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简论手机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简论手机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简论手机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论文摘要]作为一种新的沟通工具,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日常必备品,由此产生的手机文化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高校管理者应辩证地分析手机文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冲突与挑战,加强对大学生的正确引导,适时地创新教育方法与方式,实现手机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发展。

[论文关键词]手机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截至2012年3月,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已超过10亿。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度则更高,手机已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手机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并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模式。在此模式下,不仅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受到了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意识形态、价值观等也都受到了严重影响,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正确认识手机文化的自身特征及其对大学生思想状态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手机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手机文化是目前社会上悄然兴起的又一场风暴,它在逐渐走进我们生活的过程中,一点点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手机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手机文化既是技术高速发展的反映,又是人们更高需求的体现。随着中国手机用户越来越多,手机带来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而相应的信息传播形式也会越来越广泛。传播信息的方式已经从最初的简单通话和短信,向更丰富的媒体形式发展,包括多媒体信息、手机报纸、手机电视、手机游戏等多种应用形式。作为一种新形式的媒体,手机媒体已经得到了广泛传播,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都在利用手机带来的便利进行信息的传递与交流。手机文化正是伴随着手机媒体的普及而产生的一种特定时代的文化现象。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手机文化就是指一个群体或社会对于手机的综合认识,是现代文化和技术相融合的产物。手机文化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再造性,虽然手机文化的产生源于现代技术的推动,但个人的手机使用方式却决定了手机文化的具体形态。个人手机的使用方式会受制于个人习惯、他人方式、技术内容等多方面的影响。因而,通过控制手机文化产生的一些外在因素就有可能影响手机文化的某些具体形态。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手机文化的必要性

1.手机文化已经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社区性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近年来,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必需品之一,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沟通、传达情感的重要纽带。同时,随着手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交融,手机也逐渐成为了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工具。通过手机上网功能,大学生可以随时查询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手机阅读学习大量的相关领域的知识;通过手机报、手机新闻等大众媒体浏览国际国内重大新闻事件;手机附属的多种娱乐内容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消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大学生排解心理压力的重要渠道之一。不可否认,独特的手机文化已经在大学生中间悄然形成,并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校园文化的发展过程来看,校园文化是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而手机文化正是校园文化在手机传媒时代的特定产物。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手机文化是实践性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是保持思想政治教育活力的重要基础,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应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进而指导社会实践活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表明了实践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政治民主化、生态文明化等不断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这种冲击波下不断地发展、丰富和完善。手机文化的产生既是手机技术在人们思想领域的实践表现,又是现代手机技术与人们生活相融合的产物。在大学校园中,观看手机视频、畅玩手机游戏、进行手机阅读、通过手机交友等已经成为大学生课余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新颖的实践形式正在改变着大学生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学习形式,而且这种影响越来越深入。新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无视这种新型社会实践形式的存在,而应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要求融合手机文化,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体现时代特色。

三、手机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手机文化扭曲了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而手机文化的传播则阻碍了这一进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手机文化的出现加剧了文化的多元化,增加了大学生价值观的选择难度。文化的多元化致使价值出现多元化,在多元化价值的冲击下,本身价值观念就不成熟的大学生容易受到不同价值观念的左右和影响。手机文化的出现则加剧了这一现象,一些负面的非主流价值观念较易通过手机这一媒介进入大学生人群中,进而增加大学生确立主流价值观念的难度。二是手机文化会造成部分大学生价值观的扭曲变形。部分大学生长期沉浸于手机文化,缺少对主流社会政治思想形态的关注,迷恋手机文化的感官刺激。久而久之,在手机文化带来的浪漫、奇异、刺激的冲击下,大学生逐渐地迷失自我,不能正确地自我判断,其理性思维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念在这种享受中逐渐被消解,最终导致了部分大学生价值观的扭曲变形。 "

手机文化扭曲了部分大学生的道德观。随着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手机文化已经影响到了大学生的课堂学习。由于长期迷恋手机文化,有的学生一刻也离不开手机,导致部分大学生在课堂上只顾玩手机游戏、阅读电子书等,破坏了课堂的正常秩序,使中国最古老的尊师重教的美德也在逐渐丧失。同时,利用手机考试作弊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的诚信度。另外,手机文化还导致部分大学生集体主义和团队意识的淡薄。由于长期使用手机,部分大学生过分依赖手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虚拟私人空间,而对集体活动则表现出懈怠,他们在生活中独来独往,缺乏集体主义精神。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手机文化的创新路径

1.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马克思主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受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内在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所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时代发展变化的要求而不断地选择、建构和重新整合,使思想政治教育既立足现实又能面向未来。随着手机文化的兴起,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行为方式、价值认知等均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及时捕捉这些新信息,更新和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知识含量和信息含量。加强手机文明、手机道德和手机使用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大学生对信息的鉴别和选择能力,尽可能消除手机文化的负面影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辩证看待手机文化,使大学生逐渐形成对手机文化的自我适应。

2.树立符合手机文化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在手机文化背景下,如何维护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所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正视手机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冲击,树立符合手机文化特征的思政治想教育观念。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隐秘性和渐进性,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改变原来的教育主导观念,树立教育者主体和被教育者主体的双重主体观念,确立“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的教育观念。在手机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逐渐增强,同时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还没有完全确立,具有不确定性,容易受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手机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仍旧坚持教育者的唯一主体性,不能片面强调大学生的自我修养和教育,要确立教育者的主体性与被教育者的主体性相结合的新观念。

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课堂教学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该方法仍然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该方式对于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理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基本观念的内涵具有积极作用。但是该种方式由于较少关注受教育方的实际情况,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起不到积极效果。因而,在手机文化风靡的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改进教育方法,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生活实践中,脱离了实践活动,大学生就很难从自身的结构和需要中找到与之相一致的契合点。面对手机文化的影响和渗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再用封闭的说教方式,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专业知识教学,其主要功能不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让大学生体会人生,在具体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要尽快改变现存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单一的教学模式,大胆地让学生走出课堂,变理论传授为感受社会现实。同时,吸收中西方的精华,结合手机文化的特征,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把我国寓教于乐、教与导的教育模式与西方国家的公开演讲、平等辩论等教育模式进行有机结合,更多地应用情景创造和协商对话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处理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体验道德和价值冲突,进而增加对道德和价值的认知和理解,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4.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手段。集中授课和个别访谈等面对面交流通常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教育手段,该种方式虽然有助于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但由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身份差别和认识差别,往往会造成教育的表面化现象,大学生表面上接受,但实际上背离,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手机文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和习惯,手机短信、飞信、微信等沟通方式已经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交流方式,甚至已经成为大学生之间的主要沟通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无视这一现象,而应辩证地对待,既要承认手机文化存在的客观性,又要理解其可塑性。为了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应能够为学生认同并接受,这就要求相关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断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尽可能采取与大学生相一致的沟通方式,比如通过组建大学生信息群,借助QQ、微信、飞信等沟通方式与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变传统的思想政治说教式教育为平常性的交谈,往往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动物音乐会
秋天的美景
聪明的公鸡
欢迎奥运会,改掉错别字
冬天里的春天
松树
书柜和书的对话
孔雀学飞
古镇寿昌
一张旧照片的故事
给小狗洗澡
跳芭蕾的女孩
美丽的校园
我的家乡
帮助小白兔过河
2009年教学反思总结
幼儿园教科研教学工作小结
中专部2009年度教学工作总结
初一政治教学工作总结
中学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四年级英语教师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舞蹈教学工作总结
化学工程学院教学工作总结
初二年语文备课组教学工作总结
高一语文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小班化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2009年中学化学教学总结
2009年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初三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调优农牧业结构 提升产业化水平 促进农牧民增收
加快发展特色农牧业 积极培育农牧民新的增收点
山区县畜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草食家畜
如何推进节粮型家畜发展
鲤鱼的养殖与经济价值
加快伊犁州农牧业生产发展,努力提高农牧民收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举办2012年迎新春团拜会
大力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 推动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发展
东方神兽藏獒
农牧民增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多媒体在《家畜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巴卡台农牧场农牧林业生产调查探析
我的藏獒秀巴
配种旺季:提前掌握家畜受精和妊娠小知识
家畜繁殖改良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山雨》教学反思
《草虫的村落》相关链接
《草虫的村落》课文简说
读《草虫的村落》有感
作文:《草虫的村落》
作文:《草虫的村落》
《山雨》课堂实录
作文:《草虫的村落》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山雨》教学后记
《山雨》课堂实录及点评
作文:《草虫的村落》
《山雨》教学案例
读中悟 读中赏 读中用──以读为本学《山雨》
《山雨》教学反思
感悟体验 情感共鸣──《山雨》教学实录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