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校园文化建设在构建素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试析校园文化建设在构建素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析校园文化建设在构建素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

[论文摘要]大学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具有其他形式难以取代的独特优势。文章阐述了校园文化环境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如何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作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校园文化 素质教育体系 构建

一、校园文化环境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1.高雅活泼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具有教育导向作用。优美高雅的校园物质环境、民主平等的思想政治环境、和谐宽松的精神文化环境、团结进取的学术创新环境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校园文化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效果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的内化作用。大学生身处校园所特有的环境氛围之下,经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积淀为大学生的品质,使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

2.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提高师生的创造活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的作用。校园文化作为师生共同营造的一种文化,在教学、科研、文娱等实践中可以启迪师生的多种思维方式,引起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不同学科、不同观点间的交流切磋和砥砺、碰撞,使学生的思维方式、情感意志、精神风貌和创造潜力得到积极的影响和引导。它的最终目标是让青年人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专业人才。

3.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满足学生愉悦需求、增强学生凝聚力的作用。课余开展的各种学术讲座、文艺会演、体育比赛、科技竞赛、学生社团等校园文化活动,将有共同爱好、共同追求的学生凝聚在一起,交流技艺、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开拓思路、共同提高、共同创造的目的。另外,在此过程中形成和产生的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还会产生内在的号召力,增强学生之间的内聚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取的团队精神。所以说,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不仅满足了广大学生的愉悦要求,更重要的是起到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和谐人际、提高能力的作用。

4.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对大学生社会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显然不可能仅靠课堂、实验室完成,还要通过大量的、丰富的课外教育活动,通过师生间、学生间交往以及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才能逐步得以完成。任何大学都处于一个地域和社区内,不可避免地要与所在地域和社区发生联系。通过组织师生与地方共同进行科技开发、共建实践基地、技能竞赛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得地域和社区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不断丰富并更新着校园文化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思想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步入社会奠定了基础,加速大学生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实现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二、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构建完整的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

1.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的一种群体文化,它贯穿在学校的教学、管理、生活等各个环节,在无声无息中熏陶、升华和铸就着学生的人格和灵魂,影响着学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校园文化建设绝不仅仅是宣传部、团委等少数几个部门的事,也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必须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党、政、工、团组织共同参与、分工协作、齐抓共管,优化学校整体的育人环境。建立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集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等多方力量形成合力的建设机制,才能达到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的预期目标。 "

2.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形成有力的保障体系。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校园管理制度的制定应遵循民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原则,注意尊重和满足广大学生的客观、公正、民主的心理,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从而将制度管理的刚性与德育教育的柔性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摒弃不良的个人习惯,从规范中获得文明程度的提高,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使素质教育真正得以体现。

3.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脑海中的文化因素、文化品种越多,越有可能通过随机的碰撞,出现优化组合,激发出创新观念。校园文化的多姿多彩最能满足正在成长的青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人文艺术活动和学术科技活动要有丰富的内容作保证,并且在形式上也要考虑到年轻人的需求。对理工科大学生要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科方面的教育,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成规模、质量高、形式新、氛围好的系列活动才能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吸引到团队中来,也才能对培养大学生的全面素质起到应有的作用。

4.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中环境的育人功效,为学生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学术文化环境。首先,要加强校园自然环境建设,努力做到物质设施具有人文教育内涵。春天桃花似火,夏天荷花映月,秋天丹桂飘香,冬天梅花傲雪,学生身处如此优美的环境之中,情操和心灵必将得到陶冶和净化。另外,要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带头人的培养,聘请校内外的知名学者、专家、教授为各学生社团组织的顾问,使校园文化建设向多样化、多规格、高层次、多方向健康发展,拓展人文活动与科技活动内涵,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

5.调动教师参与第二课堂建设的积极性,凸现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高校教师是学校宝贵的教育资源,是文化素质最主要的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也是高校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和人文素质教育的骨干力量。没有教师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是表象的,生命力是短暂的。教师所具有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独到的学术见解、严谨的思维方式、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品格、勇于对社会和国家承担责任的胆魄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和深刻的。教育管理者要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校园文化阵地建设的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参与到学生的第二课堂中,把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课堂内外的各个环节,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阵地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6.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校园文化建设要走特色之路。校园文化作为文化教育的一种形式,应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一方面,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性应体现在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才干的高级专门人才;另一方面,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性应体现在校园文化活动组织上的独创性和个性化的特性。各校的情况千差万别,开展校园文化必须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切忌互相模仿,生搬硬套。只有因校制宜地形成和体现自己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才具有生命力和感召力。

7.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平台,发挥网络等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网络平台已成为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新载体。对于网络条件下校园文化的走向问题,要结合青年学生喜爱网络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通过建设电子图书馆、人文素质教育网、校园BBs、校讯通飞信平台等网络平台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阵地。

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环境对高校发生巨大影响的形势之下,教育工作者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研究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用继承中求创新的方式来建设我们的校园文化,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钱带来的烦恼
迟来的雪
我的文具盒
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绿豆发芽小实验
文具盒的自述
消灭人们心头的“魔爪”
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扫除心灵的污垢
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谈节约
我最爱的玩具
我的转笔刀
热爱生命,珍惜时间
我最亲密的伙伴
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质量工程”视角下高校教师素质提升分析
试论本科教育专科化问题及其成因和对策分析
关于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激励机制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思考与展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观论析
论析转型期高校教师激励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关于成人高等教育考试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关于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与择业心理
关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地位和内容的对策思考
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探讨
浅谈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探析——基于职业满意度的调查
关于对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思考
关于澳大利亚大学质量保障署的跨国高等教育质量审核初探
浅谈中国传统诚信观与大学生诚信教育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