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路径选择

浅谈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路径选择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谈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路径选择

"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论文摘 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多面临着课程改革的问题。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它是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驱动力之一。因此,要把课程改革看做一个系统工程,在课程改革中要注重对教师的培养,有效地使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要加强对先进技术教育手段的使用。

一 课程改革要树立起正确的改革观念

高职课程改革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真正具有生命力、竞争力、活力的核心因素,只有坚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放在突出位置,才能保证高职课程改革走出困境,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与成效。

高职教育应明确以应用技能教育为主,教学指导思想遵循以实用为主的方针。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够迅速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它需要通过适当的课程形式以主渠道的方式组织实施。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关系到学校的方方面面,而不是一两个部门的事。对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改革,要更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学校领导和各级部门要树立全局性、长期性、系统性、开放性、动态性的改革观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程的真正改革与学校的长远发展。

二 课程改革要注重对教师的培养

高职教育介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不能像基础教育那样依赖内容完整、细致的课程标准,应在一定的课程标准平台上充分重视高职教师能力的专业性、高职院校办学的差异性以及高职教育的灵活性。

高职教师是高职教育体系的“变革者”。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能力要求,即课程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教师必须具备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开发与选择课程资源的能力,能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因此,高职教师承担着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的双重任务和使命。这就需要提升教师队伍的理论素养。院校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与制度,一方面提高教师进入标准,另一方面激励在职教师积极参加脱产进修与各类专业培训,更新知识结构,培养创新精神,高职教师在拓展和整合课程资源中,要不断提高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技能,最终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群体,获得专业发展。

对于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院校可以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内部发展改进师资实践能力,可以定期组织相关教师赴企业学习和培训,外部改进手段是招聘、调入或积极聘请企业界的能工巧匠来校任教,通过内部培养与外部聘用的方式打造一支业务精、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 课程改革要有效地使用新的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应提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堂的开放性,学生不能局限于在课堂上获取知识,学校和教师应使教学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大课堂。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组织形式上进行开放,在教学要求上不必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基础上,侧重于实用知识的传授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高职院校应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要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科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的学习性工作任务,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实验课的改革要适应高职应用型技能技术人员的培养,开设应用性、针对性、综合性强,当前工业应用最广的技术应用教学实验项目,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知识技术创新和实验创新的能力培养。

另外,学校要做好综合性的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一个循环过程,要经过从课程设置到人才培养“输出”整个过程的一个循环或几个循环,才能证明其科学性。评价过程漫长而艰难。综合评价既要注重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岗位技能的掌握、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情况,也要重视对高职课程体系的整体性评价和课程本身价值的评价。同时,更要注重过程评价,注重高技能与高素质评价相统一。

四 课程改革要依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板书+讲解”,采用“多媒体演示+操作+讲解”的新的授课模式。学校必须根据企业和社会潮流的发展,不断引进专业领域的先进设备与技术,使学生掌握最新的技术,所学知识与实际不脱节、不落后。

利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一些课程之间可以实现资源重组,丰富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两高两低”的教学改革目的。现代教育手段的开发与利用,不但会推进课程改革,而且会使全社会的教育意识、教育观念有一个提升。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可以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可能,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资源保证,为学生探究式、开放式、合作式学习提供支持系统。新课改与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网络技术结伴而行,新课改依赖现代教育技术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总之,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改革要从根本上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确立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质量观相适应的高校课程改革目标与课程模式,依赖现代技术教育手段,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使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并重发展。

参考文献 [2]徐国庆.当前高职课程改革关键概念辨析[J].江苏高教,2009

[3]李艳娥.高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9

(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日记
春游
可爱的小狗
元宵节
拔河比赛
春雨
2012学雷锋月活动策划书
我的好朋友
小猫和小兔
美味的桃子
放风筝
参观消防队
美丽的春天
参观消防队
日记
美国强权与国际法国际法论文(1)
论中国国际私法的立法取向[2]国际法论文(1)
试论我国实施WTO协议的几个主要问题国际法论文(1)
对正常价值确定方法的思考_国际法论文(1)
跨国有组织犯罪对社会的经济控制模式简析_国际法论文(1)
TRIPS对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总结和发展_国际法论文(1)
“2001燃油公约”评述与建议_国际法论文(1)
美国贸易法“301条款“的法律审视国际法论文(1)
对TRIPS要求的民事程序及救济的研究国际法论文(1)
论在我国建立国际私法判例制度的构想国际法论文(1)
论版权管理电子信息的立法保护_国际法论文(1)
论信用证交易中严格相符的条件国际法论文(1)
WTO规则与我国反倾销法的完善国际法论文(1)
论国际商事仲裁中的“更优权利条款”
对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国际法论文(1)
《给予树》教学设计6
《给予树》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7
《给予树》教学设计5
《给予树》教学设计9
《给予树》教学设计1
《给予树》教学杂谈
《给予树》教学设计8
《给予树》教学设计2
《给予树》教学设计15
《给予树》教学设计3
《给予树》第一教时教学设计2
《给予树》教学案例
《给予树》教学设计4第二课时
《给予树》课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