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简论新时期大学生德育教育研究

简论新时期大学生德育教育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简论新时期大学生德育教育研究

"

论文摘要:新时期大学生德育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及其重要的任务。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大力发展,部分大学生德育素质也出现一些新的问题。这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针对新时期大学生德育教育缺失的根本原因,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法和对策。

论文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德育;途径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使他们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过去传统的德育工作模式,德育工作者往往更注重以培养学生的规范性为主,忽略了学生个性化、创新型人格的培养,很难收到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教育效果。因此,在新的形势下,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德育工作。

一、新时期大学生道德现状

当代大学生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热爱祖国,高度认同党和政府方针政策,对社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他们都比过去时代的青年更加成熟、更加理性。当代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但是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仍存在一些新问题、新情况。

1.注重智能的培养,忽略自身道德修养

随着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社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很多大学生都把智力与才能的培养放在首位,而忽视了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在学习方面,他们对专业知识、英语、计算机应用等技能课程非常重视,非常渴望通过大学的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完善自己的综合能力,而对于思想道德课和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不够重视,甚至很多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学习根本不感兴趣甚至有消极抵抗情绪,在课堂上看小说、杂志,或者聊天、睡觉,甚至逃课等现象都已经司空见惯。而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方面,他们对各种技能培训、演讲、辩论比赛、科技创新活动等方面表现得非常积极,但是对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习惯的养成不够重视,有的同学甚至品行败坏,素质低下,具体表现在言谈举止粗暴,住宿环境脏乱差,个人卫生不讲究、课桌文化泛滥、公德不讲求,有点甚至连起码的道德文明要求都达不到。

2.急功近利,不讲诚信

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一些大学生急功近利,不讲诚信,不讲质量,不守承诺,不守时间,只顾眼前利益。他们竭尽全力争取所有对自己有利的事情,甚至不顾一切手段,道德尽失。有的考试舞弊、请人代考,弄虚作假;有的大学生谈恋爱动机不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不择手段;有的为了顺利入党、当干部、评优推优、评定奖学金、保送研究生等请客送礼、拉帮结派;有的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频频毁约,毫无诚信;有的恶意拖欠学费、欠贷不还、制造虚假履历。大学生如果不能及时走出“急功近利,不讲诚信”这个误区,将来能否以一个文明人的姿态步入社会、能否被社会所承认,我们不得而知。

3.信仰迷惘,乐于享受

信仰,是指对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简言之,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有的大学生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没有追求,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稀里糊涂,浑浑噩噩的混着美好的大学时光;有的百无聊赖沉迷于网络游戏、电子游戏甚至爱好赌博;有的不愿吃苦,追求享受,胡乱挥霍父母的血汗钱;甚至有的怕吃苦不工作在家啃老,对享受津津乐道,乐此不疲;“信仰迷惘、乐于享受”将严重的影响并制约大学生成才。

二、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第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引起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形成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首先,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为了各自的价值的实现,市场主体之间激烈非常竞争,优胜劣汰,这种强烈的竞争性提高了大学生的效益观念。在学习上,他们更注重管理学科和经济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更加关注市场经济理论和信息的变化;在就业上,他们的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务实性不断增强,选择结果更加注重经济实惠。其次,市场经济强烈的逐利性弱化了大学生的精神价值,他们的价值取向由精神尺度转向物质尺度,传统文化中的重义轻利观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有的陷入贪图享乐主义和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的泥潭中不能自拔,个人主义盛行,导致他们价值观被严重的扭曲。

第二,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最主要的途径之一,网络文化的多样性复杂性易导致大学生思想混乱,如果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将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首先,网络文化中的伪科学,不健康甚至反动的信息冲击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对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构成了威胁,西方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也冲击着他们的思想,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其次,网络的虚拟世界弱化了大学生的伦理道德,造成他们的道德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降低,有的甚至丧失了基本的社会伦理道德。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由于他们的自制力较差,好奇心理强、辨别能力弱,极易导致道德人格的缺失,随之而产生了沉迷网络、网络畸恋、网络犯罪等行为,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自我意识。

第三,高校德育教育机制存在缺陷,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大学德育工作机制存在着缺陷,大学德育工作被分解为相对独立的模块,“两课”教师集中于社科部或马列部,而设有的专职德育工作人员,如班主任、辅导员,又归属于各个院系。“两课”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课后却缺乏与学生的深入交流而未能对学生更进一步的教育指导,因此难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与思想困惑;作为院系的专职德育工作人员又由于理论知识不足,自身素养的缺乏,加之工作琐碎、繁杂,也只能顾及学生的日常管理,从而以“堵”代“疏”,视德育任务为对违反纪律的大学生以惩处。加之教学、管理各块之间相对独立相对封闭,缺乏交流与协调,导致德育工作的失效。 "

三、提高大学生德育教育有效对策和途径

1.深入德育内容改革,开展多方面的教育活动

第一,要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是人们对某种现实或观念抱有深刻的信任感。理想信念教育主要是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教育,以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爱国主义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关系到党的前途和命运,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只有通过理想信念教育,用先进的思想和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树立科学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才能激发他们的奋发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进而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自觉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二,要加强学习基本道德规范,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高尚的道德凝聚和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应当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这是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客观要求。大学生正是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佳时期,也是良好的行为操守、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加强基本道德规范的学习,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对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勤奋学习,勇于探索,健康的成长为祖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以丰富教育活动为载体,加强对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教育。道德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与人的丰富生活相联系,做到生活过程德育化,德育过程生活化。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在很大程度上是主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在解决一系列道德冲突的过程中形成的。道德寓于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的社会道德和个体品德的形成、提高和发展,只有通过生活来影响和改变。要引导大学生在个体生活实践中形成完整的精神生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需要不断增强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意识,不断增强竟争意识和效率意识,不断增强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同时高校要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乐观豁达,自信自强,自尊自重,自督自制,积极进取,勇于挑战,勇于创新。大学生要学会关爱他人,理解他人,学会在各种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拥有自己独特的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

2.营造优良的校园道德环境,不断拓展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渠道和方式

高校德育环境对大学生的情感具有较强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它约束和规范着大学生的行为举止,它引导着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要重视和加强高校德育环境的营造和建设,建设品味高雅的校园物质环境,为大学生情操的陶冶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要积极的营造良好的校园精神环境,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优化高校德育环境的根本性举措,高校要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达到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的目的和作用,让大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品质得到锻炼。再者,高校还需要创建优越的校园制度环境,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只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拓展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渠道和方式,加强道德行为规范教育,让教育者切身去体会去领悟道德真谛,从而不断提高其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

3.积极借鉴网络文化的积极因素,建设好网络思想阵地

重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积极探索、不断拓展德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开展网上德育活动。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人文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主体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最终实现学生道德是非和自律能力的不断提高。高校要制定和完善网络文明管理制度,让学生掌握网络道德行为规范,强化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以此防范学生的网上不良行为。运用开放、交互式的、个性化的网络,开辟德育时空,为德育提供平等的“交流场”,引导拥有独立人格学生在虚拟性网络实现真实的、正向的人生体验。同时教育者寻求与教育对象心灵的对话机会,追求使德育进入学生的心灵。

4.建设高水平德育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师工作水平

新形势下,有效地开展大学生道德教育需要一支高素质、乐于奉献、勤于钻研的专业德育教师队伍。因此,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德育教师队伍已刻不容缓。要建设一支“博闻强识、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德育教师队伍,首先是要求教师把育人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能力和研究水平,完善自我知识结构,努力工作,以深厚的专业素养、卓越的师风教风,潜心育人,塑造学生心灵。其次,构建与德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相适应的培养模式,加强德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和职业化建设,做到队伍相对保持稳定,把意愿强烈、素质过硬、乐于奉献的教师留下来。最后,德育教育教师要进一步注重将德育教育工作的实践和教学、科研相结合,不断改善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技巧和自身工作能力。

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还有十分漫长的路要走,这需要高校管理者加强重视,需要德育教育工作者增强使命感,还需要大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当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能充分发挥作用,德育教育工作将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对小河的道歉信
给老师的一封信
给父母的一封信
给爸爸的一封信
给加油·好男儿宋晓波的一封信
给《中华活页文选》谷老师的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我想对您说
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给妈妈的一封信
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给学校的一封建议书
给妈妈的一封信
妈妈,我想对您说……
致大哥的一封信
黄盖给曹丞相的一封信
努力构建和谐职教中心,提供优质的职工培训服务
龙桥街道党员思想状况分析
正视县情打基础  发展产业奔小康
浅谈工商部门的激励和淘汰机制
选民与人大代表关系问卷
先进性教育联系点经验
快板舞 :共产党员先进性 全面体现在邮政
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治理准则
我当公安局**长的认识与实践
区二00五年上半年农业经济运行情况
检察院党员先进性教育评议办法
争创全国五十强
各专业统计岗位职责
乡人民代表大会议案审查委员会工作办法
城管分队加强工地管理的意见
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关系的实证检验
论厦门市建设生态经济市的意义与对策
浅谈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与处理
浅谈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与预防措施
Web2.0对政府行为的影响和效果分析
基于就业战略建设跨企业教育培训中心
关于学生体育伤害中学校和教师的民事责任研究
单元整体教学: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捷径
试论中专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缺陷及对策分析
退职安家费与人才引进安家费的政策辨析
关于高职类“测量学”教学改革的思索与探讨
浅析将就业导向引入生化教学的尝试
试论均衡教育资源问题探析
《外商直接投资与地区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注重体验升华情感──《我的信念》课例及评析
《我的信念》教学案例
《我的信念》教学点评
《我的信念》说课稿
“对比”可激千层浪──《我的信念》教学案例
《我的信念》教学案例
《〈论语〉十则》教学展示 参考图片
《〈论语〉十则》有关资料
《论语》是怎样一部书?
《我的信念》教学反思
《我的信念》讲学稿
《论语》的内容和孔子的思想
洗一次精神“桑拿”──《我的信念》教学案例
《我的信念》教学过程实录
《居里夫人》教学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