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维度与培育分析

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维度与培育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维度与培育分析

"

[论文摘要]努力提升当今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已成为每个高等学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在短期动态的交易型心理契约模式下我国大学生的职业需求,然后根据就业能力内涵的综述,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四个构成维度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创新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心理契约 职业需求 就业能力

一、前言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减缓,而高校毕业生数量却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严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究其原因,除了与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大众化阶段时期、全球化与技术进步加快等时代背景有关外,还与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不匹配导致的结构性失业、就业过程中暂时的摩擦性待业等因素密切相关,是我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也是造成其就业难的关键因素之一。努力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已成为每个高等学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明确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维度等问题,对于培育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基于心理契约的大学生职业需求分析

1.心理契约分析。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它虽然不是一种有形的契约,但它确实又发挥着一种有形契约的影响。我们将员工的任务分为封闭式任务和开放式任务,将企业家提供的报酬分为短期报酬和长期报酬,可以界定有四种类型的心理契约模式:交易型心理契约,有详细的工作任务,企业家提供短期报酬;过渡型心理契约,没有详细的工作任务,企业家提供短期报酬;平衡型心理契约,工作任务非常详细明确,而且企业家提供长期报酬;关系型心理契约,工作任务不明确,但企业家提供长期报酬。

2.基于心理契约的大学生职业需求分析。纵观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变迁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的,高等教育已由传统的分配就业模式转向自主择业模式,这是由于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而导致的,从注重职业忠诚转到强调就业能力,改变了传统“以销定产”的计划就业模式。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日趋迅速,雇佣关系也日趋灵活,具有非外显性或内隐性特点的心理契约已在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越来越多的组织结构表现出一些特征,如组织结构的长期雇员一般较少,定量使用短期的临时工、兼职者或是合同工;与企业内部以及外部的合作伙伴建立广泛的战略联盟;企业的管理层负责最重要的经营活动,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引进、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较强。以上这些特征对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提出了新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一般都采用交易型心理契约,这种心理契约的特点是期限较短,交易双方承诺较少,员工对这种契约的期望,不再以对该企业的忠诚和绩效来换取自己的工作保障,而是期望接受新的工作时更加灵活,且愿意学习新的知识或技术来适应企业的工作需要。在现行的自主择业模式中,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高等教育是否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心理契约的角度来看,现行的职业需求正从一种长期稳定的关系型计划就业模式转变到短期动态的交易型心理契约模式。而企业也不会承诺对员工的未来负责,只需为员工提供可持续提高的资源,可开发专业能力的机会,即提高就业能力。因此,创新培育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迫在眉睫。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维度分析

1.大学生就业能力内涵分析。有关就业能力的内涵,不同的学者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因而存在一定的差异。奥佛顿(C.Overtoon)认为就业能力不是一种特定的工作能力,而是在横切面上与所有行业相关在纵向上与所有职位相关的能力。英国学者希拉吉和波拉德(Hillage&Pollard)认为就业能力不仅包括个人特征,而且还包括展现这些特征,是“自信地在劳动力市场内流动,通过可持续就业实现潜能的能力。对个体来说,就业能力依赖于他们拥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他们动用这些宝贵的财富的方式,和呈现它们给雇主的方式,和他们寻找工作时的背景”。加拿大会议委员会强调一种用人单位取向,把就业能力定义为:“个体为满足雇主和客户不断变化的要求,从而实现自己在劳动力市场抱负和潜能而应具备的品质和能力。”哈韦(Lee Harvey)认为,就业能力是被雇佣者具有并在劳动力市场上展示的,雇主所需和被认为有吸引力的技能总和,这些技能应该是让雇佣者相信他们在将来的岗位中能有效工作的行为特征。因此,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仅体现在毕业后能否顺利获得一份工作,还要体现在获取该工作后的满意程度以及企业对其能力的肯定程度等。从上面这些机构和学者对就业能力的定义可以看出,尽管各自的界定不同,但也有基本的共识。因而,就业能力就是大学生成功就业所具备的基本知识、技能、身体素质、个性品质和其他相关能力等因素的集合。 "

2.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维度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就业生涯要求就业与创业能力的获取是由个人负责的,而不是组织给予的。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经验、技能、学习、职业转换和身份等一系列的改变;职业发展不一定需要通过正式的培训、再培训以及向上的职位升迁来获得成功,可以通过自我主导关系、持续学习以及在工作挑战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与职业的成功。因此,成功的标志不是工作的稳定保障,而是就业能力的提升,职业生涯也从组织稳定型转变为个人动态型。企业一般只为员工提供挑战性的安排、发展性的关系、信息以及其他可开发资源,员工的目标最终是指向心理成功。所以在职业生涯的新要求面前,大学生就业能力被赋予更充分的内涵,即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大学生就业能力包括基础性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正确的就业动机、应聘能力、适应能力)、专业性能力(专业知识、职业岗位所需的特殊技能)、差异性能力(个性化能力、创新性与创业性)、社会适应能力(自身职业期望、工作经历和经验积累等)四个方面。对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而言,基础能力是基础,大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能力,才有可能更好地就业。差异性能力是核心,大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差异性能力,才能充分就业。专业能力是关键,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能力,就业才有可行性。社会适应能力是保证。四种能力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构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四维一体模型。

四、创新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分析

3.建立起大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平台,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用人企业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引导因素,建立起校企长期的、互动的、有效的联系机制,有助于大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了解,有效传递社会需求,根据用人企业的需求信息与职位特点等逐步调整大学专业设置、招生结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之适应市场的需求,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如让企业参与制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让企业参与课程设置和课程讲授,保持课程内容与市场发展需求相互衔接,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可雇用性。企业可以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为大学生提供课外实习、实践的平台。

4.调动大学生自我就业能力提升的能动性。大学生个人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主体,大学生应对自己的就业能力高低负主要责任,要有自我学习、自我开发、自我促进的意识,并具备能为之投资而长期进行的决心。在校期间,大学生应积极主动搜寻、熟悉市场环境变化的趋势和职位需求的特色,有针对性地培养自身的就业能力,同时还要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等进行合理规划,塑造自己的个性差异,构建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为未来职业的选择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老师,谢谢您
童年
生活。朋友
感恩的心
我就是我
原来,我是条清澈的小河
童年
晨曦
多么想见到你
中国·奥运
哭泣的夜空
春天来了
感谢您,爸爸
关于交易安全的物权法保护(1)论文
浅谈内部审计在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审计职业判断对教学的启示
浅议审计职业判断能力
浅谈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相关问题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流程设计和政策建议
关于公允价值审计的探讨
强化审计工作管理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相关问题探讨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风险导向理论下公允价值审计的思考
银行内部审计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与审计意见相关性研究
审计教学中如何关注审计职业判断
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相关问题的探讨
《柳树醒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之二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二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之三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四
《春雨的色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三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之四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二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一
润物细无声——《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之一
《柳树醒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九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