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当前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试析当前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8-01

试析当前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

[论文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令人遗憾的是,当前大学生就业中诚信缺失的现象已有泛滥成灾的迹象。究其原因,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高校教育出现的偏差、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误区、大学生自身诚信道德素质低下共同作用的结果。优化社会诚信环境,建立健全社会诚信制度;改进高校诚信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构建诚信校园;规范用人单位人才招聘方式是应对大学生“诚信”就业不可或缺的措施。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诚信 缺失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在中国的传统道德中,诚信被看作“进德修业之本”。子曰: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近乎“残酷”的就业现实与大学毕业生迫切的就业心情之间矛盾的加剧,大学生就业中诚信缺失的现象已有泛滥成灾的迹象。

一、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表现

1.求职简历中“掺水”。求职简历是用人单位了解大学毕业生有关情况的书面求职资料,通过它向用人单位传递个人信息,表达个人求职意向,展示自己的才能。然而,现实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大学生简历“掺水”,学习成绩“良好”变成“优秀”;一个小小的班干部升级为学生会的“部长”;优点和特长更是夸大其词,甚至无中生有;面对用人单位对优秀毕业生的青睐,涂改成绩、假“三好学生”、 假“优秀学生干部”、假“优秀毕业生”、各类假“证书”更是满天飞;德智体全面发展、丰富的社会活动经验等内容,大学生们的一支“妙笔”就解决了。

2.随意签约、毁约。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莘莘学子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毕业后害怕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求职心切,一遇到有单位接收就迫不及待地与之签约,到后来发现可供选择的单位还是比较多的,觉得自己所签的单位不理想,于是马上要求毁约。也有的本来对自己所签约单位还比较满意,但看到各方面不如自己的同学签了一份比自己好的单位,于是心里感到不平衡,便毫不犹豫地与用人单位毁约。还有少数毕业生“广种薄收”“脚踏几只船”,同时与多家用人单位签约等。

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带来的直接后果:一是高校校风学风下滑;二是引发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信任危机,增加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进而加剧社会信用危机。

二、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信用问题,实际上是社会、学校、家庭、用人单位等多方面信用问题的折射,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多方面的:

1.社会环境的影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国家经济得到空前发展,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变革中,相应的制度与法律约束并未跟上,更谈不上健全,作为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契约意识社会成员尚未确立,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社会正在承受着诚信缺失之痛:经济生活中的商业欺诈、虚假广告等现象屡禁不止,假冒伪劣产品、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工业明胶等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政治上的贪污腐败、“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文化领域的学术抄袭、假学历、假档案等现象空前泛滥;“诚信者吃亏,失信者得利”的现象比比皆是。这种普遍性的诚信缺失不仅破坏了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环境、败坏了社会风气,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中国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对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产生了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缺乏必要的社会大环境支持下,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们为了自身的实际利益也就一次次挑战诚信道德底线了。

2.高校教育出现的偏差。首先,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高校道德教育中不乏关于诚信的内容,并且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但多年来高校的诚信道德教育主要从传统诚信观出发,强调学生的道德自律,关注较多的是学生对诚信道德知识的学习和认同,而对学生的外在行为表现进行诚信实践和培养严重不足,最终导致学生的知与行脱节。

其次,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在就业指导中工作不细、指导不力是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另一重要原因。多数高校虽然从大一开始就开设了就业教育,但是面对刚进校的新生就业指导敷衍了事,没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在将来就业中的重要性,等学生真正认识到的时候为时已晚,为了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就只有弄虚作假了。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了方便学生就业,增加就业资本,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各高校在校内开展名目繁多、质量不高的“评优”活动,各种各样的头衔、美称学生轻而易举就可获得,“含金量”大打折扣,让用人单位难辨真假。甚至个别高校、个别教职工出于学校或自身利益的考虑对毕业生就业中的不诚信持“默许”态度,学校的“纵容”对毕业生在求职中的弄虚作假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三,当前很多高校为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养成学生的诚信习惯,也纷纷建立了一整套诚信管理体制,加大对在校学生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例如,学生考试作弊留校察看或开除等处分,应当说处罚力度是很大了,这些措施对于遏制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但是面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学校即便发现了学生就业中的不诚信行为,出于对毕业生的“同情”“关心”“爱护”网开一面,往往简单批评几句就草草了事,对学生就业失信行为惩罚力度不够,学生诚信缺失成本太低是导致就业诚信缺失的又一重要因素。 "

3.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误区。马克思曾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很正常的,用人单位从自身实际出发,希望以最低的成本招聘到自己需要的人才,本身无可厚非。问题在于现在的用人单位招人才的方式值得商榷,大多数用人单位的招聘流程都是三步曲:第一步,学生投送个人简历;第二步,用人单位从中筛选;第三步,简历被选中的学生参加面试,面试合格的学生签约留用。面对这种选才模式,再优秀的毕业生如果不把简历做得有特色、内容丰富、迎合用人单位的喜好,也很难获得面试的机会。加之,面对大量涌进人才市场的高校毕业生,一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用人条件,过分看重毕业生的学历、成绩、获奖证书、等级证书、工作经验等,客观上给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为了获得一次面试机会、为了求得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一部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选择了在简历上“下工夫”,想尽办法为自己的求职简历“增添光彩”或“锦上添花”,诚信道德也就被抛之脑后。当然,并不是每个毕业生在求职中都主动地弄虚作假,最初,可能是一部分人造假,导致大家都得这么做,因为有人通过造假欺骗的手段获得了成功,在这种“惩善扬恶”信用氛围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让自己不在竞争中落败,不得不通过作假维护自己的利益。经济学上的“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为导致了大学毕业生求职诚信缺失的泛滥。

4.学生自身道德素质的影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用人单位的消极影响都是大学生求职诚信缺失的客观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毕业生自身诚信意识的薄弱或知与行的背离。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是社会上变化最快,最能接受新事物的群体,同时也是一个相对不成熟、不稳定的群体。一方面,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接受过的道德教育,从道德认知的角度对诚信有一个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立业修身之本。但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几乎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生活经历和社会阅历相对简单,社会实践能力不强,思想不成熟,分析和看待社会问题时往往带上幻想的色彩,不能十分切合实际。对于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不良现象困惑、不解,很容易把一些消极的社会现象当作社会本质。选择自身行为时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对于诚信缺失给自己、他人和社会带来的危害缺乏足够的认识,在求职中为了自身的利益、眼前的诱惑而背离诚信。

三、大学生“诚信”就业的对策

1.优化社会诚信环境,建立健全社会诚信制度。当前我国社会正在承受诚信缺失之痛,大学生就业诚信的缺失不过是整个社会诚信缺失现象在大学校园的折射。要想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水平,优化其生活的社会环境是前提和基础,没有一个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大学生求职诚信只能是一句空话。积极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环境是当务之急。“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主体能否选择诚信,关键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整个社会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来约束每个成员的行为,杜绝“诚信失利、失信得利”不正常现象。当前我国政府也充分认识到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的重要性,十七大报告中两次提到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问题,各级政府也相继开展了一些加强诚信建设的工作,但是,从目前来看效果不是很好,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失信惩罚机制不够健全,惩罚力度不够是主要原因。

2.改进高校诚信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构建诚信校园。首先,诚信教育应是一个知和行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过程。高校应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和体会无论是道德层面还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诚信都是学生不可或缺的道德素质,促进学生诚信道德的知行统一。“欲正人,先正己”,学校及教职员工应当做学生诚信的楷模,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诚信校园环境,让学生时刻沐浴诚信道德的阳光雨露,从而牢固树立诚信品格。

其次,改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学生从一踏进大学校园的那天起,就接受就业教育并且实时带领学生观摩一些现场招聘会,让学生充分认识学历、成绩、各类证书、“三好”“优秀”在求职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和促进学生为就业早做准备。

最后,建立健全学生在校诚信管理制度,加大失信处罚力度。当前,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固然需要学生自律,但更需要他律。高校的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道德教化的层面上,不要期望通过诚信道德教育,学生就能变得诚实起来,还必须借助于信用制度进行管理和约束。学生一进校就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并进行量化考核,做信用评级,评级结果记入学生档案,作为就业的一个重要参考资料。建立信用奖惩制度,对于失信学生在坚持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前提下,加大处罚力度,让那些失信的学生适时品尝自己酿造的苦果,形成“诚信无价,信用有价”“诚信得利、失信失利”“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一时失信,时时受制”的校园氛围。

3.规范用人单位人才招聘方式。前面我们已经提到,用人单位人才招聘的误区是导致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要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诚信缺失问题,用人单位科学规范的人才招聘是一条重要途径。

首先,改革过分依赖简历的人才选拔方式。求职简历作为求职者的一张名片,无非是毕业生向用人单位传递一些个人信息,这些信息本身在将来的工作中也确实不可或缺,但是如果过分看重,忽视对个人实际能力、发展潜力的科学考察,既不利于自身人才的选拔,也会给造假者以可乘之机。

其次,尽管目前我国毕业生就业市场是买方市场,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中处于优势地位,但也不能盲目拔高人才选拔条件,一味追求学历高、能力强、复合型人才等。同时,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自身应做到诚信招聘,诚信用人,不能用夸大自身实力欺骗毕业生。现在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时有违约现象发生,主要表现在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有意宣传不当造成的违约。这样做的结果是用人单位要么浪费人才,要么留不住人才,双方诚信尽失,使整个社会陷入诚信危机。

当然,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诚信问题,单纯依靠哪一方的努力都是不可能解决的,诚信教育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人才市场诚信制度的建立,还需要社会各方的努力。事实上,在今天诚信道德已经变成一种稀缺资源,诚信缺失困扰着整个社会的情况下,诚信求职的人更具有优势。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动物音乐会
我的家乡
跳芭蕾的女孩
聪明的公鸡
美丽的校园
秋天的美景
一张旧照片的故事
欢迎奥运会,改掉错别字
孔雀学飞
给小狗洗澡
书柜和书的对话
古镇寿昌
帮助小白兔过河
松树
冬天里的春天
初一政治教学工作总结
2009年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幼儿园教科研教学工作小结
初三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高一语文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四年级英语教师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初二年语文备课组教学工作总结
小班化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中学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2009年教学反思总结
2009年中学化学教学总结
幼儿园大班舞蹈教学工作总结
化学工程学院教学工作总结
中专部2009年度教学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山区县畜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草食家畜
多媒体在《家畜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配种旺季:提前掌握家畜受精和妊娠小知识
家畜繁殖改良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大力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 推动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发展
调优农牧业结构 提升产业化水平 促进农牧民增收
东方神兽藏獒
鲤鱼的养殖与经济价值
巴卡台农牧场农牧林业生产调查探析
如何推进节粮型家畜发展
农牧民增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加快发展特色农牧业 积极培育农牧民新的增收点
我的藏獒秀巴
加快伊犁州农牧业生产发展,努力提高农牧民收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举办2012年迎新春团拜会
作文:《草虫的村落》
《山雨》课堂实录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山雨》教学后记
《山雨》课堂实录及点评
《山雨》教学反思
作文:《草虫的村落》
感悟体验 情感共鸣──《山雨》教学实录赏析
《草虫的村落》课文简说
读中悟 读中赏 读中用──以读为本学《山雨》
作文:《草虫的村落》
读《草虫的村落》有感
作文:《草虫的村落》
《山雨》教学案例
《山雨》教学反思
《草虫的村落》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