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从教师权威角度谈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试析从教师权威角度谈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9

试析从教师权威角度谈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

论文摘要:教师权威的形成与我国尊师重教的历史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传统教师权威下的师生冲突存在着无法跨域的鸿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教师权威面临诸多挑战。然而教师权威与师生关系的和谐并不是此消彼长的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是以教师权威从形式走向实质为重要基础。

论文关键词:教师权威;师生关系;和谐

学生在进入社会前,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学习如何思维,学习如何与人交流,学习各种知识,并塑造各种规范的行为,这是教育促使学生社会化的必然。教师在教育促使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承担着很大的责任,其中最主要是引导学生保持对教育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在无形中得到实质教师权威,并且构建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和谐社会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权威代表的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和管理及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和服从,教师权威的公正与否不仅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而且直接影响到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形成。

一、教师权威的内涵

“权威”来源于拉丁文“auctoritas”,是指社会生活中一种特殊形式的服从。“权威是指得到普遍承认的组织、集团或者个人对一定的生活领域所起的影响。注重影响所产生的后果是,其他人在自己的生活和观点总服从或依赖于这个组织、集团或个人。”为此,著名学者韦伯把权威的来源分为传统权威、人格感召权威、法理权威,据此,我们通常把教师权威理解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使学生信从的力量或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的来源一般分为四种,即传统的、法定的、感召的与专业的。其中,传统的、法定的权威源于教育制度,外在于教师个体,其大小取决于一定社会的教师文化传统和有关教师权利的法律条款;而感召的、专业的权威源于教师个体素质。”换言之,教师权威是教师在某一领域因掌握丰富知识、具有某种特殊的认知能力、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得到的某种认同。

传统教育下,教师与学生围绕教育目标展开的互动过程中,教师不论在知识、社会文化还是人生经验等方面相对于理智和道德尚未发展成熟的儿童来说都处于“上位”,拥有未成年人无法企及的优势,这也就形成了所谓学生的向师性,而学生的向师性为教师权威的存在提供了前提条件。学生的向师性是指学生都有模仿教师行为的自然倾向,从幼儿园的儿童到大学生都有尊师、崇敬教师、乐意接受教师指导的倾向,同时也造就传统教育的教师权威存在以下问题:“

(一)知识传授中的武断行为,不容学生提出质疑;

(二)认知过程中的教条主义,即只传授各种固定的知识,固定的道德信仰,并不说明其理由,强迫学生机械记忆而忽视知识的理解,不授予学生发现知识的基本方法;

(三)教师滥施权威,凭自身好恶任意责罚、奖惩学生,依靠各种权力手段使学生处于屈从和谦卑状态;

(四)不是根据学生个别差异加以妥善引导,而是依据某些外在标准,如考试成绩等评估学生。”

二、从传统教师权威看师生冲突

涂尔干在《教育与社会》中指出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权威,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具有道德权威。教师具有较高的道德能,是代表道德的权威,是社会道德与社会文化的促进者。涂尔干指出“教师其实不是从外部而从自身才能保持其权威的”,教师权威与儿童的自由之间也并不是对立的,二者非但不相互排斥,而且互相联系。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告诉我们,教师权威是一把“手术刀”,如利用好可以帮助学生,否则也可能刺痛学生。

师生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群体,师生关系是学校中基本的关系之一。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学校教育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得以健康的基础。观察如今的师生关系,我们会发现,在传统师道尊严和时代发展迅速带来的双面夹击下,师生关系处于尴尬、紧张有余的境地。首先传统教师权威极力彰显制度性权威或形式权威,它一味强调教师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和顺从,而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如果长期受到压抑,就会产生不满、抱怨、对立等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冲突,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阻碍了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其次由于网络迅猛发展导致的知识爆炸、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现在教师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对教师在知识层面的敬意减少,传统教育下的教师权威面临消解的境界。最后是如今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师生之间交流更多局限于考试内容,教师对学生发展的其他层面关注减少,从而使师生关系越来越淡薄,师生之间的代沟变得更大更深。教师权威既没有了形式也没有了实质,师生之间的冲突越来越频繁,师生之间的融洽越发不可能,师生关系越发紧张。

信息化的发展、拜金主义的影响、学生主体意识的苏醒、家长维权意识的增强,使得教师传统的权威渐趋削弱。学生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接触并学习到各种知识、价值、规范和生活方式,打破了学校教育及教师在知识传授中的垄断地位,使得教师权威的获得、巩固与发展变得日益艰难。教师权威的丧失,还意味着学生对教师丧失了理解和信任,这样会影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发挥。而当今社会以经济收入为主要尺度来衡量社会地位的风气更加剧了教育权威的失落。在这种情况下,重塑与构建教师权威,在师生平等的前提下重建教师权威,力求在教师的权力控制与平等合作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契合点,已是迫在眉睫。 "

三、走向实质权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育作为整个社会事业的一部分,作为一个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严肃的培养人的活动,必须具有规范性和权威性。教师权威的树立,有助于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使教育成为一个有序的系统并具有较高的效率,推动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促进教育影响的内化和教育目的的实现,为社会培养符合要求的人才。同时,学生自由的存在也彰显出教育活动的盎然生机。

(一)转变观念,快乐学习

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不能固守传统的教师权威,应积极转变观念,顺应时代发展的选择,从形式权威走向实质权威、从传统权威走向现代权威是,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然选择。卡尔·雅斯贝尔斯说过:“真正的权威来自于内在的精神力量,一旦这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消失,外在权威也随之逝去,当权威受到损害时,那么它就抓住强权”。一般来说,教师的外部权威随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减小,内部权威则随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增大。“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为人师表,潜入默化地去引导学生的言行、思想、品德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一方面,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加强教师的知识权威和人格权威,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以身作则,正确处理师生关系,这是在现代教师权威下解决师生冲突所必需的,也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所应有的态度。

同时,走向现代教师权威的另一个途径是:师生一起快乐学习。正如美国后现代主义教育的著名代表多尔对教师权威下师生关系的理解:“教师不要求学生接受教师的权威,相反,教师要求学生延缓对那一权威的不信任,与教师共同参与探究,探究那些学生所正在体验的一切。”日本著名学者佐藤学先生说过,学习不是“勉强”,因为“勉强”是以个人主义为上的无媒介活动,只是讲究知识和技能的“积蓄”,导致一味的被动和封闭;而学习的快乐在于对话,学习教师应为人师表,潜入默化地去引导学生的言行、思想、品德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是以人际交往为基础的媒介性活动,是表达、共享知识和技能的活动,学习注重的是合作性、反思性的培养。因此,在学生发展中应该意识到学习的真正意义是走向对话,走向交流,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利,在师生间建立倾听关系,“学生获得对权利的控制意味着他们将对知识提出不同的规定,并建立对他们有用的知识”。

(二)民主平等,积极对话

巴西教育家弗莱雷从人的存在和社会存在的角度提出了他的教育理念——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之上以平等对话为基础的提问式教育。在提问式教育中,教师不再以授业者的身份向学生灌输已有观念,学生也不再一味地被看作是需要帮助的客体。在对话过程中师生共同成长,即:教师在解放学生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解放。“通过对话,教师的学生(students-ofthe-teacher)及学生的教师(teacher-of-the-student)等字眼不复存在,新的术语随之出现:教师学生(teacher-student)及学生教师(students-teachers)。教师不再仅仅是授业者,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本身也得到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反过来也在教育教师,他们合作起来共同成长。”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控制与被控制、压迫与被压迫的等级式关系,而是平等、互助的关系。师生双方构成教学中平等主体,教师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进行自我扩张,不再全面控制和支配学生的教育存在;教师的声音不再成为从外部强加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命令;教师不再以操纵性的工具化的方式与学生联系,不再将他们视为教育者达到教育目的手段。

(三)提高素质,主动反思

教师权威的内生是由教师自身所具有的素质与修养而产生、形成的,是以学生对教师的信服、钦佩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在驱动力的方式而起影响作用的,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学。因此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素质,自我完善,才能从根本上确立自己的教育教学权威。教师行为凝聚着知识、能力和情感,也凝聚着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影响学生人格和个性。就凝聚功能而,良好的教师行为,是学生心理发展的激励因素,是一种难以抗拒的教育力量。就亲师方面而言,教师行为是取得教师威信的第一要素,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迷恋上教师的人格并受到他的影响。

教师职业是一种具有服务和育人功能的特殊职业,有很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但必须同时具有较高的自我意识水平。有了自我意识,才能不断反省自己,改变自我教学行为,强化自我专业技能,增强自我道德意识,才能真正树立起教师的个人权威。自我意识在人的整个心理结构中,居于高层的统领地位,具有总的监控和调节功能。教师要检讨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权威的破损和学生“叛逆”行为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自身不恰当的教育教学行为造成的。因此,教师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教师应在反思的基础上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而不要一厢情愿地指望学生来改变。学生是能动的,并不一定会朝你所期望的方向改变。你的权威不是用来改变学生的,而是要影响学生发展的方向。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狂风
给“白衣天使”的一封信
非常时期,非常努力
成功与奋斗
坏蛋,我想对你说
假如我会飞
未来的某一天晚上
读书——我的最爱
舞蹈老师二三事
给动物朋友的一封信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我当了一回小老师
班里的小事——“三八线”风波
穿越时空的对话
春姑娘的脚步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校本研修工作总结
校体育教育工作总结
2009年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实验幼儿园托班教研组工作总结
初一语文组集体备课工作总结
2009年外国语学院学生会新闻通讯部年度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2009年下期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
2009年学校年度工作总结
幼儿园2009年上半年教研工作总结
民进江油中学支部2009年度工作总结
中学2009年年终总务部门工作总结
如何写好客服部门工作总结
学困生帮教工作总结
学校调研处2009年度工作总结
对于物流管理创新人才栽培思索
论物流管理体系设计与实践
简述高校廉政审计的理论依据
现代绿色物流管理的策略
论审计学专业课程的契约属性
基于民生审计导向的国家审计浅析
对港口物流课程实践调查思索
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分析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的系统思考
电子物流优势障碍及推动策略
物流立法的问题及解决策略释解
关于审计师变更市场反应的理论基础
分析物流管理课程教育的革新
施工企业管理七步法(5)
浅议不合理工程签证的审计策略
《再塑生命》主旨
《再塑生命》全析
《再塑生命》背景知识
《再塑生命》词语解释
《再塑生命》中心思想
《再塑生命》评点
《再塑生命》学习目标
《再塑生命》词义辨析
《再塑生命》学法指导
《再塑生命》结构分析
《再塑生命》难句解析
《再塑生命》文学常识
《再塑生命》研讨赏析
一个令教师自豪与羞愧的名字
《再塑生命》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