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独立学院的个性化教育与人才培养

试析独立学院的个性化教育与人才培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27

试析独立学院的个性化教育与人才培养

"

[论文摘要]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从归一性培养逐步发展到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独立学院实施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分析了独立学院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特征,并指出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条相关的建议,以期对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 个性化教育 人才培养 问题与建议

一、引言

办学性质决定人才培养目标。独立学院是三本院校,办学性质不同于一本、二本院校,亦不同于高职高专,所以其人才培养目标也与一本、二本院校和高职高专不同。一本、二本院校以培养高素质学术型人才为主,向社会输送较多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高职高专主要培养拥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为企事业单位输送高级技术工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这两者之间,这就必然要求其培养较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实施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本文在人本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深入分析独立学院的个性化教育与人才培养,并就此提出若干问题和建议。

二、独立学院个性化教育的理论内涵和现实依据

教育是尊重个性需要的教育。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性格、爱好、特长等,表现在学习上就是有不同的需求。针对独立学院生源的特点及办学性质,独立学院应更多地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组织因材施教,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促进学生整体走向成功,实行个性化教育。学校教育最根本的体现是人才培养方案,因此对以往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大胆改革,改变所谓的通才培养为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是独立学院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内涵所在。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任何有机体都有维持和增强自己能力的潜在倾向。人本主义的教育观认为教育应该激发学生的最大潜能,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性强和有创造力的人。其核心就是在尊重个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掘人的潜能,把学生培养成个性充分发展的全面的人。与此同时,在对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他们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心存疑惑。在校大学生对课程设置、选用教材等意见较大。多数学生反映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过分强调通识型人才培养,而没有凸显学科专业化,专业定位不够明确。他们迫切地呼吁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开设更具实用价值的课程,希望所学课程有助于就业。而在对往届毕业生的社会需求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在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很多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毕业即失业,或工作与专业不对口。另一方面,面对众多求职者,企业感慨人才难寻。不得不承认,职业教育类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高过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主要原因是职业教育类学校专业与市场结合度高,根据社会需求组织招生、设置专业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拥有某一项技能的专门型人才。而大多独立学院走的是母体院校的办学模式,仿佛是再打造的一个“主校”。这种克隆办学的模式显然不适合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培养出来的人才不适合社会需求,学术上拼不过主校毕业生,技能上不能与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抗衡。

三、独立学院个性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最初走的是模仿主体院校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也与主体院校大同小异,但显然这与独立学院的办学宗旨、办学条件、生源实际、师资等严重不相符。如今,大多数独立学院已着手“去土留根”甚至开始自我创新的工作。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制订符合独立学院办学宗旨、办学条件及师生实际的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2008版),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探索,实现从对主体院校的模仿到自我创新的转变,实现从归一化人才培养到个性化人才培养的转变,是人才培养模式最核心、最根本性的转变。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总体设计思路是,在满足通识必修课的学分和专业毕业所要求的最低学分后,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规划选择个性化课程,以获得最大的发展空间。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做到全面审视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个性差异和多样化,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成才方案和发展空间,能够自主发展。

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个性化课程三部分组成。通识课程有思政类、军体类、外语类和心理健康类。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实践教学环节及毕业论文(设计)等部分。个性化课程主要通过选修的方式来进行,主要有通识选修课程、专业提高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跨专业选修课程等。在完成低年级的基础课程的学习后,各专业在高年级时在专业内部的个性化课程里又按考研学生和直接就业学生两类进行课程分类设置,专业提高课程为考研类学生设置,专业方向与技能课程为直接就业类学生设置。跨专业选修课程指的是不同专业为其他专业提供的选修课程,以丰富和扩大全体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不同个性化的选修课程供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选择,切实将个性化教育思想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落实到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然而,独立学院毕竟建校时间短,办学经验不足,很多方面还在起步或摸索阶段,难免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也不例外。主要问题有以下四点。

1.学科专业特色不突出。大多数独立学院套用主体院校的专业设置,专业设置面广,但广而不精。有影响力和鲜明特色的学科专业并不多,且各专业间发展不平衡。有的专业师资力量非常薄弱,特别是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严重缺乏,经常出现一名教师同时带几门课程的尴尬局面。

2.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尽管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作出了根本性的变革,实施了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多样性,具有实用性。但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仍显单

一、僵化,个性化的力度不够大,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仍有待拓宽,课程设置过于刚性,柔性不足。

3.实践环节较薄弱。一方面,独立学院建校时间短,很多独立学院根本不具备实验环境和实践条件,实践硬件跟不上。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师资缺乏,有实践经验的老教师更是严重匮乏。大多数都是年轻教师,他们专业知识也许很扎实,但缺乏实践经验,在指导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掌握专业技能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

4.科研水平不高。独立学院建校时间短,学科专业设置面较广,师资力量不足,而且大部分都是年轻教师或年龄超过60岁的返聘教师,中间力量严重匮乏,制约着学科专业的发展壮大。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科研水平更显逊色,与一本二本院校教师的科研水平相差甚远。而科研水平能保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科学研究是独立学院学科发展的动力,加强科技工作,提高科研水平,对提高独立学院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提高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社会知名度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独立学院个性化教育的发展对策

1.突出学科专业特色。在实施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独立学院在对现有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对市场需求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进一步的分析后,确定几个重点专业,大力建设,办出与其他独立学院不同的专业,办出具有优势的特色专业。对市场需求量不大或实验环境难以满足专业发展需要的专业采取舍弃的做法,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几个有影响力、有特色的学科专业。集中力量建设的学科专业是专业基础好、专业方向明确、师资队伍具有比较优势,更具有行业优势与区域优势的专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最终能够获得社会广泛认可并具有较高的社会声誉。

2.个性化、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选课制的目的其实就是坚持多样化的教学理念,实施个性化教育教学。既注重各学科共性内容的学习,又注意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来选择专业方向课、专业技能课、专业提高课程和其他通识选修课程。在统一规格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独立学院还可以设计出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供学生选择。另外在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方面及时更新,构建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更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学到更适用的知识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个性。

3.加大实践、实训教学环节。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并从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当中去挖掘实践技能的教学。在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的大背景下,各专业将专业基础课内容整合,制订加强实践创新能力的更具个性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训实习环节,增加实验实践学时、学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走向实践,去获得实用、实践、动手、动脑的机会,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4.加大科研投入,推动科技发展。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教学更有章可循,使教学活动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能力。独立学院要加大对本校教师的科研投入,加强对现有教师的进修培训,大力引进年富力强的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多引进科研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博士生等,推动学科建设和提升科研水平。同时,为推动教研科研的发展,独立学院要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对于取得的横向和纵向的基金项目要给予政策扶持和经费配套支持,鼓励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推动科研的发展。

经过十年发展,独立学院作为人才培养的又一途径,为国家的人才培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在其发展的道路上出现了许多问题,需要教育家、办学者们去思考去解决。以人本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在对学生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深入分析了独立学院的个性化教育及其人才培养的关系,指出个性化教育培养模式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性地提出解决建议,以期对独立学院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元旦游艺节
小巧手
挂窗帘
我第一次踩单车
难忘的一次拔河比赛
老师我想对你说
烧纸船
重庆一日游
我得到了妈妈的表扬
新年快乐?
我是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俺家的洗碗比赛
一套美丽的家具
安静的高二(1)班
我当了劳动委员
谈现代教师的教育良心
论高校学生社团的地位
共青团对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的再认识与管理
浅议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
德国“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学习与借鉴
感恩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及实施途径探析
巧借学习动机论,激发高三理科生语文学习的热情
关于高校学生社团初探
浅谈高校学生社团概况及今后发展趋势——兼谈素质教育
浅谈课堂教学转型的技术背景与认识论根源
项目教学法在《商务英语函电》教学中的应用
师德建设对和谐、平安校园的辐射
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探讨
论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的德育功能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的探索与实践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教学案例分析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
《金色的鱼钩》教学札记
《金色的鱼钩》里的“三哭”
《金色的鱼钩》教学谈
《金色的鱼钩》教学杂谈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
《金色的鱼钩》教学案例
《金色的鱼钩》教学札记
关注那一部分学生──《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