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卓越计划”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途径的构建

浅析“卓越计划”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途径的构建

"

[论文摘要]“卓越计划”实施以来,一千余所工科高校已经形成了建设创新型工程人才的热潮,在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师资甄选等多方面开始了探索和实践。在新形势下,要认清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学途径,构建适合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已成为高教工作者的共识。

[论文关键词]卓越计划 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

一、“卓越计划”带给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新挑战

21世纪是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最快时期,我国的工程学科本专业毕业生已位居世界前列,但一直以来,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与创造性、工程性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工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要求还相距甚远。教育部副部长陈希指出:“高等工程教育要强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意识,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为此,高等工程教育要在总结我国工程教育历史成就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明确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要更加重视工程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二是要更加重视与工业界的密切合作;三是要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四是要更加重视工程人才培养国际化。”他明确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更加重视工程教育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工程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重视与工业界的密切合作和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带来了挑战:一方面,社会化大生产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有利于大学生接受世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更快地树立成长成才意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抓住机遇尽快成才。另一方面,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给大学的思想政治教学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卓越计划”的实行,给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内容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而我国大学的思想政治教学途径仍然滞留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框架之中,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卓越计划”过程中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必要性

“卓越计划”的核心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所以,高校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过程中,除了科学知识、工程能力、创新能力等一系列专业素养之外,还需要让未来的工程师具备爱国情操、团队协作和领导决策等人文素养。过去,由于在指导思想、教育观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整齐划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所以,要想培养适合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各类技术人才,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稳定的心态、相对完整的人格力量和优良的个性等,让学生具有一种“大仁大义大智”的品德。

“卓越计划”的实施,给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手段和生活方式等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而当前实施“卓越计划”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仍然滞留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框架之中,这使得我国高校的大学思想政治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卓越计划”实施的转变,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所以,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转变以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适应“卓越计划”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积极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必要而紧迫。

三、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途径

20世纪以来,为了更好地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各类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过许多积极的探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卓越计划”的实施,从更多更高的层面对我国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出了要求,所以我们应该在继承过去成绩的基础上,构建适合“卓越计划”背景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途径。根据实行“卓越计划”高校的培养方案,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构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树立“企业—高校”双主体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理念。“卓越计划”的实施,改变了我国传统的以高校为主的教育理念,转向以“企业和高校双主体”为中心的教学新理念。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要求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以高校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建立与企业的合作意识,要求高校与企业寻求共同的认识与目标,相互合作,达到互利双赢的结果。这需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改变传统的以校内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将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结合起来。

“卓越计划”是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合作的教育形式,因此,在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过程中,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教学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学生的个人教育规划等必须与学校和企业结合起来,添加一些适合学生参与企业和认识企业的具有“引导性”和“渗透性”的教育内容,改变传统的以高校为主的“灌输式”的教育教学模式。比如,要将企业的职业道德、行业标准等导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将职业技能鉴定所需要的个人素质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计划之中。同时,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将课堂所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运用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激励企业多出产品、出好产品。 "

2.多渠道、全方位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人格品质。“卓越计划”的实施是为了迎合知识经济的要求。在这个以知识和科技为主导的时代里,科学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创造着巨大的财富并引领人们的生活,致使很多人对科学技术顶礼膜拜,而忽视了技术人才的人格品质要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使很多人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作为一名高校工作者,应该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爱国情感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矫正以往的不足,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社会生产中。

另外,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高校和社会共同培养各类型各层次的人才,所以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采取灵活多样、多渠道的教学模式,改变雷同的课程设置内容和以课堂为主“灌输式”的教学途径,采取学校和社会共同结合、相互融会贯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途径,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学校、社会以及家庭结合起来。同时,在课外,开展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注入创新教育的内容和思想。如,可以组织学生和企业专家人员一起参与文化教育活动,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结合起来,创造具有创新功能的新文化,在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同时,学会将企业的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相结合,培养和创造一种适合企业和高校发展的新的文化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3.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为主。根据“卓越计划”的设计方案,企业、行业将深度参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过程,企业需要与高校一起共同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高校需要在企业设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生需要在企业学习一年,“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这将培养和挖掘学生的主体意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人的一生,和学生的求知、生活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即使学生离开了校园也能自觉、主动并创造性地健全和完善自己的思想、品质、人格等,自觉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整体的任务来完善、实施。企业要想和高校一起培养德才兼备的后备工程技术人才,需要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汲取高校的优良文化因子,创造出一种适合学生良好品德培养的优秀文化。

4.建立“互动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模式。“卓越计划”要求学生走进企业,且企业也应参与到大学的教学活动中来,这需要双方以一种无私的态度去合作。在互利合作的背景和前提下,要求高校与企业建立“互动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模式;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将企业作为自己的另外一个实践教学基地,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参与企业生产和社会实践中能够主动积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从而实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5.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要着眼于未来。“卓越计划”不仅要求学生在校园内生活,而且要求学生走出去,走进企业,走进世界,所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着眼于未来并逐步和世界接轨。高校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搭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思想道德境界。要引导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以及坚强、好学、上进等优良思想品德,为未来走入社会打好基础。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国际竞争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培养的工程师要想具备竞争力,不仅要掌握知识和工程技术能力,还需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协同能力等,这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是一种挑战也是机遇。高校通过开展对卓越工程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自觉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合乎高校和社会需要的卓越工程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粒米的自述
勇敢拼搏才会赢
动物们的运动会
我的幸福生活
狮子和狐狸
《狐狸和乌鸦》的启示
两条小鱼
丛林危机
动物比本领
蚂蚁和蜜蜂
小溪和花朵
橡皮与尺子的对话
动物学校——五三班的故事(一)
森林中的“月亮”
哪吒与孙悟空比武
关于实现高校法治化管理保障大学生权利实现
浅谈高校治理与大学生权利的和谐问题
谈函电社会需求及实证调查对高校函电课程改革的启示
高校学生权利主体地位的确立与依法治校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类型调整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关于提高教师师德,保障学生权利
适应社会需求,改革高校教学模式
构建高校学生权利保障体系刍议
试论构建高校学生权利保障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以学生权利为中心
浅谈重点学科管理机制的创新
高校教师权利与义务的法哲学观照
关于树立以学生为本的高校班主任工作理念
关于高校处分与学生权利救济制度的完善
试论大学生权利文化的构建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教学案例与反思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入情入境多元体验──《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