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改革探索

浅谈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改革探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20

浅谈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改革探索

"

论文关键词:高等院校 汉语言文学 改革

论文摘 要:高等院校中的汉语言文学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上的作用明显,而目前众多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面临很多问题,在结合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对现如今的教学模式做出相应的改革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就这类问题进行相关的探讨分析。

以大学语文为代表的高校汉语言文学能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社会事件的独立思索上有不可替代的引导作用[1],正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杨志坚所说的那样,大学语文主要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汉语的文字表达及理解能力,养成较高的汉语素养,提高审美水平,并通过有关文章的学习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高等院校的大学语文发展有几十年的历史,而对于以该课程为代表的汉语言文学的改革却一直在持续,本文就汉语言文学的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在今后改革上应做出的努力进行相关的探讨分析。

1 高校汉语言文学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一直是放置在一个不被看好的角落当中,相对于高校中的其他选秀课程,以大学语文代表的汉语言文学一直是处在一个低级的位置,最明显的证据就是目前大学语文的课程已经从国家规定的108课时骤然缩减到36课时,而对已经压缩到不可在压缩程度的大学语文科目如今在大部分高校也是不能完全按规定执行,众多的大学生宁可用上课的时间睡觉或者玩手机更有甚者逃课,也不愿忍受这不到36课时的“煎熬”。如果认真分析一下的话,汉语言文学面临的现实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课程教学方向不准确

在目前的社会发展状况下,应用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实用主义在高校和社会中弥漫已久,大学语文为代表的汉语言文学至于能否满足学生对实用价值的欲望没有很好的定位,其仅作为文学素养提升及语言表达能力工具的地位似乎必然得不到更多关注,而教学上对此没有很明确的定位和指导性方向使这种观点更被人理所当然接受[2]。 当前高校中的大学语文教学带有很大程度上的自由度,无论是从课程编排还是内容选定上都没有准确的规定限制,而且其属性一直没有给予确定,当需要作为公共课讲授时便以宣传基本文学知识作为目的,当需要提高人文素养时又以精神食粮灌输给学生,在具体的作为上很难有真正的突破,其对人文思想传播的中的作用需要尽快实现[3]。

1.3 课程教学单调无趣

受传统填鸭式教育方式的影响,目前的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也存在有教师的主动地位盖过了学生的被动地位的情形,这对于整个课堂气氛来讲显然不会有很好的烘托和带动,教师依然采用熟悉的备课讲授分析板书等方式教学必然不会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相反这种单调无趣的课堂教学形式会让学生感到更加的反感,出现大批睡觉或缺勤的情况也就在所难免[4]。

1.4 课程考核目的单一

众多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依旧没有摆脱以往的考试模式,传统的闭卷考试让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也就大为缩减,采用单纯的知识问答的方式已经不适宜作为选修课的评价,在以试卷为基础的评价机制中灵活加入其他的评定指标成为未来课程教学中值得尝试的方式。

1.5 课程教授师资队伍问题[5]

课程教学的好坏主要还是决定在教师的教学质量上,能够选择学术水平教育水平高的教师作为课程主要讲师对课程的带动有积极作用。目前的高校教师队伍没有形成稳定的体制,在约束力上不受管制导致教学质量也有所下降,课程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群体也没有太多的积极性。"

2 高校汉语言文学改革探讨

在面临如此众多的问题下,应做出怎样的改变使高校汉语言文学脱离这种尴尬处境,如何调整才能让大学生对这门课程充满期待而不是厌倦,解决这些问题成了当前高校人文教育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话题,想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必然需要对当前的教育模式进行深入挖掘并科学探索,在结合以往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通过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的转变从根本上对汉语言文学课程做出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

2.1 教材编排及选择

教材内容的得当对学生兴趣的提高有直接的作用,选择内容时应根据高校学生的专业实际挑选教材内容教学,在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将语言的精神继承性及工具应用性在讲授课程时表现出来,内容涉及到人文精神领域时可以结合文章中表达出的感情和体现出的内涵进行细致生动的讲解,对学生体会人生真谛及永恒情感等能起到引导和鼓励作用,同时在学生的个性及人格完善方面有更为积极的影响。内容涉及到应用性文章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对文字表达能力,对语言概括抽象能力的实际运用,也就能在驾驭语言文字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技巧提供。

2.2 教学方法模式的转变

目前的众多高校多媒体教学都已经普及,利用这样的科技优势可以很好的实现对教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存在弊端就是学生和教师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互动,单纯的被动接受知识不会引起学生太大的兴趣,如今可以通过各种终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更多兴趣,对有些可以使用多媒体演示及进行艺术欣赏的课程完全可以依靠科技手段实现,课堂中设置不同的场景模式进行对话或者表演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参与到课程的教学中来,更有利于知识的接纳和获取。

2.3 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上高校教师扮演的是一个讲述者和知识播撒者的角色,对于学生来说与教师之间难免存在距离,如果能够将教师的这种角色进行适当的调整,从一个严肃冷傲的长者变成一个亲切热情的朋友,那么在传授知识上会有更多的便利性,因为这种距离感的消失带来的是发自真心的交流,知识的碰撞也就会更加激烈,在生活中和学生打成一片,对个人发展及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都有积极的作用。

2.4 评测方式的改革

以往的评测方式局限在单纯的闭卷或者开卷考试,一张试卷决定分数显得不够全面和客观。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做到能够采用多种测评方式结合,开卷与闭卷并举,课堂活跃度及平时表现等多种形式综合来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测评,客观合理且能够引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在考生的答案评改上,要灵活处理答案标准,“言之有理即可”或者“没有错误就有正确的可能”等观点能够让成绩的客观性得到体现,在成绩的处理上可以摆脱以往的具体分数设定,以分级的形式作为最后评定结果比如ABC级别等能够让学生在心理上更乐于接受。

参考文献 [2] 杨秀芝.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4.

[3] 余亮开.大学语文教学的反思与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

[4] 赵飞.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改革的几点思考[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版),2001.

[5] 曾加荣.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与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6.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爱跑步
回忆圣诞节
骄傲的小鹿
我的好朋友
贴鼻子比赛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日全食
丰富多彩的暑假
千年罕见的日全食
星期天发生的一件事
日全食来了
快乐的一天
第一次买酱油
我的好朋友
我第一次用电脑画画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7)法学理论论文(1)
企业破产劳动争议案件有关问题研究(6)法学理论论文(1)
国际人权法在线资源概述(2)法学理论论文(1)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法学理论论文(1)
国际人权法在线资源概述(6)法学理论论文(1)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6)法学理论论文(1)
我国公用企业制度改革的法律对策(2)法学理论论文(1)
我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思考法学理论论文(1)
国际人权法在线资源概述(5)法学理论论文(1)
国有资产信托的法律问题探究(5)法学理论论文(1)
国际人权法在线资源概述(4)法学理论论文(1)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4)法学理论论文(1)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20)法学理论论文(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财产权变革(3)法学理论论文(1)
国际人权法在线资源概述法学理论论文(1)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活化石》教案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回声》教学设计
《我为你骄傲》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片断设
《称赞》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风娃娃》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丑小鸭》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画家和牧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