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非研究型大学教学与科研结合方式的思考

试析非研究型大学教学与科研结合方式的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16

试析非研究型大学教学与科研结合方式的思考

"

论文摘要:高校如何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作为培养人才绝对主力的非研究型大学如何处理二者关系更是关系着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界在强调教学与科研结合的同时,应该从不同角度讨论二者不同的结合模式。以课程与教师类型的多样化为着眼点,思考并提出一种促进教学与科研和谐发展的模式,是十分有价值的。

论文关键词:非研究型大学;科研;教学质量

大学中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是一个广泛而久远的问题。从1810年洪堡本着“从最初就把致力于专门科学研究作为其主要的要求,把授课效能仅作为次要的问题来考虑”的精神创办柏林大学开始,教学便渐渐沦为大学教师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一项“负担性工作”而在此之后,纽曼在《大学的理念》一书中依然强调:“它(大学)是一个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可见两者关系错综复杂。教学与科研的矛盾成了大学发展中难以平衡的“两难问题”。

一、目前的现状与原因

决定教学质量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学校以及教师的工作重心。就其任务来说,在面临大众化时代新型社会需求的时候,除研究型大学将工作重心放在科研一边外,其余非研究型院校,都应该将教学作为其主要任务。可是事实上,我国绝大多数非研究型大学没有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处理好,科学研究受到了更高的重视,教师也将大部分精力投入科学研究中,对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在高校中我们常能看到,老师一套讲义用很多年,课堂上满堂灌,下课就走人等等现象,甚至还有期末考试不换卷子、自己不批卷子、让研究生代课的情况。事实上高校和教师早已意识到教学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中却仅仅希望通过教师主观上加强对教学的重视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却忽视了教师面临的客观环境和制度这些定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国家对高校的评价标准促使高校更偏重科研

我国现行的评价体系主要是指本科评估,这是一种比较性评估,比较性评估是根据统一评价标准进行评估,其结果可以进行比较,侧重于鉴定等级,区分优劣。使用这样的评价体系的后果就是,不同层次与类型的学校,尽管其使命与任务不同,但是在面对“同一把尺子”的时候,只能向取得“好成绩”的研究型院校学习,在各个方面以其为标尺。一个具体的表现就是对科研的倚重。“它们同样热衷于把科研作为学校职能体系的重心,在学校各项政策的制定上以科研作为决定因素,在经费与物质的投入上以科研投入为先,从而把教学的职能和地位边缘化。”

面对这种评价标准的压力,高校通过制定各种政策,发动和鼓励教师搞科研,在职称评审、津贴劳酬发放等这些事关教师根本利益的事情上,“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为了个人的发展和利益,在教学中投入精力减少。“这种偏差在我们所使用的语言里也可以看得出来:我们把研究看成‘机会’(opportunities),而把教学当作‘负担’(1oad)。”

2.资源配置机制成为促使院校倒向科研的另一重要因素

国家教育经费拨款是按照学校的学生数划拨的,只与学生的数量有关,与学生的培养质量无关。科研经费的获得则主要由学校从国家和企业中争取,依靠的主要是学校的科研水平和科研实力。目前作为我国高校榜样的“211工程”与“985工程”院校,其绝对优势就是资源。一旦成功入围,政府拨款和其他各项资源就会源源不断。而这两个工程在评选时,最看重学校的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重点学科等以科研成果为基础的指标。当这些指标成为大学经费来源保证的时候,其倒向科研就是必然。而渴望挤进这些项目或者希望提升自身层次的大学,也必然会倒向这些指标。

二、课程、教师结构的多样化

面对多样的要求与压力,需要有多样化的结构与之对应,才能使整个系统得到平衡。例如,在原始的热带雨林中,不会出现像人工林中发生的大规模病虫害,原因就是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结构复杂。其自身存在的天敌,以阻止任何一个种群达到巨大的数量,以致扰乱了生态系统的平衡。相反,成分单纯、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无法应对环境多方面的压力,面对剧烈的环境因素改变,其系统很易被破坏。高校在面对大众化时代多样的社会需求与压力时也是这样的情况。“多元结构比较有助于高等教育系统中不同基本价值观念之间矛盾的妥协,而单一结构却不利于矛盾的解决。”我国非研究型大学课程与教师结构,与社会对高校的教学与科研的双重压力,恰恰就是单一结构对多重要求的关系。当仅仅希望从教师主观能动性上提高教学质量无法达到效果时,就应该以一种多样化的结构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矛盾。 "

1.建立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区分学科基础课程与发展性课程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我国非研究型大学的课程设置,其主要目标应是适应社会需求以及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有研究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大学本科课程改革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90年代中期以前,本科课程改革主要是围绕减少专业种数和拓宽专业基础进行;90年代中期之后,在提倡素质教育、特别是强调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背景下,开设素质教育课程被提到与专业课程改革同样重要的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很多院校开始尝试开设“通识教育课程”。这些改革有两个特点:第一,由研究型大学发起,全国大学跟进。这样必然忽视非研究型大学自身的发展方向,进而忽视了一个基本问题:大学生对其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究竟如何。郑州某钢构公司在招聘土木建筑专业的大学生的时候,竟然没有一人在面试时能够看懂土木建筑专业的施工图。由斑窥豹,“在大众化高等教育中,很大的注意力必须倾向入门型教学”,并加强相应课程建设,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第二,改革“仅仅重视课程形式结构,而忽视课程实质结构”。在课程改革中过分关注“个别科目的增加或删减,或者仅仅改变分科与综合、必修与选修、基础平台与模块选修的设置及比例”,没有从实际出发,对课程结构整体上进行分类把握。

为了真正加强非研究型大学学生专业基础的学习,大学的专业课程应该分为学科基础课程和发展性课程,不同课程满足不同的需求。学科基础课程包括所有专业内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课程,旨在夯实学生学习本学科的根基,发展性课程则包括该学科前沿知识,该校教师科研成果等,目的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己学习本学科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学科发展前景,思考自身未来道路。两种课程的比例在不同层次的学校之中比例也不尽相同,教学研究型大学后两种课程可以相对增加,以适应毕业生深造要求;教学型本科院校则在专业基础方面的课程上下力气,应对社会对应用人才的需求,满足学生就业需求。虽然目前我国高校也一般将课程系统划分为科类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但没有真正做到对后两类专业课程的区别对待,达到不同课程的根本目的。

2.建立专职教学的教师类型

在讨论到教师处理教学科研关系时候,大多数学者一般着眼于通过各种方式引导教师重视教学,或者组建教学团队等等。事实上,首先,让有科研任务的教师将宝贵的精力投入教学是非常困难的,“致力于尽快在科研界前进的专家们常常感到主要的教育场所堵塞、分散自己的精力。在把科研充分全面地放在第一位的地方,代理人明显地愿意把科学教育,甚至科研训练,放在次要位置。”一味强调二者的辩证统一的这种“和稀泥”的做法无法解决问题。其次,教师群体中每个个体也是各有所长的,除了一部分擅长科研的教师外,也客观存在着相当一部分擅长教学的教师。而不同能力的教师处在相同的教师结构中,受到同样的偏向科研标准的评价,也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公平,更是无益于教学。

因此,建立多样化的教师队伍结构,组成实际意义的教学型教师岗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课程中的学科基础课程,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这要求教师有很大的精力与耐心去与学生交流、沟通与指导,这部分工作应该交给一部分专心教学的人。而目前的状况是,教授学科基础课程的教师也有科研任务,老师投入教学中的精力有限,教学方法也可能不适于初学者,结果就是学生不能很好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如果由专职教学的教师授课,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学科基础实验的学习中可以得到细心的指导和耐心的帮助,有利于学生扎实地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基础知识。再次,由科研型教师开展发展型的专业课程与创新型的实验课程教学指导,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学科前沿知识,培养学科的创新性思维,为其可能的科研工作培养能力,教学与科研在学习的高层次阶段实现结合。最后,两种老师配合两种课程的教学,有利于学生适应大众化时代的社会需求。偏重就业的学生着重基础课程的学习;有意深造,致力于投身科研工作的学生在接受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实验学习后,可以在科研类老师的指导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建立教学类教师的职称体系

如果建立了一个单为教学存在的教师队伍,必然也会出现科研教师与教学教师之间的等级差异,因为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是根据教师的科研成果决定的。教学型教师因为科研成果不够突出而得不到肯定的问题是存在的。另外,面对科研教师的高职称地位,教学类教师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心理上的压抑,进而产生往科研方向转型的趋势。更为重要的是,教学应该不单被看做单纯传授知识的行为,更是一种学术——教学学术。“教学学术是教师指向于对教和学的研究生产研究性和创造性的可见成果。”“教学像其他形式的学术一样是一种成果,这种成果的显露需要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过程。当教师将工作公开、接受同行评价和批评,并与所在社团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时,反过来又加强了自己的工作。这时教学就变成了教学学术。”具备这种特点的教学拥有其独特的专业性并且要求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之中。所以,建立针对教学型教师的以高级讲师、特级讲师以及教学型教授为内容的职称体系,配之于独特的评定标准、待遇标准来肯定和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花费的心血及取得的成果。

三、国家政策的支持

除了学校内部针对多样化的课程结构建立专门的教师队伍以及配套的职称评价体系之外,为了督促非研究型大学将其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教学上来,国家应该作为有力的保障者,建立多样化标准的评估体系,制定对其合理、公平的评估标准,真正做到“以评促建”;建立多样化的经费划拨体制,设立针对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本科院校这类中心在教学的院校的专项经费,让投身教学的院校能切实得到资金上的支持。只有国家以政策作为非研究型院校的后盾,院校内部的改革才能真正见效。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背景下,非研究型大学承担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但是由于我国普遍性的大学趋同现象,这些院校没有很好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进而保证教学质量。因此,只有敢于走出“一个模子办学”的怪圈,创造性地建立更符合实际、更有效率的教学体系,才能真正达到国家迫切需要的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处理好自身发展与时代任务的关系,同时也能够做到对自己的学生负责。让拥有不同需求的学生群体面对类型单一的课程体系,让所有教师同时肩负教学与科研的双重压力,既不合理也缺乏效率和效益。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并不意味着每个老师都必须均衡地担当两种职能,而是应该有多种模式可供选择。多样化的课程与教师类型体系的建立,作为其中的一种模式,应该受到广泛的关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想飞上天
诗歌三首
家乡的小河
母亲
母爱
动物们的眼泪
如果
放风筝的孩子
四季
母亲的爱
献给母亲
保护环境
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监督浅析
从民生的视角看《审计法实施条例》
如何使投资审计充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浅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审计预警系统
政府债务审计的几点思考
上市公司独立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关系实证研究
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对企业的意义和作用
地方政府审计职能软化问题研究
审计意见与债务期限约束
浅谈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浅议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控制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作用
公务员绩效考核论文(1)
上市公司审计问题相关研究
动态表分区技术在网络安全审计系统中的应用
随课文识字——以《乌鸦喝水》的字词教学为例
改写《乌鸦喝水》
《荷叶圆圆》教学导入
初读 品读 美读──《四个太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之八
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借尾巴》理解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之七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之二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之六
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主角——《美丽的小路》教学片断及评析
《乌鸦喝水》教学个案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之五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乌鸦喝水》教材特点及教学建议
《要下雨了》识字教学
《胖乎乎的小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