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特色发展:析新建本科院校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

特色发展:析新建本科院校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特色发展:析新建本科院校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

"

论要文摘:新建本科院校作为本科院校中的生力军,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承载主体。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系统与高教系统及社会系统不协调,需确立特色发展战略,重塑自身系统要素。通过分析新建本科院校特色要素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协调与环境的物能交换,为新建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从理念层面和实践层面重视持续创新、质量提升及品牌创建,为地方经济社会提供特色化高质量人才,使系统向平衡态演进。

论文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发展;战略选择

一、什么是特色?大学特色的内涵是什么?

什么是特色?商务印书馆1996年7月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事物所表现的独特色彩、风格等。”“特色”的英文(a characteristic; a distinguishing feature)是“与同类事物相区别”的意思。什么是大学特色?是指大学在尊重学校历史,正视自身条件和分析客观环境的前提下,自觉追求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和办学风格,主动合理地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发展空间,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社会声誉,其对内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对外表现为学校品牌。由于大学是社会最为稳定和恒久的机构之一,其发展要受到历史和现实的影响。正如阿什比所言:“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大学特色的形成同样是大学历史、环境和自身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创新、实践、积淀、提炼和发展的过程,是其它学校难以复制和模仿的个性和风貌。

大学特色的内涵十分丰富,可表现在大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管理模式、校园文化等诸多系统要素方面。每所新建本科院校坚持特色化发展战略,以同类院校无可比的竞争优势来满足环境的某些特色化需求,从而顺利实现与环境的物能交换。这样,不同特色的新建院校个体组成了一个内部多样化的生态子系统,通过多样化的特色来满足多样化的社会系统需求,促使子系统与高教系统及社会系统的协调平衡。其实质是以人为本和社会本位思想的有机结合,现世观照与未来展望的有机结合。

二、新建本科院校系统要培育要素特色吗?

当高等院校不具备获得名望的质量和特色时,国家也不能强行命令高等教育的各部门之间具有平等地位。新建本科院校如果不努力培育要素特色,就很难在高教系统中争取应有的地位。此类院校本科时间短,多位于地方,学科专业建设任务重,资源获取难,质量待提高;数量较多,起步和办学条件相似,整体竞争力弱,面临着转型和变革。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下去,必须冷静分析自己的生存环境,制定发展战略,以非均衡和非常规的战略思维,从点上突破,以特色要素取胜,在高等教育市场中谋求一席之地。因此,特色化发展战略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阶段中的一个重要战略性选择。正如潘懋元所言:“每所大学能够生存,能够发展,能够出名,依靠的主要是特色,而不是大。”

(一)新建本科院校要素特色培育的必要性

1. 高等教育系统平衡态演进的需要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各级各类高校不再只有精英教育这一种模式,还需在同一层次内特色办学,合理分工,动态满足复杂的社会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要进行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由单一体制向混合体制转变,由计划向市场调节转变,由学校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这些“转型”要求新建本科院校以每所高校的办学特色来满足地方社会的特色化要求。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特色的物种越多,系统越稳定。在高教系统中,新建本科院校如都是培养相似的人才,没有对接地方社会需求,学生就业困难,院校就不能与环境顺利进行物能交换,浪费了培养资源。只有各具特色要素,把特色人才输入环境,从环境交换所需的办学资源,才能促进新建本科院校系统融入到高教系统中,促进系统向平衡态演进。

2. 新建本科院校群体谋求生存空间的需要

新建院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一个新生群体,相似的发展背景一方面导致群体内部同质竞争激烈,另一方面又受到老牌本科系统和高职系统的空间挤压,面临着二次创业的挑战。与老校相比,在区位、资源、品牌等方面处于劣势,产生办学资源的“马太效应”;工业化社会和区域经济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就业看好。尤其是在政府“抓两头、促中间”的管理思维引导下,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空间可能被压缩。新建本科院校只有吸收高职和老牌本科的优点,独具特色,培养出基础厚于高职、应用强于老牌院校的特色学生,才能从政府竞争到项目资源,才能向社会输送所需就业学生,使新建院校办学空间逐步拓宽。 "

3. 新建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新建本科院校在规模扩张初期,人民群众有强烈的上学要求,家长和学生的质量辨别意识和辨别能力不强,生源充足。在全国高校的提质浪潮中,面对众多的新建兄弟院校,各校如何稳住优质生源,培养出优质毕业生,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了转型时期的新课题。新建本科院校既要考虑自身条件,又要依据教育规律,结合地方实际,寻求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特有方式,这样才能使特色具有基础和发展前景。通过特色来竞争到政府的项目资源,反过来也会强化特色发展,提高质量,获得名望,吸引优秀生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如潘懋元所言:新建本科院校要成长为一支本科教育的生力军,还有一个适应、改造、创新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各校根据自身的历史、条件、地域、环境等诸多因素,探索特色发展之路的过程。说到底,新建本科院校的天职是为地方服务,从某种意义上其实就规定了新建本科院校的层次和类型,办学者应该在这一层次和类型中争创一流,形成自己的特色。

4. 地方经济社会特色发展的需要

新增长理论认为,内生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新建本科院校一般位于地方,也是地方“技术中心”,但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在自然、历史、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服务地方是新建本科院校成立的政策依据和生存基点,只有主动体现区域特色,满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人力资源和内生技术创新为依托,以知识的应用和转化为目的,认真分析所处地域的独特性,摸清自身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从中寻找出价值性高、独特性强的优势要素来培育特色方向,才能真正与地方特色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互利共赢。威斯康星大学成立后,正是通过发展农牧特色专业来服务农业大州,从而赢得发展动力和竞争优势。从精英到大众,从教学、科研到为社会服务,大学日益与社会联系紧密,新建本科院校尤其应该从服务地方中培育特色。

5. 同类院校良性竞争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从“计划”转向“规划”,新建本科院校就面临着市场的选择。在每个地区基本上设置一所本科院校的背景下,本区域内主要需求的区域特色应用型人才数量有限,学校一般还要面向全国其它区域招生。只有特色发展,当外地生源在属地找不到所需的特色专业时,才可能舍近求远。只有特色发展,才能集中有限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培育高质量的人才。如果新建本科院校都是“一个脸孔”,那么,大量无特色的人才就业困难,新建本科院校之间就会陷入恶性竞争,最后社会得不到特色人才、学生难以就业、学校招生困难。只有具有地方特色、兼顾行业特色,才能既有人才服务重点,又能拓宽服务范围,各新建本科院校才能呈现出百花齐放、争相斗艳的美好春天。

6. 满足多样化社会诉求的需要

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区域经济、文化、科技等全面繁荣,区域社会需要各类应用型人才;市场经济社会人们的观念不断开放,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呈多样化;政府教育管理权力逐步下放,要求学校及时根据环境变化做出决策等。社会的众多需求与学校培养能力有限的矛盾单靠区域内新建本科院校无法解决。新建院校前身多为师范或专业性院校,短暂的多科性发展也难以培养出区域所需的多样化人才。每所院校都应集中优势力量办出特色,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某些类型人才,以差异化特色人才来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二)新建本科院校要素特色培育的可行性

1. 国家有明确的政策导向

一般说来,政府不喜欢一般院校和新院校模仿老牌尖子大学的风格和做法。我国公立高教系统规模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深。《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区别不同地区、科类和学校,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制定高等学校分类标准和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各种类型学校合理分工,在各自的层次上办出特色。”新一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征求意见稿)中也重视学校的特色培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了分类管理、特色发展的思想。新建本科院校通过特色发展,满足高教系统的多样化发展,会得到政府各种项目的扶持。

2. 院校自身处于转型阶段

新建本科院校从专科到本科,在寻求各方面新的发展路径。学校体制和机制惯性小,有利于创新和特色培育。首先新建本科院校自身的历史包袱不重,为获取发展空间,选择的策略就是特色与品牌,依靠特色来给自身定位,依靠品牌来赢得生存空间;其次因为新建本科院校需要赶超,有着加速发展的强烈愿望,就不能不面对实际,采用特色去赢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去实现有限的局部的赶超;第三是新建本科院校需要改变弱势的身份,它无法正面或全面地去与强势高校竞争,就自觉地采用“有所为有所不为”策略,实现特色发展,在一定的领域或一定的层次上由弱变强,创立自身品牌,实现学校顺利转型。

3. 师资和管理人员思维活跃

新建本科院校升本前规模较小,升本后引进了大量的年轻教师和一部分学术思想活跃的学科带头人,教学管理人员也趋年轻化,他们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有个性,敢想敢干,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特别是在当前学生毕业前就有了较多的社会实践经验,能较快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对特色人才的需求,也希望学校通过特色发展增强竞争力,为自己和学校赢得发展空间。教师年轻化,参加工作不久,工作动力和成就动机强,可以依据学校特色发展要求,及时确定和调整个人的科研和工作努力方向,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营造特色化校园文化。 "

4. 集中配置办学资源的能力强

新建本科院校在专科时期,规模小,管理集中,学校升本后经过较大的调整和扩充,原有错综复杂的矛盾得到化解,学校集中式管理模式还会保持;区域性条件和需求因素的存在,使各校具有差异性,较易形成比较优势和特色;学校本科时间不长,可通过设置和改造专业,更及时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体现时代特色。新建本科院校可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和传统,通过比较分析,在确立好学校的特色发展重点后,形成共识,尽快调整学校的师资、教学场地、实验室等软硬件资源,集中规划和领导,集中优势资源和优秀力量培育特色,以点带面,逐步提高办学质量。

5. 国内外高校的成功实践经验

三、新建本科院校系统向平衡态演进的特色要素培育

一所大学要形成特色并非易事,需要在长期的办学过程对优良传统进行积淀,逐步显现出独特风貌。既需要理念层面的思考,又需要实践的探索。只有在理念支撑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才可能正确培育特色。没有理念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易迷失方向;没有实践的理念,就会流于形式,都形成不了特色。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的特色培育要从顶层设计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入手。

1. 充分发挥办学理念的引领作用

办学理念是办学者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对教育规律、教育功能的理性认识和思想观念的凝练,是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实践性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引领大学改革与发展的“灵魂”。不同的理念对学校的改革、建设与发展具有不同的指导和规范作用。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改革开放关键是思想要开放。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建本科院校作为“后发外生型”高校,办学理念未成型、或雷同,需要修订。作为一支新生力量,既无老牌大学的办学实力和文化底蕴,也欠缺本科办学经验和民办高校的活力,还有政府扶持的高职院校的挤压。要想提升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必须认真研究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规律,秉承优秀的办学传统,立足办学实际,准确把握地方经济社会及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树立特色的办学理念,发挥理念的引领作用。

2. 重点发展能支撑特色的优势学科专业

学科特色是大学特色中最主要的标志,大学的社会影响主要取决于学科的发展水平。高等教育是用一门门的“学科”将知识联系起来的,学科是高等教育组织最重要的组织基础。要分析高等学校的实际办学情况,要从学科开始。[9]学科和专业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大学组织的基本构成单元。抓住了学科专业特色建设也就抓住了办学特色的根本与核心。正如张楚廷教授所言:“大学的建设实际上主要落在学科建设上。讲学科建设那主要是从科学意义上、学术意义上来说的;从严格的教育学意义上来说,那就应是落在专业建设上。”大学的其它特色都离不开学科专业特色的支持。国际上著名大学都通过前沿领域的学科建设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不断巩固自己的学科特色,如哈佛大学的法学、政治学,剑桥大学的物理学,牛津大学的数学,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等等。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只有学生所学专业符合地方需求,做到专业对口、学能致用,才能使地方获得必需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为此,新建本科院校应根据地方支柱产业和资源优势状况,抓好有地方特色的重点学科和专业建设,拓宽专业口径,提高人才的适应性。 "

3. 坚持把培养特色人才作为中心任务 4. 重视大学章程和特色管理制度建设

新建本科院校特色的培育离不开大学章程的建设和制度的创新。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建立一种既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又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现代管理模式,是高校办学特色的重要外在表现形式,也是高校创建办学特色的坚强保障。新建本科院校要依照特色章程发展,继承、发展和创新办学特色,构建有特色的内部管理模式势在必行。特色的培育要有非常规的思维和管理,需要科学规范和独具特色的管理方式。当然,学校特色管理模式是分层次的,高层次的包括学校定位特色、目标特色、学科专业体系的构建方略、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及其实现途径的设计等方面;中层管理特色体现在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章程为特色管理指明方向,中层特色管理可实现高层特色目标。

5. 努力营造区域特色校园文化

一所高校的特色,最初大都体现在学科专业及教育教学上,但最终会内化到学校的各个构成部分中。新建本科院校一般位于地级城市,是当地为数不多的本科院校,是地方的“文化中心”,自然与当地特色文化关系最为密切。通过对地域文化的吸收与引领,进而形成有特色的大学文化,古今中外都不乏先例,如英国的沃里克大学结合地方发展营造了浓厚的创业文化,山东临沂师范学院服务老区文化很有特色。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域特色文化有差别。各地新建本科院校在校园文化规划建设时,就应认真考虑地方文化特色。只有与地方特色文化系统良性互动,才能扎根、服务地方;只有在吸收地方文化特色要素的基础上,创造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系统,才能融入地方、引领地方,突显办学特色。

总之,新建本科院校要实施特色化发展战略,应重点突破,集中有限的人、财、物和政策等优势资源,积极了解和把握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发展动向,特别是要关注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的“十二五”科技创新规划,进行重点建设和发展,打造学校的学科品牌和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办学风格和文化氛围;扩大社会影响力,以特色来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保持新建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数学伴我成长
妹妹不凡
绿叶
我的读书生活
哦!布谷鸟
热闹的市场
秋天的田野
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回家的感觉真好
轻舞飞扬
我要克隆一个美好的世界
我的表哥
我想对你说
童年轶事
热闹的农贸市场
英语教学反思
教师家访工作总结
中学农村远程教育工作总结
教师职称晋升个人工作总结
2012年度教师个人总结
初中英语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五年级英语阅读训练题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个人工作总结
2012年教师年度工作小结
呼兰河传读后感600字左右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中期总结
2010—2011学年度暑假工作总结
课题研究工作学期总结
实验小学教师业务工作总结
中心小学校本研修工作总结
试运用TRIZ发明原理 论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
浅谈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文化理解
关于高职辅导员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初探
关于高职院校课程库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试析中职学校教师量化考核探讨
浅谈新时期高职水利工程专业实训教学改革与探讨
试析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
浅谈中职财会校本教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关于高职院校英语听说课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试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关于高职汽车维修专业课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困难与对策
关于职业教育师资素质的现状\问题及拓展路径探析
试析新时期中职教师胜任力的思考
试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 论构建高职安全保卫专业课程体系
关于新形势下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珍珠泉》教学设计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荷花》教学设计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花》教学设计
《荷花》教学设计
《珍珠泉》教学设计
《珍珠泉》教学设计
《荷花》教学设计
《荷花》教学设计
《荷花》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珍珠泉》教学设计
《珍珠泉》教学设计
《珍珠泉》教学设计