食家畜
农牧民增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如何推进节粮型家畜发展
我的藏獒秀巴
巴卡台农牧场农牧林业生产调查探析
大力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 推动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发展
家畜繁殖改良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多媒体在《家畜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加快伊犁州农牧业生产发展,努力提高农牧民收入
配种旺季:提前掌握家畜受精和妊娠小知识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举办2012年迎新春团拜会
《草虫的村落》课文简说
《山雨》课堂实录及点评
读中悟 读中赏 读中用──以读为本学《山雨》
《山雨》教学反思
《山雨》教学案例
《山雨》教学反思
作文:《草虫的村落》
作文:《草虫的村落》
《草虫的村落》相关链接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山雨》教学后记
《山雨》课堂实录
作文:《草虫的村落》
读《草虫的村落》有感
作文:《草虫的村落》
感悟体验 情感共鸣──《山雨》教学实录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