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均衡教育资源问题探析

试论均衡教育资源问题探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论均衡教育资源问题探析

"

[论文关键词]教育资源 均衡发展 和谐社会 主要对策

[论文摘要]均衡教育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佳体现、重要保证和根本途径之一,目前我国还存在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实状况,严重影响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发展进程。只有树立科学的教育资源均衡观,通过加快经济发展,加大并完善教育经费投入等种种有效途径,才能做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均衡教育资源。

一、均衡教育资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1.教育资源的内涵。教育资源是指社会经济资源中,输入教育过程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和时间资源的总称,是教育活动和发展的基础。其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教学、科研、管理和辅助人员等;物力资源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教育资源,是教育活动的物质基础,包括学校土地、房产、教研设备、后勤设备等;财力资源是以货币形态存在的教育资源,是学校发展的基础之一,目前主要靠政府投资;信息资源也称智力资源或知识资源,泛指新知识、新技术等;时间资源是师生进行教育活动所可能利用的时间,总量极为有限,是一种最为宝贵的教育资源。

2.均衡教育资源的基本原则。第一,配置公平合理的原则。教育资源是宝贵的,也是有限的。必须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相对公平合理的调配,使有限的教育资源相对均衡化,为教育资源的受益者——广大受教育者提供相对优质的教育,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第二,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教育是一项公益性极强的社会公共事业,与企业有很大的区别。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对教育资源进行公平合理分配时,必须首先从学校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来考虑问题,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来考虑问题,做出正确的决策;第三,兼顾质量效率的原则。政府作为“社会公平”的维护者,在社会效益优先的前提下,进行合理调配教育资源之时,也应结合实际情况,讲求教育的质量与效率,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投入,获取最大最优的教育效果。因此,教育资源相对均衡化决不是在教育领域中搞“大锅饭”,而应以社会效益优先,兼顾教育质量与效率。

3.均衡教育资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

第一,均衡教育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佳体现。均衡教育资源的首要意义就在于促进社会公平。要保证教育公平,最根本的办法就是保持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资源均衡意味着每个学生有着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公平的竞争机会,意味着每个学生占有的公共教育资源、所享有的受教育权利等都相对平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均衡教育资源是促进社会公平的根本之道,而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就要实现社会公平,因此均衡教育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佳体现之一。

第二,均衡教育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和谐社会不但需要公平,而且还需要稳定。没有稳定,就没有和谐,稳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和重要保障。均衡教育资源不但可以实现教育供求的总体平衡和局部平衡,而且是教育供求相对均衡的有力保障。我国教育资源本身就很短缺,如果不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使教育资源均衡化,就很容易导致教育供求关系难以顺利实现平衡。教育供求矛盾一旦不能解决和调和,很容易激发社会的动荡与不安,最终导致构建和谐社会的总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均衡教育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之一。

第三,均衡教育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实现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其主要依靠就是教育。均衡教育资源是要实现教育资源的社会化和社会资源的教育化,可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效能,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弥补劣质教育资源的不足,提升教育质量,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最终实现和谐社会总目标。因此,均衡教育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之一。

二、目前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状

1.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表现。

第一,教育资源在各区域间配置不均衡。教育资源在各区域间配置不均衡主要表现在教育投入,也就是财力资源上。在教育事业费投入水平上,东部地区占明显优势,属于高投入和较高投入地区;中部地区居中,属于中等投入地区;而西部地区投入最少,属于较低、低投入地区。如2005年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最高的福建省达24.20%,而最低的内蒙古自治区仅为13.91%。"

第三,教育资源在各学校间配置不均衡。即使在同一区域,同级同类教育中的教育资源在不同学校间配置亦存在问题。在侧重公平的基础教育阶段,政府将财政划拨的教育经费向重点学校倾斜,拉大了其与薄弱学校的差距;在追求效率的高等教育阶段,政府又将公共教育支出几乎平摊给各高校,只有极少数名牌重点大学略有突出,致使高校办学模式趋同,层次不清,培养人才的规格质量与社会多元化的要求存在差距。

第四,教育资源在城乡间配置不均衡。城市教育资源不仅在硬件和软件上明显优于农村,而且迄今资金和人才仍在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教育。农村实施税费改革、实行“一费制”后,农民负担减轻了,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总投入却在减少,中小学辍学率仍然较高,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骨干流失严重等等。通过城乡之间教师职称结构、教学设备设施、经费投入、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差别,可以看出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依然很大。

2.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原因。

目前我国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历史积累因素造成的,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政府政策偏重东部地区,导致中西部地区教育投资不足;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性在教育领域的反映;三是由于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公共财政体系不完善,还缺乏实现区域、城乡、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有效机制;四是部分地区内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的监测、评估、指导体系不完善,不能及时有效地对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指导;五是一些地方在指导思想上对教育资源均衡关注不够,没有树立面向所有学校和学生的观念,在分配公共教育资源时只注重锦上添花,而忽视雪中送炭,甚至把建设“窗口学校”作为政绩工程。

3.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影响。

第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严重影响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实践表明,当今社会人们受教育程度与其职业、收入、社会地位呈正比关系,特别是在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个体的发展前提。只有做到教育资源均衡,赋予每个人相同的受教育机会,才能使每一个人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谐社会主张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强调教育公平,使人人都能平等接受教育。现代教育的最高境界有教无类,打破身份、民族、性别、年龄、区域等界限,赋予每个人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不仅是宪法、法律所体现出的一种法律理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一种基本指导思想,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

第二,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严重影响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了区域教育发展的不均衡,致使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社会问题越来越多。同时,还导致群体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相对来说,农村儿童、外来工子女、残疾等困难群体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较少,在教育上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而经济优裕家庭的子女更多享用优质的公共教育资源。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教育不公平,而教育不公平又是社会不公平的逻辑起点,教育不公平会进一步加大社会不公平,严重影响和谐社会发展进程。

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均衡教育资源的主要对策

1.树立科学的教育资源均衡观。首先,均衡不是限制或削弱发达地区和重点学校的教育资源,而是要在均衡思想指导下,以更有力的措施将教育资源向落后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进而提高我国教育质量。其次,均衡不是平均教育资源,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分类布局教育资源,根据不同区域实际情况,分片规划、分类发展教育资源。第,均衡不是将教育资源整齐划一,而是做到教育资源的特色化,均衡发展是高水平、高层次上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鼓励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类型的教育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有自己特色的教育资源,最终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特色发展和整体提升。第四,均衡不是短期利用教育资源,而是持续开发教育资源,教育资源不均衡有着长期、深刻的历史原因,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2.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开发教育资源。从整体上看,投入不足、经费困难一直是制约教育资源不足的“瓶颈”因素。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教育普及,人们对教育资源需求日益增大,而教育资源却没有能力满足人们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因此产生了教育资源需求无限增长和有效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所以,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断开发教育资源,尤其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合理有效利用有限教育资源,做到教育资源不浪费、不闲置、不搞形式主义,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人们对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缓解教育资源紧缺的状况,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3.加大并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有力保障教育资源的供给。要逐步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投入,保证各级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总投入占GDP比重逐年增加,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逐年增长。要将增加的教育投入尽可能向贫困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各地差距。这方面,各级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力度,使对贫困地区的教育经费扶持制度化、规范化。要更新教育财政投入转移机制,尽快建立分类指导的国家教育基准和政府分级分担的财政转移制度,调整各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分担比例,并使其法制化。当前义务教育经费分担比例不甚合理,中央和省两级财政经费筹措能力强,但其承担责任却很小,相反经费筹措能力相对较弱的县、乡则承担了主要责任。要强化中央和省级政府在基础教育中的责任,提高其财政转移支付分担比例,由县级统筹为主逐步转向省和中央统筹为主。对于农村,中央和省应建立相应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或通过专项途径补足其教育经费因费税改革而出现的巨大缺口,尤其要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用于中西部农村教育的专项支出

4.对薄弱学校实行教育资源倾斜政策,提高其自身造血功能。设立“教育发展专项基金”,加大对薄弱学校资金投入,让其限期达标,或与重点学校就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片形成教育园区。各级政府以创设“薄弱学校工作津贴”、“薄弱学校晋级(晋职)评优专项指标”等优惠条件,鼓励优秀教师去薄弱学校工作。优化生源结构,义务教育阶段严格实行划片就近入学的原则。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干部要象扶贫那样下到薄弱学校“扶弱”,实行目标责任制,限期使其由弱变强。实行定编定岗政策、教师流动政策、待遇优惠政策、对口支教政策、跨校兼职政策、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制度等政策,保证各学校之间人力资源的均衡配置。强化自身造血功能,走内涵发展之路,从内部生成优质教育资源。让全社会都来关注薄弱学校,为他们排忧解难,宣传鼓励并推广这方面的典型经验。

5.加强教育资源向弱势群体的倾斜力度。建立和完善国家对贫困家庭子女、残疾儿童、农民工子女等弱势群体就学的资助体系,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在投入导向上,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应向这些弱势群体倾斜,以保证他们享受应该享有的教育资源。要通过财政补助、学校减免杂费、争取社会资助等方式,高度关注贫困家庭子女入学问题。要统一认识,充分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单独规划、专人分管、单列政策,加以重点扶持,充分关注残疾儿童少年教育问题。坚持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纳入当地发展规划,作为政府重要责任,通过多渠道积极采取措施,实施学籍动态管理、灵活多样收费、享有与本地学生同等待遇等政策,认真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

6.改革教育管理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第一,明确政府职责。一是要规划职责,在规划教育资源时必须将均衡发展作为重要指导思想,做到有利于落后地区、薄弱学校的更快发展,缩小差距。二是要投入职责,在增加投入总量前提下,调整教育支出结构,积极向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和困难群体倾斜。三是要督查职责,建立均衡发展的量化标准和评估机制,努力把区域内的教育资源予以均衡分配和合理利用。第二,转变政府行为。在推进均衡教育资源进程中,政府不能只关心重点学校,而要更多地去关怀每一所学校尤其是薄弱学校,千方百计地缩小差距,从“锦上添花”变为“雪中送炭”。政府要成为教育主要投资主体,在资源分配、教育人事、考试招生、教育评估等方面制订公平公正的政策措施,为均衡教育资源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7.合理分配有限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要合理分配有限的教育资源,遵循平等、对等和补差原则,改变以往过于集中投向少数重点学校的局面,在重点与非重点学校,义务与非义务教育,基础、职业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内部,高等教育内部等之间设置合理比例,不宜畸轻畸重。对投人较多的学校要加强监管和评估,以防止教育资源浪费。同时,应积极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给予资金、政策支持,鼓励企业、私人投资教育,以解决教育资源供求紧张的矛盾。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还要提高自身工作效率,精兵简政、加强管理,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佳的效益。

8.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实现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又是实现教育资源均衡的重要途径。要将信息化列入教育发展规划,加大硬件投入,重视教育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搭建软件环境,研发切合实际的教学软件,实现教育行政管理、学校管理、教科研管理智能化,组建开放、动态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建立信息教育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与能力,积极探求基于网络的全新教育教学方式,形成网络资源共享,实现以教育信息化促教育均衡化。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给心爱的书包洗澡
美丽的秋天
生活中的一道难题
爱上网的小姨
假如我有翅膀
快乐的课
令我感动的母鸡
家乡的黄包车
我的新发现
我的自画像
我家的小龟
土地爷爷送给我一袋麦子
我和爷爷家的来宝
滥竽充数(续写)
我的课余生活
十七大入党志愿书
XX最新入党志愿书
工人入党志愿书
入党志愿书表格
入党志愿书的写法
最新入党志愿书
银行入党志愿书
医生入党志愿书
入党志愿书填写
大学生入党志愿书
2008年入党志愿书
研究生入党志愿书
2007入党志愿书范文
预备党员入党志愿书
学生入党志愿书
论民用建筑等电位联结的重要性
什么是“博弈各方利益最大化原则”
杭州地铁试验车站的设计与施工
大国崛起的制度框架和思想传统——以美国为例的讨论
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初探
论哲学在政治上的无能
自由主义还是社会民主主义?
我国地铁接触轨技术发展综述与研发建议
从上海地铁1号线看客流预测的不确定性
浅谈清梳联电气控制对生条质量的影响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调查问卷分析
三相全电子式电能表的多用途开发
再造民主——信息化进程与西方民主理论的创新
自由主义乌托邦的来临
浅论轨道交通(地铁隧道、立交地道)雨水排水泵站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6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5
《称象》教学设计2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4
《司马光》教学设计4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2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1
《称象》教学设计3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5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4
《司马光》教学设计2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4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3
《司马光》教学设计1
《司马光》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