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对推进陕西高职教育发展的作用

浅析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对推进陕西高职教育发展的作用

"

论文关键词:示范性高职院校 优势 高等职业教育 引领和示范作用

论文摘要:陕西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优势在于,以开放办学、校企合作为主要特征,通过不断深入工学结合,加大“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陕西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一、全国及陕西高职教育发展和示范院校建设概况 2006年,国家启动了建设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计划,“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至少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并给予优先安排招生录取批次、单独招生等政策支持。2006年评了28所,2007年评了42所,2008年评了30所。陕西的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名列其中。陕西省于2008年开始建设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目前有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等9所。2010年,国家启动全国新增100所骨干高职学院建设计划,全国高职教育将形成以国家示范院校为引导,国家骨干高职学院为带动,省级重点建设高职院校为支撑的发展格局。

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更加注重高职教育内涵的发展与创新,强调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实施。也就是说,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是骨干院校建设的重点和核心,它反映着学校的管理层设计思想,体现着办学定位和办学方向,也从一定程度上指出了阻碍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症结所在。在“2009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峰会”上,一致通过了“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办学、合作发展”高职教育的办学方针,以改革创新、合作共建、凸显特色、提高质量为发展思路。以上4个“合作”是高职学院今后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努力方向。

二、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优势

1.以开放办学、校企合作为主要特征,实现了高职教育的理念革新。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就是要力求让企业能深度介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过程的参与、企业文化的渗透等合作工作,使学校与企业的关系紧密、互为依存。

示范院校在开放办学、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方面为各高职院校做出了很好的榜样。省级示范院校的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行业、企业、社会用人标准及需求变化,及时改革和调整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该院大力推进工学结合、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和开门办学,探索出以“工学五结合”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项目导向、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符合各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把教鞭指向生产一线,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此外,该院通过组建交通物流职教集团等多种途径,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先后建立了150多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实现了学校培养和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显著提高。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长期以来依托行业办学,校企深度合作特点突出。学院与长期合作的20多家企业组建了西安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理念同新、目标同趋、任务同驱、资源同享、创新同步、质量同兴、和谐发展。学院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创新以“四接轨”为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接轨、教学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接轨、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接轨、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接轨”。学院利用地处省会城市的区位优势和行业背景优势,积极创新“市企共建、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与用人企业密切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参与教学管理、共同考评教学质量,促进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2.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坚持工学结合,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将课堂上的学习和工作上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看到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理论的积极性。根据学校自身或专业的行业背景和需求的不同,工学结合的具体方式有“订单培养”、“顶岗实习”、“项目驱动”、“工学交替”、“校企融合”等等。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是陕西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职学院的建设院校。该院于2007年实施了“百县千企联姻工程”,把学生带到田间地头、果园和蔬菜大棚,让学生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去学习、去实践。在实践中,园艺技术专业学生掌握了果树整形修剪、蔬菜选种栽培、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畜牧专业学生掌握了家畜育雏、养殖、常见病预防、饲料与营养等技术。“百县千企联姻工程”实现了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谋求新突破,在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上谋求新突破,在建立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实训体系上谋求新突破,三个新突破强化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 3.通过“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一是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二是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实行“双轨机制”打造高素质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实现教学管理人员和行业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双向挂职”、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双重身份”。 "

强调实践性是高职学院人才培养的主要特征。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职学院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同样是国家级示范性高职学院的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该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精练实用的教学和快捷有效的实训相融合”的人才培养基本模式。实施这一模式的关键支撑平台是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在“前校后厂”办学格局的框架内建立的“实验室-工业技术实训中心-校办实习工厂”三级配套并向校外产业实习基地延伸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该院在不断增强自身实践教学实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及各种社会教育资源的深度合作,建立新的校外实训基地,拓展原有实训、实习基地的功能,完善管理运行机制。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校企之间的双向互动,达到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良好效果,使人才培养模式的贯彻实施有了可靠保障。

双师型专兼职教学团队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使得以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得以有效贯彻实施,让学生真正成为相关专业领域内职业岗位上广受欢迎的实用人才。

三、示范校建设对推进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作用 2.校企深度合作,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示范建设院校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专业突出铁路工程,实践教学强化铁路技能,工学结合依托铁路企业。为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该院依托铁路施工与维护企业,校企合作共建教师实践技能培训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高速铁路实训工区、高速铁路地基检测实训室、铁路轨道养护实训室、专业机房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发挥铁路特色优势和中心城市地域优势,构建了一个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校企合作网络。校企共同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开发,多项成果得到广泛运用;校企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数量稳定、结构合理。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把加强“校企合作”作为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首要任务,采取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培养应用型人才,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该院与多家企业联手打造示范高职校企合作共赢的特色品牌,形成了“五环联动,工学六合,十种模式共同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院校中具有很高的示范推广价值。

3.在扩大社会服务的同时实现校企合作发展。高职学院担负着多种多样的社会服务职能,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主要途径有向区域和行业提供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的人才培训与培养,提供技术创新、推广和服务,实施先进文化的传播和辐射,使学校成为区域的技术技能培训中心、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中心、区域学习型社会中心。具体包括:就业转岗培训、技术研发推广与服务、文化教育传播与辐射、社区需要学校有条件提供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等。

示范建设高职学院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在区域合作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了特色,服务功能进一步扩大。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百县千企联姻工程”的实施,在社会服务功能方面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该院针对服务对象规模小、经营松散、企业化程度低、组织困难等特点,完善和创新了基地示范型、专家大院型、科技包村型、技术服务型、企业带动型等五种产学合作模式,与千百个县、企“联姻”,“校县合作搭台、工学结合切入、五种模式运作、育人服务双赢”,走出了一条农业高职院校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新路子。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在示范建设中发挥学院“一个集团、四个基地”(学院是西安轨道交通职教集团牵头单位、铁道部机车司机培训基地、全国地方铁路人才培训基地、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基地、西安市职业教育电子技术类公共实训基地)的作用,实施“千站百段”工程,面向轨道交通行业各站(点)段(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攻关、技术研发和职业技能鉴定等服务,不断扩展为社会和企业服务的内涵。

参考文献: [2] 李丹.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百县千企联姻工程”纪实[N].中国教育报,2010-03-19

(1).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第一次上台演出
手指品尝家"郭振宇"
海边游记
我的快乐与忧愁
聪明的老爸
钓青蛙
福娃奥运漫游记
紧急集合
苹果
参观中华恐龙园
海南游记
我的快乐阅读生活
我爱家乡的湖
雷阵雨
对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诠释—张九精精神内涵探讨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初探
浅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授课的有机结合
浅谈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及思考
对铜仁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状的调查
浅谈现代教育从国学中寻求发展的新思路
数学教师如何使课堂语言生动、优美、流畅
试论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试论高校扩招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缓解对策
试论传统图案在现代图形设计中的作用
关于传统法与交际法在英语教学中的综合应用
论产品质量监管责任
浅谈注重综合成绩评价,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
如何消除数学教学误区
浅谈《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法
《学会看病》教学有感
激发情感,走进学生精神生活──《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
《学会看病》教学反思
《学会看病》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
《学会看病》教学杂谈
《学会看病》教学反思
《学会看病》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学会看病》导入
伟大的母爱──读《学会看病》有感
《学会看病》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杂谈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
自主阅读,交流初读感受──《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