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会计法治的动因分析(1)

会计法治的动因分析(1)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7

会计法治的动因分析(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所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是所有制结构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会计信息成为改善经营管理、评价财务状况、防范经营风险、作出投资决策、进行宏观调控等实现众多主体的利益需要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是当前会计工作中假账泛滥、会计信息失真、基础工作薄弱、会计执法环境差等现实。

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因此,适时地提出会计法治理念是有十分必要的。本文试从内部原因、外部原因、我国改革的特定情况及会计的技术性特征来分析我国会计法治的动因问题。

一、会计信息的特殊

(一)需求主体多样性 从公共选择理论来看,信息是一种典型的公共物品(Public Goods),任何人掌握了某种信息,不会减少他人了解这一信息的可能性。作为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会计是企业与社会的主要连接点,这就决定了会计信息也是一种社会公共产品。

其质量的高低和可信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的流向与配比结构,影响到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经济运行秩序和运行效率。会计信息具有公共物品的一般特征,每个人可以机会均等地获取财务报表所传递的同样的信息内容并据此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然而,由于会计信息的需求主体范围很广,包括了企业组织以及与之有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政府部门等,因此会计信息这一公共产品的生产及公布受到越来越多利益主体的关注。

1、企业的决策者 管理者利用会计信息为企业制定经营目标,评价为实施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并在必要时采取改进措施。以会计信息为基础的决策包括:购买哪一种不动产,保持多少库存货物,借人多少现金等。

2、投资者、潜在投资者 投资人为企业提供开始营运的资金,并考虑是否值得保持对企业的投资。潜在的投资人为了决定是否对某个企业投资,需要评估其投资的预期回报。

他们都需要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通过财务报表掌握企业的营运状况。

3、债权人 债权人在作出贷款或者融资决策时,要评估企业到期偿还债务能力,这种评估主要是了解企业的资本结构,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

4、政府 从分散的基层单位取得会计信息是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态势,有效行使征税、宏观调控等政府职能的前提。政府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来自于税务机关的征税行为,税额是根据相关的会计信息计算出来的;实现政府职能管理作用,由于外部性和搭便车的存在,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公共产品总是供应不足的,会计信息是公共产品,具有消费的外部性,可能导致供应不足,如果在确定的规制理念下,政府就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生产供应,如主管证券市场的政府部门就可以运用强制力要求会计信息的有效生产。

(二)会计信息公共物品性 会计信息的消费群体范围广泛,又每个群体在会计信息的消费过程中不会有损其他任何目标群体的消费,这是公共物品的一般属性。“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又与其他“公共品”有一定的区别。

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一般公共物品是有形的,一般表现为具体的实物,如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等;而作为“公共品”的会计信息是无形资产,它是在既定规则下产生出来的,反映着一定的利益取向的公共选择。即不同的使用者从不同的使用角度出发,会收到不同的效益。

第二,一般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作为“公共品”的会计信息,一定时期内可能具有排他性。如对大多数利益集团有益的“会计信息”可能对少数利益群体并不利。

因为产生会计信息的规则本身体现的利益原则就是有偏向的。 但是这些特殊性,并不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公共物品属性。

相反,会计信息的公共物品属性作为会计法治的原因之一是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内生的原因。 正是由于会计信息的公共物品属性,会计信息的核算,传递不仅给利害关系人在经济决策时提供依据,更为重要的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还会带来经济后果;而单位和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通常拥有会计信息的优势,正是利用这种信息优势的不对称性,信息生产者向外界披露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使自己获利,或进行舞弊、欺诈和违法。

于是在政府、投资者及社会公众等利害关系人与信息生产者之间形成了博弈。但在双方和多方之间明显缺乏适应市场要求的游戏规则。

通过法律对信息供给的生成和披露会计信息的规则予以规范,矫正这种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终结双方的博弈过程,从而为会计信息产品的使用者(消费者)形成法律保护。所以我们必须对这种产品的加工生产在法治化的要求下完成。

同时这些不同的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也是市场经济不同利益主体的反映者。这些不同的利益主体构成了我国会计法制由传统转向现代,逐步实现会计法制现代化-法治化重要的历史动力。

它们追求利益的行,在既有的法律和制度框架下除了有民商法、刑法等予以调整外,还应建立主体权益保护机制和市场信息及市场信号的基础保障机制,以维护市场秩序和降低市场风险。在会计法治的理念下,会计制度(广义的)可以以经济法的形式兼具两种机制的作用,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对现代社会复杂的社会经济的关系给予社会制度上的调整,并使其呈现出一种有序状态,既包含了会计制度(广义的)对社会经济生活调整的广泛性和深入性,同时也包含了会计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调整的有效性和有用性。

二、法治变迁的强制有效性

(一)制度的变迁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制度安排就是管束特定行为模型和关系的一套行为规则。会计作为反映资金运动的过程与结果的技术方法,首先是生产经营者管理自己的经济活动的辅助手段,是资金所有人对自有资金的运用进行把握和控制的方式。

从会计发展的过程来看,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如何计量、记录经济活动是特定主体自己的事情,只是随着经济复杂程度加深及从经济安全的角度出发,才使会计发展成一套行为规则,即制度。长期以来会计规制的目标一直是“会计法制化”。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背景制度的变化,我们认为会计规制的目标状态由“会计法制”转为“会计法治”应属必然。 在此涉及到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制度变迁。

深刻理解了制度变迁的内涵,就能解释为何会计规制要依据“法治”这种外围制度。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在经济落后国家的制度变迁中,国家承担着制度设计、规划与组织的重要职能。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法制建设,是经济落后国家制度变迁的典型。因此,会计结果作为联结宏观和微观经济的纽带,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尤其在产权归属问题上举足轻重,制度变迁主要的是实现制度事实的转变,无论是法律制度还是经济制度,都是以制度事实为根本的。

制度事实是现实的社会存在,制度事实决定了制度规则。会计法制在特定时期特定的历史情况下的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这一制度规则不能从根本上,具体地解决会计规制中除了法制不健全以外的其他问题,以及由此造成的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差、相关性低,严重失真的事实。

所以我们必须借助另一制度安排-“会计法治”重构我国会计诚信体制。

(二)强制性变迁 以上解决的是由会计法制向会计法治变迁的原因,那么为何变迁的方式始终没有离开“法”呢,为何没有选择“德治”、“理治”或其他。依据制度变迁的理论,制度变迁包括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也称需求主导型制度变迁)和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也称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两个基本类型。

其中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主体以市民为主,且以自发性为基本特征;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国家且以强制性为基本特征。据此推论,会计规制的主体以政府为主及“法定大于约定”的规制特征。

在我国主要是政府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而为的行为。所以会计规制类似于强制性制度变迁,从而中国会计的规制模式要借鉴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模式及其理论,注意发挥该模式在加速市场经济的步伐中的规模经济优势。

由于法的特殊性,在强制规制中有着明显的优势:

1、法是形成于公共权利机构的,这是法与其他人为形成的社会约束的主要区别之一,也是法治与其他治国方略的区别。这种公共权利机构本身是建立在一定的“合法性”基础上的,有普遍的管辖权的政权。

就会计而言,《会计法》的机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这一最高权力机构。

2、法具有普遍性。在国家权力所及范围内,法具有普遍的效力和约束力。

这是法与国家权力密切联系的必然结果。且这种普遍性是一种普遍的国家强制性。

国家权力所具有的形式上的公共性,始于国家权力的社会规范也具有了公共特征,获得了全体遵循的效力。在这种情况下,违反法律往往被视为冒犯了全社会,危害了公共利益,违反了会计法规的成本大大超过作假账的成本。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法是以暴力手段为后盾的强制,是一种社会整体力量的强制。因此,法就一般情况而言是一种最具有外在强制性的社会规范。

此外,从会计发展史和法理学的角度,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会计行为逐渐从社会生活的一般行为中游离出来,具备了法行为本身所具有的目的、动机和效果等要素,成为一种法行为,客观上成为法律规范应当予以调整的对象。会计生成的信息最终又将对社会多方面产生广泛的影响,并涉及社会利益分配和资源的有效配置,通过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首先必须是明确的。

但是计划经济和转轨过程中会计主体的模糊以及法律责任主体无法得以具体落实又构成了会计法治化的一大障碍。完善会计法制,实施会计法治的战略因其高度性、立体性、全面性可使这一弊端从根本上得到治理。

会计信息市场的建设与完善,只有遵循会计法治化的道路,会计信息的公共物品属性只有依托法治的权威性与强制性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市场经济效率,维持市场经济的公平。法治的有效性是会计法治化的外部动因,内部动因只有通过外部动因才能更好体现特性及维持其良好的属性。

外部动因也是为了内部动因的更好完善而必须存在的客观实在。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规避国际反倾销风险的会计之道

论证券市场中会计信息的公开披露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吟诗大赛
买件黄雨披
妈妈 您辛苦了
德夯苗寨行
生日礼物
给甜甜洗澡
买书记
生日PARTY
竹秋千
童年趣事
开课风波
家乡的路
我帮爸爸缴公粮
特殊的礼物
外公是个老党员
涨工资申请书
如何写夏令营申请书
国家助学金申请书范文
教师转正定级申请
入伍志愿书范文
加入学生会宣传部申请书
学生会申请书范文3篇
休产假申请书
公司员工转正申请书
安排子女工作申请书
城市低保申请书范文
农村老人低保申请书
公司出纳转正申请书
关于转为中共正式党员的申请报告
奖学金申请书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有效性分析
公共治理与制度安排——论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
激活数学课堂,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以新生教育为突破口,强化高校学风建设
中国学生要有敢于怀疑世界级大师理论的勇气
教你“三招”轻松教学——读《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有感
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
关于就业压力下网络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如何安排和管理“2+1”办学模式的实习以提高实习质量
新课改理念下化学愉悦学习观的培养策略
关于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进一步做好辅导员工作
谈制约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思考
浅谈高校教师评价机制有效性分析
水产养殖生产实习的教学内容与组织安排
随文练笔巧安排——《小草和大树》练笔安排及评析
关于“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为什么云有各种不同的颜色
日月晕环
《看云识天气》词义辨析
《看云识天气》中心意思
《看云识天气》词语解释
《看云识天气》句段详解
《看云识天气》典型例析
《看云识天气》学习目标
《看云识天气》精彩句讲解
《看云识天气》课文导读
虹和霓
《看云识天气》课文简析
云的特征和分类
野外天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