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网络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形成的影响及对策

试析网络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形成的影响及对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8

试析网络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形成的影响及对策

"

论文摘要:网络在拓展德育的渠道、丰富德育的方法与手段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环境下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对策包括:优化网络环境,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加强自我管理,培育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感;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论文关键词:网络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影响 对策

责任意味着使命和担当。有无责任心,将决定一个人在生活、家庭、工作、学习上的成功或失败(托尔斯泰)。社会责任意识是指社会成员对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职责、义务和使命的自觉意识,是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是构成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核心要素,是衡量大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标尺,同时也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将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内容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网络也逐渐成为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重要阵地。而网络这个信息宝库在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的同时,因其所具有的虚拟性也弱化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如何合理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已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网络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形成的影响

当前,网络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尤其是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方面,更是产生了正面和负面两种截然不同的效应。

1.正面效应

网络的运用为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拓展了德育的渠道,丰富了德育的方法与手段。首先,网络的超媒体性有助于大学生自主探索,促进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如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很多在校大学生就是通过网络了解到灾区的信息,从而主动去关注此事。各高校的大学生纷纷举行了网上祈福和捐款活动,为救助灾区人民奉献了自己应有的力量,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风貌。又如在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不少在校大学生通过网络发表了自己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看法,其中一些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辟谣性说明,更是突显了大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关注公众利益、不人云亦云的可贵品质。其次,网络的虚拟性为实现学习者的角色扮演提供了可能。如在网络模拟人大代表会议上,学生通过扮演来自各行业代表的角色,体会到了各行各业的艰辛,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对时事的关注度,加深学生对民生的了解,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公民的职责所在。再次,网络的隐蔽性使大学生更易于彰显自己的个性,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尤其是对于一些内向的学生而言,当教师在课堂上问及他们对社会问题的看法时,他们会三缄其口,但在网络上他们往往能畅所欲言,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在网络上就算是说错了什么,也不会给人带来压抑感,避免了现实交流中的尴尬。另外,网络传播的快捷性增加了大学生网民关注社会问题的可能性。目前,我国互联网使用的主要人群是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而大学生天生对社会问题有一种敏锐感。近两年来网络上不少热点话题的流行,如由郭美美事件引发的对中国慈善事业的思考等,都与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推动是分不开的。随着微博的广泛流行,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与日俱增,这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负面效应

网络同样存在负面效应,尤其是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形成方面,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网络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网上交汇,这使得网络在成为信息宝库的同时,也成为不良信息的集中营。尤其是很多具有隐蔽性的信息的存在,体现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价值观,这些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使大学生在无形中受到了影响。稍不留神的话,网络用户就有可能在接受各种正面信息的同时,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大学生的自制力和辨别力不是很强,网络上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和多元思想的影响极易使他们产生动摇,进而对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不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二是对网络的沉迷使得大学生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模糊。社会责任意识必须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形成,并不断得到强化。人只有明确自身的社会角色定位,才能明确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2]。但网络的虚拟性往往使大学生分不清其与现实世界的区别,混淆了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出现角色定位模糊的现象,并最终导致社会责任感淡薄,使他们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例如,大量网络交友版块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现实交往能力的形成,降低了大学生的真诚度。三是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个人主义盛行,并最终弱化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网络上发言的高度自由性以及网络的隐蔽性使得学生的个人主义倾向日益得到强化。一些大学生变得更加肆无忌惮,随意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四是对网络传奇人物的盲目崇拜使得一些大学生忽视了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现代社会,拥有高超网络技术的人往往成为IT界的宠儿,同时也成为大学生崇拜的对象。尤其是那些IT界的精英,如微软总裁比尔?盖茨、Facebook的创始人Zuckerberg成为无数大学生学习的榜样。但这种对于拥有高超计算机技术的人才的崇拜,会导致了另一种现象的出现,那就是对黑客的盲目崇拜。黑客们拥有高超的计算机运用能力,他们可以悄无声息地黑掉某一网站,攻击别人的电脑,甚至是不动声色地盗取他人的银行账号,以谋取私利。个别大学生将黑客当成“知识英雄”来崇拜,而全然不顾及他们的行为是违法的、不道德的,这样很容易造成个人价值观的偏离,进而影响了他们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 "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对策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是大学生个体认识其社会责任、履行责任的一种独特的道德情感。该责任意识是一种主动性的责任意识,反映了大学生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体现的是社会主流价值观。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大学生三方的积极配合。因此,应构建由内而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体系。

1.优化网络环境,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建立网络道德失范的防控机制,是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全社会都应重视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及时过滤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杜绝不良信息进入校园。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的监控,注重对网络环境的净化。与此同时,应积极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要让大学生认识到网络行为的选择应以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为标准,并建立在服从整个网络社会的整体利益的基础之上。此外,为了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识别能力,学校应创造性地开设一些网络文化课程,变堵为疏,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网络信息,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

2.加强自我管理,培育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感

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的熏陶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只能起到外部的促进作用。为了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必须使他们树立自我管理的观念。在网络时代,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让大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育中来,使他们实现由被教育者向自主教育者的转变,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也才能让别人的教育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4]。一方面大学生要学会从网络上了解各种最新知识,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社会上发生的变化,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另一方面,大学生要擦亮眼睛,学会甄别信息,正确认识善恶美丑,要能够抵御各种诱惑,要学会客观地审视自己的行为,时刻提醒自己在网络上也要坚守社会道德准则,要勇于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3.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培育大学的的社会责任意识

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关键在于要让大学生真正认识到社会责任意识在促进自身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而使他们能够从内心深处产生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性。要实现这一目标,学校除了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外,还应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为此可建立以社会责任教育为主题的BBS论坛,并按照不同的主题将其分成不同的版块,如“希望工程版块”“敬老活动版块”“国情民情版块”等,以BBS为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发表在BBS上,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网络论坛具有交互式实时响应的功能,其打破了传统媒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互学习环境。在这样的论坛上,我们可以积极宣传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得以形成、巩固、提升和发展。

三、结语

社会责任意识在大学生综合素质中居于统领的地位。网络虽丰富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形式,创新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机制,但却淡化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只有采取优化网络环境、提高大学生自我意识和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等多种方式,才能消除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网络成为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阵地。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书该这样读
蜡烛
家和万事兴
保护地球珍惜资源
新时代的英雄
有感于新学期的课本循环使用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心灵的彩虹
绿化在我家
议文明古国荣辱
分数
勿以恶小而为之
期待“和平”
读《金色的脚印》有感
劳动创造生活
浅谈用科学发展观完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释析与对策研究
高校毕业生职业价值取向分析
关于高校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培养策略
关于高等院校教育质量的思考
浅论教育质量视阔下高校研究生管理创新研究
浅谈新疆高校教师激励机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再思考——浅析利益相关者的视角
浅谈加强过程管理提高函授教育质量
浅谈政府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介入程度
浅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政策的文本分析
浅析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高校毕业生择业难的理性思考
浅谈坚持内涵发展为主努力提高高校教育质量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