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对于大学生职业障碍知觉的探析

对于大学生职业障碍知觉的探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8-03

对于大学生职业障碍知觉的探析

"

[论文摘要]文章从职业障碍知觉的含义、职业障碍知觉对大学生发展的不利影响、大学生职业障碍知觉的特点、大学生职业障碍知觉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建议等四个方面,对大学生职业障碍知觉展开了深入探析,旨在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全面了解职业世界,培养大学生面对未来困难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减少职业障碍知觉不利影响。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职业障碍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发展,职业世界呈现出新的面貌。职业世界的日新月异给大学生的择业、就业都带来了新的挑战,行业结构的变化带来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新的组织方式、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和对人才要求的不断变化,都给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带来更多、不断变化的障碍。大学生如何认识、对待自己在未来职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这极大地影响着他们在大学阶段的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对自我的评价;同时,它还将影响大学生在毕业时对未来职业的选择以及对未来职业发展前景的信心程度。因此,研究大学生的职业障碍知觉对于深入了解大学生的职业心理,提高学校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职业障碍知觉的含义

职业障碍(career barrier)一词,最早由美国学者Swanson于1991年提出,也称career-related barrier或者barrier in career development,表示与职业相关的障碍或职业发展中的障碍,这些障碍既有外在的障碍,如性别歧视,也包括个人内在的障碍,如不适合做某种职业。职业障碍知觉Perceived occupational barriers,也称Perceived career barriers或者perceived barriers in career development,直译为感知到的职业障碍,表示个人知觉到有哪些因素已经或将来可能会阻碍他的职业发展。从本质上讲,职业障碍知觉属于个人对自身和环境中对其职业发展有负面影响的因素的认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个体知觉到的阻碍他职业发展的障碍可能是客观的,也可能是个人夸大的,但是,它确实会对个人的认识、情绪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在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职业障碍知觉的内容不尽相同:找工作时,会感受到就业困难;在工作中,会感受到工作与家庭的冲突;在换工作时,会感受到职业决策的困难。对于大学生来说,正处于职业准备期,他们的职业障碍知觉的内容又有不同。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可知,大学生职业障碍知觉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外在环境障碍和内在个人障碍。

外在环境障碍具体包括:家庭背景,即来自家庭方面对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如家庭的经济实力、家庭来源地(农村)、父母的职业、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社会地位等;就业形势,指职业市场的供需关系现状对职业发展的阻碍,如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希望从事的职业或者想去的城市竞争激烈、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的猛增、拉关系走后门的社会不正之风、办事机构的官僚作风等;亲人态度,即亲情、爱情对职业发展的不利影响,如要考虑父母对工作的期望、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恋人对自己工作的愿望、恋人将来的工作等。

内在个人障碍具体包括:个人能力,如不善于展示和表达自己、不善于与陌生人打交道、不自信、应变能力不强、抗挫折能力差、相貌气质不佳、性别歧视等;专业水平,如专业知识不扎实、专业技能不娴熟、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专业不热门、缺乏过硬的证书等;职业知识,指因对自己职业特质、职业前景缺乏了解而造成的职业阻碍,如不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生涯规划,对将要从事的职业的性质和状况不甚了解,不了解相关的就业政策,缺少工作经验等。

二、职业障碍知觉对大学生发展的不利影响

职业障碍知觉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都会造成不利影响。知觉到的职业障碍越大,这些障碍对个人越重要,个人对此越明了,对个人的影响就越大。职业障碍知觉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影响大学生的职业选择

Albert & Luzzo的研究发现,即使个人有高水平的自信和兴趣,职业进入和职业发展的障碍仍然会使个体改变职业选择。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要面临三个问题:我想做什么?我适合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第一个问题与个人的职业兴趣有关,选择感兴趣的职业往往能激励个体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进取;第二个问题与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有关,个体会选择自己擅长的方面为职业;第三个问题与现实客观条件有关,当个人在职业选择时发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者自己擅长的理想工作会遇到这样那样巨大的障碍,此时,个人常会被迫放弃对感兴趣的职业的追求,转而去选择自己有可能得到,或是容易得到的那些工作或职业。这就是很多大学生放弃自己喜欢的专业转而从事其他自己不擅长、也不喜欢的工作的原因。这样的职业选择,不仅是大学生本人的无奈和遗憾,也是对高等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行为

大学阶段是人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准备阶段,大学生在校的学习是为将来的职业进入做最后的准备;大学阶段的学习不仅是在积累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培养专业素质,也是在为今后一生的事业发展奠定职业素养基础。职业障碍知觉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在学习上的急功近利,使大学生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消除这些职业发展障碍上去,而不能潜心学习和钻研知识。现在的大学校园里,有些学生成天只忙着社会活动而不好好学习,就是为了增加自己的人脉资源,增加自己毕业时求职简历上社会实践活动的分量;有的学生认为知识没有用处,不愿学习,不是天天泡在电脑上就是谈恋爱或是在校园里经商赚钱,他们认为学习再好,没有社会关系、没有经济实力也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读大学不过是为了那一纸文凭;大学校园里的“考证热”“兼职热”都是职业障碍知觉对大学生的学习带来消极影响的表现。

(三)影响大学生的自我认识

职业障碍知觉会降低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削弱个人的自信心和成就动机。如果一个大学生在职业发展的很多方面都知觉到障碍,往往容易导致他的习得性无助感,即认为不管自己努力不努力,都无法改变结果。这种认识和体验会导致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产生消极悲观的态度,因为对自己努力后的结果没有信心而不愿采取积极的行为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这与大学教育培养学生完整成熟的人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教育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

三、大学生职业障碍知觉的特点

已有的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的职业障碍知觉普遍较大,中国大学生对未来自己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普遍缺乏信心,大多数人认为自己未来就业会困难重重。这些困难和障碍既有环境因素也有个人因素,其中最大的障碍大学生归结于就业形势不好。大学生感知到的环境障碍还包括亲人态度和家庭背景,亲人态度成为大学生的职业障碍这一情况提示出父母的观念对大学生的影响较大,把孩子一生呵护在自己翅膀下的想法严重地束缚了大学生的职业探索行为,增大了他们对就业的焦虑。家庭背景成为大学生就业障碍,反映出子女就业是家庭中一件消耗精力与财力的大事,大学生能不能找到一个所谓的好工作,仅靠他的本领还不够,还要仰仗他家庭本领的大小,家庭的人力和财力尤其是人脉资源被大学生认为是在就业中获胜的重要武器,这既揭示了社会不正之风对大学生思想的毒害,也反映出大学生依赖性较强的心理特征。大学生知觉到的职业障碍主要来自于环境障碍这种外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而不是来自于职业知识、专业水平、社交能力等个人可以通过努力来控制和改变的内在因素,这反映出大学生的一种消极的自我防御机制,避免自己承担失败带来的责任和痛苦。这反映出大学生个性发展尤其是职业素质不成熟的一面。

<> 研究还发现,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职业障碍知觉具有不同的特征。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还沉浸在考入大学的成功喜悦之中,较少主动地考虑自己未来事业发展的具体道路,对未来就业过程中自己可能遇到的障碍知觉较少;二三年级的大学生逐渐感觉到来自各方面的就业压力,认识到现实的严峻和自己能力的有限,所以三年级大学生职业障碍知觉最高;而对于大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不管自己准备好没有,都必须直接面对困难、采取行动去尝试解决和处理一些障碍,对待障碍的态度更为客观,减少了一些自我想象或是夸大的成分,所以四年级的大学生职业障碍知觉反而有所减少。由此可见,大学的职业教育和指导开展越早越好,全面、系统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知识的普及以及就业技能的培养,能减少大学生对职业发展前景的焦虑。

四、大学生职业障碍知觉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建议

研究表明,有很多因素影响大学生的职业障碍知觉,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才能有效地减少职业障碍知觉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

(一)性别的影响

女大学生职业障碍知觉显著高于男生。女性在入职前后遭遇性别歧视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很普遍的不公平现象。要改变这一现状,单靠哪一个人或哪一些人的努力恐怕无济于事,这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改变,如政府的相应政策尤其是法律的支持,社会公众性别观念的转变,以及女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等。

(二)家庭背景的影响

来自大城市的学生比来自农村和城镇的学生对找工作感知到更少的职业障碍,这可能是因为大城市的学生更为熟悉城市的文化,更能适应城市的人际关系,占有一些地利和人和的优势。农村生源的大学生在家庭背景方面感知到的障碍最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生找工作的花费对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对大学生求职消费的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求职的花费在500~2000元左右,主要用于交通、通讯、形象包装、简历制作等,对于没有收入的大学生来说,这笔开销大多会压在他的家庭上。

(三)专业的影响

师范类专业的学生比工科、医药、农林类专业的学生具有更大的职业障碍知觉。这是因为追求职业稳定的观念在大学生中还较为普遍,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诸如中小学校这类能够给大学生提供稳定收入和较好工作条件的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相对减少;与此同时,师范类专业的很多学生还不能接受和适应从事学校以外的工作,使得这类专业在找工作时的竞争尤其激烈。曹新美等人2005年对师范生的调查显示,有47%的师范毕业生选择去公办学校。在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中,要改变学生这种陈旧狭隘的就业理念,拓展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能站在更高的位置来认识自己的职业和事业。

(四)学校的影响

职业障碍知觉与学校所在地的经济发达程度呈反比,学校位于越发达的大城市的大学生,职业障碍知觉就越小,这可能是因为学校位于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的学生,职业实践机会更多,所能获得的就业方面的信息更为丰富,学生就业的渠道和机会也更多。地处非中心城市的学校的大学生感觉到的就业难度更大,学校在就业工作中更应该让学生全面了解职业世界的知识,想方设法把用人单位引进学校,尽可能扩大就业信息,缓解学生就业的焦虑与压力。

(五)个性特征的影响

Luzzo研究发现,个人的归因方式也是影响职业障碍知觉的因素,归因方式可分为外在控制型、内在控制型、可控制型和不可控制型四种,对结果采用外在控制型归因方式和不可控制型归因方式的个体,其职业障碍知觉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归因方式的个体。个体如果相信职业障碍是由外在的不可控制的、稳定的因素引起,他就可能把职业障碍归结为命运和不幸,结果是他不可能花时间和精力解决这些障碍,更可能把感知到的障碍作为永久的对职业成功和满意的阻碍,而不是设法采取行动来克服障碍。相反,如果人们把障碍归结为内在的、可控制的、不稳定因素,那么人们更可能针对感知到的障碍考虑克服的策略,来提高职业成功和满意的机会。由此可见,大学生职业障碍知觉的高低,直接受到他们个性特征的影响,培养健康向上的个性也是大学生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职业教育不仅要让大学生学会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知识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全面地认识职业、认识职业世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也要让大学生掌握求职的基本技能,还要培养他们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职业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面对职业发展的各种阻碍时,把目光放在那些内在的、可控制的、通过自己努力能够改变的障碍上,而不是停留在自己不能控制的因素上自怨自艾。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
登上长城
动物之爱
文明只差一步
可敬的清洁工人
春雨
爱看电视的奶奶
“老顽童”爷爷
美味玉米棒
可爱的小狗
报答
我敬佩诸葛亮
海滩上的篝火晚会
烟斗先生小传
礼物搜索“战”
谈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1)论文
浅谈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1)论文
老年脑血管病偏瘫的康复与护理
小儿硬膜外持续推注给药法临床观察
论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1)论文
论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途径(1)论文
探析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办法(1)论文
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创新(1)论文
全髋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颅咽管瘤术后水钠紊乱的护理观察
有关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几点思考(1)论文
论在新经济时代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1)论文
食管贲门癌早期诊治与临床分析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治
浅析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方向和组织结构再造(1)论文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之二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之一
《四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之四
《四季》教学设计之二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之二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之一
《四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之三
《四季》教学设计之一
《四季》教学设计之三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之四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之三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之三
《画》教学设计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