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学思考

试析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学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析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学思考

"

论文摘要:通过对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生态系统分析,应用教育生态学的相关原理探寻出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开展虚拟校本培训;加强校务网上公开力度;平衡信息资源配置。

论文关键词:教育生态学;信息化环境;教师专业发展

一、前言

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开始较早,相对来说也较为成熟,但是国内外的研究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并不一致,仍然众说纷纭。综合现有定义,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以教师个体在专业领域内自我发展为核心,以教师个体的经验反思为媒介,不断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渐提高自身从教修养,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由此可见,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突出体现在专业理念、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四个方面,既是教师成长的结果,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科技的高速发展,我们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环境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如何在新时代信息化环境下得以生存和发展,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往研究此问题大多从教育的角度出发,以教育生态学视角为基点研究的文献比较少见。教育生态学实为教育学和生态学相互渗透的结果,概括而言,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样也是一种生态现象,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发展为目的的生态进化过程。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与影响其专业发展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以及信息环境等生态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即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系统,该系统的运行规律也就是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律。本文试图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系统中,应用整体效应、花盆效应、最适度原则、限制因子定律等基本生态学原理,思考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二、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角度思考

1.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稳固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效应”

教育生态系统是由各层次的教阶结构单元和外界多维生态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所构成的网络。各个单元和因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一种复杂的结构,在功能上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参数及其变量,彼此间具有相互调节和制约的作用,从而产生整体效应。教师专业发展根本目的是实现专业理念、专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发展,最终达到整体素质的提高。根据“整体效应”法则,教师专业发展在个体独立中并不能很好地进行,而应强化其群体的整体效应,这就要求教师各个体之间需要彼此相互学习、相互协同、相互提供营养,在协调整体效应的前提下进而促进个体教师专业发展。同时,在教师专业发展这个开放的的生态系统中,不仅以教师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积极互动作为进化发展手段,亦需和学校系统、社会教育系统等进行各种有效及时的交流。

迫于升学率的压力,一线教师成为新课改的被动执行者,所谓动态生成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一般难以实现,教学方式方法一成不变、毫无创新,习惯于运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师交流和合作意识不强;一部分新老师有畏难情绪和懒惰的想象存在,不愿或羞于向其他教师请教探讨。但现实教学中有些学科要求教师不仅拥有本学科扎实的知识基础,而且需要积累相关专业知识。例如,高考文综试卷每道题包含政治、地理、历史三科知识,因此要求文科教师将三科知识融合贯通。不同学校教师之间、教师与社会教育系统之间的交流更是微乎其微。

利用现代网络为不同学科教师、不同学校教师、教师与社会教育资源创设有效的交流和协作环境,就其关注的教育教学问题、教育现象进行相互交流,通过相互交流达成相互合作的目的。这种有效的学习型组织即网络学习共同体,在此共同体中每位教师的身份都是平等的,彼此之间相互分享对方的观点,充分利用社会教育的有利资源,在相互帮助中提升教师的“整体效应”,最终促使教师专业发展共同发展。信息化环境下构建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途径很多:可以利用QQ群、BBS等开展教师之间的交流;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现代远程教育等方式发展教师的专业技能;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便捷教师快速获取校外教育资源。教师通过网络学习共同体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的平台,共享实践智慧,共同提高实践能力,教师之间的思维火花碰撞机会增多,导致新观点、新见解、新假设增多,为创新孕育了丰厚的土壤和环境。

2.开展虚拟校本培训,摆脱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花盆效应”

“花盆效应”在教育生态学中又称为“局部生态环境效应”。花盆作为一个半人工的小生境或栖所,不仅在空间上具有束缚性,而且由于是人为创造的适宜环境,易于导致生态因子的适应阈值下降。在花盆内的个体或群体对花盆有很强的依赖性,一旦离开此生态环境,就难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与此类似,如果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是局限在传统封闭半封闭的继续教育系统中,而教师脱离现实的教学生活与实践坐而论道,也会使教师产生局部生态环境效应。

传统的教师培训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培训内容以提高教师专业知识为主,忽视教师其他方面需求,如教师教育技术知识和技能较为欠缺;二是培训方式单一,忽视培训方式的多样性;三是培训经费短缺,教师外出培训实践机会不均、加大教师的负担等。不可否认,传统式的教师培训具有强大的理论优势,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在深厚的理论修养前提下得以提高,但却脱离学校实际,造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分离,由此衍生了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的“花盆效应”。 "

虽然目前人们对校本培训的认识并未统一,但是,总体来说,它以促进学校及学校中教师发展为根本目的,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师资培训机构的指导与支持下,由学校发起与组织,以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为中心,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注重教师教、学、研的时空统一。校本培训以实践为导向,学校和教师的主体性都得到升华,具有针对性、多样性、全员性、互动性、全程性特点,并可节省大笔经费,降低时间和精力的消耗,减少学校和教师的负担,提高培训效率。通过校本培训可以改变以往教师培训形式单一,内容从理论到理论的弊端,实践性促成教师专业发展从“封闭”环境到“生态”状态的回归,摆脱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花盆效应”,是一种有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活动或模式。由此类推,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虚拟校本培训,借助于网络环境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交流、共享与协作的工具,非常有利于摆脱教师专业发展的“花盆效应”,是促进信息化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虚拟校本培训使校本培训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方便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的广泛参与,便于校内教师第一时间享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应用Blog和Wiki为教师搭建自我反思的良平台;通过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如教学素材、教学课件、网络课程、虚拟课堂、虚拟实验室、电子书籍等),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实现资源的共享。教师运用网络的同时可以补充操作性强、能提高教学效果的计算机软件知识;节省外出培训时间和经费的消耗。

3.加强校务网上公开力度,坚守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适度原则”

教育生态的个体、群体和生态系统在自身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对周围环境的各种生态因子都有自己适应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在上、下限幅度之间,教育生态的主体能够很好地发展,这就是教育的“最适度原则”。

在教育生态系统中,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未得到充分的调动,教师专业就得不到最适度的发展,教师专业得不到适度发展,必将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影响到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究其原因,涉及社会、学校和教师本身的诸多主客观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校务的公平公开化是调节众多主客观因素的重要手段。实行校务公开,让广大教师知校情、参校政、督校务,不仅是加强学校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教师在发扬主人翁精神的同时更是调动了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但是,政务公开现状是一方面校务公开的程序还不够规范,另一方面校务公开的内容还不够全面。实际操作上,对一些人事制度改革、财务收支状况、教师职称聘任等比较敏感的问题公开力度不够,使教师对学校校务产生抵触心理,加重教师的心理负担,造成教师专业发展的超耐失衡,阻碍教师专业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学校可以效仿国家行政部门的“政务公开”方法,将制度决策、评估方法等公开在网上,奖罚明确,做到真正的政务透明化,并集思广益,允许教师参与决策制定。在积极参与决策的过程中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得到极大发扬,工作热情得以维持。

4.平衡信息资源配置,消除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导“限制性因子”

限制性因子是一些生态因素缺乏,或低于临界线,或超过最大忍受度的因子,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新陈代谢。在教育生态系统中,几乎所有的生态因子都可能成为限制性因子。信息化环境下亦存在众多限制教师专业发展的因子,要使教师专业得到长足发展,必须分析各种限制性因子,找出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想法设法消除主导限制性因子的束缚。

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导限制性因子有: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化环境较差;信息资源区域性配置失衡;教师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偏弱。因此,急需改善学校的信息化环境,建设健全校园网络系统;平衡信息资源配备,尤其加大农村及偏远地区信息化的投资力度,同时增添相应数量的信息化设备,缩小城乡学校信息化差距;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方面的内容培训,使每位教师都能获得教育技术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自身专业发展生态困限的主动超越。

三、结语

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复杂的生态现象,通过教育生态学原理探寻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虽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但是仍存在着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探索。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爸爸,我想对您说
小伙伴,我想对你说….
沂蒙山区的同学们:
给微生物大王的一封信
给妈妈的一封信
给小霞的一封信
皮皮鲁,我羡慕的人——给皮皮鲁的一封信
千里之外的问候
给爸爸的一封信
写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给上帝的一封信
给乡村小朋友的一封信
爸爸妈妈,您辛苦了
爸爸,我想对您说
给太爷爷的一封信
关于艺术观念中的性相特征与语言选择
再谈立体主义在绘画史上的地位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
浅析湘楚艺术文化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迪
浅谈信息时代的艺术与科学
浅析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
关于民族文化特色设计的强化路径
简析郭任远作品的和声手法
谈浚县“泥咕咕”艺术特色和审美意义
简析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伦理性特点与成因
浅谈图形用户界面的文化传播影响
关于现代科技对传统美术的冲击和影响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关于中国传统七声音阶命名问题研究综述
浅谈从古典园林艺术看中国传统审美形态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白杨
《影子》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画》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四季》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小竹排在画中游》教学设计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
人教大纲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我爱画画》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我爱画画》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小白兔和小灰兔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