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路径探析

论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路径探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11

论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路径探析

"

论文摘要 高等教育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社会发展也要求当代大学生不仅仅在专业知识上,更应该不断在道德品质、人文关怀、思维方式等方面完善自身。作为培养者的高校和教师应该创新各种途径,在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下功夫,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论文关键词 大学生 人文素养 培育

任何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是同时具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但是,近些年来,发生在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主力军的大学生身上的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实都表明,当代大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离全面发展还是有很大距离的。这就要求当前高校包括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模式和方式方法,在继续强化专业知识的教授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育。

一、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意义

(一)人文精神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人文精神是一种高度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在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和关切,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更是为人类的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和方向保证。可是由于各种原因,当代大学生更注重显性的科学知识的教育,对于隐性的人文素养关注不够。事实上,只有具备高度的人文素养,大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对自身和他人命运、人格和尊严的关注,及至对社会发展长远前途的关心。大学生如果只将精力放在智商的开发,不重视自身人文精神的塑造,将会是一个单向度的人,一个平面人。

(二)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目前中国高校有很多类别,但这些不同类别的高校都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那就是培养出大批有个性、富有创造性和准确判断力、独立人格、有终极关怀价值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简单地培养出一些只具有工具理性的机器。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受市场需要和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不乐观影响,不少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过分强调了人才的实用型,严重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忽略了高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必须实现根本转变,既注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又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三)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0年来,市场经济已经在我国基本确立,市场意识、经济意识和竞争意识等已经深入所有社会成员的头脑。但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至上、片面崇尚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等也已经极大地成为了我国科学发展的阻碍。在这个时期,社会极大地呼吁人文精神,呼吁人们之间的人文关怀,呼吁终极关怀。高校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必然会造就一大批具有反思和批判和人文关怀的人,形成一股合力,消除“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并影响全社会人文精神的构建。

二、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相对缺失的现状及原因

(一)许多学生知识体系构成的实用化倾向明显

受就业形势的影响,也受教育被功利性理解的大环境影响,不少大学生都倾向于选择和接受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从历年高中生填报高考志愿可以看出,自愿选择人文学科没有多少;从高校学生对大学各门课程的兴趣和上课积极性来看,英语、计算机和经济类等课程,普遍受到学生重视,而一些基础学科,被许多同学认为是为了拿学分而不得已修的课程。这样一来,学生的文、史、哲、法、艺等学科知识贫乏。即使是一些人文专业的学生,也把“修养”放到了一边,仅仅停留在人文知识学习的层面,而忘却了人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培植人性”,是培养人文精神。

(二)不少学生价值观的功利化和自我倾向日益明显

一方面,在价值观和人生追求上,一些大学生以为大学学习的目的就是拿文凭,找好工作,功利性相当强;在择业时,过于趋向大城市,实惠行业;在人际交往时,也习惯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甚至包括与老师交往也带有很重的功利性考虑;极少数大学生甚至信奉西方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价值观,将“赚大钱,娶美女”当作人生唯一追求;在人格上,少数大学生独立性不强,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缺乏应对各种挫折的技能和心理素质。

另一方面,在处理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关系时,自我意识非常强烈,自我倾向明显。一些同学在强调自我个性,自我利益的同时,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过于强调个人,信奉人都是自私的观点,将个人和班级、社会割裂开来,更为关注的是人自身的状态和现实的利益,严重的甚至跌入了个人主义的泥坑。

(三)一些同学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由于生活环境的好转,以及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进入大学校园,当代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人际交往能力不高、学习和就业存在困难、恋爱引起情感波动、人格养成存在不足已经成为困扰大学生的四大心理问题。在这些学生身上,表现为意志力不够,情绪不稳定,言行不理性,容易冲动偏激,对挫折和压力的忍受力的持久力不强,很容易感到生活无目的、无价值、无意识,心态失衡、个性扭曲等问题日益严重。

任何问题的产生都是许多因素综合出现的结果。在导致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不高的诸多原因中,我们认为当前的社会环境和高校的教育模式、方式以及大学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是主要原因。

一方面,自文艺复兴以来,启蒙运动将人类从神秘力量解脱出来并且赢得对自然界的控制。从那时起,工具理性(科技理性)开始占据统治地位。这种直线型的思维方式尽管在西方受到不少思想家的批判,但对于刚刚开始现代化进程的中国来说,却有某种必然性。中国在30来年时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让中国人对自然科技的神奇力量充满着崇拜。结果,人文学术与人文知识分子的作用被贬抑,人文学科被排挤。大学生同样重理轻文,尤其轻视那些不能带来立竿见影实效的长线专业如人文科学。

另一方面,在科技理性的影响下,教育在不少人的眼中,异化成了国家和社会保稳定的工具,异化成了为大学生日后找个好工作的工具。这样一来,高等教育必然首先要将注意力集中于市场,集中于学生的就业,集中于学校的维稳,相反,其内在的价值却被忽视。而自小学开始到大学的应试教育风气的存在更是加剧了这种倾向。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只注重升学考试内容的学习,严重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育。在大学阶段,虽然应试教育的模式不再复制,但各种考证、各种过级考试依然存在。再加上现在公务员、事业单位包括教师岗位基本实行的是逢进必考,而考核体系的纯量化,就更驱使大学生们将自己训练成考试机器,与考试无关的隐性的人文精神的养成基本被放弃。

第三,即使在这些为数不多的人文学科教育教学中,其教学内容也是相对狭窄,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为例,长期以来,高校过多地强调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工具性价值或者说是社会价值,包括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重视其即时的、显性的泛政治功效,忽视其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对健全人格、完美人性与素质发展的作用,忽视其长期的、本质的塑造人的功效,表现出明显的工具理性和工具论的倾向。有的教育者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经验操作层面,将大学生复杂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的提升和问题的解决简单化、形式化和表面化,忽视人的差异性和个性教育。"

三、加强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相关路径

(一)高校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教育者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前提。

首先,高校要立足于学生长远的、终身的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应该认识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是正确理解教育的逻辑起点,教育不仅仅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劳动工具,更是为了丰富他们的知识,开放他们的思维,拓宽他们的视野,使他们经过教育能在更高的境界与层次上正确把握自身的价值。只有通过这种以人为本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大学生才能摆脱那种短视的成才理念,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身。

其次,高校要改变过去过于强调专业知识的做法,从思想理念上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摆在更高的位置,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培养人文精神为宗旨,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注重提升人的理想、情操、道德的完善和提高。

(二)改革高校教育模式,建立科学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教育机制

首先,是发挥各专业学科的育人因素作用,寓人文精神于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目前,专业课的教学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一般在60%以上,而且非常受学生重视。如果把这部分学习仅仅看成是纯专业性的,我们就会丢掉这块人文教育的阵地,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就难以深入,也难以持久。老师要通过教授专业课程,让学生从中体会、感受人生的内涵,从而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效果。

其次,高校要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尽可能开发学校的人文课程,增加人文课程的设置。各级学校要改变目前高校对大学人文课程的设置并未引起重视的现象,提高人文教育的地位,以必修课的形式,着重进行公共基础理论教育。同时,也要采取各种措施鼓励相关老师开设人文学科选修课,扩大人文学科对学生的影响和吸引力。学生可以通过选修课来弥补知识的缺陷,加强学科间的渗透。

(三)加强老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者自身的人文素养

言传身教是开展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一种比较直观的并可得到较好教育效果的方法。大学教师是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主导者和先行者,因此,他们不仅要具有渊博扎实专业知识,较高的科学研究能力,精湛的教学艺术,还要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教师要身体力行,让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品德、坦荡的胸怀、良好的性格去渗透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时刻感受教师的关爱和尊重教师要提升人文素养,增强人文底蕴。要加强人文学科的学习,包括文学、历史、哲学、地理等,不断吸取中外文化的精华,并自觉运用在教学中,让丰厚的人文知识,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并深刻感染学生的灵魂世界。

(四)优化大学生人文精神塑造的外部环境

首先,要营造人性化的社会环境。人性化的社会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历史舞台。因此,全社会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克服市场经济带来的“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抑制功利主义的教育观,弱化大众传媒给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需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大众传媒的强大宣传与引导功能,加强社会文化环境建设,弘扬社会正气,培养大学生道德选择和价值判断能力转变,培养大学生社会公德,让学生学会自我判断;让学生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经济、生态利益;关心全球的生活条件;关心他人、关心家庭、朋友和同行;关心真理、知识和学习;关心自己健康。

其次,要加强大学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努力营造校园人文氛围。学校环境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职员工包括行政、教学、后勤等部门的管理人员都应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人文情节和人文情怀,把人文关照的温情渗透到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人性化的管理;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健康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

再次,强化家庭环境的育人功能。家庭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境之一,家庭的影响,父母的教育对其子女思想的影响至关重要。合理的家庭教育折射出了家长身上的优秀品质,如谦虚、真诚、善良、勤奋、责任感强。因此,要努力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引导家长树立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形成良好的家风环境和和谐的家庭氛围,重视子女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的培养,使孩子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春天
月光
美丽的长江
小兴安岭欢迎你
雪花
月夜
夏天的西湖
小草赞
夏天的快乐
秋游
南山公园变了
多彩的小湖
雨趣
春雨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地理教学总结
上学期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音乐教学课改总结
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高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2008学年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初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2008年高一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高一历史阶段教学小结
初二地理教学总结
历史教研组工作总结
网箱养殖黄鳝收益大
“养猪环保”神话是这样创造的
规模化养猪场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职业中学畜牧养殖专业
茶在养羊中的作用
尤轩宇:证券客户经理养猪
雇主要学会“养鱼”
养猪致富:不喂饲料 只喂牛奶
浅谈池塘条件与养鱼水质
摩洛哥山羊爬树只为果实
规模养猪 慎防早春猪流感
牲畜安全越冬措施要点
提高规模养猪场经济效益关键技术
养殖奶山羊 四季发“奶”财
三股势力助推畜牧业信息化腾飞
一石激起千层浪──谈《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的小练笔
《别饿坏了那匹马》课后反思
《别饿坏了那匹马》听课有感
老师,也要学会倾听──教《别饿坏了那匹马》后感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反思
“香甜甜”的滋味──《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案例
就这样被感动──《别饿坏了那匹马》听后感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反思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反思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反思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后记
理思路,说故事,提品位──《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感悟
《唯一的听众》相关链接
重逢小树林──《唯一的听众》后续
让世界充满爱──读《别饿坏了那匹马》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