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大学生法制教育

试论大学生法制教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论大学生法制教育

"

论文摘要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指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作为接受着在社会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可以说是社会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社会先进思想的不二载体。作为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单元,大学生应该说是理性的、有文化的,有社会正能量的代表,对于自己的社会行为是有分辨能力的,但就是这样一群高学历、高文化,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是高素质的社会群体,由于法制观念淡薄,缺乏系统的法制教育,对自己的社会行为产生了一些错误的认知,导致大学生犯罪的现象层出不穷、花样百出,其犯罪数量也呈逐年增长之势。因此,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使其在做出社会行为时朝积极方向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论文关键词 大学生 犯罪 法制观念 法制教育

一、大学生犯罪的类型

通过对大学生犯罪个案的剖析,我们不难可以发现,每个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产生的背后,都存在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意识浅显,在受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后,无法用法律来引导自己的作出积极的社会行为。大学生违法犯罪主要集中在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盗窃、强奸等犯罪类型上,作为大学生,在一般情况下,他们能够清醒的认识到这些违法犯罪行为,甚至可以说出这些犯罪行为所对应的法律概念,但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却依然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造成消极的行为后果。通过对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综合分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性格偏颇型。大学有着“社会的缩影”之称,在进入大学之前,大多数学生均没有住校的经历,在生活上缺少与人交往、相处的经历。因此,我国大多数高校均有规定,大学生在大学第一年均应住校,以锻炼其交际、相处的能力,而恰恰是在这种相处中,暴露出了个别学生的性格缺陷,他们有的是缺少家庭关爱,从而导致自卑、性格偏颇;有的由于家长过于溺爱、放纵,使其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等性格。这类人群受制于其自身的性格与心理,在与人发生冲突时,在思想上容易剑走偏锋,喜钻牛角尖,不能很好的处理自己的情绪,从而引发犯罪。

2.兄弟义气型。“兄弟“”义气”这两个词曾几何时悄悄地也进入了大学这个神圣的殿堂。从大学生犯罪现象来看,这类犯罪往往以二人以上的共同犯罪、团伙犯罪居多,在朋友与人发生冲突时,这类人由于受“兄弟义气”思想的左右而参与犯罪,并未考虑后果;或碍于“兄弟情面”,抱以为兄弟壮胆之类的想法,认为自己只是意思意思一下,帮个小忙,并未造成严重的伤害或造成严重伤害的人并非自己,不会构成犯罪。这类人群就是因为法律意识的淡薄或对法律作了错误的理解,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3.冲动型。在违法犯罪的大学生中,不乏成绩优异之人,有些甚至是老师、同学眼中的好学生、好同学,是他们眼中的老实人,绝不可能做出违法犯罪行为的那类人。可就是这类人,却在大学生违法犯罪者中占有不小的比例。这类人的犯罪,更多地只是一时冲动,而非有计划、有预谋的犯罪。从其对事情发生后的叙述来看,多数都会脑子一片空白或者混乱,一时冲动,无法理智的控制自己行为,清晰的认识到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造成犯罪事实后才会猛然清醒,可惜悔之晚矣。

4.不懂法型。当今的大学生不懂法,这个说法好像有点匪夷所思,但就是这一问题却真真切切充斥在这样一个具有高学历、高文化的群体中。对这类人来说,他们的行为或为了追求刺激,或为了好玩,或为了从中体现自己的所谓的“价值”,对他们来说,他们根本不认为自己当时的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作为旁观者,对他们的犯罪原因可以用匪夷所思来形容,但就是这些世人看来“离谱”的认知、理由使他们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

二、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

1.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作为人在其一生的发展中是很重要的。因为从近些年报道的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来看,如果是单亲家庭或是常年不与父母在一起,这类大学生人群的犯罪率是比有正常家庭的大学生人群要高很多。这类人群因为家庭成员构成残缺,家庭教育、关爱的缺失,从而导致这类人群违法犯罪率较高。家庭教育的缺失,可大概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家长对自己的子女漠不关心,放弃或者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这种情况更多存在于单亲家庭或是留守家庭以及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的家庭中。第二种情况是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即使子女的观念错误,纵然有心教育也抵不过孩子的哭闹等,长此以往,家庭教育的缺失就变得越来越严重,这种情况更多地存在于独生子女家庭。可以说,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性格、人生观等的影响是巨大的。偏颇的性格,错误或者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在进入大学之前或许还不是十分明显,但在大学这个小型社会中,当这类人需要独立的面对人际关系,进行人际交往时。面对与同学之间的落差,面对矛盾纠纷,在无法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的时候,其个人的性格、人生观、价值观或许就会促使他们做出不可挽回的错事。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以说,孩子接受的最早的教育在父母这里,这一过程会持续到孩子的终身。加强家庭教育对孩子个人的性格、人生观等确实影响较大,因此,家庭教育不容忽视。对于大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已经成年,但在大学校园里,面对和以往截然不同的生活、面对单纯而又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对和同学之间的落差,面对个性差异造成的矛盾纠纷,很多人会感到不适应或迷茫。在这种时候,同一个家庭的家庭成员作为这类大学生最亲近的人,能够准确把握他们的性格,在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对他们进行积极心理疏导和正确的指引,是极为重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这样使他们在面对上述问题时能够做出正确、理智的处理,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2.加强学校教育。从每个人受教育过程来看,从小学到大学,我们应试教育的比重是偏重的,而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法律等相关方面的教育,除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之外,就只有大学的《法律基础》了,从小学到大学这个性格、价值观、是非观等的重要塑型期,部分学校虽会开展一次或几次法制宣传进校园活动,但却没有专门的课程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可以这样说,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更多地体现在学生考试的分数上,忽略了学校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是非观的向积极方向指引的作用。

作为大学来说,可以针对大学生文化程度高、理解能力强的特点,在开设《法律基础》这门公共课的基础上,增设专门的法律课程内容。当然,这里所说的专门的法律课程内容并不是说要求所有大学生都像法律系的学生一样将相关的法律都学一遍,而是在《法律基础》这门公共课的基础上,增设一门或者添加相关法律知识,这部分的内容,可以说更多地倾向与设立行为的警戒线。针对大学生这类特殊人群的特点,引用我国相关的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使他们对常见的违法犯罪行为有一清晰、深入地认识,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能够用理智的态度去处理,不去碰触行为的底线,同时也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3.加强法律宣传。近些年来,相关单位一直在开展法制宣传进校园活动,但从效果上来说,却不甚理想。一是开展的次数少。从各个学校开展的法制宣传进校园活动来看,基本上是很久才开展一次,有些学校甚至从未开展过,而且法制宣传进校园活动更多地是在中小学中开展,在大学开展的情况比较少。二是开展的方式不对。法制宣传进校园活动并不仅仅针对大学开展,更多地是在中小学开展,而开展的法律宣传,主要以相关单位担任的法律辅导员进行讲课。从他们讲课的内容来看,很多人都倾向于讲解法律定义,即使是文化程度较高、理解能力较强的大学生,枯燥的内容也很容易使他们失去听讲的耐心,对于所听到的法律知识往往是入耳不入心,法律宣传课流于形式。

对于法制宣传,可以针对大学生文化程度较高、理解能力较强的特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一是在开展法制宣传课时,不要枯燥的照本宣科的念相关法律条款,可以采用法律规定加案例的方式,在解说相关法律规定及司法解释后,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将与该条法规相应的典型案例讲述出来,加深印象。二是在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刊,可以在校刊中开辟法律专栏,采用如法律条文解读、登载法律小故事、对法律问题答疑解惑等多种形式,配合法律宣传展板等进行法律宣传,使大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法律的内容。

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使其拥有正确的法律行为认知,能够用法律指引自己的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是非观,从而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矛盾,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真正的高学历、高文化,高素质的人,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可爱的小甲鱼
心灵花园
轻舞飞扬
假如我是风
“小怪物”卷笔刀
童稚之心2008
小油漏
母爱
2008欢迎你
童话的雨滴
小学生活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秋天到了
春夏秋冬
我的梦幻曲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知识分子建功立业的途径与规律探索
试论和谐社会建设中高校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
试论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新教育理念的构建
浅谈自我发展管理能力培养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试论语言输入与自主学习意识培养研究
关于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维度与培育分析
试论大学软实力视野下的大学排名
浅谈大学生就业挫折教育的社会学分析
试析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关于边远地区实现远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和谐视域下青少年儿童心理精神疾病问题分析
浅析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
试析教师个人教育哲学与教师专业发展
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体育的根本目标
《我的叔叔于勒》三次“对话式”教学案例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同情、理解和爱:《我的叔叔于勒》个性诠释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反思
从程红兵执教的《我的叔叔于勒》看整体风格模式的教学特点
解读小说主题的多维性,珍视学生独特阅读体验──谈《我的叔叔于勒》教学
在《我的叔叔于勒》的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个案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杂谈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三问“态度”抓住本质──《我的叔叔于勒》教学一例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
对教学中“批判性思维渗透”的研究──以《我的叔叔于勒》的阅读讨论为例
画了一枚铜钱
《我的叔叔于勒》教后记
为学生搭建探究与对话的平台──《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案例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