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高校教师的高期望激励对学生学业成功的影响

关于高校教师的高期望激励对学生学业成功的影响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25

关于高校教师的高期望激励对学生学业成功的影响

"

[论文摘要]本文借助于期望激励理论,强调了高期望的因人而异性,分析了期望激励理论的应用方式及在应用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并针对高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主张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期望要从对学生学习的外在动力转化为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内在动力上,从而促进大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 期望激励理论 高期望

“激励理论是在个体具有需求和动机的前提下,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施加外部条件或状态影响,使人产生一定的心理变化,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对人的行为实现导向功能,挖掘人的潜能,使人的行为受体产生最大的收益和效率的概念和原理体系。激励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在高校大学生培养机制实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在激励的作用下,通过参与竞争性的学习或科研,完善自我的意志和品格,获得超越生存需要层面的、更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走向自我实现。期望激励是激励机制中最值得重视的激励要素之一。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充分挖掘每个大学生的潜力,促进其全面发展。为达到此目的,高校教师要随时把握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有效机会,科学地运用期望理论,控制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本文主要侧重于高校教师的高期望,这里的高期望强调的是期望的因人而异性,因为高校教师的高期望会对大学生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所以要把握好高期望“度”的问题。高校教师树立正确而适当的高期望有利于大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一、期望激励理论的应用方式

1.期望和赏识激励方式

绝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将来和发展都设有目标、抱有期望,都希望自己在各方面能得到提高和完善,毕业时能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岗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这就要求大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充分了解大学生个体的基础上,向每个大学生提出切合自身实际的期望目标。一方面让大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产生期望效应,另一方面也使其有明确的学习和奋斗目标。

2.期望目标激励方式

“目标设置理论认为,设置要达到的目标是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是完成工作的最直接的动机,也是提高激励水平的重要过程。动机是个体行为对一定目标的指向,反过来目标的设立也会通过自我激励机制对个体动机发生作用。目标激励就是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发大学生的动机,指导其行为,使大学生的成才需要与成才目标紧密结合起来。目前,由于应试教育和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大学生进入高校这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很容易松懈下来,错过了一生中最珍贵、最美好的学习时光。这就需要大学生管理工作者善于帮助大学生确立恰如其分的奋斗目标,运用大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期望来引导大学生目标的确立,激发其成就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地抓住来之不易的大好时机,努力学习。这可以通过高校教师们对大学生的期望,充分发挥期望的正面作用,来影响大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目标。

3.期望情感激励方式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情感不只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而且对人类行为动力施以直接影响。老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在《爱的教育》译者序言中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大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注意感情的投入,只有相互间感情的深入交流,才能促进相互信任。要运用好感情激励的方法,用精神力量去调动人的积极性,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引发教育对象产生接受心理。

期望中包含了无限的感情,期望激励的方法就是要有效传递教育管理工作者对大学生们深切的期望与关怀。在运用期望情感激励时,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要了解人。想大学生所想,急大学生所急,真诚地关心爱护大学生,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并给予相应的帮助。二是理解人。大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随时把握大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三是尊重人。大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尊重被教育对象独立思考和表达思想、争论辩护的权利,以心换心,以诚换诚,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理解沟通的桥梁,增强大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影响力。只有真正注意并兼顾到这三个方面的因素,期望激励才能真正发挥出其情感交流的作用。

二、期望激励理论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高校教师对各类大学生应该给予适当的“高”期望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大学生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大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大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高校教师为大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和较高的期望,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本身难以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更高水平发展区的发展。

大学生的基础和潜能是千差万别的,大致可以分为基础薄弱的大学生和基础较为扎实的大学生。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核心是建立在个人潜在能力和现有基础之上的,所以高校教师对这两类大学生期望的程度之“高低”也是不同的。例如,同样是对大学生掌握词汇的期望要求,英语教师对英语基础薄弱的大学生的高期望就是这类大学生会默写这些单词,而对基础好的大学生的高期望则是不仅要会默写还要会灵活运用该词。如果高校教师把不仅要会默写还要会灵活运用该词这一高期望运用于基础薄弱的大学生,那么对于这类大学生是有害的。因为这一高期望对于这类大学生来讲太高了,远远超出了他们的现有知识基础和现有能力,不是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所以这种“高”期望会令他们产生强烈的挫折感,不利于他们学习的顺利进行。反之亦然。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高校教师要针对不同大学生现有的基础和个人潜在能力来对大学生施加不同的“高”期望,才能更有效地发挥高校教师高期望在提高大学生学业成绩方面的作用。

2.要正确把握期望激励的“度”

高校教师要依据强化型激励理论,正确使用积极强化。“积极强化的运用可以促进大学生积极地、乐观地接受培养机制,使得大学生培养方案得以增强一。在教育工作中,高校教师对大学生们的认识和了解会有偏差,因此对大学生的期望常会出现过高或过低的现象。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期望过高有可能导致大学生的挫败感,使大学生承受压力过大,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同时,如果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期望过低,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这就使大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由于大学生的能力和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认识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所以在运用期望激励理论实施大学生培养过程中,评估、反馈和调整是使激励理论的应用进入良性循环的保证。评估工作的重点是比较使用期望激励理论前后大学生学习状况的变化,分析期望激励方法在大学生培养机制中运用的效果,找出偏差的原因,进而对期望进行调整和改进。反馈和调整是期望激励方法在大学生培养机制投入应用后,依据大学生需求和环境的变化,对期望激励机制的运行进行的日常性补充、改进和优化。在完成上述工作过程中,收集有效的信息至关重要。为此,高校大学生管理部门在信息调查工作中要注意信息收集的全面性、适用性、正确性和及时性。通过及时有效地反馈信息,高校教师根据大学生的发展和对大学生的了解做出相应的调整。 "

3.高校教师要认识到自身与大学生期望间的差距,给予大学生适当的期望

高校教师对大学生适当的期望对于大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影响非常大。心理学研究表明:高校教师在课前应清楚地向大学生表达自己对大学生们的期望。例如高校教师会清楚地告诉大学生:大学生们在高校教师的课堂上能努力学习;高校教师重视高标准对于学业成功的重要性;高校教师帮助大学生树立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高校教师告诉大学生们如果他们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他们将会面临怎样的后果;高校教师会公开表示对大学生们良好表现的关注等等。这些都会使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得到极大的提高。高的期望会使大学生们的学业成绩得到提高,低的期望会降低大学生们的学业成绩。

期望又分为高校教师的期望和大学生自己的期望。由于大学生的个人经历和家庭背景不同,而且他们在大学阶段学业成绩的期望多源于自己的高中经历,那么这种个人期望可能会与教师对他们的期望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对于投入学习时间上期望的差异,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曾对刚入校的大一新生做过一份调查,要求新生回答一个问题:“在高中期间,你们每周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大概是多少?”大部分学生回答是,他们在高中阶段大概每天课外会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在学习上。大部分学生的高中、高校教师和家长期望他们在大学里的学习时间可以短些。例如,在迈阿密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大部分刚入校的大学生期望自己每周花三十至四十个小时(包括上课时间)在学习上即可。”有些大学生甚至认为,与高中相比,在课外只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去学习便能学好所有科目,在大学里自己在每门课课外所花的时间少于一小时便能学好;而高校教师期望大学生在每门课课外学习上投入两到三个小时才足以取得学业上的成功。

同时,当他们进入大学后,大学也极少去关注和改变其进校前所拥有的这种学业期望上的偏差。由于存在教师和大学生个人期望之间的差异,而且高校教师常常会忽视这种差异的存在,所以高校教师对大学生期望会出现偏差,出现对大学生的期望不适当的情况。为此,要关注、纠正这种偏差。

三、高校教师给予大学生高期望的一些建议

1.协调好高校教师与大学生间期望的差异,引导其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由于新生自己期望的形成大多来源于高中经历,也不清楚自己将在大学学习些什么内容及学业成绩应达到什么程度,同时又受到大学招生材料里强调大学课外生活的影响,所以他们自己形成的期望经常是模糊和不适当的。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做好与大学生的沟通工作,纠正大学生个人期望中的偏差。在大学生刚进入大学时,便清楚地告诉他们大学学业的要求和大学课外生活的情况,以及他们对大学生学业的期望和一名成功的大学生应该被期望达到的标准,使其高质量地完成学业,随之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2.深刻理解高期望的内涵

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期望不是仅仅增加期望的难度,也不是另外制定出一套大学生学业成功的标准。关于大学生学业成功标准的争论大多集中关注学业的结果,获得证书、学位等是大学生学业成功的基本标志。与此相比,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期望更多地集中于大学生在学习上的努力和取得学习成功的过程,即分清和规划好大学生能够取得学业成功所要采取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步骤。

具体化期望就是确定达到学业成功标准所要采取的合理步骤。关于这个标准的争论通常会围绕“什么是大学所能接受的大学生学业成功的最低水平?”这一问题来展开。但是,关于合理的高期望的提出则会围绕完全不同的问题展开,那就是:“学习什么内容,要学到什么样程度才能获得大学生学业最大化的成功”提出这些期望不仅仅要考虑学校要求大学生学业成功的最低标准,更多地还要考虑大学生学业成功最大化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和采取的方法与步骤,再根据大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潜能做出合理的规划,从而对大学生提出合理的高期望。

3.将教师的高期望转化为一种对大学生的要求,更有利于发挥高期望的激励作用

经过多年对大学生的观察和对大学生失败经验的总结,绝大多数高校教师对于什么样的学业成就和行为标准能导致大学生未来的成功是非常清楚的。但是,绝大多数高校教师并没有直接期望并要求大学生达到那些标准。例如在迈阿密大学,高校教师委员会为各类大学生撰写了职业要求描述报告,但是大学生毕业时的学业成绩仍然不够理想。所以高校教师需要将高期望转化为对大学生的一种要求,才能更有效地发挥高期望的作用。

我们知道,如果高校教师要求大学生去参加课外学习课程,或是学习讲座,那么在将来,这些大学生会比那些高校教师没有做此要求的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这些学习活动。高校教师常常抱怨大学生不重视也不去实现高校教师对他们的高期望,但是高校教师却忽略了其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里并没有体现他们的高期望这一事实。所以,要使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高期望得以更好的实现,就需要在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里体现这种期望,从而使高校教师的高期望转化成对大学生的一种基本要求,这有利于大学生学业成功的效率。

4.高校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要成为全年级甚至全系的一种共同行为

在大学里,高校教师可以控制自己所教授课程的难易程度。但是,如果他的课程对大学生的期望要求比他的同事或学校类似课程要高,那么他便会受到来自大学生和同事的压力。因为大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评价直接影响学校对于该高校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通常,为了容易拿到较好的成绩或是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参加课外活动,多数大学生不选修那些期望要求过高的高校教师开设的课程,从而给高校教师造成一定压力,迫使其降低该课程的期望要求。这就大大降低了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高期望,不利于大学生学业的发展。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学业成就,需要全年级甚至是全系合作,共同提高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期望水平,才能更有效发挥期望的作用。

5.高校教师的高期望对学生学业的促进不仅仅体现在高分数上

学校需要评估高校教师的课程对大学生学业促进的程度。通常,学校通过衡量大学生的平均分数来衡量高校教师投入在课程上的期望要求对大学生学业的影响。但这是不准确的,因为这很难衡量出该期望对大学生学业的影响的。事实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在美国多所大学中做过的调查表明:通常那些拥有较低平均分的院系认为,低的平均分表明他们院系对大学生期望要求的标准较高,表明他们非常严格。而那些拥有较高平均分的院系则认为他们的高校教师教学水平高,大学生接受了高质量的教育,因此高的平均分就显示了他们的高校教师拥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所以,高分数不能充分体现高校教师的高期望对大学生学业的影响。

高校教师的高期望意味着增加课程的挑战性,从而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所以,在学期开始高校教师就要清晰地表达他们的高期望,并转化为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使教师的高期望更具体、更明了,更具有可操作性,从而激励大学生获得学业上的成功。

<>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龟免赛跑新编
假如我是老师
外婆家的石榴树
夜,原来那么美……
什么是好孩子
可爱的小狗
蚂蚁
垃圾桶里的对话
春草花秀游香炉
小鸡
“登山”
珍爱生命
早春的校园
妈妈,我爱你
龟兔赛跑后传
中国企业国际化运作的对策研究(1)论文
我国与伊朗油气资源贸易的影响因素及战略选择(1)论文
浅谈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温州经济的影响(1)论文
浅谈绿色包装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1)论文
国际保理与其他贸易结算方式的比较分析(1)论文
重压下的加工贸易(1)论文
浅谈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路径选择(1)论文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探析(1)论文
我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1)论文
浅谈我国对外贸易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1)论文
我国大豆产业遭进口冲击的根源分析及其应对(1)论文
浅谈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全球战略(1)论文
中部地区对外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论文
尽早打通中俄经贸发展痼疾实现双方贸易大发展(1)论文
浅论我国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战略机制(1)论文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探究活动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