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初中历史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中教师角色定位的探析

初中历史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中教师角色定位的探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05

初中历史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中教师角色定位的探析

"

[论文关键词] 基于问题的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 教师角色

[论文摘 要] 基于问题的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关注,并逐渐在各级各类学校应用,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基于问题的学习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角色的转换。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教师应该起到设计师、助产士和点评家的作用。

初中历史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roblem Based learning,简称PBL)可以表示为:教师首先根据历史新课标的要求和课本内容设计出教学目标,然后围绕教学目标提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问题进行探究。为了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学生间相互分工,相互协作,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感悟学习文本,相互交流所获得的知识与体验等多种方式促进问题的解决。如果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发现还需要研究另外的新问题,那么,就要反复循环地产生问题,再集体交流并讨论问题的解答,直至问题得到解决。问题解决之后,学生必须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点评。这种学习模式对帮助学生灵活掌握基础知识,促进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发展合作与自主学习能力起到较大的作用,符合历史新课标提出的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初中历史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模式,其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六个环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问题情境——组建学习小组——实施问题解决——-汇报成果——反思评价。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完成阶段”,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PBL对教师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如何定位自己在PBL中的角色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教学目标能否顺利达到,教学成效是否显著。那么在PBL不同的阶段,教师充当怎么样的角色呢?

一、在问题学习准备阶段,教师是设计师

(一)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模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构成的。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具体目标中,分别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知识与能力中提出了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在过程与方法中提出了要学生:“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提出了要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确定了自己的教学目标才能有效的进行教学设计。因此,在PBL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课程性质,精心做好教学设计,确立准确的教学目标,然后围绕教学目标安排合理的学习内容,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从而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设计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是基于问题学习的学习活动的基本单元。小组活动贯穿于PBL的全过程。教师只有精心设计好学习小组,才能更好的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达到学习效果。因此,在安排学习小组前,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学生对历史的认知水平和知识背景,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这样有利于促进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相互强化”,避免学生因“同质”,导致一部分小组学生“活跃”,一部分小组学生“沉寂” 情况出现。其次,学习小组的的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一个小组3-6人为宜,人数过多,有些学生容易出现“搭便车”的现象。此外,教师还要制定小组学习的规则,制订奖励与惩罚措施,进行小组任务分解,小组职责的分工等,从而保证小组学习有序顺利的进行。

(三)设计问题情境。

二、在问题学习实施阶段,教师是助产士

三、在问题学习完成阶段,教师是点评家

学生解决问题后,各小组会将小组成员达成的共识以成果的方式汇报给老师。教师必须成为一名优秀的点评家,对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评价是PBL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是检验合作学习效果、保障其有效实施的关键。实践证明,教师提供及时、恰当的评价,能够使学生及时地调整学习步调与进程,较好的达到学习的目标;另外,教师的表扬和肯定,也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要想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必须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一是教师自身对学生的评价。这种评价主要是教师在观察学生学习,与学生进行交流等方式收集到的信息。二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这种评价包括学生的自评,小组内成员之间的评价,组与组之间成员的评价等。

总之,PBL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在推行和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和总结,必然有一个长期细致的探索过程,教师在其中的角色问题,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调整和适应。

参考文献: [2]周久桃.基于问题的学习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3]吴慧青.基于问题学习中的师生角色及师生关系[J].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第4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捉蝈蝈
摆威风的后果
第一次当“老师”
我记住了它
西西老师的粉笔发射器
竞选班干部
自己动手做小面包
20年后的家乡
我的除夕夜
家给我的爱
百元假钞
玩转悠悠球
集市见闻
别让幸福葬送于车轮底下
政府干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制度经济学思考(1)论文
我国公司并购中的雇员权益保护(1)论文
小议艺术设计基础课教学
上市公司反收购措施的理念、原则及制度(1)论文
文学革命与梁启超对中国文学审美意识更新的贡献(节选)
论离岸金融业务经营监管法制(1)论文
探究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论我国城市居民住房权的实现保障(1)论文
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法律规制(1)论文
中美学生创造力发展影响因素的比较及其启示
中国纪录片的成长和萎缩
探析《洪堡的礼物》中典型的犹太文学主题
摄影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画艺术
日本海上能源通道安全法律保障机制(1)论文
论经济法的法域价值与现代回应(1)论文
《小小竹排画中游》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
不知不觉入画中──《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实录与点评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杂谈
《小小竹排画中游》课文导学
《小小竹排画中游》词语解释
《小小竹排画中游》中心思想
《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关注学生,关注课堂生成──《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引发的几点思考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片断赏析
《小小竹排画中游》近义词反义词
《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小小竹排画中游》课文导读
领着孩子慢慢行──《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片段
《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树木是这样“密”起来的──《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片断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